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辨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用方法与上学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的。但比较的重点不同,前者是判断角是否是直角,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锐角和钝角是角的初步认识的延伸,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又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过程,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孕伏新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拿出一个三角板)
生:三角板。
师:对,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图工具三角板。一个三角板中有几个角?你们认识哪个角?
[预设:学生说出三角板中有三个角,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直角。]
师:对,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请你指出你的三角板上的直角给同桌看一看。
二、自主动手,建立概念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自学。
〈自学提示:看书第38页主题图内容进行自学,运用你学到的新知识把下面这些角分类,并说说分类理由。
(课前在小黑板上预先画好直角、锐角和钝角各3-4个,并编上号。〉
(四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角分为二类,直角为一类,不是直角的为一类。另一种是把角分为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当学生的分类只出现第一种情况时,要引导学生把不是直角的一类再分为两类。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来判断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
师:哪个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学生汇报并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分得又快又对!
师:看来大家自学很成功!数学上把比直角小的一类角叫做锐角,把比直角大的一类角叫做钝角,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三、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变角游戏。
师:同学们,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吗?(生:能。)
师:想一想,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和钝角呢?先自己动手操作,并仔细观察角的两边张口是怎样变化的。
师:请同学们跟自己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2、引导小结。
师:把直角的两边张口变小就得到锐角,锐角比直角小;把直角的两边张口变大就得到钝角,钝角比直角大。
师:从变角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能说出锐角最小,钝角最大。]
师:我们把锐角、直角、钝角按大小可以这样排列:锐角直角钝角。
四、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辨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你能辨认出这些角是什么角吗?(书39页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师:(出示一个和直角非常接近的锐角)老师这儿还有一个角,它又是什么角呢?
[预设: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是直角,有的学生认为是锐角,还有的学生认为是钝角,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帮助判断。]
引导小结:当用眼睛无法准确辨别一个角是什么角时,要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帮助辨别。
2、找角。
(1)找图中的角。
师:(书39页第1题)在图中存在着我们学过的角,请你找出来,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是什么角?
(2)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师: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角?
3、画角。
师:同学们真细心,从生活中找到了那么多的锐角和钝角。
现在你能在纸上画下你刚刚认识的锐角和钝角吗?
(独立画完交流后叫个别同学展示。)
五、总观全课,课后实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学生各自说感受和体会)
师: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知识!课后请继续想一想,当钝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这还是不是角?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倍”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4.通过同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形式,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交流、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理解“几倍”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小胖他们去秋游了,看看他们去了哪?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量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回答出示三个问题: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大象的头数是长劲鹿的几倍?大象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
揭题: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数学问题--“几倍”。
2、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同桌合作,用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第一个问题。
全班交流:
圈一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回答媒体演示)
摆一摆:你能上来摆给大家看吗?一边摆,一边说想法。
有没有小朋友能用一个算式来解决的呢?(根据回答板书算式6÷2)
3、理解算式的含义
(1)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要求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也就是要求6是2的几倍,或者说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算式6÷2来计算。
(2)6÷2等于几?(完整算式)算式里的6、2、3分别表示什么?
(3)“倍”并不是一个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是后面不写单位。
4、用除法算式解决求“几倍”的问题
同桌两人各选一题,先说算式,再说算式中各数字表示什么。
(1)交流问题2。这里是把什么看作了一份?老师再用圈一圈来验证。谁来说怎么圈?
(2)交流问题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归纳总结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和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总结:其实刚才我们提的这三个问题,都是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老师统计了上海市9月的天气情况(晴天18天,多云9天,下雨3天)。
①晴天的天数是多云天数的几倍?
②多云的天数是下雨天数的几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自评:两题都对得☆,书写端正的得。
除了这两个问题,你还能再提一个类似的问题吗?怎么列式?
小结: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才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2、老师还想带大家去面包房里找找关于几倍的数学问题。
出示:蛋挞(6个)草莓蛋糕(3个)面包(9个)
20元/盒15元/盒5元/盒
①看懂价格信息。
②提一个求几倍的问题,并把算式写在学习单上。
③小组内交流。(出示交流要求)
④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不仅能根据相关的价格信息,找出价格之间的倍数关系,还能根据每种商品的数量,找出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⑤小组评价:说得正确、完整得☆,听得认真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互相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米=100厘米。
师: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同学们能不能准确地测定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7页例8。
教师谈话:(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
师: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课件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长,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
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长?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长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估算,篮球场的长是28米。
4、估一估,量一量。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了确定长度单位。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8题。
3、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五、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教后反思
学生初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长度概念上的混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节课重点在策略的研究上,通过经历观察、感知、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发,课件演示发,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点引导长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直观的观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孩子会从感知上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中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2)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很有可能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激发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小游戏验证。)预设: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验证的结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2、课件展示:总结。
汇报后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清两条长边叫做对边,两条短边也叫做对边。在交流,展示验证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这时候演示课件,不仅肯定了开始的猜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孩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孩子对知识在头脑中又加深巩固了一次)
3、认识长和宽
(1)出示长方形纸,师指说: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我们把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师指另外两条边问:这条边叫什么?有几个长?几个宽?
(3)让学生找出身边“长方形”同桌活动,指一指长、宽、对边。
(三)、练习
1、游戏一:我会“辨”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不管怎么放,只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反过来只要是长方形,它的对边就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游戏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题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3、游戏三:画一画出示课件:学生帮助自己设计像框,并画在方格纸上长方形
4、游戏四:拼一拼老师建议用不同的长方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送给你的朋友。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二、教授新知
1、情景
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 数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教学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27页“想想做做”。
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因为在各种练习、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但对于“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们都不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12里面有几个3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切入,然后再进一步关注两数之间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倍”。
1、首次感知“倍”的含义
课件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并把它圈一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老师揭示: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再次感知“倍”的含义
减少2朵黄花,问学生,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再减少2朵呢?
3、老师再添上一朵蓝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先看蓝花有几朵为一份,再看黄花这样的几份,那么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4、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5、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小棒。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想: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它其实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计算。再扩展开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练习。
课本第73-7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森林运动会”。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具准备:
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后面是( )
全体起立:面向(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板书:东西相对 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 ,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
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xxxx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xxx分,分针从12到1是xxx分,从12到4是xxx分,从12到9是xxx分,分针走一圈是xx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从12到3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你能在一分钟里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紧一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完成几道口算题。(生操作、交流)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师:我们上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一小时?
4、认识钟面(教具)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3.能够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运白菜”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故事导入,同学们,学校的食堂很快就要开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到农场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况,小朋友们想不想一块儿去看看?课件展示:菜场的美丽图片,最后场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们问农民伯伯:“伯伯,你们今天卖了多少白菜啊?”农民伯伯说:“我们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运走了两车,一车运了288棵,另一车运了256棵。”
师:二(1)班的.同学被难住了,同学们想帮助他们吗?
2.板书:运白菜
二、互动解疑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了刚才菜场的情况,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结合刚才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一共运走了多少棵?”“运用了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板书算式。
(1)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2)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三、启思导疑
从以上解决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应用连减法,第二种方法是“先加后减法”方法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
四、实践运用
1.练一练。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62410745745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3)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五、总结评价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何收获?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教学内容:
教材P70—7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10个百是()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8002893301000
(3)写数
999345870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
P724、5、6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内容:
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
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
学生汇报
2、出示各种活动
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
小组统计并汇报
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 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
二、尝试研究
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
小组讨论汇报
完成 书 上统计表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动
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
学生数脉搏
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
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
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
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
四、应用交流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
3、学生分组统计
课后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
【教学内容】:
课本P32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2、知道了什么?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怎样解答?
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解答正确吗?
5、小结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做一做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2、完成P33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7
教学内容:
课本1页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难点:用户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再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二、新授
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2)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起点,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教学例2
(1)让宝贝量一量准备好的纸,让宝贝说一说怎么量的。
三、作业:
1、填空: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厘米(2)数学课本长()厘米(3)铅笔盒长()厘米。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8
教学内容:
第10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9
【教学内容】:
课本P69例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
教师出示图片:正方形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交流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⑴平均分成4份⑵每3根一份。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说一说算式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分一分,认识被除数和除数
1、学习例3
⑴理解题意。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⑵用小棒表示铅笔。拿出24根小棒,每6根装一堆,可以摆几堆?
学生操作口答。
⑶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摆的过程吗?
板书24÷6=4
⑷教师:24表示被分的数是被除数,按每6支装一盒进行分的,是除数,可以分4盒是商。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按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去分,可以分几盒。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习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板书15÷3=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第70页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8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01-09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妈妈睡了06-03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学习三06-01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2
冀教版数学《折扣》教案02-08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折扣》教案08-26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13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