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数学圆柱认识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一)
一、教材简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三、教学思路
"做数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想让学生在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通过做一个圆柱来深刻认识圆柱的特征,自主获得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认识圆柱特征;设置障碍,研究圆柱侧面积;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1、计算圆的周长
(课件)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出示圆柱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圆柱?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1.学生独立观察、操作:看一看,摸一摸,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2、全班交流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称,交流。
3、看书自学名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三、设置障碍,研究圆柱侧面积
1、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
2、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它的侧面展开后市一个什么形状?
3、四人小组,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讨论: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4、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独立填空:
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因为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5、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1: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2: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求手中圆柱的侧面积。
2、书上3、2、1题。
3、以一张长方形纸为侧面,做一个圆柱。求侧面积。
4、侧面展开是个正方形,求侧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
利用今天的知识制作一个圆柱学具。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三)
一、教材分析
1、圆柱的认识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二、教法、学法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本课我采用了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归纳总结、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使学生重新认识几何体为以下认识圆柱体做好铺垫。
2、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导入新课。
3、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fanwen.weiyujianbao.cn)动手动脑。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底面剪下,观察形状后再比较。
(2)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圆柱体的高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圆柱体的高都相等。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2、通过观察几何体练习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对新知加以升华。
3、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以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首先出示:
1、读出下面各圆柱体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2、判断
3、出示课后作业对本节所学新知进行适当拓展。练习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价和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柱的认识08-16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6-08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5-09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1-16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8-18
《圆柱的认识》教案分析08-16
圆柱认识教学反思08-25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1-24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02-11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