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以民生为导向让人民更幸福”复习课教学实录

“以民生为导向让人民更幸福”复习课教学实录

时间:2023-02-22 15:51:44 九年级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民生为导向让人民更幸福”复习课教学实录

“以民生为导向让人民更幸福”复习课教学实录
  
  作者/涂华勋
  
  导语:同学们,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看到、提到“民生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谈和“民生”有关的话题。那什么是“民生问题”呢?
  
  一、[话说“民生问题”]
  
  所谓“民生问题”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主要是指在民众(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在民众(老百姓)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在这些方面的正当需求和权益还得不到满足,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思考:目前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民生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学生回答“民生问题”的关键词,一般如“住房”、“物价”、“教育”、“交通”、“就业”、“食品安全”、“医疗”、“收入”……)
  
  刚才,同学们列举了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其实,不光同学们想到了,看到了,我们的总理、我们的政府也都看到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总理代表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关注的八大民生热点:
  
  楼市调控——房价回归是主线,保障房监管是重点;
  
  调控物价——食品价格重稳定,“中间成本”要降低;
  
  收入保障——报告着墨较多,改革“攻坚克难”;
  
  民生“三难”——投入给出“硬指标”,敢于作出新承诺;
  
  食品安全——突出“监管能力”,把好“人口关”;
  
  校车安全——首次写入政府报告,强调避免短期行为;
  
  道德诚信——强调推进“政务诚信”,构建社会诚信系统;
  
  网络民意——改进网络管理,创新社会服务。
  
  那么我们下面就政府和同学都关心的热点问题,选取其中具体的两例“民生热点”进行进一步的剖析、透视。
  
  二、[透视“民生热点”]
  
  ★热点一:民生“三难”之教育——投入给出“硬指标”,敢于作出新承诺。
  
  [民意期待]教育、医疗、就业——“老三难”关乎千家万户,一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点民生领域。
  
  [报告回应]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教案 fanwen.weiyujianbao.cn) 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代表点评]王荣华代表:教育经费占GDP的4%,医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这些数字鼓舞人心!政府亡作报告对民生问题给出了“硬指标”“硬杠杠”,是向老百姓作出的庄严承诺。民生大于天,不仅要加以保障,更要持续改善。
  
  同时在《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也具体指出,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三个角度”搜考点:——道德、法律、国情国策
  
  道德:公平正义(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社会责任。
  
  法律: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义务。
  
  国情国策: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教育的作用(重要性);优先发展、科教兴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等。
  
  ◆“三个角度”设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答:受教育的权利。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地位、作用角度)
  
  答:(1)(对个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或:教育为人们的未来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2)(对国家、民族)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为什么国家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或:重中之重)?(或者: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有哪些重要现实意义?)
  
  答:(1)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高公民素质。
  
  (3)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
  
  (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6)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家怎么做?)
  
  答:(1)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
  
  (3)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源泉,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我们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为此,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答:(1)思想上: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意识,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行动上: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热点二:“开往春天的校车”——校车安全首次写入政府报告,强调避免短期行为。
  
  [民意期待]去年多起重大校车事故让校车安全成为民生新热点。舆论普遍关注,如何建立投入和监管的长效体系,避免短期行为。
  
  [报告回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
  
  [代表点评]张凤宝代表:“校车安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说明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报告从加强管理、就近入学、办好农村寄宿学校等方面,为校车安全问题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支撑”,令人鼓舞。
  
  ◎据重庆日报消息:针对校车安全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11年11月21日,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重点研究了校车安全问题。
  
  ◎2011年11月24日下午,重庆市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下发《重庆市校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强调加强该市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个角度”搜考点:——道德、法律、国情国策。
  
  道德:诚实守信(不超载、不非法营运);社会责任。
  
  法律:生命健康权(人身安全);法律的作用(规范、保护);特殊保护与自我保护。
  
  国情国策: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经费投入保障);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
  
  ◆“三个角度”设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某些地方(学校)校车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仍然超载严重或存在非法营运,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是什么?——道德角度、法律角度)
  
  答:(1)(道德角度)这是一种不讲诚信、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必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2)(法律角度)这是一种危害他人和自己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加强对超载或非法营运校车的惩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法律角度)
  
  答:(1)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还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所以,任何触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加强对超载或非法营运校车的惩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社会保护)。
  
  如何营造良好的校车安全环境,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怎么办?)
  
  ●“怎么办?”类答题方法指导:
  
  国家:(1)宏观:路线、方针、国策、战略、政策、……
  
  (2)微观:具体措施、加强立法、加快建设、管理方法、经费投入……
  
  公民(青少年):
  
  (1)思想上:树立、培养……观念、意识、理念……
  
  (2)行动上:淡自己;对他人;作斗争。
  
  答:国家:(1)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
  
  (2)加强管理,落实就近入学,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3)加大和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为解决校车安全问题提供“支撑”。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特别是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超载、不非法营运等。
  
  公民(青少年):
  
  (l)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行动上:(谈自己)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识别安全校车标志,不坐“三无”车辆,不上超载校车;(对他人)文明礼让,不拥挤,不推搡;(作斗争)发现超载或非法营运校车可向父母、老师反映,也可向相关管理部门举报。
  
  好了,同学们,刚才通过对大家关注的“民生热点”的透视、剖析,我们可以看出,民生问题是老百姓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既反映了老百姓的期待、愿望;也反映了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目标。
  
  总结专题“以民生为导向让人民更幸福”,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和运用审题思路、答题方法、多加练习。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
  
  

【“以民生为导向让人民更幸福”复习课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08-15

“语言实际运用”中考复习课实录08-08

思品课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08-12

复习课教学反思02-10

《复习课》教学反思04-03

《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07-20

高中音乐启始课教学实录08-07

英语复习课教学反思08-25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