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区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于xx区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工作的调查与思考xx是农业大区,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工作当作富民强区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劳务输出,实施“一出三进”(输出人员、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逐步形成了“输出人员与输入经济”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近日,笔者深入有关部门、单位和乡镇、村组就全区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和劳务输出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xx区农业人口102.8万人,农村劳动力约50.8万人,其中男性30.48万人,女性20.32万人,剩余劳动力25.4万人剩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10.9万人,初中以上文化14.5万人。
2003年xx区劳务输出人数23.08万。按区域分,国内输出劳动力,大多数集中在沪、宁、锡、常、浙、北京、广东等地;境外输出人数约1600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约旦等国。按按行业分,从事建筑的约占47.6%,其余主要是加工、烹饪、电子等。按性别分,男劳力占71.4%,女劳力占28.6%。输出劳力年龄主要集中在18-50岁之间。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成为提高劳务输出技能水平,增加输出人员技能的主要方式。
二、劳务输出工作主要做法
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逐步开展,xx区劳务输出工作渐成规模,由“散兵游勇”向成建制发展,由单一的行业向多行业发展,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发展,逐步形成基地化、规范化、市场化的格局。1996年,xx区的劳务输出工作经验在全国农村就业工作会议上典型介绍;2000年,我区又被劳动部定为全国“返乡创业”和“百镇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试点县之一。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网络
近年来,xx区一直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富民强区的民心工程来抓,区里成立了由农工部、建设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妇联、共青团等20多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负责;乡镇由党政一把手负责,各村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开展了舆论宣传、组织发动、信息和后勤服务、建档立制、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地进行。
2、加强服务,努力创新劳务输出工作机制
一是宣传服务。转变就业观念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基础。区委、区政府坚持“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示范引导为抓手,大力造浓劳务输出的舆论氛围。为了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打工创业,区里组织返乡创业致富能人,到各乡镇巡回演讲,并在《新楚州》报开辟了劳务输出专栏,介绍外出务工人员创业致富经验,专门外出拍摄劳务输出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逢年过节,全区每年新春佳节期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对全区务工返乡人员和有关中介组织开展一次调查,组织一次座谈,提供一条信息,发出一封公开信,输出一批新劳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外出务工发家致富的热情。
二是信息服务。各乡镇和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收集用工信息,一是主动出击,面向全国,面向职介机构、驻外办事处、劳务基地收集信息;二是通过劳动部门与对口单位联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三是跟踪管理服务。输得出、留得住、有成效是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根本。各部门、各乡镇都能努力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减少和避免倒流现象,对民间自发形成的劳务输出联合体、劳务输出专业村,及时纳入了有组织管理的轨道。
3、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区着重加强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区劳动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各种培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城区依托职教中心的师资资源,农村依靠成人校的场地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不仅注重技能的培训,而且十分重视他们的素质培训,对广大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道德教育,同时还根据供需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凡业务考试和操作考核合格的,由劳动部门发放合格证书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使劳务输出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劳动力就地转移工作
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我区狠抓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激励外出人员致富带富、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关规定》,明确了返乡创业享受的系列优惠政策,返乡创业企业与外商来xx区投资的的企业同等待遇。仅2003年全区有返乡创业的395个各类经济实体在xx区落户,如xx双语学校、xx米厂等一批企业,都是在区返乡创业有关政策的感召下回乡创办的,这些企业由弱到强,效益稳步上升,发展势头良好,返乡创业已吸纳11554人就业,促进了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工作,去年xx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61708人。
四、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区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工作难找、工资微薄,这些人缺乏综合素质培训,在语言、思想、工作技能、公共知识、道德规范上与大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不太适应,因而立足不稳。
二是劳动力缺乏技能。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靠体力挣钱的较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从事体力劳动的工种也越来越少,车间主管、电工、焊工、电脑、电子、机械操作等一些技术工种需求量较大,技术岗位供求矛盾突出。
三是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从xx区劳务输出工作发展过程看,大多数富余劳动力都是通过亲友、熟人、邻居介绍走出乡村的,通过基地吸纳、中介组织和经纪人输出的相对较少。但实践证明,通过有组织,成建制的输出人员,经过培训,不仅掌握了工作技能,又懂得城市的工作规范,到了用人单位后很受欢迎,且工资较高,工种稳定。
四是法律意识弱,劳务纠纷较多。现在广大农民外出打工致富的愿望较为迫切,但由于现在劳务市场不够规范,很多人上当受骗,花了不少冤枉钱,这也挫伤了一部分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即使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缺乏法律常识,造成了许多劳动纠纷,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四、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进一步发挥区、乡两级劳动部门的职能作用,逐步完善“劳动就业所、劳务公司、劳务中介所”三位一体的组织网络。各乡镇要为一个地区、一个乡镇打造出区域品牌,形成一区多业、一乡一业的名牌格局,在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加大劳务品牌的培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司法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力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农村富余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2、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
从长远来看,发展劳务输出,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素质高的劳动力不仅掌握了专业技术和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观念较新,视野较宽,这样的人员在劳动市场上极为抢手。因此,xx区应充分利用区职教中心的师资、场地资源,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短期专业培训班。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成人校这的阵地与培训基地相衔接,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训人员。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90%以上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3、落实政策,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
各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观念,走出家门,跨出国门。相关部门要在法律援助、劳动仲裁方面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在维护合法权益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计划生育、管理上,政策要灵活,计生对象的“双月检”、“婚育证”手续的办理只要出具所在地管理部门的证明即予认可;对输出劳动力亲属的子女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适应的照顾,使外出劳动者安心、放心、舒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广开信息渠道,结合农村特点,经常深入乡镇,多举办各种形式的洽谈会、招聘会,为供需双方提供直接见面洽谈的机会。
【区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08-17
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08-12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8-12
对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08-12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和思考08-12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