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09 13:39:2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却值得我们所有入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听。

  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赏析与评改是激励,也是再次指导。注重学生自我展示,互相赏析,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中感人的细微之处,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适当增添一些感人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编辑阿姨”的话──小结习作情况

  (设计意图:与指导课保持情境的连贯性,教师以编辑阿姨的口吻小结习作情况,趣味盎然。)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给《小学生之友》的编辑叔叔、阿姨投过稿吗?

  2、现在编辑阿姨打开投稿信箱。(课件:投稿箱)哇,妈妈为救女儿被车撞伤了;爸爸发高烧还陪儿子做作业;一家人开开心心去厚田沙漠搭沙雕;为给妈妈做礼物把手指划伤了。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

  (选择学生习作中的典型事例用简单的话概括,总体评价习作)

  3、编辑阿姨还夸我们小作者的习作中运用了不少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也不太多。你们写得真是太好了!

  二、“棒棒娃”──美文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示习作搭设平台,围绕习作要求,在生生交流中学习表达、学会评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

  1、编辑部的“棒棒娃”也很欣赏大家的作品,他还特别推荐了一位小作者的大作。想不想欣赏欣赏?

  2、《……》是哪位小作者的大作?掌声有请,请上讲台来。

  鼓励上台读大作的小作者,“文章三分写七分念”,好好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很感人?(板书:感受真爱)

  3、小作者配乐朗读完大作后,引起生生之间的互谈感受。在生生交流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作,并用波浪线划出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

  三、“星星姐姐”──精彩句段(课件)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展示习作的面,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利于把同学习作的长处吸收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实现资源共享。)

  1、编辑部的“星星姐姐”觉得咱们小作者的作品都写得特别好,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精彩句段。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精彩句段用波浪线划下来。划下来以后,再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大声、自豪地读读这些精彩句段。

  2、小组交流后,让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读完后,让组员说说为什么推荐他来读。其他组的同学听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另外,“星星姐姐”还特别推荐了小作者写的两个精彩句段给大家,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课件出示:两个精彩句段)读完后,请大家谈谈感受。

  四、“大眼睛博士”──习作修改(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共同修改一篇自我推荐的习作,指导方法,激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互读互改,自我完善。)

  1、编辑部的“大眼睛博士”看了大家的习作觉得挺不错,但希望能写得更精彩一些。那我们该怎么办呀?好,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不足。(板书:修改不足)

  2、我们先来共同修改一篇习作怎么样?谁是勇敢者,想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呢?(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习作上台来)

  想得到这个奖吗?要得到这个奖可是有条件的哦!要认真听同学念,同学念了一段,你就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补充些内容,明白了吗?

  (2)教师营造生生、师生互动氛围,并相机指导修改符号“O”(错别字)、“______”(不通顺的句子)、“√”(增添一些内容)。

  (3)评选“最佳小编辑奖”。

  3、大家知道怎么修改习作了吗?各位小作者注意,马上我们就要评选“最佳小作者奖”了。想得到这个奖吗?那就听清要求,能够大声读自己的作品,一边读一边改,还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怎么改。改好了就找人自豪地读一读,以前怎么写,后来怎么改,改了以后感觉怎样。高兴找谁读就找谁读。(为学生提供实物投影等展示平台。)评选“最佳小作者奖”。

  4、要是大眼睛博士看了咱们小作者修改的习作一定会非常满意的。他还让余老师带了一句话来送给大家。来读读吧!(课件:“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5、回家后,想念给爸爸妈妈听吗?那回家后,念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的修改意见,再改一改,越改越精彩!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读第一节。

  (边读边击课件出示: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和五句浓缩的短语——(1)渔船浮在湖面上(2)湖面平得像面镜子(3)岸边垂柳和稻田(4)渔人悠然地吸着烟(5)鸬鹚列队等命。然后,学生站起来自由读、尽情背;接着,在教师引导下调整语速、把握语音、捕捉语感,着力将各自体会到的“宁静”在朗读、背诵中流露出来。)

  师:这些列队的士兵——灰黑色的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呢?

  生:捉鱼的命令。

  生:赶它下水捕鱼的命令。

  师:课文中怎么说?

  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师:用一个词说是——

  生:“一抹”。

  师:(让学生将“一抹”写到黑板上)那么“一抹”是什么意思?可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一抹”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生:也可以是“轻轻一划。”

  师:那可用哪个词来代替呢?

  生:可用“一擦”代替。

  生:除了“一擦”,还有一挥、一拨、一扫、一划、一推等等。

  师:是呀!还有很多。(让学生一一写在黑板上)

  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意,读中奠定感情基调;在分享宁静之际自然地、不露痕迹地引“一抹”,解“一抹”,为推进教程打下基础。

  二、体味内涵 研“一抹”

  师: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看“一挥”多有力!“一划”多刚劲!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一抹”很轻,显得宁静,与第一节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到鸬鹚。

  生:用“一抹”,可以看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小心伤着它;还可以看出渔人与鸬鹚配合默契,只要 “一抹”,它们就扑扑地钻进水里捉鱼去了。

  生:是呀!只“轻轻一抹” 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

  师:啊!的研究发现。板书:训练有素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因为他发现了鱼,很兴奋。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它词,太用力了,会发出响声,鱼儿会吓跑的。

  师:还有许多成果,这个问题研究到这里。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研“一抹”,通过读文、比较、揣摩,感悟用词的准确,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一抹”的内涵。领悟“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师:同学们,为什么用“一抹”?我们学得很好,但老师相信,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的研究成果多。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交流,交流时可这样说:我从课文哪儿读懂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波纹和浪花。因为鸬鹚钻进水里,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我觉得你很有审美观,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吗?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因为课文中写着:一只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这鼓鼓的喉囊里装的肯定是鱼。

  生:我有补充,课文中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可见抹出的鱼还真不少。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跃的'气氛。

  师:是呀!这一抹使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还能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钱,鱼儿卖掉就有钱了。

  师:对!讲得多好,这就是勤劳致富。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喜悦和丰收。

  生: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苹果、哈蜜瓜、西装、皮鞋……

  生: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生:总之,抹出了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享受一下,把你最拿手的句子读出来,一起欣赏。

  (个别读——点拨、激励——表演读——齐读)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注重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借助文本挖掘内涵,超越文本展示灵性、闪现人性;在交流、碰撞、点拔、引导中体验情趣,张扬个性,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三、感受平静 收“一抹”

  师: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所以用“恢复”。

  师:这时的“静”与第一次的“静”是不是一样?是一种怎样的静?将自已体会到的说一说:

  投影:这是一种 的静, 的静, 的静。

  生:这是一种欢乐的静。

  生:这是一种丰收的静、幸福的静。

  生:这是一种温馨的静、美好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师:这样的静想享受吗?试一试,引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凭借“一抹”,感受“一抹”的内涵,领略渔人的喜悦,让我们再一次尽情地享受其中的欢乐(配乐,自由诵读课文)。

  在比较、独白中深入领悟湖面恢复平静后的不平静,这是一种美好的静,温馨的静,令人向往的静,课虽尽而意无穷。

  赏析:

  一、显悟性 用心诵读

  《鸬鹚》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从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展现灵性,张扬个性。例:上课伊始,学生分享宁静,用轻轻的、美美的语调诵读第一节,借助画面、伴随音乐,读中显境、诵中悟意,为推进教程铺垫情感;为什么用“一抹”?多元解读后,让学生读第二节,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一抹”抹出了什么?在抹出人间欢乐和幸福之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喜悦,在读中尽情回味、享受;结课处的引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湖面恢复平静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份欢乐的静、温馨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二、展灵性 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鉴于这一理念,本教例在设计上着力体现在文本诵读感悟中,充分挖掘、展现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文本解读中,充分显现、展示学生的灵性。针对为什么用“一抹”?“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研读专题,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自读感悟,研读引悟,摆脱了多余的提问设计、繁琐的情节分析、僵化的章法讲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多元解读,这是学生情性的催动,灵性的涌动,生命的冲动,课堂充满了人文情怀。

  三、闪人性 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教例,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引导下诵读感悟,多元解读,对文本有着独特体验。“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在字里行间体验之,在超文本上想象之。从抹出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浪花,到鲜美可口的鱼儿;从抹出钱,到抹出吃的、穿的、用的;进而抹出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这些体验,不仅仅是对“一抹”抹出什么?的诠释,更是学生情的迸发,性的涌动,是语文课堂悟性、灵性、人性的流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练习使用语气词。

  2、认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3、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练习使用语气词,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励(5分钟)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四单元祖国。(师板书单元主题:祖国)谁能来说说你都去过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指名生说)你觉得那里的景色美吗?

  2、揭示课题:

  师: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老师还没去过呢!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丁丁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许多美丽的景色都变了,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板书:流动的画),渗透指导“流”的书写方法。请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导学学探究(10分钟)

  1、在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大家有信心和我一起完成这些任务吗?(有)

  2、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第20页,拿起书,一边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呜、啦、哪、啊、哦“这些语气词老师是怎样读的。

  3、师读完后,指名生评价。

  4、请大家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一读这些语气词。

  5、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注意坐姿)

  6、读完后,指名填空。

  我和妈妈在行驶的(火车)上,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妈妈说:它是一幅(流动的画)。

  7、生齐读,巩固《流动的画》的含义。

  三、定教释疑。(25分钟)

  1、齐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准确,不要拖音。

  师:词宝宝听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奖励大家几个红苹果,快看。(展示二类词图片)你能勇敢的站起来把它们读准确吗?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师:你们太厉害了,那这些生字宝宝,你们也能读的一样棒吗?这些字宝宝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学习的生字。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自学提示重的方法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4、引导学生在5分钟内,按照:

  (1)认:(读准字音,认清生字)(2)用:(用字扩词、用词说句)

  (3)想:(分析结构、记忆字形)(4)写:(姿势正确、书写美观)

  5、汇报自学结果。

  (1)重点指导“流、哪、弄”的结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各2个,师巡视。

  6、同学们真棒,做对了这么多的难题,现在肯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得更好,是吗?老师对你们有信心。

  (1)生读诗歌。

  (2)师总结: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一样美丽如画,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娃娃。

  7、过渡: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把题做正确吗?(有)

  四、精练达标。(1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údòngrēngchūnòngzāng

  ()()()

  (二)选词填空:

  啦哪啊

  1、妈妈,我回来()!

  2、快来人(),有个小孩落水了!

  3、多可爱的娃娃()!

  (三)选做题:在外面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流动的?说一说。

  流动的()流动的()

  预习作业:读一读《流动的画》,并练习背诵。

  五、板书设计:

  4、祖国

  流动的画

  流哪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大声朗读,解决生字。弈诲鸿鹄弗援缴矣

  三、小组互读,注意停顿。

  四、指名朗读,纠正停顿。

  五、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意思。(提示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词语在文中的解释)弈:下棋通:全诲:教鸿鹄:大雁援:缴:俱:弗:不若:如是:他然:这样

  六、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七、全班齐读,注意语气,感情。

  八、争取背诵全文。

  九、作业:背诵全文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比赛,看那一组背诵的好!(评分)

  二、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

  三、整体感知: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四、交流探究:⒈“惟奕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⒉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五、小结

  六、作业: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