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5-29 17:44: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84页。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四、说教法和学法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五、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口算训练:(3分钟)

  300×20=   100×10=   13×100=   20×500=

  40×200=   3×400=  50×70=  600×30=

  700×10=   800×20=   15×20=  30×14=

  (二)、复习旧知,揭示课题(3分钟)

  1、说出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指名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并说出换算的方法。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出示84页主题图)

  谈话引入:同学们刚才看了这么多图片,体育场、森林、首都北京的面积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板书课题)

  (三)、以标导学,探究新知:

  1、自学提示:(2分钟)

  ①自学课本84页,划出重要的句子。

  ②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③阅读“生活中的数学”,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学生自学(7分钟)

  师:自学时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每个知识点可用横线划出,疑难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自学过程,掌握学生自学信息。

  3、自学反馈(8分钟)

  汇报自学成果:

  ① 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②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同学们想象一下)

  师:认识了 1公顷、1平方千米。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记忆,帮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③教师引导学生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

  我们的一间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和起来面积约是1公顷?(200个) 空旷的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④问:你知道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推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4、教师总结:(2分钟)

  这节课学习了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还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些知识要牢记在心,才能正确运用。

  (四)、巩固练习:(8分钟)

  1、课本85页第1、2题

  2、填空:

  4公顷=(  )平方米20000平方米=(  )公顷

  5平方千米=(  )公顷80公顷=(  )平方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900平方米=(  )公顷

  (五)、课堂检测:(7分钟)

  1、填空:

  8平方千米=(  )公顷6公顷=(  )平方米

  40000平方米=(  )公顷100公顷=(  )平方千米

  700公顷=(  )平方千米

  北京世界公园是目前亚洲的微缩景观公园,面积约47(  )。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米,也就是(   )公顷。

  面积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米。

  2、在○填上“>”、“

  3公顷○3000平方米

  500公顷○5平方千米

  70000平方米○7平方千米

  6公顷○600平方米

  3、某农场有一块长方形的水稻田,长是800米,宽是400米。这快水稻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六、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4、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5、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24时计时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教材涉及的另一个内容是,通过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计算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呈现的是三位同学来到壮观漂亮的天文馆前的情景,呈现的信息是售票处天文馆的开馆时间,还有一张今日放映科教片的海报。这一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

  2、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能够准确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更好的实施教学,应作以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钟表模型学具。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实践探索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谈话引入:小明、小芳、小华三个好朋友都是天文爱好者,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参观天文馆,在门口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5:00是几时?15:45是几时几分?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等问题。

  指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学生进行自主活动。

  兴趣是的老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计这一环节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同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展示得愈充分,学生的体验就愈深,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

  1、认识24时计时法

  结合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讨论、比较中达成共识,得出“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不叫25计记时法或26时计时法,强化一天24小时。

  在讨论两种记时法的异同时,适时结合钟面,结合学生的作息习惯,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计时法的记时规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通过对0时的讨论,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

  并让学生在对喜欢哪种记时法的讨论中明白,使用两种记时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记时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规律

  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述互换的方法,提高熟练程度,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联系的认识。

  本环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引导学生自己去系统探索两种记时法,在教师有条理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梳理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到联系点。辅助多媒体直观的优势,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建构过程,突破重难点。

  3、学习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

  结合提出的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寻找解决方法。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计算出正确的时间,都给予肯定。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由于直接计算的方法更直接,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这一算法,从而实现算法的优化。

  这一环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集合集体的智慧,探究到解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三)、回归生活,应用拓展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环节结合书中的“自主练习”,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通过评价激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即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以及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和梳理知识。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统计说课稿07-08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数学说课稿01-13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02-07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06-2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25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5-01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03-20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