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总结>政府工作报告(6)

政府工作报告(6)

时间:2023-02-24 19:30:4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6)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5年2月27日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x年工作回顾
     200x年是我县凸显亮点、加快发展、成就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面对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各方面的困难压力,县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创新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7.8亿元,比2003年(下同)现价增长15.8%,扣除物价因素,可比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62万元,可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3623元,增长11.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49.8亿元和31.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1亿元和7.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9亿元,增长16%。
(一)招商引资成倍增长,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县上下认真实施“一号工程”,扎实开展了“招商引资年”活动。据初步统计,去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01个,到位资金20.6亿元,增长114.7%,其中已开工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8个、过亿元的大项目6个。投资4.1亿元的港源水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第一条线已投产,第二条线已开工建设,投资8亿元的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推进;投资1.2亿元的晨曦集团聚丙烯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投资3亿元的气分项目已开工;投资1.2亿元的浩宇纺织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投资3.2亿元的精梳纺织项目已签订合同;投资2.5亿元的荣安水泥、投资8600万元的华运食品等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工业园”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已经省政府审查通过,其中,县工业园城北新区已拓通硬化道路8条、总长10.5公里、硬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县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建设已启动。刘官庄、龙山、东莞、陵阳、浮来山、夏庄等乡镇加工基地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工业运行质量稳步回升,新的工业框架正在形成。企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大部分改制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华泰集团并购华远造纸公司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不仅成功破解了资金瓶颈,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机制,生产经营创历史最好水平;金融对地方发展特别是对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酒厂、化肥厂、柠檬酸厂等特困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加大投入,正逐步走出困境。全县共完成技改投入10.5亿元,增长8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利税1.9亿元,分别增长34.8%和14.3%;全社会工业用电量5.5亿千瓦时,增长27.9%。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869户,增长25.8%;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9.6亿元,增长49.4%。四大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年内新增水泥生产能力200万吨;食品、服装、塑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3.2%、31.5%和33.7%。
(三)对外交往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府在韩国设立了首家驻外办事机构——驻韩国经贸办事处,与韩国机张郡缔结为友好关系,建起了对韩招商、贸易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加强与韩国、日本的联系,在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研修生、培养对外交往人才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桑诺珂公司在韩国、华腾食品公司在美国分别设立境外企业,走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新路。与青岛市城阳区缔结为友好区县,设立了“人民政府驻青岛办事处”、“驻青岛农产品销售暨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办公室”,县人民医院成功加盟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工作实现良好开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县共完成进出口总额8208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690万美元,分别增长76.2%和70.1%;合同外商投资625万美元,实际外商投资304万美元,分别增长138.5%和141.3%。
(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呈现新变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4039万元,落实粮食直补602.7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30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扎实推进“两田制”清理整顿和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成立了全省第二家县级境外就业服务机构——恒昌境外就业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与青岛城阳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在青岛市北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劳务输出窗口,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境外劳务市场拓展到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经济作物发展到78.6万亩,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2万亩,国家级桑蚕、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获得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16个,烤烟生产居全省先进行列,林业绿色通道建设有新进展,畜牧业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五)城镇规划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突出城镇规划的龙头地位,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莒县工业园、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市场化运作,广泛开辟筹资渠道,加大了城市建设投入,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超过了上2年的总和。城阳南路拓宽改造、城区北入口、东部新区建设等一批精品工程建成,北环东路、东环北路、莒州北路拓通硬化道路12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17.5万平方米,进一步凸现了“大绿量、开放式”的城市风格。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全面竣工,东部新区供水主管网改造、城阳路管网配套顺利完成。样板路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区面貌发生较大改观。流通企业改革扎实推开,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邮政、通信、旅游、保险、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繁荣了城市经济。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3处省级中心镇规划修编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亿元,增长27.3%;年初确定的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3亿元,除峤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因上级资金未到位没有开工外,其他工程均如期完工。其中,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00万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公路改造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183万元,开工硬化农村公路111条、总长436.6公里、改造桥梁12座,两年完成了前20年县乡路硬化里程的2.6倍;青峰岭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防洪兴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建设及绿化工程完成投资3963万元;城区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500万元。沭河景观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博物馆新建方案已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
(六)“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坚持“一事一套规程、一级一本台账、一月一次例会”制度,“平安莒县”创建走在了全省前列,全省农村“平安山东”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专门介绍了我县的经验。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加强治安防范,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依法规范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推动村务、政务公开;健全矛盾调处网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了职工利益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台帐式管理,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信用莒县”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了全社会文明水平,被授予“第六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
(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切实加大社保资金收缴力度,全年共发放8579.5万元,连续4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救助农村特困群众1113户、1987人。注重从源头抓起,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1个村的饮水困难。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列为2005年省级试点县。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居全市第一;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处;高考本科录取2265人,增长17%;学校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教育教学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坚定不移地推进计划生育集中清理清查,进一步托清了底子,夯实了基础,健全完善了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一手抓清理整顿、一手抓市场运作,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坚决依法取缔“土炼焦”企业,加大污染源综合治理,“生态县”建设初见成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万户,新增2.4万户,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53%。“双拥”共建活动迈出新步伐,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人事、物价、统计、质监、科技、文体、地震、气象、盐务、兵役、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救灾救济、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能力不断加强。坚持把规范、公开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修订完善了《莒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意见》,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组建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开通了县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扩大了政务公开,提高了行政效率。坚持依法行政,积极适应《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扎实开展行政复议、行政监察、执法队伍培训和行政许可清理,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保障。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大了审计监督和行政投诉案件查处力度,在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通过《行风建设察访录》通报了个别部门的行政过错,促进了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规范。坚持吃透上情与把握下情相结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将争取到的转移支付全部分配给乡村,并对财政困难乡镇给予重点倾斜、对村级转移支付实行单列,较好地解决了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问题;争列为中央财政重点补助县,为进一步增强我县财力、缓解财政困难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多方争取,206国道城区至日东高速公路段拓宽改造工程被列为2005年省交通厅重点工程。坚持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并签约投资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14.1亿元,实现了节庆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土地、矿产资源37宗,提高了集约利用水平,推动了公平竞争;大力推进各类协会建设步伐,橡胶、塑料、砖瓦等产业协会相继成立,在加强行业自律、提供市场信息、指导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把督查作为政府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建立并完善了重大部署跟踪检查、重要事项专项督办和重点工作定期通报“三项制度”,创新督查方法,严格督查责任,真督实查,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有效落实。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咬住发展不放松,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灵魂,集中精力抓住并抓好一批大项目,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提速提效;必须充分吃透上级政策,用心把握,用心工作,把宏观调控当作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必须积极面对矛盾,对问题不回避、不积累,坚定不移地抓好矛盾集中、事关全局的工作,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必须把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法,靠创新攻坚破难、创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扶助弱势群体,让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理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国家省市驻莒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快、结构不优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的突出矛盾;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县乡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乡镇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还比较低,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的任务十分迫切;招商引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仍然偏低,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较低,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城乡群众生活困难;少数干部的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和工作方式不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要求,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发展社会事业的成本不断上升,行政能力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正视这些问题,下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突出重点、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坚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文化树县四大战略,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这一核心,突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四个重点,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三个目标”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市场化、规范化、民本化”的行政理念不动摇,以“项目建设年”为主线,集中全力在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植和特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园区、镇域经济、城市建设上打造新亮点,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行政能力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工作把握上,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集中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瓶颈,全力提速提效;更加注重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三农”工作。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农民就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切实改善乡镇经济结构和财政状况。规划建设好乡镇加工基地,引导各类企业向加工基地集中。充分发挥各乡镇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农民就业。落实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扶持一部分优势突出的乡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培育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争创全市经济强镇。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带动畜禽、粮油、果蔬加工业发展,特别是加快推进百慧奶业与夏进乳业集团合作步伐,发展奶制品加工业,带动畜牧业发展。坚持围绕市场、围绕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抓调整,毫不放松地抓好瓜菜、黄烟、桑蚕、中药材、畜牧业等优势产业的培植,促进农民增收。健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搞好无公害基地认定、商标注册和中药材GAP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依托职业教育和县乡劳务输出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履约意识,打造我县劳动力“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品牌。进一步扩大国外输出渠道,加大向青岛等地的劳务输出力度,尽快把我县建成青岛及半岛城市群的劳务输出基地。多方探索有效途径,依法维护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换届后的农村干部培训,提高抓经济发展、抓农村稳定、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巩固“两田制”清理整顿成果,稳步探索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年内农业税税率再降2个百分点。积极兴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村信息和科技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搞好农民负担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青峰岭水库除险加固三期工程、峤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力度,年内完成380公里,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硬化任务。
(二)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在当前,牢固树立“抓经济以抓工业为主、抓工业以抓项目为主”的思想,坚持大小项目一齐上,外资内资一起抓。
一是全力以赴争上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对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每年至少新上一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部分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乡镇,每年至少新上一个投资过3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按照“省内突破青岛、省外突破江浙、境外突破日韩台”的思路,突出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大企业招引大项目。年内力争实现: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建设,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签订合同,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在谈推进。
二是集中力量培植骨干企业。制定出台《莒县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对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分别实行重点扶持。加快推进华建纸业1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及配套项目、港源水泥二期工程、晨曦集团气分项目及8万吨聚丙烯项目、浩宇集团精梳纺织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力争到年底,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5户;2—3年内,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3户。
三是发挥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尽快聘请有关专家对我县优势产业、优势资源进行系统研究,逐个制定统一有序的总体发展规划。探索每个产业成立一个产业招商办公室,从每个产业中筛选2—3户核心企业,以整个产业为依托,确立各自招商主攻方向,尽快培植一批产业龙头,并努力在产业链上集聚一批专业化、有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打造特色品牌,培育特色产业。力争用2—3年时间,将食品产业培植成销售收入过30亿元,水泥、塑料产业过20亿元,服装产业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板块。大力推进“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工作,重点抓好产业接轨和企业接轨。
四是抓住机遇建设工业园区。园区是经济发展特别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以省政府批准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开发、企业招商”,以及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土地入股等新的运作方式,重点加快县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步伐,促进项目、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中。切实搞好园区规划,引导大项目向县工业园集中,相同或相近产业的项目向乡镇加工基地靠拢。加强进园项目控制,统筹利用园区土地,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水平。
五是强化服务创优软环境。按照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原则,严格限制对企业的检查、收费,对顶风而上、影响投资环境的“三乱”现象,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严格按政策办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做出的承诺确保兑现,取信于民。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做好群众工作,千方百计保证项目建设用地。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对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实行统一授信,建立长久、有效的“绿色信贷通道”。
(三)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一是努力用市场化手段破解投入瓶颈。严格执行土地储备、招标拍卖和土地租赁制度,建立有效的投资收益机制。对经营城区土地实现的政府收益,除用于拆迁、征地补偿外,重点投入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调控引导,积极推行城市道路、广场等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有偿出让,广泛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燃气、热电、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外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二是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一批新亮点。精心搞好规划论证,加快推进博物馆新建工程。以日照市实施调水工程为契机,力争尽早开工沭河拦蓄工程,拉动东部新区建设整体推进。积极搞好配合,加快206国道城区至日东高速公路段拓宽改造,为城北工业新区开发建设留出空间。以园区、新区和改建路段绿化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精品绿地,力争年内新增城区绿地16万平方米。加快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大城市污水治理,推进护城河综合整治。按照“规划先行、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的思路,以中心镇建设为主体,集中建设一批经济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明显、布局科学合理的小城镇。三是加强管理树一流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理顺城区管理体制。从创新管理机制和提高市民意识入手,结合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城区交通秩序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改善城乡结合部整体环境。
(四)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落实好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抓好工业企业改革扫尾的同时,把改革的主要力量放到流通企业上,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基本完成。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推进物流配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立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专业数据库,促进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大力发展招商、会计、律师、金融、保险、技术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抓住浮来山争创为国家AAA级旅游区的有利条件,围绕建设城郊公园的目标,推动浮来山深度开发,加快旅游业发展。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加快发展城市文化、体育健身、餐饮娱乐业,积极推动城市生活社会化。进一步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农民进城和就业门槛。
(五)切实加强财源建设,不断提高财政调控和保障功能。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一是加快财源建设,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源体系。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目标,继续加大对主体税源的扶持力度,尽快扩大税源群体。适应现行财政体制要求,重点发展纳税前景好、增长空间大的工业企业和对地方财政贡献率高的服务业。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增加可用财力。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建立规范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二是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逐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政府理财行为。立足我县财政现状,坚持量入为出,加大对计划生育、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重点支出到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开支,集中财力办好几件实事:执行国务院增资政策,提高县乡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把乡镇离退休人员经费上划县级管理,并发放住房补贴;足额安排配套资金,抓好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城镇居民特别是企业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
(六)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一是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平安创建”为主线,进一步落实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要求,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打击入室作案、路面“双抢”、盗窃畜禽机动车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治安案件,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并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保资金征缴力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农村“五保”保障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探索税费改革后对库区帮扶的长效机制,帮助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法律道德水平。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妥善处理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步伐。认真贯彻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合理并珍惜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巩固双拥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进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为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群众安全健康消费。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广电、史志、档案事业发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创业创新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诚信政府;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努力建设廉洁勤政政府”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着力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应社会转型期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学习教育,改善知识结构,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用共同的事业团结人、鼓舞人,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坚持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善于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不仅想干事、能干事,而且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一切促进发展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干群激情积极迸发,全力加快发展步伐。
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行政许可法》实施力度,继续抓好“四五”普法、领导干部学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开展行政许可主体、许可事项、许可收费清理,强化行政监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行政投诉监督作用,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着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始终坚持“干事创业民本化”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行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服务,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全县人民从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为政者不在多言贵在实干”的工作理念,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决策的依据,把各项措施落实在工作第一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强化狠抓落实第一基本功,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府工作提速。善于把握工作规律,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突破影响全局的问题,夯实跨越发展基础。强化重点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效能监察,创新督查办法,真督实查,确保有部署、有督查、有成效。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控制检查评比活动,集中精力抓经济、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着力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堤坝。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和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以清明自律、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强烈紧迫感,以与时俱进、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为实现莒县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成绩只属于过去,奋斗创造美好未来,我们已经踏上了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文明开放、和谐稳定的新县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6)

  
政府工作报告(6)一文由fanwen.weiyujianbao.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府工作报告(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政府工作报告(6)】相关文章:

政府工作报告(6)08-15

市政府工作报告(6)08-13

市政府工作报告(6)08-15

政府工作报告08-15

政府工作报告08-23

镇政府工作报告08-17

2009政府工作报告08-18

政府工作报告范文08-06

政府工作报告(最好的)08-13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政府工作报告(6)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5年2月27日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xx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x年工作回顾
     200x年是我县凸显亮点、加快发展、成就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面对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各方面的困难压力,县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创新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7.8亿元,比2003年(下同)现价增长15.8%,扣除物价因素,可比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62万元,可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3623元,增长11.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49.8亿元和31.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1亿元和7.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9亿元,增长16%。
(一)招商引资成倍增长,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县上下认真实施“一号工程”,扎实开展了“招商引资年”活动。据初步统计,去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01个,到位资金20.6亿元,增长114.7%,其中已开工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8个、过亿元的大项目6个。投资4.1亿元的港源水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第一条线已投产,第二条线已开工建设,投资8亿元的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推进;投资1.2亿元的晨曦集团聚丙烯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投资3亿元的气分项目已开工;投资1.2亿元的浩宇纺织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投资3.2亿元的精梳纺织项目已签订合同;投资2.5亿元的荣安水泥、投资8600万元的华运食品等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工业园”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已经省政府审查通过,其中,县工业园城北新区已拓通硬化道路8条、总长10.5公里、硬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县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建设已启动。刘官庄、龙山、东莞、陵阳、浮来山、夏庄等乡镇加工基地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工业运行质量稳步回升,新的工业框架正在形成。企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大部分改制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华泰集团并购华远造纸公司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不仅成功破解了资金瓶颈,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机制,生产经营创历史最好水平;金融对地方发展特别是对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酒厂、化肥厂、柠檬酸厂等特困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加大投入,正逐步走出困境。全县共完成技改投入10.5亿元,增长8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利税1.9亿元,分别增长34.8%和14.3%;全社会工业用电量5.5亿千瓦时,增长27.9%。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869户,增长25.8%;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9.6亿元,增长49.4%。四大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年内新增水泥生产能力200万吨;食品、服装、塑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3.2%、31.5%和33.7%。
(三)对外交往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府在韩国设立了首家驻外办事机构——驻韩国经贸办事处,与韩国机张郡缔结为友好关系,建起了对韩招商、贸易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加强与韩国、日本的联系,在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研修生、培养对外交往人才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桑诺珂公司在韩国、华腾食品公司在美国分别设立境外企业,走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新路。与青岛市城阳区缔结为友好区县,设立了“人民政府驻青岛办事处”、“驻青岛农产品销售暨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办公室”,县人民医院成功加盟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工作实现良好开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县共完成进出口总额8208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690万美元,分别增长76.2%和70.1%;合同外商投资625万美元,实际外商投资304万美元,分别增长138.5%和141.3%。
(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呈现新变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4039万元,落实粮食直补602.7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30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扎实推进“两田制”清理整顿和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成立了全省第二家县级境外就业服务机构——恒昌境外就业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与青岛城阳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在青岛市北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劳务输出窗口,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境外劳务市场拓展到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经济作物发展到78.6万亩,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2万亩,国家级桑蚕、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获得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16个,烤烟生产居全省先进行列,林业绿色通道建设有新进展,畜牧业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五)城镇规划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突出城镇规划的龙头地位,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莒县工业园、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市场化运作,广泛开辟筹资渠道,加大了城市建设投入,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超过了上2年的总和。城阳南路拓宽改造、城区北入口、东部新区建设等一批精品工程建成,北环东路、东环北路、莒州北路拓通硬化道路12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17.5万平方米,进一步凸现了“大绿量、开放式”的城市风格。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全面竣工,东部新区供水主管网改造、城阳路管网配套顺利完成。样板路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区面貌发生较大改观。流通企业改革扎实推开,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邮政、通信、旅游、保险、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繁荣了城市经济。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3处省级中心镇规划修编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亿元,增长27.3%;年初确定的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3亿元,除峤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因上级资金未到位没有开工外,其他工程均如期完工。其中,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00万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公路改造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183万元,开工硬化农村公路111条、总长436.6公里、改造桥梁12座,两年完成了前20年县乡路硬化里程的2.6倍;青峰岭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防洪兴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建设及绿化工程完成投资3963万元;城区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500万元。沭河景观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博物馆新建方案已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
(六)“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坚持“一事一套规程、一级一本台账、一月一次例会”制度,“平安莒县”创建走在了全省前列,全省农村“平安山东”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专门介绍了我县的经验。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加强治安防范,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依法规范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推动村务、政务公开;健全矛盾调处网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了职工利益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台帐式管理,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信用莒县”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了全社会文明水平,被授予“第六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
(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切实加大社保资金收缴力度,全年共发放8579.5万元,连续4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救助农村特困群众1113户、1987人。注重从源头抓起,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1个村的饮水困难。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列为2005年省级试点县。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居全市第一;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处;高考本科录取2265人,增长17%;学校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教育教学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坚定不移地推进计划生育集中清理清查,进一步托清了底子,夯实了基础,健全完善了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一手抓清理整顿、一手抓市场运作,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坚决依法取缔“土炼焦”企业,加大污染源综合治理,“生态县”建设初见成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万户,新增2.4万户,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53%。“双拥”共建活动迈出新步伐,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人事、物价、统计、质监、科技、文体、地震、气象、盐务、兵役、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救灾救济、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能力不断加强。坚持把规范、公开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修订完善了《莒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意见》,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组建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开通了县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扩大了政务公开,提高了行政效率。坚持依法行政,积极适应《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扎实开展行政复议、行政监察、执法队伍培训和行政许可清理,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保障。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大了审计监督和行政投诉案件查处力度,在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通过《行风建设察访录》通报了个别部门的行政过错,促进了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规范。坚持吃透上情与把握下情相结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将争取到的转移支付全部分配给乡村,并对财政困难乡镇给予重点倾斜、对村级转移支付实行单列,较好地解决了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问题;争列为中央财政重点补助县,为进一步增强我县财力、缓解财政困难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多方争取,206国道城区至日东高速公路段拓宽改造工程被列为2005年省交通厅重点工程。坚持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并签约投资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14.1亿元,实现了节庆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土地、矿产资源37宗,提高了集约利用水平,推动了公平竞争;大力推进各类协会建设步伐,橡胶、塑料、砖瓦等产业协会相继成立,在加强行业自律、提供市场信息、指导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把督查作为政府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建立并完善了重大部署跟踪检查、重要事项专项督办和重点工作定期通报“三项制度”,创新督查方法,严格督查责任,真督实查,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有效落实。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咬住发展不放松,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灵魂,集中精力抓住并抓好一批大项目,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提速提效;必须充分吃透上级政策,用心把握,用心工作,把宏观调控当作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必须积极面对矛盾,对问题不回避、不积累,坚定不移地抓好矛盾集中、事关全局的工作,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必须把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法,靠创新攻坚破难、创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扶助弱势群体,让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理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国家省市驻莒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快、结构不优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的突出矛盾;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县乡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乡镇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还比较低,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的任务十分迫切;招商引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仍然偏低,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较低,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城乡群众生活困难;少数干部的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和工作方式不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要求,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发展社会事业的成本不断上升,行政能力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正视这些问题,下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突出重点、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坚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文化树县四大战略,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这一核心,突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四个重点,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三个目标”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市场化、规范化、民本化”的行政理念不动摇,以“项目建设年”为主线,集中全力在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植和特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园区、镇域经济、城市建设上打造新亮点,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行政能力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工作把握上,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集中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瓶颈,全力提速提效;更加注重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三农”工作。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农民就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切实改善乡镇经济结构和财政状况。规划建设好乡镇加工基地,引导各类企业向加工基地集中。充分发挥各乡镇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农民就业。落实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扶持一部分优势突出的乡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培育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争创全市经济强镇。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带动畜禽、粮油、果蔬加工业发展,特别是加快推进百慧奶业与夏进乳业集团合作步伐,发展奶制品加工业,带动畜牧业发展。坚持围绕市场、围绕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抓调整,毫不放松地抓好瓜菜、黄烟、桑蚕、中药材、畜牧业等优势产业的培植,促进农民增收。健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搞好无公害基地认定、商标注册和中药材GAP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依托职业教育和县乡劳务输出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履约意识,打造我县劳动力“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品牌。进一步扩大国外输出渠道,加大向青岛等地的劳务输出力度,尽快把我县建成青岛及半岛城市群的劳务输出基地。多方探索有效途径,依法维护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换届后的农村干部培训,提高抓经济发展、抓农村稳定、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巩固“两田制”清理整顿成果,稳步探索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年内农业税税率再降2个百分点。积极兴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村信息和科技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搞好农民负担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青峰岭水库除险加固三期工程、峤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力度,年内完成380公里,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硬化任务。
(二)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在当前,牢固树立“抓经济以抓工业为主、抓工业以抓项目为主”的思想,坚持大小项目一齐上,外资内资一起抓。
一是全力以赴争上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对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每年至少新上一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部分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乡镇,每年至少新上一个投资过3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按照“省内突破青岛、省外突破江浙、境外突破日韩台”的思路,突出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大企业招引大项目。年内力争实现: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建设,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签订合同,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在谈推进。
二是集中力量培植骨干企业。制定出台《莒县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对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分别实行重点扶持。加快推进华建纸业1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及配套项目、港源水泥二期工程、晨曦集团气分项目及8万吨聚丙烯项目、浩宇集团精梳纺织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力争到年底,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5户;2—3年内,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3户。
三是发挥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尽快聘请有关专家对我县优势产业、优势资源进行系统研究,逐个制定统一有序的总体发展规划。探索每个产业成立一个产业招商办公室,从每个产业中筛选2—3户核心企业,以整个产业为依托,确立各自招商主攻方向,尽快培植一批产业龙头,并努力在产业链上集聚一批专业化、有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打造特色品牌,培育特色产业。力争用2—3年时间,将食品产业培植成销售收入过30亿元,水泥、塑料产业过20亿元,服装产业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板块。大力推进“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工作,重点抓好产业接轨和企业接轨。
四是抓住机遇建设工业园区。园区是经济发展特别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以省政府批准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开发、企业招商”,以及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土地入股等新的运作方式,重点加快县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步伐,促进项目、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中。切实搞好园区规划,引导大项目向县工业园集中,相同或相近产业的项目向乡镇加工基地靠拢。加强进园项目控制,统筹利用园区土地,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水平。
五是强化服务创优软环境。按照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原则,严格限制对企业的检查、收费,对顶风而上、影响投资环境的“三乱”现象,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严格按政策办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做出的承诺确保兑现,取信于民。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做好群众工作,千方百计保证项目建设用地。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对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实行统一授信,建立长久、有效的“绿色信贷通道”。
(三)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一是努力用市场化手段破解投入瓶颈。严格执行土地储备、招标拍卖和土地租赁制度,建立有效的投资收益机制。对经营城区土地实现的政府收益,除用于拆迁、征地补偿外,重点投入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调控引导,积极推行城市道路、广场等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有偿出让,广泛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燃气、热电、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外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二是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一批新亮点。精心搞好规划论证,加快推进博物馆新建工程。以日照市实施调水工程为契机,力争尽早开工沭河拦蓄工程,拉动东部新区建设整体推进。积极搞好配合,加快206国道城区至日东高速公路段拓宽改造,为城北工业新区开发建设留出空间。以园区、新区和改建路段绿化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精品绿地,力争年内新增城区绿地16万平方米。加快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大城市污水治理,推进护城河综合整治。按照“规划先行、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的思路,以中心镇建设为主体,集中建设一批经济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明显、布局科学合理的小城镇。三是加强管理树一流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理顺城区管理体制。从创新管理机制和提高市民意识入手,结合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城区交通秩序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改善城乡结合部整体环境。
(四)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落实好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抓好工业企业改革扫尾的同时,把改革的主要力量放到流通企业上,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基本完成。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推进物流配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立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专业数据库,促进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大力发展招商、会计、律师、金融、保险、技术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抓住浮来山争创为国家AAA级旅游区的有利条件,围绕建设城郊公园的目标,推动浮来山深度开发,加快旅游业发展。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加快发展城市文化、体育健身、餐饮娱乐业,积极推动城市生活社会化。进一步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农民进城和就业门槛。
(五)切实加强财源建设,不断提高财政调控和保障功能。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一是加快财源建设,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源体系。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目标,继续加大对主体税源的扶持力度,尽快扩大税源群体。适应现行财政体制要求,重点发展纳税前景好、增长空间大的工业企业和对地方财政贡献率高的服务业。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增加可用财力。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建立规范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二是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逐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政府理财行为。立足我县财政现状,坚持量入为出,加大对计划生育、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确保重点支出到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开支,集中财力办好几件实事:执行国务院增资政策,提高县乡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把乡镇离退休人员经费上划县级管理,并发放住房补贴;足额安排配套资金,抓好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城镇居民特别是企业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
(六)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一是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平安创建”为主线,进一步落实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要求,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打击入室作案、路面“双抢”、盗窃畜禽机动车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治安案件,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并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保资金征缴力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农村“五保”保障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探索税费改革后对库区帮扶的长效机制,帮助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法律道德水平。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妥善处理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步伐。认真贯彻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合理并珍惜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巩固双拥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进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为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群众安全健康消费。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广电、史志、档案事业发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创业创新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诚信政府;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努力建设廉洁勤政政府”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着力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应社会转型期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学习教育,改善知识结构,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用共同的事业团结人、鼓舞人,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坚持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善于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不仅想干事、能干事,而且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一切促进发展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干群激情积极迸发,全力加快发展步伐。
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行政许可法》实施力度,继续抓好“四五”普法、领导干部学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开展行政许可主体、许可事项、许可收费清理,强化行政监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行政投诉监督作用,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着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始终坚持“干事创业民本化”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行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服务,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全县人民从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为政者不在多言贵在实干”的工作理念,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决策的依据,把各项措施落实在工作第一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强化狠抓落实第一基本功,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府工作提速。善于把握工作规律,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突破影响全局的问题,夯实跨越发展基础。强化重点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效能监察,创新督查办法,真督实查,确保有部署、有督查、有成效。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控制检查评比活动,集中精力抓经济、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着力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堤坝。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和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以清明自律、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强烈紧迫感,以与时俱进、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为实现莒县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成绩只属于过去,奋斗创造美好未来,我们已经踏上了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文明开放、和谐稳定的新县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