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语文 -席慕蓉《乡愁》

语文 -席慕蓉《乡愁》

时间:2022-08-16 09:41:23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 -席慕蓉《乡愁》

语文 -席慕蓉《乡愁》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内容

学生活动
内容

媒体

使用

时间

设计

意图

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

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更不能回故乡去看看(直到1989年在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

    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

◆1. 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2. 诗人把乡愁比作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讨论问题。

    小结要点:

    这首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第二节写离别时,表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惆;第三节写离别后,表现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诗人的思乡之情耐人寻味;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现实中并没有那种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来打比方,为的是形象地说明:乡愁永远存在心中,挥之不去。强调了乡愁的绵远和永远不可排遣的浓重。

朗读课文。

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都运用了贴切、生动、新颖的比喻,仔细品味,然后以母校为描写对象,写一段40到50字的话,中间要使用3到4个比喻。

学生自己准备.

请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然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讲评、小结。

下课以后每位同学进行修改,写在作业本上。

 

 

 

 

 

 

 

 

听老师范读并思考问题。

 

 

 

讨论问题,学生发言。

 

 

 

 

 

 

 

 

 

 

 

 

 

 

 

 

 

 

 

 

 

打草稿。

 

发言交流。

 

 

 

 

 

 

 

 

 

 

 

 

 

 

 

 

 

 

 

 

投影展示板书。

 

 

 

 

 

 

 

 

3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奠定基础。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手法。

 

 

 

 

 

 

 

 

 

 

深入理解诗歌的形象和诗人的感情,感受优美的意境。

 

 

 

 

 

 

 

 

 

学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


语文教案-席慕蓉《乡愁》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weiyujianbao.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 -席慕蓉《乡愁》】相关文章:

席慕蓉经典语录10-28

乡愁的作文08-21

乡愁作文05-18

乡愁的作文03-23

《乡愁》余光中初中语文教案06-07

《乡愁》教学反思08-22

关于乡愁的作文08-24

乡愁教学反思08-25

乡愁优秀作文08-20

乡愁高中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