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综合资料>端午节的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的手抄报资料

时间:2022-08-16 16:24:40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来历(一)

端午节的手抄报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十说资料(二)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fanwen.weiyujianbao.cn)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端午节古诗(三)

  1、《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2、《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作文(四)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的手抄报资料】相关文章:

读书手抄报资料名言08-21

关于感恩的资料手抄报09-14

健康知识手抄报资料08-22

绿色校园手抄报资料03-08

铁路安全手抄报资料03-23

水土保持手抄报资料07-06

新年手抄报资料07-18

元旦手抄报资料07-19

知识产权手抄报资料04-22

保护地球手抄报资料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