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2 17:17: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1

  暑假期间,全区进行线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我们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xx年版》内容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韩教授讲到,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一)扎扎实实提升个人的专业成长。

  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生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全力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施路径,创设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给学生营造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

  我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的报告,让我对义教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资源,一定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总之,20xx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它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教育工作者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进,实现专业发展的远航!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2

  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当人的行为突破道德的底线时,那么他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目前推行依法治国方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道德与法治更新了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性质,该科目作为一门以学校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喜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综合性课程。详细介绍了它的课程特点,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具有生活性,二是具有活动性,三是综合性,四是开放性。再次定义了该课程的课程理念,它的设置以引导儿童喜爱生活,学会关怀,积极探究为课程的核心,要求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敬重儿童的权益,让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最终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课程的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三条主线分别为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分别是健康安全,生活开心,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错,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从宏观与微观共同入手,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此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是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低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课程标准的更新引导教学实践做出变革,对于实现加强儿童道德与法治意识的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3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落地以来,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标精神和内涵,是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这个暑假里我再一次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结合专家们的在线解读,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小学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新方向。

  一、思想引领,明确育人导向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韩震教授指出“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不能夺也。”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应从大处着眼。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此次修订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观念突破,改变育人方式

  教师要突破原有观念,从“教书”转向“育人”,关注人的`发展,课程教学必须从知识学习为主转向核心素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通知识内容和生活世界的堡垒,借用真实情境的导入,促进知识的情境化,以实现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们要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素养育人重视综合评价

  改变以考试为结果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标准,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培养标准,不仅仅于局限理论和考试结果,同时更加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如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出真知,在实践的发展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从学生抓起,更要从教师方面抓起,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更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钻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变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尊重教材价值,更好的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4

  随着20xx版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暑假期间,全区进行了线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专家们详细讲解,为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内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本次讲座。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广大思政老师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5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20xx年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1-21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8-05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4-29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07-30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08-01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01-08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8-02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08-17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3-30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