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牙绝弦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说课稿(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伯牙绝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伯牙绝弦说课稿 1
一、文本解读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点评: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情方面去精心考虑。"一切为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节课上,落实在每个教学活动中。从上面老师对学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注重到了教学的基点是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时以学定教。)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孩子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点评:教学有时间——课堂时间一般是40分钟;教学无时间——凡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源对学生都起着教育教学的作用。此时,老师在课前,看似无意却实属有心的安排了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词语交流,用想象意境读"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这些词语,将学生的思绪、情感,学习的氛围带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点评:音乐的引入已逐渐成为了语文的一种教学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此时,学生由课前的读词想意境的美,进入由音乐引进的本课的主题《高山流水》记载的千古佳话——伯牙绝弦,学习的意境非常美。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课前课始美境一体。同时,这样的.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点,又理解了志和念的同意不同字。重复中有对称,凝炼里有变化,古文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点评:1、教学需要的是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老师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对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读准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是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机辅导。"老师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等。2、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考的引导。学习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师:孩子们,再一次来看课文, 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同学们用心地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中。
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
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郭老师也特地选了两本描绘朋友间情谊的书送给大家,想读吗?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吧!老师的语言更能荡涤人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
(点评:1、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重点句子时,不仅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前交流词语和此时的句式结合,加以练习运用,可谓是匠心所在,前后照应,教学前瞻后顾,均是为了学生。2、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老师相机进行拓展,补充《警世通言》中的资料。通过补充资料,使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而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传百世的原因所在。)
八、说板书
伯 牙 绝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听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伯牙绝弦说课稿 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文言文《伯牙绝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理念和教学过程等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篇文言文,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以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说学情介绍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读好文章却是一大难题。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为: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语文课会遵循语文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加强学法目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道的课堂中品味语言,在理解感悟中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说教学方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五、说学习方法
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说课前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伯牙、子期的背景资料。
七、说教学流程
一读:字正腔圆明大意
1、读题,解"绝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佳的驱动力。上课伊始,我创设以下的情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意愿。有这么一个故事,它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因为它记载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友情。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老师写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写法;点人读课题,相机评价)。
2、试读,教"学法"
学生试读后,我采访学生初读文言文的感受,学生读起来仍感觉比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采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准则。指名读通课文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断句很明显错误了。然后学生对照着注释,看看读懂了什么?让孩子们带着这些方法默读课文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期间对一些特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重点引导。孩子在阅读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意。我用课件帮助学生画好断句,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从而解决了读的难点。有了方法,难学的文言文就变得易学了,孩子对学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读:抑扬顿挫品情味
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语文味道的,本节语文课我主要通过换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飞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1、换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为故事离我们很远,小学生要学生体会当中的知音情谊实属不易。根据学情,在讲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会怎么赞叹呢?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读相关的句子,声情并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钟子期也,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的同时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关系,并让他们交流收集到关于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资料,接着问:你从哪里知道他们就是知音呢?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词语的意思和在文中体现知音的精妙之处,学生通过品味字词,结合文章背景资料,从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间的心灵相通。
3、放飞想象, 深悟知音
接着,我适时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眼欣赏,引导: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伯牙是个出名的琴师,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有可能志在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题: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会曰:善哉,( )兮若( )。学生练习用文中的句式说句子,从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教师小结: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这就是朋友间的心灵相通。我继续引导:那么多人懂音乐,伯牙为什么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呢?当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当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呀?他一定在心中无数次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伯牙遇到了知音钟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么的心情?他一定会对伯牙说什么呀?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知音的理解。最后我说:知音欢聚你想那会是个怎样的场面呢?用咱们的声音来表现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吧!接着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读书。这样,学生在听音乐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从中体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为突破课文教学难点"伯牙为何绝弦?"铺下了情感的基础。期间,我也利用句式善哉…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有意地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回味绝弦,拓展延伸
音乐的'熏陶感染对小学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当学生还沉浸在知音欢聚的愉快气氛中时,我配乐动情地描述: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了知音,之后的离别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句子。我顺势引导: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什么?做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说:伯牙悲痛欲绝,是因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无人曰……志在流水,在无人曰……,所以……,学生在回味读书的过程中重温了知音相聚的快乐,同时也就更懂伯牙绝弦的原因,接着我拓展引导:孩子们,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他还断绝了什么?同时,我引进了课外知识,子期死后,伯牙写下的一首诗,配上悲惨的音乐,师生共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绝弦的极端行为,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文章的解读也就更深了。
三读:熟读成诵促积累
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我努力体现精炼、清晰的理念,板书条理清晰,美观大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
设计特色
1、关注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2、增强了学习目标意识。我注重对教材学法的指导,把"讲教材"变为"学阅读",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3、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古色古香的课件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充满古文味道的课堂中。
4、追求"本色语文"和"以读为本"的原则。课堂上扎实、有效地体现语文课所承载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得不好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伯牙绝弦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围绕"艺术的魅力"主题,组织了《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等四篇课文。《伯牙绝弦》是这一单元出现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王崧舟曾经说过《伯牙绝弦》一文,以文学的质地论之,属妙品;以文学的气韵论之,属神品;以文化的神采论之,属极品。它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上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扉的审美体验以及知音文化。
二﹑说目标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等篇目。单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更容易理解。但文章讲述的知音文化是极为丰富和玄妙的针对文本特点和学情,毛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借助注释、断句读懂文言文,甚至还能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用现代语汇去补充;难点是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设计意图:读题解题引入课堂教学,朴素,常态,多效。读题解题中处理了生字,交代了主题,了解了故事大意,激发了阅读期待。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二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古文第一障碍就是"读不通顺"如何解决呢?古人教孩子读书的方法就是老师一遍一遍教读,学生一遍一遍跟读。这样做有两点可取,一是多读,二是示范。罗老师给学生机会真读书,让学生自主读,读的数量多,读的形式多,在读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点拨——或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或通过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或教师非常到位的示范或教给方法"没有注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所以,朗读有明显的进步,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感知故事内容的任务。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设计意图: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教学以这个问题展开,很有张力。关注学习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关注古文特点: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关注朗读指导: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关注祖国文化:在朗读指导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2.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设计意图: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的相关资料,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从"子期死"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
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巧妙之极!
五、板书设计
板书: 伯牙绝弦
志
知音 念
此课毛老师不仅满足学生读懂了这一篇文言文的内容——"教会知识",更注重让学生学会怎么读懂这一类文章方法——"教会学习". "一字多义""异字同义"等特殊的语言现象,"泰山""江河"等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这些知识都是在放手让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扎扎实实的学,情趣盎然的学,触类旁通的学。课文与原著对照;资料袋的妙用;关于伯牙琴艺的资料的补充都非常有效及时,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伯牙绝弦说课稿 4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自制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
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1
1、自由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读出节奏。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评价-----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四、自读感悟,读懂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2
请再读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组织交流。重点指导四个善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五、细读品味,读好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3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而钟子期只是一个靠打柴为生的樵夫。伯牙和子期是什关系?
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知音,划出相关句子,认真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体会。
2、组织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说话训练:
我也能体会伯牙的心声:
4、拓展延伸:
⑴补充资料:
(2)说话训练: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
(3)拓展阅读:
a、读伯牙写下的一首短歌
b、想象伯牙的心情
c、深悟绝弦
六、背诵课文,积累诗文。
七、作业布置
1、赞颂友谊的名言佳句
2、继续收集有关伯牙和子期的小故事
伯牙绝弦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伯牙绝弦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这首古筝曲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解题质疑:
⑴ 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 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⑶ 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
(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soft/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
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伯牙绝弦说课稿 6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表达的音乐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方法:
以读带悟、层层深入,实现情境教学。
六、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想。
师:好。那么我们就赶紧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体会它的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首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预设:
1.读正确字音。
师:很好,你将最难读的弦(xián)字都读正确了。
2.读错误字音。
师:读得不错,但老师要纠正你一个小地方,“弦”字的读音。
师:那谁能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读完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师:哎呀,老师也想问这个问题,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既然大家都有这个疑问,那么我们就一起合作解决它,好吗?
2.自读领悟,体会文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读通、读准,开始读吧。
生:读课文。
师:谁想试试?
预设:1.学生读的相对流利,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2.学生读破了句子,及时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保证学生在初读时,将句子读通、读流利)
师:同学们,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课文朗读提示,将文章读出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师:有了朗读提示的帮助,相信这次肯定会比第一遍收获更多。谁来体会收获的快乐?点名学生读。
生:读课文。
师评:很好。老师喜欢她读的'几个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师:“同学们,古文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也就是它的独特韵味,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呀,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大致意思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你们可真棒,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将文言文理解的这么快的?
生: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
师评:真聪明,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是一个好方法。
师:那么我们就用这位同学提供的方法,结合注释,再读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读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划出来,同桌或前后位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能否解决。好,开始吧!
生:读文章,交流感受。
师:好了,老师开始检查了。说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这句话是说……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四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真棒啊!……
师:由此可见,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师: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生:……
师: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情境点,在这里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转化为情境)
师:出示课件,俞伯牙资料。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大家说,在遇到子期之前,他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别人可能怎样赞美他呢?
生:……
师:这种赞美有价值吗?
生:没有
师: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想些什么?
师: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兴奋……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动于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师:此时,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生:练笔。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啊!
师:真可谓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进了伯牙的内心深处啊!
师:再读句子,读出山一样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怀。
生:读文章。
师评:天高地阔,古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分明读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师:这琴声,这心情,这情怀,子期都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为何有这种体会?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了这些?
(回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同学们,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难道在他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吗?他的琴声里还有包含些什么?
生:……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一个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伯牙与子期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
师: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触景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两人一见如故,相约明年再来相见,然而,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乐悲情叙述)
(设计意图)前面极力烘托两人那饱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让学生感受这种心里落差,彻彻底底的体会那种失去知音的绝望之情,更加升华了情境)
师: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生:听出了思念,悲伤,绝望……
师:于是,伯牙来到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配乐,教师深情朗读)
师:他转过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决定,谁能告诉老师,伯牙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体会,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同学们,伯牙可是宫廷乐师啊,他在断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前途,命运……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都在苦苦寻觅知音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知音的难求!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烘托情感,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拓展本课所体会的外延。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所以才有这首《高山流水》流传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声图,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绝弦说课稿 7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之间的相知。
【难点】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珍惜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乐曲导入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在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这首曲子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感人涕下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穿越回春秋时期,走进课文《伯牙绝弦》(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朗读技巧,解决不会翻译的生字词。
2、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明确:善于弹琴的伯牙和善于倾听的子期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了解人物,研读友谊
1、谁能结合课前预习,为两位主人公制作一张名片?明确:
(1)俞伯牙: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被人尊为“琴仙”。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代表作品。
(2)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2、两位主人公是什么关系?明确: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3、两个主人公身份和地位相差甚远,是什么让他们能成为知音?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关键句子,并进行赏析。(音乐)明确: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这句话体现了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而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通过子期对伯牙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看出钟子期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4、齐读子期死后的句子,思考伯牙当时的心情如何?试着扮演一下伯牙。明确:“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他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四)穿越古代,开导伯牙
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
(五)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作业: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为文言文,字词的解释非常的多,但由于时间有限,为了体现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在于学生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及文中蕴含的情感上面),所以没有设置很多教学字词的环节,仅仅是放在初读感知环节,简略地带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字词一定会花费时间仔细讲解,为学生理解课文以及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伯牙绝弦说课稿 8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变通地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三、教学难点
理解知音真意,感受知音文化。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写出文中主人公的姓名。
2.听写词语“善鼓琴”“善听”,玩味“善”字。
3.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
(二)初识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古文大意?
(三)故事串文
1.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必得之”。
有一年中秋,伯牙出使楚国,船至汉江口却迎来了风雨天气,与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俩人越谈越投机,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起曲来……
(1)指导朗读好“善哉”。
(2)出示伯牙的`资料。
(3)想象伯牙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
(4)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却能心领神会。于是,他们畅谈了整整一宿呀!
(5)在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对青山结拜为兄弟,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汉江口洒泪而别。
(6)此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约定来年中秋在此团聚。
(7)指导朗读
2.教学“子期死……终生不复鼓”。
一年后,伯牙如约来到汉江口,谁知迎接他的却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导朗读。
(2)再解课题。
(四)深悟“绝弦”
1.出示“短歌”,再悟绝弦。
2.情境朗读。
(五)回味“绝弦”
1.背诵。
2.拓展。
伯牙绝弦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终身不再鼓琴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 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一单元是诗歌的综合活动,所以本课以表现友情的经典诗句,进行接龙游戏作为课前铺垫,伴随着古筝曲,师生互动吟诵诗文,奠定了课堂古典韵味的基调
(一) 揭题
1、 引导学生发现刚才吟诵的诗句都是描写朋友情深的经典诗句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
个关于朋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衔接自然,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
2、 指名读课题提示弦字难读,要读正确,然后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尝试读文在学生感知文言文难读难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联系旧知,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的方法因为难读,这时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对应练习
(三)品词读文
品词读文,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词以及钟子期赞美伯牙的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字义和朗读品味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惜
1、品“善”
①插图上是哪两人?专注弹琴的是——伯牙,凝神细听的是——钟子期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插图其实表现的正是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情景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然后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读读这一句,你对他们有何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善是指善于,擅长理解了读好这一句
②请你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划一划
③重点品味其中的第一句,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抓住“善”字,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两个语气词来引导学生理解钟子期对伯牙琴艺高超发出的赞叹,指导学生读出泰山的巍峨
④让学生知道读书就应该象刚才那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重点学完这句后,第二句因为句式相近,所以我采取了放手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伯牙的善鼓和钟子期的善听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品“必得之”
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罢,只要善鼓的伯牙弹奏,善听的钟子期都能一一道来,这就是——
出示句子: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抓住“念和“必”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同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孩子们,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生读)善鼓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懂这就是——(生读最后一句)这次的引读,也是对这几句学习的小结
(四)感受知音情切
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并讲述了钟子期死后,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在八月十五听伯牙弹琴的细节,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伯牙当时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于心死,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
1、伯牙和钟子期原本素昧平生,这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请快速地读一读资料:
有一年中秋之夜,晋国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汉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舱抚琴一曲正值兴起,琴弦自断伯牙知道有人听琴,于是出舱寻觅,但见樵夫钟子期站立岸边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并约定明年此时此地再见面
2、了解了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经过,你有什么想说的?
一个贵为大夫,一个则是山野樵夫,却在一个绵绵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高山流水深相知)
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知音前来,可是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相识时弹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高山流水》)
①琴声也是心声,如果你是伯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交流)
这里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伯牙,向钟子期倾诉失去知音的悲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感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世上再无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必得之
③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你能读出这一份无尽的悲伤吗?学生读
高山流水依旧,只是知音却成永别学生读
④那位老人见伯牙挑断琴弦摔破琴身,于是上前询问伯牙长叹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生读)
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不,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哀莫大于心死!
⑤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板书:破琴绝弦谢知音) 一起读
4、看板书,生读: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让我们在琴声里记住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
(播放《高山流水》)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布置学生背诵本文可以使学生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积累了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本课主旨,设计了以下板书:
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 深相知
破琴绝弦 谢知音
伯牙绝弦说课稿 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①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②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③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2)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3)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伯牙绝弦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理解课题,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 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情境再现,练习表达。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适时的播放了两首乐曲,并且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仿照书上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伯牙绝弦说课稿】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语文说课稿06-17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8-05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8-03
伯牙绝弦的教学反思02-02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6-29
伯牙绝弦听课心得10-25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3-26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6-15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