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3-08-16 18:46: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八)年级第 章第 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区域地理或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促于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为学好(区域地理)高中地理知识,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掌握地球与地图的知识,能初步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相关知识。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利用文字、图像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观测、实验、调查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地理事物,积累地理表象;初步学会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或成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交流表达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好奇心,提高兴趣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全球意识,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的重点: 。

  本课的难点: 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注意活动)

  为了突破重难点,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励竞争教学法(2)问题探究法(3)合作讨论法(4)趣味教学法

  三、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到“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分析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展示法 归纳总结法

  四、下面我重点说的`是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内容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激情导入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板书设计5.布置作业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做到了教师有意沉下去,学生激情浮上来,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模板2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

  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

  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

  (1)读;

  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跟着唐僧去西游”为线索,不远万里前往西天取回真经,“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国,就是现在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的舞蹈、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泰姬陵、新德里城市风光等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识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中闪烁北回归线。

  (1)地理位置: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部分讲解。(让学生找出印度的邻国,加深地理位置的印象)

  (2)通过“唐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进一步引出印度地形,让学生探究分三大地形区: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3.用提问、讨论及谈话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提出问题:(1)印度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为什么还会缺水?

  (2)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且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的泰姬陵,这座昔日洁白通透的建筑近年来为何已开始发黄?

  (3)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且是世界上第二软件大国,但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的脚步都比较迟缓,阻碍因素是什么?(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繁)

  A.让学生对柱状图和表格资料的分析归纳。

  B.为后面印度的粮食生产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人口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内容的原因进行分析。

  4.用读图分析法展开“水旱灾害频繁”内容的学习。

  展示印度季风课件,教师相继提出三个问题:

  ①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印度的降水变化受什么影响?(主要受季风的影响)

  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什么风有关?(与西南风的强弱)

  教师通过三个问题的渐进式提出,让学生读图,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最终共同归纳得出原因:

  ①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水灾

  ②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旱灾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格。

  5.课堂小结及练习:(略)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地区

  2.海陆位置

  3.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山地——喜马拉雅山

  中:平原——恒河平原

  南:高原——德干高原

  4.河流:恒河流域

  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人文和自然环境概况

  2.人口特点及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水旱灾害频繁

  原因、危害、措施及影响。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11-11

高一地理说课稿03-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01-11

地理的教案12-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3篇)01-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3篇01-14

地理实践报告08-10

有关地理的教案08-30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地理《疆域》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