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4 07:10: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

  我在《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多数学生能体会到。

  2、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在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潜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透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捐款箱、电视柜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离开位置观察、拍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带给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透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带给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先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但是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就应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3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的“画画”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可以学数学,还可以画数学,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习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

  1、数学语言讲究准确、简练、到位。本节课我有些问题有点不到位,例如:“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学生虽然从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观察小汽车,但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准确进行表述。这应在教学设计时琢磨教材要认真思考,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深浅度要到哪一个层次。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这应该与学生方位感不强,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内容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规律、变化。

  3、教学安排的游戏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调控学生纪律情绪。一开始活动学生就活跃起来,老师说要评比小组学生才安静。课后针对这些情况,我再次强调小组长的责任,和学生重申课堂活动要求。

  三、教学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中学生思维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讲的是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本课教学三个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是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本课在教学时注重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课上,我先出示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以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看后就猜出答案是球。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学生都能看出图片上的动物。这时当我第三个图片展示出时,学生发现与前两个图有联系,这时学生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再求新知的兴趣。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的结果。

  观察物体一课我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认识并理解。

  1、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常见的烧水壶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正面、侧面以及上面是什么样?以小组合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个烧水壶大家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达成共识。

  2、为了让学生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烧水壶一周观察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做一做玩具汽车、故事书等,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

  3、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练习设计中,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上我也有不足,鼓励性语言还不够丰富。但是这节课大部分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个别学生的思维还不够灵活,课下还要对个别学生进一步辅导巩固。

  最后,也有几个好的方面。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实际上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这堂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学得有声有色。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其次,我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课堂上乐学、敢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

  总之,我时刻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我有方向,努力奋进,前方的路一定是亮着的。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5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不同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本册本单元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学生的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从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懂得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观察物体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从而得出了根据摆放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学生也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学生也明白了,这里所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对的,这就是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步感知,也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

  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立体组合物体的观察与单个物体所观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也不相同。例1和例2的教学,是从把一个或一组立体图形从固定摆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决定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样子及形状。而通过例3的拼搭活动、实践操作,学生对原来的想想变成了现实,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提升。学生也明白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就学生来讲,本单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学更觉轻松,教学效果也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物的展示,作为学生来讲,无论是单个立体物体还是简单的组合立体物体,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准确辨认。

  总结下来,我觉得自己对单元内容的教学放得开,对知识点的拓展有度。既考虑到了学习好的学生,同时又照顾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对整节内容的教学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更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思和改进:

  1、及个别学生对观察组合立体图形还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只会简单的看问题,特别是对给定的平面图形不能正确辨认方位。

  2、部分学生对观察物体后画平面图形有一定的困难。

  3、部分学生对拼搭活动积极性高,但对画平面图形较为吃力。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6

  观察物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基础,能够在给出的前提下明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从而进行连线等题目类型。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给出不同角度的看到图形,通过调整还原几何体。

  1只给出正面的图形,学生通过拼摆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学具发现有很多可能,在活动之后,总结拼摆的方法,技巧,如果做到有顺序,不重不漏。有少数学生思路不够广,甚至会漏掉了个类型的摆法,通过例题1大家发现只给出正面的图形,几何体的.摆法不能确定,如果想要确定几何体需要更多的条件。

  练习一的第1题是给出几何体判断是从什么方向观察的,但是相比之前学习的几何体难度加大。第2题是练习例题1的类型。学生在动手拼摆的过程中得出答案。

  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准备学具时要求孩子们就地取材,不要特地去买造成浪费所以有少数孩子不能及时拼摆,只能和同学一组或者过后再拼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7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就猜出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学生都能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在这些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小鸭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鸭子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茶壶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汽车、大象等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看到什么?怎么看?有几种看法?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很多的`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空间思维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茶壶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壶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实物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教学评价不及时。在课堂上有一个男孩的勇于质疑行为,我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如果能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由此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8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四、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9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0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上面、左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同时通过转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面。

  一、激趣导入新课。

  在教学一开始,我引用了猜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板书时有意将“物体”的“体”字写错,让学生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时,及时表扬,并且要求学生观察物体要仔细,为仔细观察物体作了铺垫。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在探究中发现

  通过出示对面是相同颜色的长方体盒子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观察物体时,一次可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还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一次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在次基础上认识无特殊标记的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并强调它的正面是正对观察者的这个面;通过观察小药箱,并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知道像这类有特殊标记的物体,它的正面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课件形式,出示学生经常看到的.车,要求学生说出是从那个位置拍摄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先让学生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柱体和球体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且课件演示,加深记忆。在学习一个物体的基础上,学习两个物体放在一起从不同面去观察,并且将观察到的图形在说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四、新知运用,激发兴趣。

  通过填空、连一连、猜一猜形式,及时巩固新知。采用小组合作法,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两个物体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采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我发现这个互动参与式的游戏,学生都很喜欢。看似游戏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灵活的练习方式。

  五、教学不足。

  通过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1、考虑问题不周到,预见性不够,未预先试课件,由于电脑和投影屏幕比例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才发现课件的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圆形变成了椭圆形,课件图形的变化,与教学设计所想不同,导致实物观察和课件演示不一致,学生不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2、教学语言不精练,表述不够准确,学生掌握知识难点不易突破。

  3、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整节课时间出现前松后紧,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出现了拖堂情况。

  4、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与技巧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1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这一课中,通过一张简笔画图,从不同方向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再提供了两张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学校门口里拍和外拍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的特征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从中体会观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二、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设计了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青蛙、小飞机玩具等,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让学生从多方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自身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然后,小猴图: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通过小洗车图连一连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最后,通过小飞机图,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站在飞机的哪一面。

  三、归回生活,应用实践。

  “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应用于生活。通过猜一猜,观赏庐山美景图,让学生知道观察者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就不同,养成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这节课,学生从左面和右面观察掌握还不是很理想。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2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取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透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超多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潜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资料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取了超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必须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透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到达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3

  一、成功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

  2、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二、不足之处:

  1、教学安排的游戏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调控学生纪律情绪。一开始活动学生就活跃起来,出现说一些与问题无关的话,强调好几遍纪律。课后针对这些情况,我再次强调小组长的责任,和学生重申课堂活动要求。

  2、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这应该与学生方位感不强, 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内容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

  整改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教学设计时琢磨教材要认真思考,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深浅度要到哪一个层次。

  2、应该制定一个小组奖惩机制,用来维持小组合作时的纪律。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4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平移旋转等基本的空间图形的知识,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只有三节,第一节看一看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能够画出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图形。这节我让学生自带立方体遍观察遍指出看到的.是哪几个面,孩子们很容易指出来,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个别孩子知道有几个面,但不清楚怎么画,几个面的摆放是横的还是竖的,于是我再次研究该知识点,我让孩子们将立体图形按上下几层,前后几排,左右几列的方式在观察,这样方便孩子们去观察和想象图形。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看一看的基础上进行搭一搭,这两节就从思维的想象到动手操作,再到空间思维的提升,重点是要让孩子们掌握搭的方法,即先从一个方向入手去搭,再不断的调整图形的摆放,使之满足其他视角观察到的图形。一些孩子发现从正面入手是最容易的,在搭一搭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清晰。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更多是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动手摆,学生也很喜欢动手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做中学孩子们对知识掌握的更牢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2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0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04

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实用】07-07

《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08-16

苏教版《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1-27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02-11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