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2。能以“一片叶子”的口吻联系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以往教学中以渐渐渗透,在本课中结合教师讲解。
3。 通过朗读和看图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新词,体会叶子的外在之美
难点: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引入课题
1。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桃子、苹果。可我们忽略了树叶。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2。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讨论(1)叶子美在哪里?(2)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明确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磁带,揭示要求
(1)仔细听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三部分
板块二:自主学习
(1)任务一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怎么分?
交流讨论一:讨论交流
(2)任务二
出示生字词教学
形态各异 奉献 乳汁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之间 葱翠
师生互动:正音、辨析字形
J交流讨论、
联系上下文,文中插图理解词语
(3)指导书写
茁:注意“出”的笔顺是:竖折、竖、长竖、竖折、竖
输:“车”旁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
奉:半包围结构。
异:上“巳”
置:上两竖,下三横
三、训练反馈: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乳 rǔ lǔ 整 zheng zeng 葱 cong chong 奉 feng fen
二。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词。
异( ) 计( ) 问( ) 各( )
导( ) 汁( ) 间( ) 备(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2
一、复习,回顾前文
灰雀是那样的惹人喜爱,我们再来读读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吧“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二、抓住重点,深悟导练
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学习第(3-10)段
1、自由读课文(3-10)段,找找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句话是男孩说的,用“~~~~~”画出列宁说的话,男孩说的话用“____”画出来,列宁说的话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男孩说的话),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4、男孩的话有三次,先说没看见,后来说灰雀会回来,还说一定会飞回来,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受到了列宁的感染)
5、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三、感情升华,评价导思(学习11-13)
1、指导看图,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学习第(11-13)段,读读想想,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列宁见男孩已经知道错了,他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理解孩子,不想伤害孩子,所以没有问孩子。
3、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孩子,知错就改。列宁,爱护动物,尊重、爱护小朋友)
四、总结全文:
列宁对待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尊重、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本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列宁作为名人的不平凡的一面。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出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四点:
兴趣点:列宁生平的搜集。
困惑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
兴奋点:引导耐心、得体的劝孩子放回灰雀。
发展点:教育学生保护鸟类等动物。年个
准备:挂图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话实说,兴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事,家长会怎么对你呢?请大家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通过学习课文,看看名人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的,你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怎样的不平凡。
二、导学: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0)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6、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教学准备:地图、地球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同学们你知道吗,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去,会飞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过海》一课,看看小燕子是怎样飞越大海的。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看地图或地球仪,知道燕子过海要飞过哪些地方。
3、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课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动。
4、再听录音,说说课文的哪句话写得特别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课文的开头。
1、许多同学说课文的开头写得好,我们来读一读,具体说说好在哪里。(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的写法)
2、自问自答的写法在本单元的哪一课学过?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3、练习朗读,把大海无边无际、很辽阔的感觉读出来。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不分昼夜”。
讨论:燕子干吗要“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3、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想像:你脑
海里有没有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觉得课文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风平浪静:没有风浪。
②“蓝色”一词写出了颜色。
③“寒冷”、“温暖”是一组反义词,用在句子中很具体。
4、读读写写这些好词语。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实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点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比较读,说说加点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录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写出疲倦程度深;“落”说明已经飞不动了;“伏”是说燕子已经疲倦到连站都站不动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让学生做“伏”的动作
⑤对比读,体会
3、那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讨论:水手们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样学懂这句话的?
5、再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经没有知觉了,水手们为什么要“轻轻放”)
六、小结,朗读。
1、小结: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们要历尽千辛万苦,飞过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过海时,有的勇敢的展翅飞翔,有的却永远不能飞起来了,它们回到南方真不容易!这些小燕子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真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2、感情朗读。
七、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作业本1、2。
3、感情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4、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对祈使句和设问句的作用理解
教学难点: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感情朗读课文1、2、3自然段。
2、说说课文插图的内容。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
2、为什么作者让我们不要伤害燕子?
3、读下面的话,与课文最后一段比较读,体会:
“因为燕子在到达目的地以前飞过大海十分辛苦、艰难,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
“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文中第一句是祈使句,带有命令的口气,要求我们爱护燕子;第二句是感叹句,带有对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赞美。)
4、感情朗读。
5、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
6、读读背背这几句话。
7、朗读全文,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仿写
1、仿写第一段的设问句。
2、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3、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四、课堂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第3、4题。
2、听写第4自然段(作业本第6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5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揠苗助长》,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词(板书:“寓言”),认得吗?谁来读?有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小结:“寓”在这里是“寄托”的意思,“寓言”简单的来说,就是寄托着一个大道理的小故事。咱们一起来把它响亮地读一遍。
2、继续和老师一起往下写(板书:“两则”),连起来会读吗?齐读“寓言两则”,它是什么意思呢?
对,“则”是个量词,有“条、个”的意思,“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条。
3、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呀就是它的题目,谁能响亮地读一读?
(出示: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咱们就来读课文。要求有3个:第一、标自然段的序号;第二、读准生字的读音;第三、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大家读得很认真。课文中有几个很难读的词,老师想先听听大家读得怎样。(依次出示下列词,读出意思)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好它吗?
“焦急”:第二个词咱们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一起读,与它意思相近的是——“着急”
“筋疲力尽”:这第三个词可最难读了,谁来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字就是“没有了”的意思?
“兴致勃勃”:这个词该怎么读?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词就是——“兴高采烈”
“纳闷”:最后这个词谁来读,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词语读得很不错,课文读得怎样呢?哪四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每人只要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帮他们读故事的题目。(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3)、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很高兴。因为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很会学习。老师还想看看:有哪些同学更棒,已经能猜猜“揠苗助长”的意思了?
小结:对,“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刚才咱们说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本来的意思!
(4)、那它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让咱们来填一填吧!(完成填空后齐读)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小结:这就是故事的大概,它讲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课文就可以依此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二部分呢?第三部分呢?
三、感受农夫,品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受农夫。
接下来,咱们就要进一步深入课文,感受农夫的形象,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老师相信,在课文的每一个部分,农夫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把它写在给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2、交流汇报,朗读品味。
咱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发现和感受,可见大家读书很投入,很认真。
(1)、[很焦急]
首先请刚才那位感受到农夫焦急的同学来说一说,第一部分中有哪些给你感受特别深刻的词吗?
★结合回答,扣住“巴望”。这个“巴望”仿佛让人看到农夫正眼巴巴地看着、盼着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整个第一自然段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自由练炼。
★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能看到农夫……还仿佛听到他在说……
★齐读。大家想象得多么真切呀!咱们读课文呀,就要带着想象去读。来,把咱们的想象送入课文,好好读读!
(2)、[很辛苦、很高兴]
大家读得多投入呀,把农夫焦急的样子读得活灵活现!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边抓住关键词,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读好第二部分,读出农夫很辛苦、很高兴的样子。大家自由练练吧。
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
你那个“终于”让老师听出了农夫好不容易想出办法后的喜悦,你能把这种喜悦读得更充分些,更鲜明些吗?请你继续往下读。
★(出示图片)看,有多少棵禾苗需要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呀!(一望无际、不计其数……)所以“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让咱们一起来想象那番情景吧:中午,烈日当空,农夫正弯着腰,弓着腿,在田里“将禾苗……”;两个小时过去了,农夫满头大汗,顾不得一擦,还在田里“将禾苗……”;有是三个小时过去了,太阳落山了,可农夫仍在田里“将禾苗……”;天已经完全黑了,农夫的衣衫早已湿透,可他还在田里“将禾苗……”多么辛苦啊!因此他累得——“筋疲力尽”
★农夫的辛苦咱们已经读得淋漓尽致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谁来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兴致勃勃”样子,但农夫早已筋疲力尽,哪还来的力气这么大嗓门地说话呀?可他的心情绝对是兴奋的,所以老师要说读好这一段是个挑战嘛!老师给大家出了个主意(出示填空),你们先想想该怎样填,再往下读。能把填的动作做出来就更了不起了!
★让咱们把整个第二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3)[很可怜、好愚蠢]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此时,你觉得农夫又傻又可怜。
四、表演想象,体悟寓意。
1、可农夫自己还不明白呢。不信,咱们来演演。老师来做你们认为的傻农夫,聪明的同学们就做农夫的`邻居、村长、儿子、父亲……或是禾苗都可以。先想好:你扮演谁?农夫傻在哪里,该怎样劝他?边想可以边和同桌交流一下。
2、现在开始表演:
师:老农我呀姓俞,认识我的人都叫我“老俞”。我可真倒霉呀,种了一大片的禾苗,长都不长,真是急死我了。好不容易想了个办法,辛辛苦苦拔了大半天的禾苗,没想到禾苗居然都枯死了。大伙儿光是笑我傻,有谁知道我老俞的心有多酸!我多么希望有个好心的人来跟我说说,好让我明白我究竟傻在那儿,错在哪里呀!
生:……
师:听了这么多好心人的话呀,我这颗榆木脑袋也似乎开窍了。原来我这样做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反而把事情办坏了,我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小故事学完,大道理也不知不觉悟出来了。这就是《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的大道理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其实,它还是成语“揠苗助长”的比喻义呢,咱们再来读一读。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那些为了急于求成而违背规律的做法叫做——“揠苗助长”(指着板书读)
五、联系生活,升华思想。
1、这里,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故事)。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大家谈得真好!看,只是一则小小的寓言,就让咱们的同学变得聪明了,会用头脑去思考、辨别生活中的事件了。因为,寓言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一定会让咱们变得更加聪明。老师还要向大家推荐两本书(出示:《新编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作业安排:
1、完成补充习题。
2、回家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
揠苗助长
违背生长规律急于求成事情弄糟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6
教材简析:
《灰雀》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法学法: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不同列宁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四、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4、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①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a、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b、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④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5、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
①“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
②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③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④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模式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题。 导入方法:回顾成语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交代学习任务。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练习复述课文。 3 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四、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读,思考: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句子。 (3)用划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因为(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因为( ),所以( )。 4 同桌对读,边读边记。 5 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所以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会( )。 6 引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7 导语导入: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出的结果,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8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1)更羸是怎样使大雁掉下来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标出魏王感情变化的词。 2 方法:读、思、画、议的方法。 3 交流。 (1)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抓住时机理解能手一词;还知道哪些能手,进行积累词语的练习;②叙述更羸是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2)观看录像。师解说,创设情境:一只受伤的大雁无助地拍打着翅膀,边飞边鸣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伴声音),可怜的大雁听到弓弦响,心里害怕极了,拼命地往高处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4 回到文中,指导朗读与录像内容对应的段落。引导:目睹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试读。 6 指名读。 7 创设情境师生对读18自然段。 8 按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9 自由结合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在多种情境下的诵读中,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七、练习复述课文。 1 自由练说。 2 指名复述。
八、揭示喻意,学习运用。 1 理解成语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义。 3 列举生活中这样的人。
九、总结课文。 1 采用对照法归纳更羸的品质,完成板书。 2 回忆类似生活经验,激发观察兴趣。 3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应该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很多知识,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维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身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同学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
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五、引导同学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同学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同学考虑、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同学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同学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2、考虑、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老实的小朋友?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老实小朋友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同学自身学习生字词。
六、处置课后练习题。
七、安排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 )( ) ( )( ) 中( )( ) ( )( )
3、熟练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2
【教学目标】
1.畅谈暑假生活,与同学分享暑假的快乐时光。
2.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回顾语文课堂常规。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的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4.听《毛毛虫和我》的故事,感受理想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的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暑假。
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三年级的学生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爱上三年级,抒写出新的传奇。
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呢?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刚刚过去的美好的暑假生活。老师知道,很多同学都去旅游了,有去北京的,有去济南的,有去杭州的……猜猜,老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老师看到了大家在博客上记录下的假期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进入我们的“暑期快乐大本营”!
二、暑期快乐大本营。
(一)说说暑假的味道。
1.分享暑假里的快乐事。
??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经过,或是自己学到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2.小组内畅所欲言。
3.指名上台讲,教师稍作点评。
(二)暑期快乐作文吧
1.全班欣赏学生的优秀作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己选择一篇在小组内交流。(认真倾听,分享快乐)
3.互相交流赏析。
三、了解大概,亲近语文。
1.认识封面:仔细看看语文书的封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读目录。
认真读读语文书的目录,说说:
(1)这本书一共有几篇课文?标“*”的有几篇?
(2)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
四、提出要求,准备学习。
1.拥有《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等学习工具书。
2.准备三本簿子:日记本、练笔本和摘录本。
3.准备一两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五、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因为有美丽的理想,所以奋斗的路上再苦再难也不放弃。新学期开始了,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毛毛虫和我
——送给新学期的自己
毛毛虫知道,在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是的,它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当它慢吞吞地爬过菜叶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贪婪地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洞时,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舒展身体晒太阳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亲吻一朵美丽的小花儿时,它在想着这件事……
我要挑最鲜嫩的叶子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才会有艳丽的色彩;我要多多地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翅膀才会有力气;这金色的光线多么温暖,它对自己说,最重要的是,它将变成金粉装点我的翅膀;这朵小花多么可爱,它对自己说,将来我的翅膀上面,也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哎呀,毛毛虫!好丑好恶心哟!”一个小女孩指着它叫道。这样的话毛毛虫听得多了,一点儿也不会破坏它的好心情。哦,我将长出一双美丽的翅膀,它对自己说。这样想着,毛毛虫昂起了它小小的脑袋,慢慢地爬走了。
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
所以我从来都不挑食,我知道所有健康的食物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努力地读书,我知道所有那些有趣的书、严肃的书、美丽的书、智慧的书,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认识新朋友,我知道所有那些善良的朋友、聪明的朋友、慷慨的朋友、睿智的朋友,他们的友情以及他们的美好天性,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积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我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亲近大自然,我知道所有那些美丽的山水、阳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面前照一照自己;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里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小男孩)。
可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我自己;就像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小种子会长成大树,我也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1.毛毛虫的理想是什么?它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是怎么努力的?
2.听了故事,说说自己新学期的目标。为了做最好的自己,在语文学习中你准备怎么做?(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
六、布置作业,练笔表达。
在练笔本上,写上两三段与“老师、语文”相关的话,题目自拟,也可以是:
新来的语文老师
开学第一课
我的语文老师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只读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读更多精彩的书。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开始我们的书香之旅吧!请大家记住每天在书包里放一本优秀的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来读。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吧!
【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暑假是快乐的
书是甜的
做最好的自己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3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时,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熟读课文,厘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四、自由朗读。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运用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明白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的情感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韵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
2、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自评:课前预习,完成小练习:佳节就是怎样的节日呢?(交流课前复习)
一、复习导入,引出古诗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读课题)
2、这句千古名句出自唐代大诗人谁的诗呢?
3、农历的九月初九,你们知道是我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呢?(重阳节)对,也就是课文题目中的——佳节。如此重阳佳节,诗人王维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去一探究竟吧!
二、读题质疑自主释疑
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读读这句话,你一定就会明白了。
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紧扣“15岁”“两年”来体会诗人独在异乡的感受。
2、利用板画理解异乡和异客
3、句式练习:一个15岁的孩子,独居异乡,高兴时多么希望(),可是他只能(),伤心时多么渴望(),可是他只能()。
4、独自一人,异乡求学,这就是诗里面所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天天思念亲人的王维,为何"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师:让我们去读读课文了解一下王维看到的重阳热闹景象是什么样的,是什么触动了他思亲的这根心弦呢?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指名学生读。感受大街上的热闹
2、师:看到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想到了哪些词?(欢天喜地热闹非凡)
3、而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呢?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倍”是什么意思——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谁能来说一说呢?
4、师: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诗因为什么才会更加思念亲人的呢?
5、体会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感受心情读课文。
四、披文入境领悟诗情
1、师:看着这样的情景,王维真的是思绪万千阿!他都想了些什么呢?
默读课文第三段,圈圈画画,王维想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
2、交流
3、同学们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吗啊?(对比)读读句子
4、互评:小练笔:同桌写出一句得一颗星。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只能();不能(),只能();不能(),只能()……
5、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出示整节文字)配乐齐诵。这正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师:多么巧妙的写法呀!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过去——(引读),想到了现在——(引读),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引读),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
7、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屏幕出示古诗,悠扬的音乐声起)师引读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引用诗句
千百年来,除了王维,还有无数的游子们吟诵了许多思乡的歌: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之情……(引背《静夜思》)。慈母亲手缝补的衣裳,唤起了孟郊的思母情怀(游子吟)同学们,让我们试着在特定的情境中来引用这些千古名句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2-30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5篇01-06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5篇)01-06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4篇12-30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4篇)12-30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4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