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英文诗歌欣赏与创作"教学设计
"英文诗歌欣赏与创作"教学设计
原创: 冷莉莉
一
开设英文诗歌欣赏与创作社团的原因
对初中的孩子而言,思想内容上能引起他们兴趣且能对他们有一定启发的英语诗歌,一般情况下,语言凝练且抽象,跳跃性也比较大,不像叙事类的文章那样有故事情节,容易理解。因此,如果不是英文语感特别好或者特别热爱英语的孩子,很难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美和内涵的丰富。这决定了在中学阶段,它更适合以选修的方式供真正热爱且擅长英语学习的孩子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全面丰富相比,初中阶段的孩子需要开始聚焦自己热爱的领域。那么就让热爱英语、热爱诗歌的孩子,以社团的方式,一起来欣赏、创作、分享美妙的英文诗歌吧。
二
英文诗歌选择的依据
1.思想性
不管什么学习载体,如果思想上不能对学生带来挑战和启发,语言形式上再优美、华丽也不能真正打动学生,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如果内心深处没有触动和共鸣,外在设计再精巧,形式再丰富多样,也只是浮于表面。所以诗歌的选择,在内容上应该是学生当下关心的,想要了解和探索的,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又能获得启迪的。
2.语言难度
思想性主要是从个体认知上的需求出发的。中国学生学英文诗歌不能只考虑他们的认知需求,还需要关注他们的语言水平。如果诗歌语言的难度远高于学生实际水平,学生解不开文字的密码,就无法窥见作者的思想。就像一粒坚果,如果无法打开外面的硬壳,就无从知晓里面果实的模样。
对诗歌而言,语言难度存在两个方面:
(1)句法结构
诗歌的语言整体比较凝练,句子结构会有省略现象,有时并不符合常规语法规则。对于语言现象积累不够多,过于依赖语法结构理解文意的外语学习者来说会带来一些困惑。因此,在学习初期,需要注意整体句子结构,要么选择结构比较完整常见的,要么选择虽不常见,但是同一首诗反复出现同样句法结构的。
(2)词汇
对一般的叙述文来讲,文章里面有一定数量的生词汇也没关系,很多时候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生词汇的含义。有时甚至都可以直接跳过某些词汇,也不会影响文本的整体理解。但是,诗歌就不同。有时,诗歌中的一个词就影响整段或者整首诗的理解。这个词之外,你找不到其他线索协助你猜测它的含义。在学习初期,尽可能减少类似词汇的障碍,如果实在避不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设计恰当的阶梯,辅助学生充分领会。
三
教学设计举例
基于以上诗歌选择的依据,社团诗歌的选择以主题为线索,在各主题中选择有思想且语言难度恰当的诗歌。以主题为线索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比较清晰地聚焦相同题材中的不同观点,可以互相支撑或者互为补充,使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有辩证的了解。另一方面,主题相同的诗歌包含的词汇有很多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自然地达到词汇在不同情景中的拓展和复现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语言知识。
本学期第一个主题是关于自我的。之所以选这个主题一方面考虑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更期待独立,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去环境中的自我定位和新的环境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使他们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状态中。因而,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展示他人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当然主要是积极方面的),给他们一些力量和支撑。
下面以这个主题中的其中一首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为例,详细说明教学设计的环节。本首诗整体是借具体形象化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且句式比较简单,反复重复排比,语言难度不大。唯一的难点就在于一些不太常见的名词,比如"pine、scrub、muskie、bass"等。
1.作者及诗歌背景介绍
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首先要了解他的身份、经历。反之,对诗人和对诗歌地位的了解也能引起学生解读诗歌的兴趣。
2.诗歌欣赏
在上面激发起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后,让学生安静地聆听诗歌音频,感受诗歌整体意境。PPT上同步出示文字,协助学生将语音和文字对应。
Be the best of…
来自冷若伊
00:0001:23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By Douglas Malloch
If you can't be a pin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Be a scrub in the valley — but be
The best little scrub by the side of the rill;
Be a bush if you can't be a tree.
If you can't be a bush be a bit of the grass,
And some highway happier make;
If you can't be a muskie then just be a bass —
But the liveliest bass in the lake!
We can't all be captains, we've got to be crew,
There's something for all of us here,
There's big work to do, and there's lesser to do,
And the task you must do is the near.
If you can't be a highway then just be a trail,
If you can't be the sun be a star;
It isn't by size that you win or you fail —
Be the best of whatever you are!
3.诗歌跟读
一般情况下,英文诗歌读一遍是很难体会到它真正的内涵的,所以不能像一般叙述类的文章一样,立刻进入语意理解阶段。在进入意义理解前,需要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在不断协调音和形的过程中,学生会同时揣摩其意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通过此过程,学生能获得诗歌意义的整体理解。
4.诗歌理解
本诗各部分之间都是并列的结构,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其中一段的逻辑,对整体的理解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这首诗歌设计为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将第一部分内在的逻辑和含义理解清晰。后面学生就可以自己理解了。
(1)文本思想交流
①文本分析
What images come to your mind after you read this part of text?
读完这部分文本后,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意象呢?
有学生回答"Hill",这说明他们在词汇上遭遇了困难。
于是老师继续出示辅助性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a pin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a scrub in the valley" "scrub by the side of the rill".同时通过教室里摆设的物品,帮助学生理解 "on the top of" 和 "by the side of"等表示位置关系的短语。
②文本和学生生命链接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be, a pine, a scrub, a bush or the grass? Why?
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Y:I’d like to be a pin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Because I hope I can be seen by others.
P: I’d like to be a pin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Because I can see more beautiful things when I stand on the top.
L: I’d like to be a scrub by the side of the rill in the valley. Because I like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I don’t want others to notice me.
Z: I’d like to be a bush or grass. Because you have chosen the pine and scrub, I don’t want to be the same as you.
孩子们的回答直接反应了他们个人的价值观。有两个非常阳光好学的孩子想成为高山上的松树,想要被别人看见或者想要看到更多的风景。一个孩子想成为山谷里的小矮树,因为喜欢宁静的山水,而且不想被外界打扰。这个孩子属于宁静不太喜欢主动与外界交流的孩子。但她内心仍然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只是不愿意让别人看到。那个说想成为灌木丛或者草的孩子只是因为自己不想跟别人的选择一样,自己对自己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预设。
上面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寻找替代自己的意象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同时也让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定位自己并没有对错,但有高下。如何不着痕迹地既接纳孩子们的现状,又能把他们往上引领呢?这个问题是在孩子们回答完我的问题之后,脑海中突然冒出来的。事先,我只是预设了要借助新学的诗歌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但因为不知道他们会回答什么,也就没想过要在世界观方面进行引导。
大概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我就迅速把问题抛给了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们,希望老师们的回答能给他们一起启发和引导。果然英语老师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她还很默契地把问题回抛给了我,让一切都显得很自然。
我的回答如下:
Sometimes, I’d like to be a pin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Because I can have more chances to enjoy the sunshine, to breathe the fresh air, to see more landscape when I stand on the top. However, I will also be more likely to be sunburnt or get wet in the rain or get hurt by the wind when I stand on the top. So sometimes, I’d like to be a scrub in the valley. The huge mountain can be my shelter. Nobody will notice me, and then I can have a good rest.
上面的回答首先是我真实的感受,同时我也想通过这样的回答让孩子们意识到,人在生命力旺盛的大好年华里,要让自己的阅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但同时也接纳疲惫时想退缩的自己。首先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两种生命状态的合理性及对人的意义,然后让他们去选择。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在调和这两种生命状态吧。一起欣赏两幅作品吧
(2)词汇释义
①结合整诗大意,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全开放方式猜测)
前面两个问题基本上把这首诗的结构特征和寓意都分析出来了。后面的部分主要是进一步的比喻和强调。所以生词汇的处理,主要让学生在了解整首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文本提示猜测。比如:
以上的问题,学生根据 " in the lake"这样的提示基本能猜出来 "muskie"和 "bass"是表示鱼。再根据整首诗的结构特点,猜测前面那个是比较大型的鱼 ,后面那个是比较小的鱼。这其实就已经达到了理解大意的目的。后面再以相关的图片验证一下即可。
词汇 "crew"的处理也如此。
②结合整诗大意,根据图片选择(半开放式猜测)
对于词汇 "high way" 和 "trail"处理又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整首诗的意思理解 "highway" 和 "trail"各自代表的意象,分别应该是高大、宽敞和低矮、狭小的。然后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自己连线对应。
(3)文章主旨探讨
在第(1)部分,已经将文本和学生个体进行链接,使他们更易于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
所以这个环节学生完成得很顺利,几乎没遭遇什么困难。
这个写作主旨更印证了开头对诗人的介绍。他被称为"伐木工的诗人".这首诗让平凡的人也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为之奋进。
(4)文章写作手法分析
前面对诗歌本身的主旨和思想剖析完后,再跳出诗歌分析:诗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呢?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模仿和创作自己的诗歌。此处设置了两个小问题让学生关注诗中意象的对比和句子结构的运用。
① How many pairs of images did the author use? What are they?
以上表格学生基本都能完成。
②What language structures did the poet use?
学生非常准确迅速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5.视频欣赏
所选的这个视频,画面上将诗中的内容都具象化了,几乎一个意象对应一幅画面,它的好处是可以将抽象的字形象化,让学生迅速获取音和意之间的对应。但前提是学生之前已经将英文字形和意义进行过对应。否则,即使把音和图片对应上,你也不知道该将音和图片的哪个方面对应上。它的缺点是,过于具象化的东西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削弱诗的意境。这也是为什么把这一步放在后面,作为一个印证和巩固,而不是放在前面。
6.诗歌朗诵
经过前面的整体欣赏,思想交流及释义环节后,学生对诗歌会有自己的理解。那么再一次回到文本本身,专注地体会诗歌的语言和内涵,并用声音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7.诗歌创作
因为这首诗意象比较具体且语言结构比较单一,所以学生模仿得很快,写得比较顺利。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仿写不是机械地在原诗的基础上换词,而是学生先有自己的理解后,再学习本诗的叙述结构创造性地表达自己。
从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看,他们的确是在表达自己真实的世界。从诗中的内容可以窥见隐藏在诗背后的作者。
让我意外的是,创作时,他们出问题的地方在逻辑方面。比如有学生写到:"If you can’t be a lion, be a golden fish." lion和golden fish的可比性在哪里呢?狮子给人的感觉是体型的庞大强壮和力量的威猛,而金鱼给人的意象却是颜色的鲜亮和姿态的灵活。我跟学生一对一交流,提出质疑时,学生立刻意识到,对比的两个意象,首先要有可比性,最好是同类型中不同特征的。
还有有孩子写最后一部分的时候,是以颜色对比烘托意境的,但是主旨句却写道 "It isn’t by size that you win or fail…"出现这种问题,有两种情况:
(1)不太懂"It isn’t by size…"的含义
(2)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意识不强。
学生通过这样的创作,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诗歌,并且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通过学生的输出反馈,老师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吸收过程中的漏洞,从而及时帮助他们。
开始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此处遇到问题,经过两次对话,修正后,孩子们的作品也都非常有感觉。
【"英文诗歌欣赏与创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08-25
课堂中的"精心"教学初探08-25
说"读"08-25
怀念"包子"08-25
切实"削文山""填会海"转变文风会风08-27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感悟08-25
"大语文"之我见08-25
论"制取氧气"的教学策略及反思08-25
"破坏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08-25
浅析"公式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现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