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行政管理论文>哲学理论论文>科学哲学理论的转变论文

科学哲学理论的转变论文

时间:2022-08-18 11:12:12 哲学理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哲学理论的转变论文

  20世纪科学哲学的主流是在分析哲学理论框架中发展起来的。玻普尔的证伪主义直接促成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以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又对逻辑经验主义进行了激烈批评,科学哲学便逐淅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过渡到“后经验主义”时代。从此静态逻辑分析方法受到排斥>哲学家的目光多集中到了历史、社会意象方面。当代科学哲学的特点就是弱化纯粹认识论,轻视经验与事实,强调科学的语境科学研究转向人类的现实生活。

科学哲学理论的转变论文

  (一)科学发展稹式:从座辑主义到历史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合理性在于经验事实的客观性和理论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即经验证实原则决定着科学合趣性,“‘所有真命题就是整个的自然科学’。这就意味着属于科学的命题是源自于那些真实观察陈述命题;它们是那些可以通过真实观察陈述给予验证的命题”从波普尔开始,科学就不再仅仅被视为已得到证明的知识体系,人类对自然界表象性的理论探索,即一种从“实在”出发得出的猜测性、试探性假说。由此,科学进步和动态发展向题取代早期科学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研究成为研究的主题。

  库崽姻进一步力_从“历史史料本身展现出来的科学观”来揭示“真实的科学状况”,一种不同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库恩主张,“我们更关心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而非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我们反对料李是逋过累加而获橹进步的传统观点,新理论替代旧理论是一个革命性的过程,在替代过程中旧理论应对不了逻辑、实验、规察提出的问题”。历史主义观念动摇了传统哲李的“理性”基础,开创了科学哲学的薪方向。历史主义的基本目标还是科学发展向魍,重点在科学知识的增长,而不在于对科学知识进行静态的逻辑分析,其研究由“内”而“外”。

  这样一来,经验事实和逻辑便不足以构成科学动态发雇和转变的合理性标准。科学理论、观察实验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料学原理、假说和经验观察并不是绝对二分的。经验事实不是客观独立的,观察、卖验等事实陈述是根据椠种理论假说而做出的,不存在独立于理论的纯客观事实,观察和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然没有客观的经验基础为知识合理性提供标准,那么,科学家又根据什么判断理论的优劣呢?库恩指出,实际科学史上的理论选掉中,逻辑和经验证据并不像经验主义设想的那样重要。齐曼也认为,相互竞争的理论模型之间的选择不可能在逻辑上自动实现i它最终取决于人类的评价。这种选择常常通过某种“约定&或社会性理解来解决。科学发展中的科学范式选择,就如同相互竞争的政治斗争和革命一样,它是“不相容的共同体生活方式之间的抉择”,一"r?新范式的选择、接受过程,也是一"r?逐渐劝说感化的过程。

  科学的发展,即科学从一种“范式”变为另一种“范式”,不再是经验主义的静态积累和归纳过程。从历史主义之后,科学理论的转变由传统的逻辑合理性转移到了社会学意象的解释,逻辑实证主义以来所形成的科学发现语境和辩护语境逐渐趋向融合。传统哲学片面强调逻辑的经验主义,只有与历史主义原则相结合,才能实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将静态逻辑分析发展到动态的历史辩证法。

  (二)科学知识:哲学与社会学领域之争

  事实上,在库恩等发展起来的历史主义中,就已蕴含了另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思路——社会学进路。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以及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建立,使得社会建构论研究逐步发展起来,并发生了历史学之后的又一次转向——社会学转向。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和社会因素越来越成为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内容,社会与人类知识的关系问题巳经突显出来,传统认识论对社会因素的排斥性做法受到质疑。正如奥利夫(Le6nOlivO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知识分析中,社会维度因素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因为,“知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少会有哲学家或社会学家争论其真实性。他们都承认知识研究一定要仔细考虑知识的起源及其社会特征”。

  在科学知识这个最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领域,认知研究(主要表现为哲学研究)与新的社会学研究成为两大对立模式。相对于经验主义哲学模式,社会建构论、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将科学理性和逻辑看作社会、历史、文化、制度或组织等因素作用的结果,知识的社会学解释成为其研佥的核心,“对人类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概念的哲学阐释,要求把这些概念置于社会关系的背景中”。

  这样,科学便不再是认知意义上纯粹自足的理性产物,而是社会和历史所建构起来的文化建构物。传统的科学合理性观念,即“一"?理论的接受和拒斥归根到底取决于逻辑和经验这两个因素,对方法论规则形式化说明的自的就是要保_规则和标准在使用中保持客观,不受认识主体的主规因素的影响,科学和科学合理性都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它们相对于社会历史条件具有独立性;对科学核心部分的研究是逻辑和认识论的领域,任何类型的社会分析都是无关的”。

  科学哲学对科学真理、知识结构与进步等认知问题的研究,在社会学锈择主义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真理概念;布鲁尔直截了当地说,“在正确和错误信念平等对祷的意义上讲,强纲领要求我们不必注意这个概念”,料学知识只是社会交往、协商的结果,它在于社会因素的作用,传统哲学的“真理”概念意义不大,而且;在实际科学中真理只是人们事后得出的结论。事实上,“我们无法观察实在与理论的符合”。即使存在某种符合,“这种符合也不是理论和实在的相符,而只是理论之间的符合”,它与外部实在和逻辑理性无关。相对于传统认知模式,他们更强调科李活动中的政治权力规则性,科学领域是一种权力——利益的角斗场,科学知识是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利益所导致的。在料学观察、研究以及理论选择过程中,都有社会因素掺入_,在此意义上,不存在纯粹理性的科学理论逸择.社会建构论与传统科学哲学的冲突和争论、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争论特点,表现为哲学与社会学、.哲学悤辨与经验研究立场和方法之争。简单而言,哲学与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解释权之争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研究热点。

  (三)科学的本质:从“上帝之目”到生活世界中的普通科学

  科学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的本质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表象主义”科学观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发展到现代哲学,“心灵”在知识论中的地位逐渐为语言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在认识论中的表现。语言被视为一种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一种确有所指并能够使人们借助它正确反映对象的工具,表象主义试图借助语言这一媒介去寻求同实在相符合的真理。总之,科学哲学通过这种表象主义将传统科学观的反映论一直延续下来,也由此产生了近代以来唯理智主义的科学观,一种强调静观、“上帝之目”形式的神圣科学观。

  但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表象主义的局限性,并试图超越作为知识的科学的概念,去包容科学的物质、社会和时间的维度,“生活世界”逐步成为突破理论哲学的重要思路。“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已经开始认真地考察实践,但仍沿用过去所使用的不恰当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理解,在过去,虽然科学知识是可以谈论的,但似乎与实践无关”,由此,从“理论”转向“实践”成为一个可以理解的转变。这样,科学的形象逐渐从“表象主义”转变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首先,实践论科学观强调科学在生活世界之中“普通化”,与其他社会实践并无本质差异。布鲁尔认为,“科学家形成实践者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有着固定生活方式的扩散力主体,它有着自己的风格、习惯和惯例,暗示着社会的团结”。布鲁尔用可证伪性、范式、共同体这些概念试图表明,与其说科学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活动,不如说是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用这些社会学概念比抽象的普遍标准更能说明科学活动的特征。于是,科学的神圣地位逐渐消失了,它成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从一种“非人化的、普遍的、永恒的”崇髙形象转变为“个人化的、当地化的、暂时化的”世俗形象,以往无上荣光的“大科学”变成了普通的“手艺作品”,神圣的科学知识成为了普通的手工技能。

  其次,科学的“实践化”表现为科学事实与价值的不断融合。早在历史主义那里特别是库恩的范式概念中,就意味着没有脱离范式的纯粹事实,绝对的纯粹客观事实不再存在。普特南指出,传统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这是一个无法予以合理辩护的二分法”,“事实和价值的二分法是极为模糊的,因为事实陈述本身,以及我们赖以决定什么是、什么不是一个事实的科学探究惯例,就B经预设了种种价值”。格里芬也强调,后现代科学必须消除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价值与事实的分离。对传统认识与价值二分法的破除成为突破表象主义的一种流行趋向。

  再次,科学哲学对实践的关注还表现在一系列具体科学实践问题方面;即强调实践的优先地位。科学哲学研究把科学活动看成、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有形式,开M放弃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人为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女性主义运动同样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性别倾向直接影响了科学的实践活动。他们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向的新型关系。科学的通俗化把科学哲学研究导向了一种激进的社会学研究,当前这种理路至少有科学知识社会学、常人方法学、科学修辞研究、符号人类学、女性主义理论、现象学社会学等。

  总之,尽管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一系列基本哲学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相互对峙的哲学倾向,但其最基本的特征还是向生洁世界的回归。像传统科学哲学的知识的证明、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经验的非完全决定性、认知证明等问题,都被“科挙活动丰富性”的文化历史分析所取代。其实,从马克思开始,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便开始了这个根本性的转折,这是认识视野或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科学世界向现代的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认为,要使哲学研究从形而上学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就要揭示认识的“生活的性质和根源”,使认识论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回归,“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只有这样,传统科学哲学所持的抽象科学观才能得到克服。

【科学哲学理论的转变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行动导向法的哲学理论论文08-26

科学小论文作文02-16

科学教学小论文08-24

透过主流教材看美国初中科学教育的转变08-25

转变的作文05-01

转变的作文04-07

科学小论文300字08-2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8-24

科学小论文600字08-24

科学小论文600字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