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那年深夏》读后感

《那年深夏》读后感

时间:2023-11-28 12:42: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那年深夏》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那年深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年深夏》读后感

《那年深夏》读后感1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谁在坚持着写信?用手写信,表达着写信人的用心,诚意。信可以当成回忆,它记录了对方的一言一语,你我之间的点点滴滴,而有一位犹太人,他还在写信,写给一位传奇人物——棒球人物,查理。可他现在的收件地点,在天堂。

  这个犹太人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他叫乔伊,才九岁就开始和白宫通信,还很聪明,但每天都过着被欺辱的日子,他渴望被人保护,所以选择了棒球明星查理,然后,给他写信,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上查理。

  为了得到查理的地址,他甚至欺骗了人口统计局,两次!写信的.内容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叫“乖张”,人人都知道查理是个暴脾气,可他偏要一边骂一边向虎山行。我挺喜欢乔伊这性格,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讲,不痛快就发泄,还有自己的小计划,小秘密,时不时丢个“炸弹”什么的,小孩子也有脾气,也有想法,我就是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这个直来直往淘气鬼,脑子里总有许多鬼点子,这些鬼点子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正想做并且做到的人,也只能是他了。

  他给查理写信时,就像专门挑刺的,每次都让查理生气,查理也快人快语地反击,每次总是忍不住想给他写信,结果就停不下来了,他们在一封封信中挖苦对方,又在说笑,这对磨人的小妖精的一封封信,让我捧着书开怀大笑,不舍得放下。我想,要是我也认识个这样的人,那该多好。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快乐的进行下去,但是,查理却在战争中英勇殉国了,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打击,特别是乔伊。在乔伊的记忆中,自己根本没有父亲的存在,只有查理,从前是,以后也永远是。可他就这么走了,轻轻地走了。要失去一个人很简单,但很痛苦,遇见一个人可以为他改变很多东西,查理是,乔伊也是。

《那年深夏》读后感2

  当我合上《那年深夏》这本书时,我便深深地被主人公乔伊那机灵的大脑,以及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所震撼。他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和他的日本朋友受尽了欺负,而他那不负责任的爸爸竟然丢下了他,乔伊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便盯上了社会红人——棒球手查理,并与之成为好朋友。故事最后,查理为国捐躯,而乔伊也成为了一名男子汉。

  两个人从针锋相对到相濡以沫。为了引起查理的注意,乔伊在信中编造了无数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谎言,爽直豪迈的查理被气得火冒三丈却又忍不住回信去教训他,仿佛乔伊有什么魔力一样,总是能吸引查理给他回信。在他们一来一往的`回信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体现了两人齐心协力,相互帮助的感情。

  两个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令我感动。他们虽有十几年的年龄差,但两人的感情既想兄弟又像父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对方的伤痛。查理守护着乔伊健康成长,以自己成长的经验教会乔伊许多做人的道理,并给予乔伊所缺少的且最需要的父爱。而细心的乔伊看管查理的坏脾气,并抚平了他不为人知的童年伤疤。两人都深深地走入彼此的生活,并成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这本书最令我喜爱的,是它那与众不同的写作格式——它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而是以一封封信件以及报纸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带给我不一样的观书感受,而且也能还原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本书的人物形象也刻画的十分传神,如查理的脾气火爆,性格豪爽、海柔的温柔细心、以及乔伊的聪明机灵。

  读到文章中间,我便能大致猜出文章结尾,但我却依然想把它读完,也许是因为乔伊总能给我带来惊喜与欢笑,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也期待在生命中拥有一个,守护着我的英雄。

《那年深夏》读后感3

  翻开这本厚厚的书,一读,就很难再放下去了。我时常会被这本书逗得乐不可支,却又在猝不及防中,被真挚的情谊而感动的痛哭流涕。

  乔伊出生在一个不幸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抛弃了母亲和他。他行为乖张,却又有着令人叹服的神力。他不遵守校规校纪,是学校公认的“淘气鬼”;他才九岁时,就和白宫通信,预测二战战况,估计总统大选票数,并且每次的接过都准确的惊人。每个人心中都渴望一个英雄般的人物保护他,乔伊也是。于是,他把目标锁定到了棒球明星——查理身上。他开始和查理通信,随即就一发不可收拾。在通信中,查理和乔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亲自来见乔伊。查理成了乔伊生命中的英雄!

  我从来没见过像乔伊这么聪明的孩子,却也从来没见过像他如此乖张的人,是查理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感化和教育着乔伊。我从来没见过像查理这样脾气暴躁的人,是乔伊关注了查理的'坏脾气。是怎样的缘分和命运,让他们相遇,然后融入进彼此的生命,像细密的蛛网一样纠缠在一起,密不可分。

  犹太人最重视的成年礼,邀请父亲参加,父亲的回答只有助理冷冰冰的三个字:“没时间!”是查理,查理冲破了世俗,与乔伊一起参加成年礼,见证了一个少年的成长。

  在乔伊接到查理英勇殉国的消息时,他一天天颓废,仿佛支撑精神的天柱怦然倒地,却又终于重新振作了起来:查理一定不愿意看到这些。

  在乔伊的记忆中,布鲁克林根本没有父亲的存在,只有查理,从前是,以后也永远是。

  史蒂夫。克卢格的《那年深夏》,或许不是一本符合常规的书,它中间夹杂着许多的信和表格,但这一定是一本描写友谊最真挚、最深沉的经典小说,从前是,以后也永远是。

《那年深夏》读后感4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题记

  今天,我想向大家分享一本书——美国作家史蒂夫·克卢格所写的《那年深夏》。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住在美国布鲁克林的12岁犹太男孩——乔伊。他和妈妈还有卡丽阿姨相依为命,生活并不富裕。他行为大胆乖张,直到他遇见了快人快语、行事鲁莽的棒球明星——查理。在一封封信中,他们两人成为了朋友。可以说,查理扮演了乔伊生命中缺少的'那个父亲的角色。这是朋友甚至是亲人之间的爱。可不久,珍珠港事件爆发,查理报名参军,这是对祖国的深爱。可他为了保护战友不幸为国捐躯,所有人都伤心不已。长大后,乔伊与心爱的女孩组建了家庭,生活很美满幸福,这又是夫妻之间和亲人之间的爱。所以,世间处处充满爱!

  不仅在书中,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其他同学就一定义不容辞。记得是一个冬天,那天早晨我起晚了,匆忙中两三口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就向学校冲去,还好没有迟到。可能是早上跑的时候吸了太多冷气,中午,我的肚子忽然疼了起来。正当我痛不欲生时,来了几位热心肠的同学:他们把我扶到了医务室,不仅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关心,还告知了老师。老师给妈妈打了电话,妈妈接我回了家。虽然那时天气很冷,但我的心却一直暖暖的。因为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老师的爱和妈妈的爱。所以,世间处处充满了爱!

  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以及很多很多种爱,组成了这世界的大爱。虽然爱无处不在,但它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我倡议:帮助有困难的人,关爱身边的人,让这大爱充满整个世界!

《那年深夏》读后感5

  “我记忆中的布鲁克林,只有查理。从前是,以后也永远是。”

  从十二岁的懵懂少年开始成长,从二十岁的桀骜不驯明白人间真情,乔伊和查理,这两个平时写信互怼的欢喜冤家,在岁月里,却建立起了无法形容的非血缘关系,超越亲人之间的关爱。

  在很多人的眼里,乔伊就是个“怪”里“怪”气的孩子,连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小男孩出众的天赋呢?

  大胆乖张的他能和罗斯福在笔尖畅谈,政治上的问题丝毫不输于总统,人口统计发展中国家被他的机灵“耍”得团团转,顺利地查到他想知道的人的家庭住址,谁都不知道他下一秒又会做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暴躁”“脾气差”是记者扣在查理头上的代言词,有谁能听到他心中那些纯真的.梦想和心声?

  信中,两人一次一次的对骂,半挑衅半玩笑的谎言,甚至是无意的小吵,让乔伊和查理越写越停不下来。在每一封信中,他们的性格彼此相投,乔伊不再是那个“瘦小”的男孩了,查理也不再是曾经只会一言不合就动粗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平常人,他们却是超越亲人之间的“损友”,时间长河里,两人如父子般珍惜着对方。

  结局也许是很不如人意的,海柔、乔伊、卡丽阿姨,怀念的只能是曾经,查理那不可磨灭的样子,最终,所有的回忆只好成为过往,乔伊再也没有查理一起互怼了。

  但是,查理、班克斯奖,改变了悲痛,乔伊得到了莫大的幸福。查理是逝去了,他却留下了给乔伊最珍贵的礼物。

  书里的形式十分独特,一封封信,一则报道,一场场比分,从未见过这种奇特的格式。一字一句中,不禁开怀大笑,又有时黯然神伤。

  有一句歌词:“我只想陪着你,直到世界尽头。”查理不在了,还有乔伊,守护那份记忆。

【《那年深夏》读后感】相关文章:

那年深夏读后感03-24

《那年深夏》读后感02-13

那年深夏读后感07-08

那年深夏读后感09-16

《那年深夏》读后感(精选3篇)08-20

那年深夏读后感3篇05-13

《那年深夏》读后感(通用5篇)08-24

那年深夏读后感(通用11篇)05-22

广深杂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