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孤胆特工》观后感

《孤胆特工》观后感

时间:2023-12-07 07:07:3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孤胆特工》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孤胆特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胆特工》观后感

《孤胆特工》观后感1

  《孤胆特工》,又名”大叔“,”这个杀手不太冷“。我受某人影响,看了这个电影。他喜欢里面的大叔,有担当有责任,历经沧桑仍然与悲催命运抗争,且保持温柔的心。

  我虽然也觉得这个大叔不错,坚强而温柔。但整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小女孩开头的几句话,她说:”你也觉得我丢人吧,所以装不认识了吧。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都那样呢。妈妈也说如果迷路了,就装不记得家里的地址和电话,一回家就一直说要一起死。比起那个说我是乞丐的有钱小子,叔叔更坏。但是那也不讨厌。连你也讨厌了,我就没人可喜欢了,一想这个,这里(心里)就疼。所以不会讨厌你的。“

  在这么小的年纪,小孩子就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啊。小孩子的世界单纯而美好,女孩大方地原谅大叔的遗弃,自己给自己温暖,负隅顽抗的'爱着这个世界。

  在小女孩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曾经,我更加的简单单纯。相信书本上的童话故事,相信学校里教的英雄,相信孔融让梨般谦让,相信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是好人,坏人少到几乎遇不到。后来遇到的人和事多了,会很困惑。社会是现实的,它会一次又一次地指出你的”不容于世“。现在,自欺欺人已经骗不了自己,但我固执地选择相信世界是简单而美好的,因为某人说,“要相信,相信才会遇见”,说得很对。只有心里有美好,才会看到美好。我不知道自己生命中是否会遇到这样一位大叔,只是希望当他找到我的时候,我还能像电影里的小女孩一样,从心底里快乐得笑出来。

《孤胆特工》观后感2

  我看过的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头脑特工队》,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叫莱利的.小女孩大脑里发生的奇妙故事。

  莱利的大脑就像一个控制室,里面有好多人物,他们是乐乐、厌厌、怕怕、忧忧。乐乐表示快乐,怒怒表示愤怒,厌厌表示讨厌,怕怕表示害怕,忧忧表示忧伤,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莱利的爸爸和妈妈因为工作地方远搬到了离单位较近的地方,并给莱利找了个新学校。当莱利来到新家后爸爸妈妈工作忙一天到晚不回家。爸爸跟莱利说,你上学去吧!莱利很伤心,他没有勇气面对新同学。刚走到学校门口,她便停了下来,于是乐乐就控制她的大脑,让她有勇气走进学校。进了班,老师让她自我介绍,乐乐摸了一下记忆球,莱利立即快乐的说了起来,把不高兴的事儿忘在脑后,可是忧忧不小心碰了一下记忆球,莱利立即慢慢地呜咽起来,乐乐还想碰一下记忆球,让莱利高兴起来,但是忧忧不让乐乐碰记忆球,忧忧左闪右闪,突然滑倒了,乐乐立即扑了上去,不料碰到了核心能源机关,乐乐和忧忧立即被吸了进去,它们被吸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因为莱利过于伤心,她的心灵岛倒塌了。乐乐和忧忧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出来了,这时莱利已经离家出走。愤愤拿出一把钥匙,扎在控制屏上,莱利立即觉醒了,大步向家里走去,这时莱利的爸爸妈妈都很着急,一看她回来了非常高兴。乐乐于是让忧忧摸记忆球,从忧忧碰的那刻起,莱利悲伤的眼泪终于滚滚流出,把莱利的苦恼都说了出来,心灵岛于是恢复了。现在乐乐明白了,只有快乐是不全面的,各种感情都应有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头脑特工队》,因为电影中有这几个可爱的小精灵,更重要的是,莱利快乐地度过了青春期。

《孤胆特工》观后感3

  几分钟前观看了《孤胆特工》,看完以后很想写点东西,遂起笔。

  影片的名字和开端并不是很吸引我,只因无聊,想通过看电影屏蔽掉心头的那些人和事。

  开端的毒品事件让我觉得也就是一个社会的写实点,猜测应该是纪录片的延伸题材。但是后来小女孩的出现,让我觉得片子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温情片子。从毒品老大的.死,让我觉得此片可能是剧情片。后来,特工在警局的突围包括跟黑道混子的群战,又觉得是动作片。再后来,特工群战黑老大的亲信队伍时那种血腥的场面,我认定这是暴力片;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暴力场面的一个点很棒,特工在极其帅酷的杀过群敌后,在同最后一个高手持刀对抗时,关键时刻用牙咬住对方的手腕而制胜,让我突然想起孩童时跟同伴打架时的不规范动作,突然有点想哭的感觉,演员用了一个不规范的举动,甚至小儿科的举动来表现特工的内心,此时特工已经是愤怒到极点,只要能杀掉这帮杂碎,无所不用,而且我觉得此时特工是小女孩的化身一样(咬人的动作),心里难过之极。最后,该死的都有了自己下场。正当特工准备自杀的时候,小女孩的出现包括后面的戏,让我觉得心好痛,潸然泪下。戏毕。

  不错是第一感觉;有单震撼感;但我迷惑了,这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片子?怎么又重归温情了?温情怎么可以用暴力表达?等等。我突然觉得电影真的是一种表现手段,看你从什么角度看,同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前提是要掌握的够多的知识和技能手段,才能为自己的思想作为表达,形式不是最重要的。

  突然,开始感叹中国电影。题材、形式、内容、主题过于单调合适才能结束?同类影片的扎堆(革命题材尤为突出)的现象,真让人不敢再打开电视。

  偷偷地祈祷中国电影题材的丰富多彩。

《孤胆特工》观后感4

  这是一部能引起很多90后女孩共鸣的电影。女主角“陈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忙于工作,她从小让爷爷奶奶带大,身边很少有人关心她,唯一能陪伴她的只有小狗和电视。

  女主角“陈玩”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缩影。父母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却很少耐心地对待过她的感受。“陈玩”最喜欢的小狗丢了,一家人面面相觑,却连找都没帮她找;“陈玩”父亲为了和领导喝酒,耽误了陪“陈玩”去看天文展的时间,结果她心心念念的天文展没看成;“陈玩”父亲为了在领导面前有面子,让不会喝酒的女儿给领导敬酒······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的作风,他们只管你吃饱穿暖,不管你心里是开心还是委屈,而且还一味地要求你懂事。

  “陈玩“最后是懂事了,她懂得了怎么让爸妈开心,可是她自己却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她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最后当她看见自己最喜欢的狗“爱因斯坦”时,她不想去触碰了,因为她的心里再也不是敢于提要求的小孩子了,而是能够委屈求全的“大人”。

  “陈玩”所谓的懂事,只是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这并非真的长大了。当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被人重视时,我们就会把真实感受隐藏起来,转换成让别人能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别人,这样乖巧懂事的自己少麻烦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敢对别人提要求,一味地委屈自己,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

  成长就是在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出生的原生家庭可能让我们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比如“陈玩”的讨好型人格,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自己。我们应该在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后努力去纠正,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学会向别人提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大人”。

【《孤胆特工》观后感】相关文章:

《孤胆保镖》观后感08-24

《邻家特工》观后感09-01

《极限特工3》观后感08-16

倒霉特工熊观后感11-19

虫虫特工队观后感08-28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09-20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1-06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09-20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7篇11-04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精选13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