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八年级政治教案>《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7 05:49:19 八年级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李善婷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知识与能力: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三、教材分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和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一 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是本框的重点之一。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规则,从而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重要性。其次,教材说明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列举了道德、纪律、规章等,并说明法律是特殊的规则。再次,教材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教材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情景对法律的保护作用作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学情分析

  一是针对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漠,如不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会滑向严重不良行为的范围乃至发生犯罪行为。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略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走进法律》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中的内容,安排一课时。

  从教材来看,《走进法律》这一课是学生结束思品课的道德部分的内容,进入法律部分学习的第一课。从内容和难度来说,都比较适中。因为法律部分需要准确识记的知识点会进一步增多,内容的变化就需要学生调整学习思路。这一框共安排了两目内容:第一目“身边的规则”;第二目“生活离不开规则”。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四个问题: 1 、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 、我身边都有哪几类规则? 3 、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4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其中,法律的三个特征和两个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来看, 一是针对学生对“ 规矩” 、“ 法律” 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 规矩” 、“ 法律” 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 规矩” 、“ 法律” 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 规矩” 、“ 法律” 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 规矩” 、“ 法律” ,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漠,如不受到相关的法制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上中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本课依据的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中“ 学法用法” 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因为学生之前一直进行着法律部分的学习,接触的感性材料比较多,而法律部分的抽象理解内容对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把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为了在一课时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对教学内容做了整合,教学思路大致如下:

  第一目“身边的规则”。 本目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规则引入,分析了法律的特征,重在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其一,播放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公益广告带给他们的启示,进而顺着视频的铺垫进一步设问: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或者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其二,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和抢答竞赛的形式,列举身边的规则,根据学生列举的规则,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身边的规则主要分为纪律规章、道德规范和法律三类,教师对每一类规则进行简单的讲解。

  其三,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守则、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对比表格,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结合实例,我重点分析了法律所谓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规则”。 本目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其一,说明了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教材通过“噪音扰民,向谁求助”这个案例 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然后具体说明了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表现在法律规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

  其二,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依然结合“噪音扰民,向谁求助”案例,说明法律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其中特别强调了保护与青少年学生息息相关的四部法律,引导学生体会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特殊关怀和爱护,从而由学生自我感悟得出:要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好公民。

  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和其他听课教师的反映,我把这节课的优点总结如下:

  1、材料的选取相对比较典型也比较贴近学生。这样既能很好地辅助说明教材中的内容,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2、有意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尽可能地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课堂,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当然,课堂教学也存在这不少遗憾,例如:

  1 、这节课开篇一直在讲规则,但是对于“什么是规则”,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总结;

  2 、法律的保护作用没有特别详细地展开,没有和规范作用加以区分,显得课堂虎头蛇尾;

  3 、结尾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只是由我自己提了一下,没有升华到位,应当是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4 、PPT 播放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瑕疵,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改进上述问题,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走进法律教学反思08-26

法律的尊严教学反思08-23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08-17

走进数学教学反思04-03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08-26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08-22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反思04-05

教学设计与反思02-14

教学设计的反思03-01

《追逐跑》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