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网友来稿)

记念刘和珍君(网友来稿)

时间:2022-08-16 14:49:40 高二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念刘和珍君(网友来稿)




 宁波镇海龙赛中学   时剑波  315200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三、教学难点

      1.选择合理的切入点,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

      2.创设恰当的情境,跨越时空界限,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教学设想

      学生起点状态分析

      这是学生高中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鉴于高一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及常有的对于鲁迅文章的畏难情绪,因而要将此文讲深讲透不太现实。因此针对我校历来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路清晰,学有所获,为学习鲁迅的文章开一个好头。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做到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浏览注释,勾划难句。

      2. 教学思路为点关键——理思路——品感情——析深意,教学中拟采用讨论法、点拨法。

      媒体设计

1.播放有关“八一三”惨案的历史纪录片。

2.制作有关鲁迅、刘和珍的图片及文字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感受刘和珍的形象和精神品质,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感情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出示关于鲁迅介绍文字及图片的投影卡片)

 二、解题

      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关于“三一八”惨案,教学时可参阅文中注释①。

3.文题中的“纪”相当于“记”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 “纪念”(见《语文学习》98 年第6期第35页)。

(出示有关刘和珍图片及文字的投影片,播放有关“三一八”的历史纪录片)

三、研习课文

    1.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技傲放的鲜花凋零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下面我们不妨 来探寻一下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那些可贵的品质。

    师生讨论后小结:

         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

         虑及母校前程,黯然至于泣下;

         向执政府请愿,欣然前往。

    点关键:抓住文中的“毅然”、“黯然”、“欣然”及多次出现“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和珍是一个善良、温和、追求真理、富有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青年。

    2.下面我们再来探寻一下刘和珍是怎样遇难的?也就是她是如何被毁灭的?

    根据四、五部分讨论小结:

         欣然前往请愿、中弹、无端喋血、未便死;

         同行的张静淑、杨德群想扶起她,均中弹、立仆;

         刘和珍还能坐起来,但头胸被猛击两棍,牺牲。

    (解说:将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和“被毁灭的过程”一同展示给学生,意在于努力将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动,引起强烈的悲愤之情,有了情感的沟通,再去探寻作者的思路,相对容易些。) 

     3.创设情境:假如为纪念刘和珍,由在座的同学来为烈士塑像,你有什么设想?

    (解说:设计这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跨越时空界限,走近刘和珍,同时也发挥想象能力,锻炼思维能力。讨论时可引导学生在塑像材料选用、 人物姿态、内在神韵等各方面各抒己见。讨论忌不着边际、离题万里,应忠于课本,体现神韵。)

     如材料选用上:有主张用大理石,寓意刘和珍坚贞刚强;也有主张用白玉,寓意刘和珍纯洁无瑕的品质;也有主张用青铜,寓意刘和珍精神万古长青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4.以上我们围绕着刘和珍的形象进行了一些探讨,涉及到课文第一、三、四部分,下面我们来探寻一下全文的思路:这篇文章共七个部分,看看这七个部分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贯穿的?

     点关键: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两处需注意:

     一处: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鲁迅一向讲究用语简练,但此处为何如此罗嗦 ?三次“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讨论、点拨: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①悲痛的悼念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

     另一处: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b、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c、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无话可说”为何反复出现?这“说的无言”是否与前面“写的必要”及文中另一句“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相矛盾?

     讨论、点拨: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即“悲”与“愤”,正是用这样的感情链条,作者才将众多的内容如此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四、布置作业:课外书面完成《我为刘和珍烈士塑像》,择优交流,推荐发表。



     附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学习林俊德刘桂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4-13

致珍的情书范文08-24

感动中国龚全珍事迹08-21

刘能语录08-23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文05-05

何日君再来作文06-20

何日君再来作文10-22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文11-03

刘建宏语录06-08

好人刘叔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