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看钟表》案例分析
让学生去调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首先这本身是学生乐于做的事,他们会有很大的兴趣,每个人都很投入,调动起了所有人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其次,这是一次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喜欢看什么节目的人多?概率是多少?----这不就是一项研究课题吗?今日的学习不就是明日的职业吗?
这样的教学设计也体现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魄力。教材中的安排是一些反映“我的一天”的生活时间安排的图画,虽然也贴近学生生活,以连环画形式出现,但它毕竟是静止的,我在这儿没有被教材所禁锢,而是化静为动,发动全体学生去调查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事。
又如课后的反馈我也没有利用书中的插图介绍别人参观情况,而是带着学生回忆了一件我们共同经历的事----组织学生看《红领巾之歌》,利用这一活动的时间按排进行了反馈巩固,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从生活中来。并针对这一天在集合出发时因一名同学迟到没能按时出发,让学生讨论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教育。
3让学生“动”起来,以高涨的情绪参与教学。
在学生认识整时数时,我采用了老师拨,学生观察的方法,目的是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的身份,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下完成观察拨针方法(顺时针拨)、总结整时数特点、认识整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可使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交流。而在教学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这些时间时,我则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你任意拨一个时间,在小组内说说它是几时,有什么特点,然后集体进行归纳,总结出这些时间的特征同学们在观察、操作、交流、探索中认识了数学,亲身体验了实践过程,完成了对新知的探索与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不例外,但是教师让学生有目的的动起来,对教学会起到积极作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几乎始终让学生处于“动”的状态,由课前查找资料到调查填表,由动手实践拨表、认表到联系实际反馈巩固,每个环节学生都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因为他们在做着一件他们喜欢做的事,因此,他们是认真的、投入的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的与生活实际联系,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的。
【《学看钟表》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案例分析报告07-11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08-19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08-19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08-24
案例分析报告(精选9篇)07-28
案例分析报告怎么写06-07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08-20
《y w》教学案例分析05-01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分析08-21
经济法案例分析报告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