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昆明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明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导游词1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
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 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登西山龙门观日出,面对烟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令人心旷神怡,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著名人民音乐家聂耳的茔墓也置于园中。
除了上述景点,在西山森林公园,最难得的应该是森林里清新无比的空气,从高处俯瞰滇池乃至整个昆明的感觉,是与众不同的。也是春季踏青的好地方。
西山坐落在滇池的西岸,又称碧鸡山,元代为“滇南八景”之首。明代居“云南四大名山”之冠。“滇阳六景”中被誉为“碧鸡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而在当代又是“昆明十六景”之“睡美人山,龙门飞峙”。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美丽曲腿仰卧在滇池畔,象青丝垂海的睡美人。因此西山称为“卧佛山”,又称为“睡美人山”。
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聂耳墓、玉兰园掩映茂林修竹深处,龙门石窟嵌缀千仞峭壁之上,千亩小石林攒列罗汉山飞云奇秀飞巅,气势磅礴的湖光山色,丰富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使西山独具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中外的游客。
西山,昆明“金碧湖山”的象征,雄、险、奇、秀、美尽在西山!
昆明导游词2
位于仁寿县城10公里左右的龙泉山南麓,被誉为“川西第一海”,蓄水3.6亿立方米。在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85座岛屿星罗棋布,似水上盆景。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回环掩映,如梦如幻,1986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黑龙潭景区位于仁寿县城以西16公里的清水镇杨柳乡境内,位于成都西南方向,距成都市68公里。行车2小时可达。既可专程前往,也可顺道游访。去相邻的东山、峨眉等处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潭,交通十分方便。黑龙滩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长160公里,南北长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亿立方米。黑龙滩湖面宽阔,湖中有72座岛屿,湖岸蜿蜒曲折,岛上绿树成荫。景区内有10处各具特色的景点:大坝、三大湾、蓬莱岛、青龙嘴植物园、龙岩摩崖造像和石刻书画、陈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岛,韩家坝、白果坝和双燕子。湖区北部的太乙坝,是文物荟萃之地,有唐代镌刻的龙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龙长约10米,鳞甲鲜明,跃然崖上;湖水上涨时,龙身少许浸入碧波,大部腾跃湖面,宛若戏水,蔚为壮观。在龙崖附近的一座佛龛两边,石壁光洁,了无痕迹,如果泼水上去,就渐渐显露出苍劲的竹枝和潇潇的竹叶,这一奇迹被称为“泼水现竹”。据说是北宋画竹圣手文同在仁寿做官时留下的手迹。
至于为何“泼水”能够“现竹”,则是一个未解的谜。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湖中有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上百种鸟类栖息。黑龙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食宿设施完备,类型齐全,在大坝附近有黑龙滩宾馆、水利培训中心、黑龙滩饭店、物资宾馆、龙湾大酒店等多处可供游客进餐住宿。所供应的全鱼席远近闻名,其鱼头汤、鱼豆花更是鲜美异常。陈大山景区内的报恩寺也可供游人食宿,佛门全素席又是另一境界。
昆明导游词3
昆明是一座资源富聚、山川秀美、民族风情绚丽多彩的旅游城市。这里四季如春,鲜花烂漫,风光旖旎,在世界上享有“春城”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也吸引了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远道而来,每到冬季,人鸥嬉戏、和谐共处已成为春城的一大景观。游在昆明,湖光、山色、花潮、云影,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金马坊——碧鸡坊——翠湖——袁嘉谷旧居——昆明老街(共5处景点)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金马碧鸡坊是昆明的招牌,来昆明旅游的朋友,一定要来看看。这里有许多出售银饰、茶叶的摊位,价格公道合理。
翠湖位于市区五华山西麓,是城区的中心观光点。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 翠湖—红嘴鸥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湖内多种茶花。
沿着翠湖步行,可以抵达袁嘉谷旧居,翠湖是昆明市民休闲的首选地,节假日游览翠湖人较多,游船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昆明老街”——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区,是昆明市面积最大、保存清代和民国时期特色民居建筑、商铺建筑最多的片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老昆明情感价值。同样的这里的一些旅游纪念品也只得购买,注意砍价。
昆明导游词4
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近华浦开拓于何时,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纪要》载:“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万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遗》一书中说: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个西湖,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证实了滨临近华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称西湖,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乡莲池。
何时开挖大观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创建重建大观楼碑记》载:“国朝,以吴三桂为平西王镇滇,乃由近华浦东向会城,开挖一河,计长十里有奇,曰运粮河,复于会城小西门外里许,开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盖仓廒,粮船由滇海进运河,直抵篆塘,粮米入仓甚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县沿海一带,官商客旅楫楫而来,帆帆而去,荟萃于篆塘,称巨津焉。”其实,清初吴三桂疏浚运粮河之前,这条河可以通船却是事实,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游太华寺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关于楚僧乾印和尚创建观音寺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记》称:“前明有楚僧卓锡于此,结茅讲经……”说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云南通志》载:“观音寺在城西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创庵一区,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这里明确说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孙《昆明县志》载:“近华浦为观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的《重建大观楼记》载:“其地在清康熙时,为楚僧乾印结茅讲经处,未尝有楼也”。以上资料都一致说乾印结茅讲经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华浦内的大观楼始建于哪年?一说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华先生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经考证,昆明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昆明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昆明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清道光年间“五华五子”中之戴絅孙评价长联“浑灏流转,化去堆垛之迹,实为仅见”。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孙髯翁长联问世,昆明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昆明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昆明昆明大观楼的文化与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为昆明大观楼题赐:“拔浪千层”匾。马如龙有“跋”叙述赐匾经过:“咸丰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斋日,蒙文宗显皇帝垂询滇池湖势,彤历陈大观情形,仰荷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立斯楼,猗欤休哉。”
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近华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绝佳之胜境。
清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回民起义反清,大观楼、华严阁等皆毁于战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云南署提督马如龙操兵演练,“舟过近华浦,见岛屿蔓草荒烟,一片凄凉,垂询海滨父老,答以大观楼被毁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资构材饬工重建。经始于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于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仅及年余,瓦砾之场依然金碧之区,仍复省城第一名胜,此马公之重建大观楼也。”(舒藻《碑记》)马如龙重建大观楼后,在近华浦门楼撰有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
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两廊皆圮,楼亦倾斜,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重修。”(《光绪志》),重修大观楼时,“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续修东西厢房十六间”。(见《新纂云南通志》),光绪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请赵藩楷体重书孙髯翁的长联,刊刻悬挂。
民国三年(1914年)云南省“民政长李公鸿祥创建马路,增修亭榭。”(见赵鹤清《彩云崖观音大士石厂记》)可见,篆塘沿大观河至近华浦的马路,系1914年修筑。
民国八年(1919年)唐继尧修葺大观楼及公园券拱牌坊式大门,将孙铸(字铁舟)同治年间榜书“大观楼”三字的石刻板,嵌于园门,并为孙铸所书题写了跋识,叙述了马如龙请孙铸楷书楼匾之经过。(见《会泽唐继尧识》)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嘱时任昆明市长庾恩锡修葺近华浦,庾恩锡聘请造园大师赵鹤清协助。“仿西湖之白堤、苏堤,则三桥鼎峙”,修筑长堤,环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观楼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见庾恩锡《鼎建大观公园碑记》)
同年,龙云“嘱鹤清垒石为山,名曰彩云崖,因彩云见于白崖为云南得名之始,故以颜之,爰于崖顶建石厂(音“罕”,石窟),祀奉观音大士”。(见赵鹤请《彩云崖观音大士石厂记》)庾恩锡1930年主持修建大观公园,以“西湖十景”为蓝本,近华浦形成现在所见的主要景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云南省政府在意大利为唐继尧铸戎装骑洋马铜像,海运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经滇越铁路运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装安置在近华浦广场中央,1959年拆除铜像。
民国年间,近华浦东面、南面临草海湖滨,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园别墅,大的别墅有民国十六年(1927年)庾恩锡兴建的“庾庄”及鲁道源兴建的“鲁园”。还有李园、丁园、柏园、邱园、陈园等。这批私家别墅花园,1950年军事接管后人民政府均划入大观公园,形成大观公园近华浦东南面的“东园”、“南园”景区。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即兴题诗一首: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1998年,为迎接99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政府投资2500万元,征用近华浦西面197.4亩土地,开辟大观西园。鱼池柳堤,溪流石桥,芦苇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大观公园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览区,分为近华浦文物古迹景区、南园中西合壁园林景区和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滨的大型风景名胜区。
昆明导游词5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
现在的滇池,已是全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设在内陆省的国家级度假区。海埂公园紧靠滇池湖畔,整个公园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绿荔枝、白浪沙滩,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风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场。在公园眺望湖对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园,更觉赏心悦目。若是想登上西山游玩,公园里的大坝码头上,有渔民驾驶的渔船可渡过水面到达西山脚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缆车上西山,从缆车上俯视滇池,千重波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客既可乘船环湖游览观赏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览郑和故里、观音山等风景名胜。
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这些来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项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昆明导游词6
各位朋友,西山景区历史文化悠久,有近千年的开拓史,素以雄、奇、险、秀的瑰丽景色享誉滇中,有云南第一风景名山的称号,有国家、省、市级文物9处,集自然山色、佛寺道观、庭园别墅、佛像石雕、古树名木为一园。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使西山景区名列全国的奇观壮景。现在我们已到了西山龙门游览区,昆明有句俗话:“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从这里开始大家将和我一起去探寻这种“身价百倍”的感觉。
各位朋友,绕过一个小山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崖名叫罗汉崖,西山龙门风景区就建于其上。我们迎面见到山崖陡峻、峭壁千仞,掩映在古树丛荫中的金色屋顶是三清阁建筑群。西山龙门风景区是由“三清阁”和“龙门石窟”两部分组成。
“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有三清阁、灵官殿、真武殿等殿阁;“龙门石窟”则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部分组成,是云南省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三清阁原是元代梁王的避暑行宫,后因战乱废弃,明正德、嘉靖年间,在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氏家族的支持下,无边禅师经手重建。到清朝末年,悬崖上的寺庵,已如蜂房燕窝,累累欲坠。经过几百年的开拓整修,遗迹仍存,新景倍增,古松重叠,殿阁飞檐,上有彩云蓝天,下有白帆碧水,景、色、情、趣四美俱全。
昆明导游词7
山门所对是灵官殿。殿内供奉着王灵官:三目,赤面,披甲执鞭,左右有灵童捧卷执印,勇猛威武,气势逼人。他是道教的护法神,类似佛寺中的韦驮。王灵官姓王名善,宋朝人,因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死后玉皇大帝封其专司天上和人间纠察。
请看殿前这副对联:“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上联出自宋朝范仲
淹的《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借古人的名句,来写三清阁的湖光山
色,说明滇池汇聚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风景之美。上联写皎洁月光,滇池波光粼粼,若碎金散银;月影辉映,如圆圆璧玉沉入湖水。殿前横匾是将下联的后四字“飞阁流丹”进一步突出。“飞阁”指灵官殿及三清阁等凌空构建的殿宇;“流丹”则形容这些楼阁殿宇的红柱
在阳光照映下流光溢彩,灿若红霞。
朋友们,从灵官殿到三清阁有三十六级台阶,刚才我让大家登石台阶时数共有多
少级石阶,不知大家数的数字是多少?对,有的朋友认真数了,七十二级。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是有象征意义的。七十二级石阶代表了七十二地煞,我们正在登的这三十六级台阶则代表三十六天罡,这是道观中常见的建筑数目。
昆明导游词8
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c。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总面积约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全省26个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有飞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条国际航线、通往香港的一条地区航线及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约40条航线,以及省内的7条航线。现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贵阳、昆明至河口等12条铁路干支线,还有昆明至南宁,以及省内的广大铁路、昆玉铁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
介绍昆明的导游词范文3:
我和家人于一月30号坐了5个小时的飞机到达了云南昆明。累得我第二天七点多才醒,但外面的天还是黑的,这里比我们那儿晚一个多小时时差,八点天才开始慢慢亮。昆明不愧号称是春城,到处都郁郁葱葱。我们先去了翠湖公园,翠湖的水极清澈明净,碧绿的湖水可映出人影来,翠湖里面充满了海鸥,尖尖的嘴巴,洁白的羽毛,矫健的身姿,使人们如痴如狂地喜爱它们,空中飘扬着游客洒的面包屑,妈妈别出心裁地把面包屑放在手上,等海鸥来吃(这里的海鸥一点儿也不惧人),只见海鸥从妈妈手上敏捷地一抹,面包屑就不见了踪影,真是惊鸿一瞥呀。可能海鸥群里也有总司令,不知它们怎么传递的消息,海鸥们有时玩着玩着就突然一起高低起伏在湖面上有秩序地飞舞,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它们每天傍晚都要回到昆明的滇池住宿的,这大概是演习吧。
然后我们又去了与翠湖有着一街之隔的讲武堂博物馆。讲武堂师生中最著名的两位便是朱德和叶剑英了,这里培养出了许多大将,我还在讲武堂的操场上跑了一圈呢。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小屋子,你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到预备好的纸上,然后投到“时空邮筒”里,据说先人们就可以收到。参观讲武堂博物馆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知道了许多先辈为了革命战死沙场,有的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还有的生死不明,他们比起那些耳熟能详的人,更应该被我们所牢记这些不知名的英雄!我还注意到了讲武堂的师生大多都不长寿,一系列的战争给他们的伤害太多,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去了云南的几个大学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云南大学,里面也是花木成荫,低矮的无花果木到处都是。大而粗壮的树木有许多都是长了百年以上,芭蕉叶大得很,怪不得铁扇公主用芭蕉扇一扇火焰山的火就灭了。棕榈树上面缠了许多很有韧性的丝,深红色,可能是棕麻,用来编织些什么东西应该是很不错的材料。由于现在是寒假,大部分学生都回家了,所以校园内较安静,倒是篮球上上有几个学生仍在生龙活虎,勇往直前。云南大学很难得的是草地上还有一座西式的钟楼,我想是时刻提醒学生寸光寸金吧!学生三三俩俩地经过,都抱着或拎着几本书,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中午我们的.食谱中有一道菜叫汽锅鸡,这道菜是云南的特色菜。《鹿鼎记》中沐剑屏到了韦小宝住处,韦小宝就是用这道菜招待客人的,它用的锅很特别,大肚砂锅中间突出一个空心的管嘴,汤是黄灿灿的,香而不腻,鸡肉相比之下却是没什么味道,也许我们不是昆明人,不能领略其中的滋味吧。
下午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又急急忙忙去了昆明的动物园,大多数动物已在睡觉。大象吃东西极有趣味,用长长的鼻子把东西一卷,送到嘴边,有时直接咽下,有时略略一嚼,遇到小小的块状食物,比方说是维生素丸,它也能用神奇的鼻子先像笤帚一样给扫到一块然后划拉进嘴中,大象鼻子的皮肤一定是全身中最粗糙的。猴山上有许多的猴子,那风车玩得真是地道,它们的尊卑关系一目了然。我把一个大木瓜掰成几瓣,扔到了猴山上,总是一只很胖的大猴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其余的猴子则眼巴巴地干看着也不敢抢,大胖猴吃完了还不停地朝我直作揖祈求下一块木瓜,姿势很逗人,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猴王。还有其它的动物我也很喜欢,动物园我是百去不厌,次次有惊喜。
傍晚时分,我们去一家百年老店“建新园”吃特色米线,和北方的米线有着太多的不同,把薄荷放入其中,我不太能接受这正宗的米线。此园是一个真正的百年老店,小姨父总结:“一般叫什么园的都比较老”,小姨立马笑着对我说:“就像你妈”。妈妈的名字中有一个“元”字,妈妈横眉冷对“我老吗,我老吗?”哈哈......
快乐的昆明行!
昆明导游词9
路的尽头是一座牌坊,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攀登三清阁了。牌坊上书四个大字“苍崖万丈”,这写的是罗汉崖的景色。走到牌坊下,抬头可见道教的太极图,表明从这里进入道家之地。牌坊后就是陡峭的石台阶,在登石阶时请朋友们数一下所登的台阶数。登上这段石阶就是山门,山门称为“三清境”,何谓“三清境”呢?道教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三重之上的“三清天”是神仙居住的最高仙界。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据道教传说,这三重最高天境分别居住着三位地位最高的仙人。最高层玉清境居住着元始天尊,也称天宝君。第二层上清境居住着灵宝天尊,也称太上道君。第三层太清境居住着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三位天尊都是道教地位最高的教主,所以道教多用“三清”作为宫、观、阁、殿的'名称,三清阁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进了三清界就是进入了道教的天堂。
请看山门正面的这副对联:“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这副对联是三清阁风景的绝妙描述。大家看,云雾飘逸,铺至下界,大地时隐时现,碧波万顷的滇池和广阔的昆明坝子在我们脚下。夜幕降临后,万籁俱寂,这三清阁钟磬之声,清远悠长,响彻天际,人们仿佛置身仙界。?再请看山门背面的对联:“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这副对联说的是在欣赏了远处的湖光山色和山门正面的对联后,朋友们又得起步攀登了,因为这里还不是最高之处,抬眼上望,前面的石阶上已有许多人在攀登,这是鼓励人们不要停顿,要勇攀高峰。但这其中又寓含人生哲理,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不能自满,要力争置身于最高的地方。对联一语双关,催人奋进。就让我们按照对联所说的努力向上攀登吧!
昆明导游词10
现在我将要带大家去一个美女睡觉的地方了。知道是哪里么。呵呵,正是那个滇池旁边的一棵明珠——西山。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西山森林公园峰峦连绵40多公里,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海拔1900米至2350米之间。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昆明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隅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昆明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间传说,远古时候的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的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昆明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昆明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昆明各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啊!
昆明导游词11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这与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鼎建太和宫记》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不容易读。
舒藻碑文中所说:“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一段不准确。其实创建太和宫前七年,就已建“环翠宫”。陈用宾撰《环翠宫记》称:“余抚滇之三年,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吕洞宾),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并祀阁上。” 陈用宾,福建晋江人,明进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佥都御使巡抚云南。陈用宾“抚滇之三年”,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万历三十年(1602年)“叩请”陈用宾兴建太和宫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环翠宫的`道士。
正如陈用宾《鼎建太和宫记》所述:“及抚滇之九年”,即万历三十年(1602年),陈用宾“偕卜胜东城,相度山原间几一舍许无当者,延伫环望,真气英英,连蜷环翠宫左,扪萝视之,适彩雉从中盘起,玉局宛然,无亦光岳之閟有待欤?” 陈用宾偕沐昌祚、沐睿、刘会等登相度山,卜胜选址,已见山势“连蜷环翠宫左”。这清楚说明,明万历三十年陈用宾为太和宫选址时,已有环翠宫。太和宫金殿、三元宫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动工兴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载而缮定”。“万历甲辰(1604年)岁春正月吉旦”,陈用宾撰立《鼎建太和宫记》。
民间传说陈用宾曾在鸣凤山“三遇吕洞宾”,是吕仙引示他鸣凤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抚滇之三年”即“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环翠宫建成后,陈用宾曾撰楹联: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陈用宾身居云南“军门巡抚”,既迷恋官场“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请问“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飞来的吕仙人,他该“向那头跳出”?
陈用宾《建太和宫记》开头有这样一段话:“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当帝座,迹最著于太和,贞观而还,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让隆焉……”说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当帝座”,真武神迹,太和山(即武当山)最著名。从唐贞观年间以来,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当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当山有“真武神,永乐像”的传说,以后天下真武宫都按这“永乐像”塑真武。
明崇祯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史志碑记所载是一致的。明崇祯十年(1637年)云南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天柱峰为此又称“金顶”。鸡足山铜殿毁于1966年“”“扫四旧”期间。张凤翮移铜殿时,太和宫铜殿的基座、下层平台砂石浮雕栏杆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间重建鸣凤山太和宫铜殿,“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250吨)。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证实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清,故方志碑记只称“清康熙九年重铸”,回避是吴三桂重铸铜殿。
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铜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云贵总督王继文书悬“南无无量寿佛”铜匾。“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云贵总督,为什么在真武道宫挂佛教匾?武当山记载,永乐十四(1416年)武当天柱峰顶建真武铜殿时,峰巅咫尺地盘上已有佛教无量寿佛殿,佛道互不相让。得知建铜殿是圣上旨意,佛家折中,“让地不让佛”,真武殿上挂“无量寿佛”匾,朝拜真武同时,也颂“南无无量寿佛”。鸣凤山太和宫仿武当山中峰兴建,王继文依据武当山典故悬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门碑记》记载了清代昆明两次地震的情况:“乾隆年间,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灵徵”。这次地震影响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摇摧坏。”太和宫更大的劫难是咸丰年间,太和宫毁于兵燹,三元宫化为灰烬。每一次损坏后,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修缮。其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十五年间,太和宫住持李明清劝募“缙绅王炽、余安转禀督办云南矿物、前巡抚唐公炯,倡铸铜一万斤,并遍约同人,量力捐助。铸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并重修山门、牌坊、殿宇,众作新之。”
太和宫金殿于1950年军事接管,定为“昆明市金殿名胜区”。先后隶属文教局、建设局、文化局、园林局管理。1966年“”“扫四旧”期间,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坏,殿宇坍塌,荒烟蔓草。1968年又将太和宫划属昆明力车胎厂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粉碎“”以后,逐年修复古建筑,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丰殿,翻修三座天门、棂星门,新建长廊亭台,局部维修明代城墙。1983年兴建山巅钟楼,保护原昆明城宣化楼之明代永乐大钟。
1983年至1991年,在鸣凤山东面、南面新征土地273亩,兴建占地500亩规模的“昆明园林植物园”。园林植物园分为十二个专类花卉园区茶花园、温室花卉区、杜鹃园、水景园、木兰园、蔷薇园、竹类植物园、裸籽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造园示范区、鹦鹉园(盆景区)和雪松草坪园。省、市政府先后投资达800余万元。
为迎接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后在鸣凤山金殿投资2000万元,全面维修太和宫古建筑群,整修钟楼,开辟钟楼旅游服务区,兴建大型观赏温室,新建杜鹃精品园,开发兰圃和蕨类植物园,重建秋园餐厅,改造旅游招待所,重建园内旅游厕所。在金殿自筹资金兴建“中国金殿博览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金殿青铜文化旅游景点……这次整治修建,为太和宫金殿创建四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兴建。金殿名胜区1999年跻身云南省一流风景名胜区。
昆明导游词12
云南石林又称为昆明石林,和北石林内蒙的阿斯哈图石林相对应。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
石林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天下第一奇观”的美誉。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在约3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景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石林以其无与伦比的天造奇观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
石林景区以被称为“剑状喀斯特地形”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景区包括西北的步哨山、中心的大石林和小石林、南面的万年灵芝和东面的李子园箐五个片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的万年灵芝、李子园菁和步哨山是新开发的景点。深、幽、险、奇是石林景区的景观特征。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
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为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地想象。
昆明导游词13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约为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住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昆明湖与万寿山。
由铜牛处循岸往北,湖东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最为鲜明.
在湖北岸与万寿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长廊是我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长728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仿梁上都有彩画,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余幅画面溢彩流金,令人赞叹不已.长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联殿通阁,犹如一条彩带.在长廊中漫步观湖,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昆明导游词14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欢迎大家来到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昆明城,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朱,大家叫我小朱就可以了。今天大家将和我一起走进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
说到这呢,我就把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有关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承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是非贸易性的全球性展览会。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各自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因此,世界园艺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综合性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参展国政府出资,在东道国无偿提供的场地上建造自己独立的展览馆,展示本国的产品或技术;专业性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参展国在东道国为其准备的场地中,自己负责室内外装饰及展品设置,展出某类专业性产品。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昆明导游词15
从孝牛泉再往上走就可看见有石洞若门,穿过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到了“揽海处”。在走过了一段狭小石道后,到了如此宽敞的地方,使人豁然开朗。若从平台望出去,海天相连,更使人感受到天地的广阔,自然的博大,“天人合一”之感油然而生。而且从山门经过艰苦的攀登到了这里,气喘吁吁的游人们可稍微休息一下了,在观赏湖光山色的同时也可品读一下石壁上众多的摩崖石刻。石壁南侧有明代傅宗龙写的对联:“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书法苍劲雄奇,联语意境优美。对联所在的石室洞顶雕有彩凤衔书一函。传说黄帝在洛水,有凤衔书,大禹受而天下大治。这浮雕表现“洛献书”的传说。大家请看在石壁上刻有“普陀胜境”四个字,我们知道普陀是佛教的名山,那么在道教的胜地中为何出现佛教词语?这其中体现了一种存在于我国宗教中的普遍现象:儒、释、道三教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特别显著。如刚才我们参观过的孝牛泉,其中就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而此处则是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共处,在后面的景点慈云洞中我们还能看到观音像,更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从这里开始我们走进石隧道,大家请看隧道石壁上的五个红色大字:“长歌怀采薇”,它出自初唐诗人王绩的五言律诗《野望》,说的是周代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齐不愿吃周食,隐于首阳山中采薇而食,终致饿死的事。作者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追怀,表达了自己处于隋唐之际,改朝换代时的感触。伯夷、叔齐的“气节”历来被儒家所赞扬。这表达儒家思想的诗句镌刻在道家的石窟上,就是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中国文化儒、道融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