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称象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

时间:2023-01-12 16:54:1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称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10篇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1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的由来。

  2、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比较、联想,并灵活运用。

  3、理解“议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提示找出有关小节,懂得一小节中的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教具准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3、象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谁能读出题目的意思?(个——齐)

  4、这样大的象怎么称呢?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写象大的句子,试着读好。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6、谁能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个——跟老师一起读)

  出示: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二、引导感悟

  1、引读:要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称出一头象的重量,这可就难了,你听,曹操手下的官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去掉旁白,也试着议论一番。

  指名小组上台演示。

  3、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了解了两种称象方法

  自由读第一节,交流,板书:

  官员们

  砍树 (造称)

  (宰象) 称肉

  4、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引读:他站出来说——

  5、我们知道,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

  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先共同交流第一幅图。)

  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6、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7、按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

  交流排序,逐图读小标题。

  8、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东西?

  交流,出示:船、石

  9、这种方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

  出示: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10、以什么代人呢?让我们一起看实验。(看多媒体演示)

  出示:以()代人

  11、讲浮力原理

  出示: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三、加深感悟

  1、由此可见,曹冲的方法是——交流,出示:聪明、可行

  相对而言,官员们的办法是——交流,出示:愚蠢、不可行

  2、让我们带着对曹冲的'钦佩之情,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3、你从曹冲称象中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你还能想出哪些“以()代象”的称象方法?

  仔细看图,利用图上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称象的方法,说说看。

  出示: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四、写话训练

  把你设计出的称象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2

教材依据:《称象》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设计思路: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都有谁想办法称象吗?(曹冲和大臣)谁的办法最科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

  探究交流:

  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 齐读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有多重,大臣们都想出了几种办法?曹操的表现又如何?“

  2、 交流反馈。

  3、 指导有感情朗读。

  就在这时,谁站出来了?他的办法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6自然段吧!

  二、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读文。找出曹冲称象的句子。

  2、指名朗读曹冲称象的句子。

  3、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画一画称象的示意图。

  5、指名一名学生演示,教师随机点拨评价。

  6、齐读称象的过程,试着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来复述称象的办法。从中你能体会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慧,爱动脑筋)

  说写训练: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用“首先??再??然后??”写一段有条理的话。

  7、结果如何?曹操这次的表现又如何?理解“果然”

  8、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对比曹冲和大臣的称象办法,体会曹冲办法的科学性;学习曹冲善于倾听,善于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

  2、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

  3、学习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克服困难的!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3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六、总结全文

  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5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

  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听取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同学们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2.读书天地:

  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7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巩固本课的重点字、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纸片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耳朵想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2、说到大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3、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2、说说第一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人,曹操的心情怎样。

  3、指名读第一段。(读出高兴的样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在什干么?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9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8个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开始,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果现在有一头大象在你面前,咱们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问题一出,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在脑海中积极想办法。无论是哪种办法,老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曹冲的办法是哪里来的?他是吸收了前面意见中合理的部分,摒除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因此,教学时,不要简单地宣讲曹冲如何聪明,而应抓住他如何动脑筋,特别是如何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曹冲的喜爱之情引导他们像曹冲一样,想办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并在读中认真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用上先然后再最后等连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可结合金钥匙进行,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复述课文的水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员()称()官()沿()

  圆()秤()管()沉()

  二、照样子填空。

  (称)象()线()车()故事

  ()报()树()瓜()字典

  相关资料: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得,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积蓄军事力量。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了世族军阀袁绍。又陆续削平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公园208年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曹冲:曹操的儿子,名仓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2岁。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爱他,建安13年(208年)曹冲生了病,曹操亲自请医生诊治,可惜不治而死。曹操极为悲伤,追封曹冲为邓哀王。

  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盛水的玻璃器皿、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象又高又大,到底有多重呢?怎么称呢?今天学习古时候一个称象的故事。

  板书课题:称象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用熟悉的方式解决。

  2、检查识字效果。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2)认读字卡,交流识字方法。

  三、熟读感悟。

  1、再读课文,讨论: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头大象,你有什么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2、学生讨论后汇报。(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师:官员们有哪些方法?

  学生汇报:(1)造一杆大秤。

  (2)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直摇头)

  师:曹冲听了官员的话后怎么说?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讨论:曹冲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汇报。指生到黑板上画。

  5、师生共同做实验演示称象的过程。

  6、师:为什么曹冲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注意观察事物、爱动脑筋、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7、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四、辨析字型,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区别形近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全班评议。

  五、复述课文。

  教师提示:先想想课文内容,复述时尽量用自己的话说。

  称象(二)

  一、直接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称象,读题质疑:谁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

  3、想解决问题怎么办?(读书、讨论)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要想通过读书解决问题,首先解决读通课文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真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注意纠正字音。

  3、用标出生词。多读读,然后读给同桌听。

  4、利用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5、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6、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有人送给草操一头大象。

  大臣们想的办法行不通。

  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同学们很会读书,初读课文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请读读有关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自悟。

  请读读有关自然段落,思考: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用简单的图来表示。

  2、合作释疑。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讨论交流后修改自己的简图。

  3、小组汇报。

  请23个小组代表汇报读书所得。可以说说、可以边演边说曹冲称象的经过。其他小组补充。

  4、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1)因为他肯动脑筋。

  (2)因为他聪明

  5、其他官员的办法为什么不好?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

  5、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可能有的学生会问: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不能?

  (引导部分学生明白古时候科技不发达。)

  四、拓展延伸。

  1、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用什么办法称象?

  2、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说给小伙伴听听。

  五、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本课生字比较简单,鼓励学生自主书写。

  2、小组评价。

  3、反馈。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10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称象01-12

《称象》语文教案01-26

《称象》语文教案15篇03-24

语文教案:曹冲称象02-13

语文教案:曹冲称象10篇02-13

《称象》教学反思08-21

《称象》教学反思02-06

称象的教学反思04-14

称象教学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