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2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时刺软眼盲。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因此有利于农业消灭害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精读1—5自然段
1、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精读6—11自然段
1、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呢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作者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精读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3、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4、小结。
这篇课文很有趣,写了作者在森林中抓了一只小刺猬并带回家去养后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整体把握的部分,首先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也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然后,在带着刺猬回家这个部分中,又理清刺猬在“我”家由陌生到适应再到快乐的变化过程。于是顺着这个过程追溯原因:为什么刺猬能从陌生害怕到快乐?在寻求答案的同时读趣悟趣。
经过一个回合的学习与朗读,孩子们都明确了刺猬之所以在“我”家能安家,能快乐地生活,是因为“我”对他的爱护。但是这篇课文成文于近一个世纪前,当时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远没有现在这么强,所以课文中尽管流露出对动物的关爱,但是并没有透出“的爱护就是尊重”这一观点。针对这一点,我在升华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刺猬在“我”家里安下了家,甚至成为了“我”家的一员,可是如果我们想让他更快乐一些,更自在一些,还有什么办法吗?孩子一下就提出把刺猬放回大自然中。于是在结课时,我们得出结论:尊重胜于爱护!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对晴朗的夜空进行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使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会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经过写清楚,并能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激活自我储备,引发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
2、是啊,在静静的月夜里,月亮真的美丽而神秘。自古至今,一直都是人们遐思与幻想的源泉。
3、板书课题。
二、说故事,激发学生想象。
1、在晴朗的夜空,你会发现哪些美丽、有趣的现象呢?
2、月缺月圆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读书中第二小节,回答。
3、读书中的想象文章,让学生谈。
三、学生进行想象、创造。
1、描述: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的无限的'遐思,面对这迷人的月夜,我们会不禁沉醉其中,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吧!……看月夜星空图,让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2、你肯定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进行想象,编故事。
四、学生激情练说、交流。
1、小组内说。
2、指生说想象的内容。
五、指导学生写作。
1、讲解本次写作的要求。
2、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写作的题目。
3、学生构思写作文,自己修改作文。
六、誊写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课文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恰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学生学习,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中国又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低、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国家,而本课的内容正是描写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从而改变生态环境的情景。从这个角度看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会有新的发现:它暗喻着少先队员绿化祖国、酿造春光的愿望、决心,预示着少先队员改变生态环境的坚定行为,背后是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就成了全文叙述的出发点,围绕表现的核心。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领起,为全诗定下欢快、活泼的基调。因为“荒山野岭”,所以写少先队员会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美好愿望,会有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决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节写出少先队员为了实现春光染绿双脚的美好愿望,付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植树造林行为。这一节虽只有四句,但把本来劳累异常的植树劳动,写的欢快、愉悦。“奏响了植树歌谣”,植树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歌声,少先队员以苦为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滋润着棵棵树苗”中“滋润”一词,读完之后我们仿佛看到少先队员对小树苗的轻轻絮语,对小树苗快快长大的殷切希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是少先队员付出植树造林的努力后,荒山野岭的变化,隐喻了春光染绿双脚愿望的实现。作为诗歌的主体,这一部分对于植树后荒山变化的描写很有层次:
第一个层次,荒山野岭由于植树造林变成青山碧岭直接带来的变化。荒山如今枝繁叶茂,涌起阵阵林涛,意在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诗中说: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由于植树造林带来环境的变化,动物们有了美丽的家园,小鸟才可以重新搭窝筑巢,松树才可以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才可以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才可以开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个层次,荒山变碧岭,改善了水土,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如河水由浑浊咆哮变成荡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园的丰收。前一种变化是因植树造林直接带来的,后一种变化是植树造林间接带来,这是长远的。它在告诉我们,植树造林要坚持不懈,长久坚持。
第三部分。少先队员看到了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碧岭,发出由衷的感叹: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次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与第一节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队员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激动、自豪!诗歌在反复中,把作者心中对自然、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诗歌的结构完整统一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慨叹中。
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为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二为少先队员前后情感的对比。其次为用词准确、生动。比如动物有了森林家园后,作者对四种动物的描摹极具个性,生动活泼。“小猴开心的又蹦又跳”中的“又蹦又跳”,把小猴开心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松树快活得叽叽直叫也是如此。再如“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中的“拥抱”一词,活画出人们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丰收后的欣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晴朗的夜空,远眺皎洁的月亮或闪烁的星星,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点:
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美丽。当你留心观察的时候,会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群星闪烁、流星飞逝、银河灿烂……我们不禁沉醉其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这神秘的夜空探索、遨游。(出示课题:星月遐想)
二、欣赏品味,感受妙趣
1、出示:
(1)月亮像天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一轮新月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宁静的开放在浅蓝色的空中。
(3)弯弯的月牙吐洒着清辉,月光洒落在四周,似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比较朗读,体会这几句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小结:面对广阔无垠而又变幻莫测的夜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景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三)展开想象,交流感受
1、师:面对璀璨的星空和迷人的月色,相信你在欣赏时定会产生产生许多奇特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2、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学习课本范文,指导写法。
师: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月色,产生了这样奇特的想法:(投影出示:月牙是花瓶,星星是花朵),接着他又想花瓶是谁的呢?后来为什么花瓶越来越满,而花朵越来越少呢?于是,他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下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银河将牛郎与织女分开了,月牙儿是牛郎献给织女的花瓶,牛郎每天晚上都要采一些花朵插进花瓶中,而繁星就是夜空中开放的花朵。渐渐地,夜空中的“花朵”越来越少,“花瓶”里却越来越满。于是,星星变得稀了,月牙成了圆月。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恼火,打翻了花瓶。花瓶倾倒,花朵撒落花瓶又逐渐恢复到原先的形状。这样的事每月都在发生……
(1)自由读一读这两个片段,体会有何不同的感受。
(2)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板书:内容具体,想象奇特、合理。
2、教师下水文展示,揭示方法。
师:老师昨天晚上在遥望星空的时候,想起了《吉祥三宝》中的一句歌词:(投影出示:月亮、星星、太阳是吉祥的一家)
师:于是,我又想这一家是怎样的一家呢?一定是个很幸福的家庭吧?他们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太阳爸爸不和月亮妈妈、星星宝宝们在一起呢?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经常为了工作没有时间陪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我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这么一段温馨的故事:
一碧如洗的夜空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大家庭。这座瓦蓝色的漂亮房子,很大很大。房子里住着热情似火的太阳爸爸,还有美丽而又温柔的月亮妈妈和数不清的星星宝宝。星星宝宝们既调皮又可爱。你看有时流星飞逝,那是星星宝宝在追逐打闹。闪闪发光的星星在眨着眼睛,好象在说我困了,不跟你们玩了。过了不大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太阳爸爸悄悄地从东边升起来了,告别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工作了。月亮妈妈和小星星们在家里静静等待爸爸的归来。这样的事每天每夜都在发生。多么美好的夜晚呀!
教师小结板书:联系生活、真情实感。
(五)激发想象,真情表达
1、师:现在,你头脑中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是神秘的仙境,还是动人的故事?赶紧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动人!写好后别忘给习作定个题目。
二、作中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三、作后指导
1、欣赏评点佳作,进行二次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展示、评点典型的修改范例,进一步指导写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一篇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
教学要求:
1.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节课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
二部分内容,达到词汇积累,从故事中受教育的.效果。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
1.复习旧知识积累:说说这学期学过的四个字的成语。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
3.指导个别字的音、形记忆。
4.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5.指导个别词造句。
6.读读背背。
开火车读。
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背下来。
7.巩固练习,检查背诵。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以下词语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积聚,储蓄。
妥当:适当,停当。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
3.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觉得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张三和王二都害怕别人怀疑到自己所做的事,用留言来告诉别人这地方没有埋三百两银、王二没有偷,殊不知正是这些留言泄露了天机,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4.联系实际,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他们做错的原因在哪里?
5.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否则迟早有被发现的一天。另外,不要时时刻刻怀疑自身的安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2.将成语故事讲给亲人听。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
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
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1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显然因而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学会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习作指导课,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什么呢?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猜中了就知道了。请听好!
2、(课件出示)有一种动物,早上用4条腿走了,中午用2条腿走路,黄昏用3条腿走路。这种动物是什么?(人)为什么一下就猜中了呢?(生说理由)
3、师述:是啊,它抓住了人一生行走的特点,让我们一猜就猜中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板书课题: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指导写作
1、请同学们自读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在阅读之前,大家注意阅读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阅读思考),请一个同学读题。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然后再一起来讨论。
(2)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提醒。
2、相互交流。
(1)谁来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有什么特点?(助人为乐)
(2)文章是通过写她的哪两件事来表现容容“助人为乐”这个特点的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说说《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一文中,文章是怎样通过小守门员和观众们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写出人物的不同特点的。和同学交流,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3、分组讨论: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们觉得写人物特点的文章要注意什么问题?分成4人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点)
4、相互交流
(1)写好写人的文章,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2)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不说空话,不说套话。
(3)特别注意要详略得当,这件事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要详写。
(4)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法。)
5、小结:
大家概括得很好,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写人的要求。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具有个性,人物的形象才会生动,才会传神。
6、哪些人我们可以去写呢?(凡是我们熟悉的、了解的人,我们都可以去写。)为什么呢?(因为熟悉他们,了解他们,我们就知道他们的性格、思想特点,我们就知道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这样写出来才会传神,才会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他人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咕、侄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的任务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读题,注意“嘎”读ɡā)。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学生自读)2、指名读,结合正文。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前后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指导评价是否到位:
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浮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五、课后延伸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或者观看电影《小兵张嘎》。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好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设计理念】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好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等词语。
【重点难点】
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及西行取经的巨大影响。
【教学准备】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视频及取经线路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激趣引入,理解题目。
1.播放《西游记》中的片段,简介玄奘:该片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在我国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叫玄奘,唐代的高僧。他在国内遍访名师,感到所学分歧,难得定论,便决心到天竺学习,求得解决。于是,他在唐太宗年代,就从凉州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他译出经、论75部,共1335卷,并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印度等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2.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说说唐玄奘是个怎样的人?
2.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3.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路线是怎样的'?
4.唐玄奘西行取经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5.唐玄奘西行取经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细读课文,重点解决以上问题。
1.带着以上的问题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自学的情况:分享各自的收获,提出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决的问题,集多人的力量解决疑难。
3.汇报点拨,深入理解课文。
理解唐玄奘西行的路线、时间时,结合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玄奘西游去回的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遇到的困难及对待困难的方法。
说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1.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深刻的内容复述。
2.你知道哪些中国古人或现代人不畏艰险,为促进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
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重、难点:
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某个城市出现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测,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
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
二、学习:
1.自读课文;
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
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
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
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
三、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
①出示投影片,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
(2)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①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②出示投影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讨论: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五、小结
1、鼓励编排课本剧。
2、复述三个小故事。
六、课外延伸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8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9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3、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
【教学难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夹板、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2、教师准备: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一、充分感受物体产生的弹力,认识弹力。
1、请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拉一拉橡筋,谈谈手的感受,了解物体被压缩、拉长、弯曲时能产生一种力,叫弹力。
2、讨论: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3、出示有关弹力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二、利用橡筋的力让小车运动。
(如学生在上面已说出了把橡筋安装在小船或小车上,那就直接引导学生装配。)
我们认识了弹力,就让我们把弹力作为小车的动力让小车运动,你觉得上面能产生弹力的哪一种材料最容易实验呢?
1、学生分小组装配橡筋。
2、请几个小组演示他们的橡筋动力车。
三、研究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同是橡筋,为什么小车的运动快慢、远近、方向会不一样呢?跟橡筋的哪些因素有关?
2、猜测可能的因素:绕的圈数、长度、绕的方向等。
3、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提出注意点:
在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每个实验应该多做几次。
如何记录。
4、几个因素的研究同时分组进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不同发现或产生的问题:如绕的圈数可任意增加吗?橡筋越长越好吗?橡筋太多太长会有什么问题?橡筋带动了小车的什么才使小车运动的?等等。
6、学生分别说说实验心得,教师小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日记的意义。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掌握写日记的要求和方法。
3、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4、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师: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今天,我们要学习,要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坚持写日记
2、过渡:为什么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它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二、明确意义。
1、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
(播放幻灯片)
指名读,集体讨论。
“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录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一种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老舍
“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鲁迅
2、师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师:看了上面的两段著名作家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你觉得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
生:写日记能使我们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记录,能使我们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生:多写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作文水平。
生:写日记不是写一天就完事儿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这样能锻炼人的`毅力。
生:写日记能帮助我们练好字。
生:写日记需要我们把每天的想法写下来,能帮助我们总结思想。
2、教师总结。
师:是啊,写日记好处很多,写日记不但为我们积累珍贵的资料和见闻,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机会,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好处,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北京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就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因为,一方面,写日记必须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时断时续,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和毅力,只凭心血来潮是写不好日记的,将来也必然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另一个方面,它还要求我们每天总结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2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
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3、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时数:
1教时
教学方法:
边读边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
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
(三)六步闯关
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熟读成诵,毛遂自荐当堂背诵。
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小组内轮流说,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3、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学作业。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
(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
(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6、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读:“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两字。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应”“怜”的含义。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师: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读。(读后问:跟我们今天学的哪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四、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配乐朗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4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1-06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02-07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2-15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1-03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4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1-18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