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集合)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一段时间,我参与了河北省20xx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全员远程培训项目。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我还要在网上进行课程学习。有人说:“培训是一种福利。”确实如此,当我认真对待这个培训时,我发现获取新知识的感觉是如此美妙,更新自己的思想也是如此充实。在注册之后,我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网络学习一些新知识,这种方式非常令人喜欢。今年我们选择了两门课程,分别是《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
这两门课程都非常实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它在课堂上创造了学术研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问题探索、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探究式教学本质上是将科学家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探究相比,探究式教学的目的略有不同:1.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已被人类认知但对学生来说仍未知的事物。2. 科学家的探究是为了追求新知,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的。那么,探究式教学应该选择哪些题材呢?是否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作为探究教学的对象呢?显然并非如此。探究式教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能力,因此适合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更为适宜。探究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1. 自由探究:开放度较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题、决定探究方法,不追求统一和完善的结论。这种模式更容易进行激励性评价。2. 定向探究:开放度有限,根据教学目标和条件,由教师确定课题、决定探究方法。最终的结论需要与教学目标一致。这种模式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于探究式教学,我们有以下要求:1. 探究问题具有深度和层次。2. 探究问题具有教育意义。3. 探究方式必须合理可行。4. 探究过程必须合理有序。5. 引发学生激烈争论。6. 探究结果需要反馈和交流。在我的课堂上,定向探究较为常见。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特别是对于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此外,作为年轻教师,自由探究的开放度较高,我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很好地完成这样的课程。虽然探究式教学非常有益,但要完整地进行一个探究实验或以探究思维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对于学生课堂管理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面对这个问题,我曾向老教师请教过。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繁琐乏味,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规律,或者说物理学就是要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学习物理就是一连串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则、公式等。它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此外,学习物理规律是发展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的主要途径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是建立、理解和应用规律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科学方法对物理现象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使得相应的能力和智力不断得到发展。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学生能了解科学道路的艰难险阻,体会科学家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受到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规律如此重要,该如何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
(一)、提出问题,创设物理环境
(二)、进行思维加工,建立物理规律
( 三 ) 、理解物理规律 , 明确适用条件
( 四 ) 、运用物理规律 , 解决物理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方面有什么问题呢?首先,感性知识不足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对感性材料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是物理思维的材料。如果没有足够地把有关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学生就很难理解规律的来龙去脉、适用条件等,从而影响对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造成学习的思维障碍。 所以我在教学时就注意加强实验教学,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多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特别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知识基础也有限,应注意从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具体、形象思维入手进行概念和规律教学。其次,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点干扰学生认识物理规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其中一些感性经验中形成的观念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就必然干扰正确概念、规律的形成,例如,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上,认为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不动;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摩擦力总阻碍物体运动;上浮的物体比下沉的物体浮力大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得认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熟悉学生容易在哪些问题上形成错误观念,以便有的放矢,排除干扰。
3、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是指人们按着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表现为思维的倾向性和专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消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造成负迁移。积极的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用于学习和理解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的物理问题。 从初、高中两个阶段来看,由于初中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其感性认识、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也很有限,因此教学时,对于物理概念或规律只能测重于讲解某一方面,侧重于应用某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模式;
4、不会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完成认识上的第二个飞跃的过程。学生往往在建立和理解过程,即第一次飞跃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并不会感到太困难。但在第二次飞跃的过程中往往束手无策。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知识不足、思维能力不强、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不能排除多余的信息干扰、不能挖掘与问题有关的隐蔽条件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不了解和掌握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并提供循序渐进的练习素材,让学生由浅入深,建立信心,形成能力。
这次培训,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感到非常重视,因为它对我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我思考如何深入分析教材,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物理教育元素。每一门课程都给予了我扎实的指导,无论是细微的一点一滴还是全局的整体性教学方法。我必定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自觉地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成果。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2-20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1-10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08-02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2-05
教师师德素养培训心得体会07-05
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04-17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1-19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04-29
核心素养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9-19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