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称象》教学反思

《称象》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2 09:12:18 秀雯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称象》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称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称象》教学反思(通用20篇)

  《称象》教学反思 1

  在老教材中《称象》编排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上,不过新人教版把这一课放在了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在学习这节课时学生遇到了一些难点:课文较长,读起来比较困难;课文中的生字较多,如“称”和“秤”这两个字读音相近,字形也相近,学生学起来有些分不清。

  根据我们班后进生较多,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放低难度:

  1、在初读课文时,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好,达到正确、流利的`标准,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来读,读好一个自然段再读下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和分自然段读联系起来,每读一个自然段先学习这一自然段中的生字,如“秤”和“称”分开识记降低难度。

  3、在理解课文时学生对曹冲想到的方法不太理解,我就让学生亲自观察试验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称象》教学反思 2

  《称象》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个故事略有耳闻,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虽然这个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曹冲的这个办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却不是很清楚。而这也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结合“新基础、新课程”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思考。以下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

  1、在学生读课文时,我不做任何要求,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设计说话练习“曹冲称大象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课堂上一片议论声。

  3、我把第四小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用多种说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这个故事,如: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集体说。起初学生不太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演示曹冲称象的简笔画,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这时的学生表现较为兴奋。我想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直观欣赏,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这个方法称象应该理解了。

  4、在教学用“一边……一边……”造句时,我先说了个例子,随后,我又请些学生来说句子,而且还及时地进行点评。

  5、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6、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称象》教学反思 3

  《称象》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称象的过程,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演示曹冲称象的简笔画,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这时的学生表现较为兴奋。我想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直观欣赏,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这个方法称象应该理解了,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提出一个问题:“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我的话音刚落,孔博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很自信地说出了她的方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让一些人站到船上去,然后称称这些人有多沉,大象就有多沉。”说得真不错!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可以用一种地秤,笔大象重的`东西量也能称出来。”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用到现在的方法,就是现代版的小曹冲。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对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掌握的很牢。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思维得到了发散。

  《称象》教学反思 4

  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换偏旁识字、结合具体情景识字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反思 5

  我精心设计了“我会认,我会学,我会读,我会背,我会演,我会创”等教学环节。充分相信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学习的信心。

  我在我会认中,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在班级中介绍给其他同学。在我会学的环节中,让学生享有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培养良好的读记习惯和审美能力。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碰到不理解的问题时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把提问权和解释权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组内互相交流,互解疑难,实在解决不了的,在班内提出,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是教语文学语文的`根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通过引读,评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形式的大面积的朗读,学生从读通读懂课文过渡到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受到熏陶,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本课我会创的环节中,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还有哪些称象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求创新。从而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称象》教学反思 6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没了!”连平时好逞强的孩子都是直摇头。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在书上,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比曹冲的还要好呢!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激将法起作用了,马上有人举手了。我接着说:“请大家把课文再认真读一读,把插图再仔细看一看,讨论讨论!”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不久,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这是我们班一个挺不显眼的学生说出的答案。“对,你很有概括性。”“老师,我能不能用弹簧代替水?放几个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你想得很好,别人都是想办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安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了!”“嗨!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同学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年月呀?你能这么想很好。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语文教师从中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开阔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称象》教学反思 7

  《称象》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主要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学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件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称象的起因经过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曹冲称象的办法,看着简单,其实这几句话所叙述的`称象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比如,在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这一段话,首先要弄清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然后还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位互相交流,并且让学生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紧接着,我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及老师的配音,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曹冲称象的步骤。接下来,我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说一说步骤,同位再互相说一说,这样让学生真正把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掌握清楚,学习课文就水到渠成。

  最后,我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问题对有些学生是比较难的,因此,我让学生想一想,再同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再全班交流。有的同学说,可以叫人站到船上,来代替石头;可以用铁块代替石头等等方法,看来我们的学生也是特别的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足之处,课后经过反思,我认为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应该留给学生在课下解决,这样能给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

  《称象》教学反思 8

  《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进行填空练习,再试着背诵这一段,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称象》教学反思 9

  《曹冲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讲这节课之前,深入钻研教材,在年级组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参考了众多的教学思路,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感受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学这部分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平,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脉络。我先提出问题说说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可以分为哪几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练习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但是表达不如人意。于是我出示flash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边练习说,在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复述、口头表达的'能力。在练习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出现了困难,耽误了一点时间,课前我预设做的不充分,对学生情况不了解。

  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我想,学生对于这个称象的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问:你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怎么样?好在哪?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出来。接着我问曹冲是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学生说出是船和石头,从而想到曹冲懂得这样的知识:同一条船,如果每次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那么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曹冲能给运用上述知识和现有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运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识。先用一条船“称出”(找到)与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块石头,再一称一称地称这些石头的重量。这样,就把不能分开来称的身高,体重的大象,换成了可以分开来称的若干块石头,从而间接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我觉得这节课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设计和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帮助,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的。

  《称象》教学反思 10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称象》教学反思 11

  今天上了一节语文课《称象》,给了我一个惊喜。

  我提问:“这一课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吧。”孩子们开始认真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就有许多小手纷纷举起来了,这时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造一杆那样的称没有人能提得动 ,这时解修昌同学说:“为了称一个大象去砍一棵树,没有保护树木,这是在破坏环境,这种方法是不好的。”同学们情不自禁的.给他鼓起了掌,我很高兴,没想到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这么强。

  再讲到第二种方法的时候,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把大象宰了,送大象给曹操的那个人会不高兴的,曹操也会不高兴的,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会流血,也称不准确。当我提问到糜皓宇的时候,他站起来说:“古代的人太残忍了。”我当时心里一颤,紧接着追问道:“为什么?”他说:“大象也是有生命的,他是我们的好朋友,为了称出它的重量,就把他杀了,大象听了也会伤心的。”全班同学都静了下来,霎时掌声响起来了。

  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

  《称象》教学反思 12

  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这堂课师生都觉得轻松有趣。而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学生首先充分地理解吸收了课本内容。然后在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让他们的想象思维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发散思维达到一个高潮。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正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开始深入思考称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而正是动手实验这种生动的.讲解形式唤醒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的思维如涌动的浪潮,汹涌澎湃。而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也应该是学生们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地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

  当他们积极思索,吸收着书本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时,课堂里便跳动着学生个性的脉搏,课堂因此而生机勃勃。

  《称象》教学反思 13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导入部分引导生一边观察大象的图片一边向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让学生面对曹冲的画像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说一说等,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困惑:

  本节课叙事性很强,教学中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朗读这类课文是我最大的困惑。

  《称象》教学反思 14

  学习《称象》一课时,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聪慧,更可贵的是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在这节关于称象方法的'新设想中,我发给两位学生各一份证书:新设想奖。当我看到学生双手捧着证书那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激动时,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与此同时我真诚地为他们喝彩。

  我想,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称象》教学反思 15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读好文本。通过初步提问,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具体做法比较模糊,解决的.办法是让学生充分读文,读准、读通、读熟,让后让学生在读中去了解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可以分为哪几步?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有了充分的读,学生的思路也清晰了,不必费劲的讲解。

  2.利用文本,训练说话能力。利用课件,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在老师的指引和同学的互相帮助下,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很好的收获。同时布置了复述课文的作业,又一次拓展了说话训练。

  3.课外拓展,激活思维。学习结束时,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讨论、交流:你还能想到那些在当时条件下的称象办法?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显得不是很理想,因此将其布置为作业,从第二天的反馈来看,学生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帮助,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称象》教学反思 16

  《称象》一课描写了只有七岁的曹冲在听取了众官员们的议论后,积极思考,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难点是了解曹冲说出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习边读边思考

  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提出,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有所渗透,但从来没有明确过。本课是明确的提出并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可以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提问。在本课书教学中,我首先就从题目入手,教学生就题目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完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个课题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学生经过思考后问“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来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其中“为什么称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这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而“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学生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时解决,而此问题也恰恰是本课书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这个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解决起来就更有兴趣、更积极。

  此外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在分步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词语。如:船舷、沿着、下沉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学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

  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至此学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变化,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

  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为什么?然后在学习完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让学生把曹冲的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员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为没有人能提起这么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为这种方法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却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还保全了大象。

  3、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本学期一个训练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渗透。可以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的意思入手。而本课概括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师包办代替,直接总结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再有在有些内容的处理上还不是很妥当。如本课课后练习的第4题,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其用法。就被忽略了放在的第三课时里。其实冒号和引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到,并且认识了,本文中的用法学生也是知道的。因此在第二课时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体会。这样就可以节省出第三课时的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深钻教材,合理地处理好教学内容。

  《称象》教学反思 17

  《称象》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主要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学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件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称象的起因经过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曹冲称象的办法,看着简单,其实这几句话所叙述的称象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比如,在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这一段话,首先要弄清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然后还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位互相交流,并且让学生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紧接着,我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及老师的配音,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曹冲称象的步骤。接下来,我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说一说步骤,同位再互相说一说,这样让学生真正把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掌握清楚,学习课文就水到渠成。

  最后,我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问题对有些学生是比较难的,因此,我让学生想一想,再同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再全班交流。有的同学说,可以叫人站到船上,来代替石头;可以用铁块代替石头等等方法,看来我们的学生也是特别的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足之处,课后经过反思,我认为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应该留给学生在课下解决,这样能给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

  《称象》教学反思 18

  《称象》这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虽然这个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办法好在哪里?学生未必真正了解,而这也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我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第四小节,理解称象方法的巧妙之处。我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称象过程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上花大力气进行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通过找句,对比官员们的方法,体会了方法的精妙,理解较透彻。但整个环节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不多,仅以一个问题“称象方法好在哪里”来统领重点段的学习,轻视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妙词佳句的感悟、积累,显得操之过急。以至于设计中的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发挥不大,仅仅扮演了一个“演”的.角色,而“示”的作用——帮助理解语言文字的功效荡然无存。学生虽能背诵该片断,也是由于读得多,读得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后的自然而然地识记。光注重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一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训练、积累相融合,多媒体的分步演示和文字的有机结合,观察画面与阅读理解的有机结合,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句和文章的内容。学生在了解了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之后,曹冲方法的巧妙之处不言而喻,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此时学生以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再让学生叙述称象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理解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元目标融合其中,靠的是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扎实的基本功。我将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

  《称象》教学反思 19

  《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提出问题:“官员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好不好?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我刚说完,学生就举手回答了说:“第一个官员说要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这样子不好,因为大象太大了,没有人能提的动大象,所以做起来是没用的。第二个官员说要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称。这样更不好,把大象宰了,大象就死了,大象多可怜啊。所以官员说的都不行。”其他的学生听了也是连连点头说这两个官员想的都不好。学生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给予了肯定,然后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官员的办法都不是很好,然后曹冲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对不对?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呢?”刚开始,学生都是说没有,然后我就鼓励学生说:“想想我们刚刚看的动画,曹冲是用石头来称的有没有同学有更简单方便的方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来的。”不久,一位同学就举起了手说:“老师。

  曹冲用石头称要一块一块的搬到船上,好了之后还要把石头一块的搬去称,比较麻烦,如果把石头换成了士兵,会更简单。”很快的,其他的学生也想到了用不同的物品去代替石头来称。

  《称象》教学反思 20

  有位老师教学《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提问:“曹冲可能从什么地方得到启发,想出称象办法的?”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有的同学回答:曹冲是从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地方得到启发,想到一块块石头的。有的同学补充,别人说要造一杆大秤,他就想到了可以用船当大秤。老师当即总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像曹冲那样,把周围的事和这个问题联系起来,使自己受到启发,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是追寻别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例子,即在联系中抓住突破口解决问题。

  另一老师在教学《称象》时,在学完课文后启发学生思考:“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的办法还可以乍样改进?”有的同学提出不用搬石头上船,改用把军队里的战马赶上船的办法。有的同学说:“赶马上船,不如改成用人的办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迸发出了创造思维的火花。为了揭示规律,老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那个建议用人代替马和石头的同学说,因为人听指挥,叫上船就上船,叫下船就下船,能够节省很多时间。教师最后得出结论:有时,我们可以把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一下,改得更省时间、省力气些。这是训练学生更完美地解决问题的例子。

  这两个例子都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揭示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应该说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深刻的。素质教育意义上的教学方法的操作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通过揭示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注意两点:

  (1)对课文中那些创造性解决产问题的例子,不能一带而过,要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2)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创造性思维火花还未点燃之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信息进行延伸、碰撞、联系,从而使其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一旦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后,又应让他们回过头来去看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具体说,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训练中,创造很多方法。诸如:用“加减法”的思维方法,删去某段某句行不行?增加某词某句怎么样?等等。也可采用“变反法”的思维方法:把文章各段的写作顺序变一变行不行?把语序改变一下怎么样?表达同一个意思但运用几种说法哪种更好?等等。总之,要重视思维规律的揭示,让学生在思维中学会思维。

【《称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称象》教学反思02-06

称象的教学反思04-14

称象教学反思02-15

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02-05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4-02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4-14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9-22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2-15

【精选】《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范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