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时间:2024-03-27 15:27: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

  我爱看书,但看大本教育教学著作却是极少,缺少那份上进心。女儿要上一年级了,工作较忙的我都没参与过她的任何幼儿园生活。我期盼着能与她同步,共度小学时光,不错过她的任何喜怒与成长。利用暑期,也给当妈的自己好好充充电,不期然与 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相遇,爱上了她的心平气和,爱上了她的浸润书香,那何尝不是一种修身养性呢?

  只要做教师,就要常常提醒自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很艰难,唯其艰难,才值得争取!

  ——薛瑞萍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叙述的是薛老师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体会,从九月开学到一月期末的来临,薛老师在孩子们初入学的五个月里,从开始的“闹”,到后来的“静”,从拼音学习,到写日记的开始,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们不惧怕学习,进而热爱学习,慢慢进入读书人的角色。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家长的二十一封信,每一封信都是她的真情流露,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心。在她的故事中你找不到轰轰烈烈,找不到刻意的张扬,但正是在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让我们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

  收获一:做一个有静气的人

  本书自序中的一段文字是我喜欢的文字,清丽、独特,我反复吟读:“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说得真好!日常生活中,总是能看到家长在大声呵斥孩子(我有时候也这样),其实这是最无效的方式。家长在一通训骂后可能自己心里会痛快些,因为骂人是一种发泄的方式。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薛老师说得多好,要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以柔克刚,四两拨千金,妙不可言!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薛老师培养静气的法宝是音乐。我没那修养,但在平时我也有意识地给孩子听一些音乐,虽然还见不到效果,但薛老师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总是有成效的。而轻轻地说话,是薛老师的另一法宝。她有意识地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相信“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她要她的学生们习惯轻轻地说话,不要大吵大叫。她的一个学生跟着她从这个组到那个组,举着本子嚷着让她检查,这在小学是很常见的。只见薛老师牵起那小男孩的手,把他带到他的座位让他坐下,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不要这样,举手老师就来。”啊,一颗“安静”的种子已经播下。那小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魅力,相信他也会成为一个安静的人。薛老师在自己的班级里营造静谧柔和的氛围,同时她引导家长在家里也轻轻地和孩子交流。这是她的创举。她告诉家长——“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品读着这本书,我感觉到这是一个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的薛老师,那清秀隽永的文字,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又似习习春风轻轻抚慰着我躁动的心灵,让人心平气和,让人心满意足。我深刻地感受到薛老师是真正爱她的教育事业,爱她的学生,爱她的班级。在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幸福着,快乐着,收获着,满足着……

  收获二:做一个有书香的人

  读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随处可以看到薛老师读书的影子——

  “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做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

  “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读物。”

  “语文不光是课,语文是一股美丽的生命之流。”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从零起步——只要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最终一样可以拥有值得骄傲的阅读能力。”

  “面对永难消弭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年问题,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药。如果有的话,那无疑就是书籍。”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亦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像这样的句子如飘落的花瓣,熏香着每一页书,也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从文中不难发现读书是薛老师的又一法宝。薛老师自己喜欢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她阅读《论语》《孟子》《诗经》,阅读《细胞生命的礼赞》《人类的声音》《我的精神家园》,阅读狄更斯、泰戈尔……薛老师推崇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同时,她引导她的学生也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她让学生在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作业做好时就可以看。 今年我教三年级,我也学着她让每个孩子书包里装着自己爱看的书,上课前再也听不到喧闹的声音,迟点走进班级也是一片翻书声,我有时甚至放下上课任务,享受这难能可贵的静谧与和谐,多好啊!爱书的孩子还能坏哪去呢?

  读这本书,我深悟了教师个人的修身养性的重要,教育源于用心去感悟。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碎烦、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在日复一日看似单调与重复的教学工作中,用心,才可能挖掘出快乐与幸福。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很艰难,唯其艰难,才值得争取!”愿我们共勉。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2

  在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教一年级》,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心平气和”?怎么可能?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今年我也教一年级了,我每天都是忙乱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惑,第一次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静气。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建立起来。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

  二、平和的心态

  薛老师的“心平气和”来源于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孩子们的学习能像我预想的那样整齐划一。现在想想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现在想来,我教的不过是些六七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学习之旅才开始,我这样做不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吗?看来,还是把心态放平和些,只要孩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肯定,应该表扬,而不要把孩子和自己逼得太苦。

  三、大量读书让自己有底气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每天要注我的学生读课外书,可是自己读书的时间却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头脑空空如也的感觉。看了这本书,我从薛老师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薛瑞萍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想想我,真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在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做了些什么呢?

  四、抓好阅读教育

  (1)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在我的教育中,我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这个问题上我是松一阵紧一阵的,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2)语言的积累在于阅读,没有阅读打底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要抓好这一块,需要老师付出精力锲而不舍,同时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儿歌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我们这边没有统一的儿歌阅读材料,我想可以采用古诗诵读,课前读故事,老师读故事等形式来进行,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等孩子们拼音学完了,孩子们的一天一句也可以进行了,将这些落实在平时,为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起到一个铺垫作用,也为孩子的学习降低难度,给了他们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育是花的事业,是慢的艺术。让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的差异,“心平气和”地等待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3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但真正翻阅,还是从我带这一届一年级孩子开始的。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每一封信都是她与家长的真情对话,都体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心。第三部分:平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每每两天不读书,便觉手足无措,性情焦躁。她的博览,既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要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论来显示自己的才识。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书籍让她“心平气和”起来。

  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是呀,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我常把自己定位于一位数学教师,殊不知数学教师整天与数字、公式打交道,因此更需要文学的滋养。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读书的好处已被更多的人所看重所接受。

  其二、感动于薛老师的教学技巧:上课声音小而柔和。

  薛老师称其为“修炼”,感觉自己也特别需要这种“修炼”。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现实往往相反,越是大声嚷着要孩子们“安静”,这些孩子们也就越是不能心平气和地静下来。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

  其三、也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反省、思考

  在这本原生态的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从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其四:还感动于薛老师的每天不断地交流、沟通

  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其五、更感动于她的真诚。

  薛老师的真诚,总是体现在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之中。信手翻阅,便可从文中找寻到大量的这种真性情流露的描述:“我舍不得这帮刚刚上路的孩子,虽然地球离开谁都转动,可是因为我是爱他们的,所以总是自做多情地认为:离开了我,刚刚上路的他们,好比被抛弃的孩子。”——这是对事业的真诚。

  薛老师如此执着,确实让我敬佩至极。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

  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

  今年刚送走一个五年级,重新接了个一年级。感觉真是不习惯,且不说那些小不点们在课堂上一会动儿一会动儿的,也不说学生有什么事情都要来报告老师,诸如“我想上厕所”“某某拿我的东西”之类。但凡学校有什么活动,往往要老师亲力亲为。诸如此类的也花费低年级老师很多时间、精力和口舌。原来的学生彼此熟悉,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已心领神会。班级的日常工作也有小干部管理,老师大多时候只管教学即可。现在,面对这些小不点儿,有一句话没讲到,他们就不知该怎样做,我不免有手忙脚乱之感。

  就在我颇感困惑时,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完之后,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

  孩子千般种,个性千般样。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要向我们要求的那样,这也是不现实的。读过看云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感悟到教学,尤其一年级的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孩子思维的大门需要慢慢打开的。更何况他们的学前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年级孩子第一道难关就是学习拼音,枯燥的拼读常让一些孩子望而怯步。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来使得孩子们对拼音动情。“清晰简练、生动鲜明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辅导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情感,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简单的真理,却是需要深厚的积累。常为他人一些巧妙的拼音故事折服,也常感受孩子们对故事的喜欢。感受充满童趣的语言对于孩子们学习拼音的重要性。孩子们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强化记忆。在课堂上,常感觉孩子们学的还可以,可是那都只是暂时记忆而已,回到家不少孩子往往就糊涂了。

  对这,教师急不得,边教边复习,让孩子们在一遍遍的重复中巩固熟记。但其中教师不能放松的是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复习的习惯。为督促孩子们这一习惯的养成,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功课在读会后让家长们签字,第二天我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有的如签字很熟了,但有的和签字并不符。

  这往往让我生气,对于家长们的督促也就不那么信任了,每天还是抓着学生过关,于是,课间有限的时间就奉献给了他们,每天除了上课批作业就是听他们读书,常在筋疲力尽之时骂自己:想不开,累死活该。其实,静下心来想想,确实不用如此,这么多年教下来,没有那个学生到最后还是不会的。只是早晚的事情。于是告诉自己:不在被学生拖着。和家长讲清其中关系,每天由家长检查签字,对那些没有读的,晚上统一补读,由此来强化学生的.意识:功课必须天天复习。

  2、拖拉习惯要杜绝。

  自己是个慢性子,很多事情都不那么雷厉风行,于是发现每届学生都颇有我的风范:做起事情来不急不快。于是,我的很多宝贵时间就被一些拖拉户霸占了去。看了薛老师的文字,下定决心要来尝试一下:每次功课,给孩子们一个打底时间,超时严重的,重新完成,在这届孩子开学之处,一定要将拖拉的苗子掐断。

  3、温柔的惩罚

  对刚进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习惯养成是重头戏,尤其是学习习惯,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老师常将时间放在组织纪律上,那课堂效率就大打折扣不说,课堂任务也会完不成。而孩子们一旦在心里扎下了闹的草根,以后的清除就困难重重,薛老师非常注重孩子们静心习惯的培养,对我启发很大。在课堂上,我常用小规范来提醒孩子们,如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我说:“小眼睛”孩子们接着说:“看老师”;有人说话了,“小耳朵,(仔细听),或者通过节奏来安定孩子们。但总有那么几个对你的眼神瞧不见,对你的提示充耳不闻的,对他们,我性子也很急,憋不住,就点名批评起来,往往为此而耽搁时间,薛老师的点名罚站让我很有启示。实实在在的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罚,也有一个警示。一直赞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这个惩罚的度把握不好,罚学生的同时也是在罚自己。

  4、抓好阅读教育

  1)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在我的教育中,我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这个问题上我是松一阵紧一阵的,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2)语言的积累在于阅读,没有阅读打底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要抓好这一块,需要老师付出精力锲而不舍,同时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儿歌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于是我充分利用《经典阅读》这本书,让学生读、背书上的儿歌。开家长会时争取到家长的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等学生学完拼音后,也可让孩子给家长讲故事。通过背儿歌、读故事等形式,来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5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平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08-09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05-16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后感04-25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000字08-24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篇04-20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4篇)04-20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9篇09-12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6篇08-24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3篇01-24

做心平气和的快乐班主任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