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4个比利》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4个比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了两三天时间,一口气看掉了这本书,对于人格分裂,其实我依旧很陌生,但是对融合的人格这一说法有了点兴趣。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的融合体,这些人格当中又好又坏,有善良友好的一面,也有倾向暴力犯罪的一面。书中所说的具有意识的人格,就是某个特定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人格,如果具有意识的人格不止一个,那么他们彼此可能会听到对方的声音,彼此相互交流或者相互争执,而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一过程即是思忖的过程,或者说纠结的过程,脑子里也只有一种声音。
所以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倾向。但是正常人接受过教育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而人格分裂症患者由于时间的碎片化,记忆的凌乱,以及来自外部世界的人的影响,会进一步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更容易释放犯罪倾向型人格。也是因此,才会引起媒体的担忧,进而触发普通人对多重人格患者享以普通公民权力的抵触情绪。
虽然我还是觉得媒体的行为应该对比利的病情恶化负主要责任,但是从这一角度想好像也很合理,或许是媒体没有控制好这个度,而且过于执着于比利所犯下的罪。他们的做法让我反感,可能是因为这种做法只代表了一方观点吧。如果站在医生和患者的角度来看,比利应该得到其他人的同情和尊重,而且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人。但是舆论导向对比利不利,而且舆论的影响力着实很大,这样看来,我果然还是认为是媒体的不对。
如果置身事外,单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看,我会想到以后自己应该秉持的待人方式。比利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而普通人如果跟这样的人相处,可能并不会发现这一事实,察觉到奇怪的地方也不会想到或者相信这一事实,也就是根本不能够辨别。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怀着宽容和善意与他人相处。
不过,我依旧拒绝与同我三观不合的人有过多的交流,不然只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还会破坏心情。我想现在的我已经比以前更加懂得控制情绪和理性思考了,上次高中语文老师对我的话可以说明这一点吧~但是换位思考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好,很多时候会因为知识的匮乏而难以理解别人的行为,甚至其所言。
树人必先树德。这是我一贯秉持的看法。所以如果三观不合,即使知识再充实,对对方的想法理解得再深入,也不适合深交。
生活需要仪式感,但也要活得真诚实在。
【《24个比利》读后感】相关文章:
《二十四比利》 读后感03-21
读后感读后感01-03
假期读后感:《简爱》读后感08-15
《青铜葵花》读后感_读后感01-10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读后感08-18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08-12
假期读后感:《漂亮朋友》读后感08-15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0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
狼王梦读后感读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