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时间:2022-08-23 09:02:37 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
  
  作者/管建刚  [教学年级] 五年级
  
  (一)
  
  师:这次的作文,是写一次“开小差”(师板书)。同学们有过开小差的经历吗?
  
  生:有。
  
  师:回答那么响亮、整齐,真好,大家都很正常。会开小差的是人,不开小差的,要么是神,要么是死人。(生大笑)请看——
  
  (出示各种开小差的图片)
  
  师:小差,是一上课就会“开”的吗?
  
  生:不是。刚上课时人是清醒的,后来才会迷糊了。
  
  (师板书:清醒,不开小差)
  
  师:开小差,会告一段落吗?会醒过来吗?
  
  生:会。
  
  师:没错!醒不过来,那麻炳就大了。(板书:醒过来,不开小差)
  
  (二)
  
  师:“开小差”一般都会有三个环节,从清醒的“不开小差”到“开小差”,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迷迷糊糊的;发呆;呆呆地……
  
  师:别小看了这个地方,写作文,要能将“迷糊”“发呆”的感觉,用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本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具有这个本领,请看——
  
  (出示)上英语课了,我用手托着下巴,装做沉思的样子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我的心就不在教室里了,它跳出教学楼,经过广场,来到了操场上。我的思想渐渐脱离了课堂,老师的身影也慢慢模糊。
  
  ——张文韬
  
  师:从“听着”到“开小差”,写得很清楚。
  
  (出示)我把脑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迷迷糊糊地来到了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果园里,开始这梦境般的旅途。
  
  ——王家怡
  
  (生齐读)
  
  师:“脑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这几个字,不要小看,过渡如此自然、妥帖。
  
  (出示)渐渐地,我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安静,隐约中,似乎有一阵悦耳的钢琴声在我的耳边响起。眼前又好像出现了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一阵阵清香随风飘荡,许多蝴蝶随着音乐声在油菜花上翻飞起舞,太美了。
  
  ——马天睿
  
  (生齐读)
  
  师:这段中哪句是“过渡”?
  
  生:第1句。
  
  师:对。这句话,过渡得多么自然。这是写“迷糊”的感觉的,也有写“发呆”的,请看——
  
  (出示)慢慢地,慢慢地,我的心已跑到香港迪士尼乐园了。慢慢地,我的眼神变得呆滞,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了,同学们欢快的笑声也在我的耳边悄悄远去……——张心雨
  
  师:发呆,往往和“模糊”连在一起的。
  
  师:很多同学都写到,开小差的时候,眼神发呆。开小差,就是这个神态。因此,老师在前面一看到发呆的表情,就明白谁开小差了。发呆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请看——
  
  (出示小猫、小狗发呆的图片)
  
  (三)
  
  师:你一般是怎么从“开小差”里醒过来的?
  
  生:老师点了我的名;同桌拍了我一下;下课铃响了……
  
  师:这小差开的,一节课都上完了。我们班有的同学是被“拧”醒的,请看——
  
  (出示)我坐在凳子上,马上就要“起飞”的时候,突然,一阵强烈的疼痛感让我回到现实中。原来,同桌在拧我呢,低头一看,胳膊竟然青了一块。
  
  ——张心雨
  
  (生笑)
  
  师:也有被一只猪气醒的,(师出示一只卡通猪,生笑)请看——
  
  (出示)突然,同桌张文迪碰了我一下,只见他拿着一张纸,上面画了一头猪,右边写着“凌贝宁”三个大字……
  
  ——凌贝宁
  
  师:最常见的是喊醒的。
  
  (出示)
  
  1.也许是英语老师看到了我那痴呆的表情,点了我的名字,让我起来回答问题……
  
  2.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一种没写出喊的话,一种写了出来,你支持哪一种?
  
  (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支持第2种)
  
  师: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这里就是要像罗怡涵那样,写出“说的话”。这句话,是人从“开小差”到“醒过”的转折点,不能模糊。
  
  (生齐读罗怡涵的话)
  
  师:可惜,不少同学写到这里,都没有写出“说的话”。
  
  (此处略去指导学生如何写“说话句”)
  
  师:一句话一般由提示语和说的话两部分组成,而这两部分的搭配,一般有三种:提示语在前,还有——
  
  生: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
  
  师:罗怡涵写的那句话是提示语在前,也可以提示语在后,请看——
  
  (出示)
  
  1.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2.“罗怡涵,你上来写这道题!”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师:请默读这两句话,你认为这里的提示语放在哪里更恰当?
  
  生:后边。
  
  师:为什么放后边好?
  
  (生面露难色,有人回答靠感觉。)
  
  师:写作文,很多时候要靠感觉,你的感觉正确,已经很不简单了。
  
  生:当时是在“开小差”,老师“说的话”放前面,更符合当时的情况。有的时候,听到喊声,还不知道是谁喊的呢。
  
  师:提示语在前,还是在后,不一样。这次的作文里,大多数同学写的是——
  
  (出示)
  
  1.我玩得正津津有味,谁知,老师大声说:“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
  
  2.就在这时,老师猛地叫了一声:“杨毓睿,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我猛然间清醒了起来。
  
  师:谁来改第一句?
  
  生:“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我正玩得津津有味,谁知,老师大声说。
  
  师:好像有点不通顺,不能完全照搬,还要有点变化。
  
  生:“孙玮嘉,你来回答这道题。”我正玩得津津有味,突然听到老师大声叫我。
  
  师:对,这么改就顺了。第二句,谁来改?
  
  生:“杨毓睿,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就在这时,现实中的老师猛地叫了我,我猛然间清醒了起来。
  
  师:同学们,你知道要怎么去改作文了吧?
  
  生:从“不开小差”到“开小差”,要注意写好过渡,写好“迷糊”“发呆”。
  
  生:从“开小差”,到“醒过来”,要注意过渡。若是喊醒的,要用提示语在前的说话句。
  
  (四)
  
  师:这次的作文,有三个环节,请读板书——
  
  生:醒着,不开小差;开小差;醒过来,不开小差。
  
  师:哪个环节是重点?
  
  生:第二个,开小差。
  
  师:开小差,都干什么去了?
  
  生:玩游戏、踢足球、看电视、看电影、出去旅游……
  
  师:你的身体出去了吗?
  
  生:没有。
  
  师;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你的——
  
  生:心里。
  
  师:(板书“心里的想法”)符凯文就很会捕捉心里的想法,符凯文请你朗读自己的这段话——
  
  (出示)在CF的战场上,进入的是爆破模式新年广场。“哒”的一声枪响,我手里拿着M4A1-紫罗兰,冲到了最前面。只听‘啪’的一声枪响,我干净利落地干掉了一个敌人,还有五个敌人呢!怎么办?我便小心翼翼摸索着前进,这时,队友们也陆续干掉了几个敌人。再干掉最后一个敌人,我们就胜利了。俗话说,大意失荆州,我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师:李柯凡比符凯文更厉害,心里想的,捕捉得更细。李柯凡,你来读——
  
  (出示)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声音渐渐模糊,我慢慢被带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漂流了,我们的汽船上装了8个瓢,而且还是自动的,想泼谁就泼谁;还配有6个水炮,有一个保护膜,只要对方用水泼我们,就会反弹给他们。一场激烈的水战开始了,我们用8个瓢一直努力划船,边划边用水炮对我们旁边“不顺眼”的船开始攻击。在我们的水炮的攻击下,他们也只能乖乖地逃跑。我们顺势追赶,我喊到“泼”!同时用8个瓢争先恐后地向他们泼水,把他们泼得像落汤鸡似的,夹着尾巴逃跑得更快了。
  
  师:也有不少同学,他心里的想法,写得很粗糙——
  
  (出示)我经常在上课或写作业时开小差,比如有次我在语文课上写课堂作业,不知怎么的,我就开起了小差。只见我手托着下巴,傻傻地半张着嘴,眼睛无目的地看着。我正在幻想着课外书、游戏中的场景,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
  
  生:课外书写了什么,游戏有什么场景,没有具体写出来。
  
  师:都写出来,那就从粗糙变成了细致。究竟什么叫“粗糙”,什么叫“细致”,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请你猜个字谜:一字十八口(打一宇)
  
  生:(略想)是“杏”。
  
  师:对。刚才你猜的时候,心里有一个想的过程吗?(有)有个同学写猜字的心里想法,五个字——我一猜是杏。这样写,就叫粗糙。粗糙在哪里?
  
  生:怎么猜的,没有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猜的?
  
  生:“十”和“八”合起来是一个“木”,“木”和“口”加起来就是“杏”。
  
  师:这样写,比那位同学有点进步,但是,还称不上细致。谁说“十”和“八”放一起就是一个“木”?
  
  (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十”,在“十”的左上方写了一撇,右上方写了一捺。)
  
  生: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在“十”的左下方写了一撇,右下方写了一捺。
  
  师:猜出来的同学,一定都是这么想的。写的时候往往会遗忘,那也是不细致。
  
  (出示)一个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组成一个“木”字。
  
  (生读)
  
  师:谁说“木”和“口”加一起就是“杏”?
  
  (师板书“呆”“困”)
  
  生:我是把“木”放上面,正下方写一个“口”。
  
  (出示)“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个“杏”,“杏花”的“杏”。
  
  (生读)
  
  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吗?前面有没有猜错的?
  
  生:开始我真的去想很多的“口”,后来马上醒悟过来,这样猜不对。
  
  师:我们班有个学生也这样写——十八个“口”,叠在一起,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中间三个,还多三个呀。不对不对,这样猜肯定不对。(将三段话放在一起出示)
  
  一个字十八口,十八个“口”,叠在一起,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中间三个,还多三个呀。不对不对,这样猜肯定不对。一个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一个“木”字。“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个“杏”,“杏花”的“杏”。
  
  (生朗读)
  
  师:这样写就是“细致”了。现在,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话,你又学到了什么?
  
  生:看自己开小差时的心里想法,有没有细致地写出来。如果是粗糙的,就要改细致。
  
  (五)
  
  师:其实,心里有想法,不只是开小差的时候有。开小差前,也有;开小差后,还有。人心里的想法每时每刻都有。
  
  (师做了三个动作——拿起一个同学的文具盒,亲了一口;现场做俯卧撑;脱下自己的外套。)
  
  师:看了老师举动,有没有想法?
  
  生:有。
  
  师:写作文,不仅要学会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还要学会细致地捕捉自己心里想到的。这样,你的作文就有了两个世界,外面看到听到的世界,里面想到的世界,你的作文自然比别人的厉害!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实验小学)

【《开小差》习作讲评课实录】相关文章:

用心上好讲评课激发需要性习作08-26

讲评课教学反思08-25

讲评课教学反思04-03

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02-13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04-13

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14篇02-13

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14篇)02-13

语文期中试卷讲评课教案03-23

习作课教学反思04-04

高三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