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2 07:24: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在学习资源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资源分为两个部分——创设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和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的学习网页。

  1、多媒体课件演示:提供大量图片和音乐,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

  2、《音乐之都维也纳》主题学习网页。分为五个部分。

  (1)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个别词语及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2)音乐家的摇篮:提供世界著名音乐家在维也纳成名的足迹。

  (3)音乐的城市:提供大量的音乐雕塑图片及文字资料。

  (4)音乐的传统:提供维也纳悠久的音乐历史及演出资料。

  (5)音乐的殿堂:详尽介绍“金色大厅”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种媒体课件资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情境,为个性化的朗读作保障。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2、提供背景材料,解决教学难点

  用网络信息技术超链接的呈现方式简洁而鲜明地将有关“音乐之都维也纳”呈现给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点击阅读,然后通过讨论,帮助理解“音乐之都”这美称的含义,这样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以学生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

  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学科教学目标为先”观念也逐渐为开展实践的教师认可,但是信息技术支持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适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明晰的。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就运用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把维也纳的美丽画卷根据课文内容分五方面展示出来,“美”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会,整堂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也为激起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供了基石。

  2、组织的信息资源,必须与教学内容融合,考虑到学生认知、情感基础。

  网络资源多元的,有时甚至是冗杂的。这些资源的选择和组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组织信息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只有如此,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我提供了专题学习网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文教学要求主动在网上查询有关维也纳的资料。他们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图片,有的查看介绍维也纳的文本,有的同学则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通过网络学生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构建,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达到有目的的构建知识。

  3、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与素质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网络信息技术介入后,形成的新型学习环境使教师不得不释放教学民主,还学生以学习主体,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教学方式,将探索性学习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网络为学生提供有关维也纳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感性资料,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激烈的讨论、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处于极其兴奋状态。课后学生们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有上网、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经常鼓励我们,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可见用新方法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完全改变了以往分析课文的固定程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03-21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04-10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14篇04-10

《音乐之都维也纳》08-16

音乐之都维也纳08-15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08-28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08-08

9《音乐之都维也纳》08-16

《音乐之都维也纳》 之二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