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热)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面管教》读后感1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和善而坚定”。一句说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做起来难于上青天的话,呵呵,一声苦笑。每次我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都会把这句简而易懂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平静之后就会后悔:“和善而坚定”怎么这么难做到?于是我又翻开了这本书。
大人和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一、严厉型。对孩子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二、骄纵型。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无限制的选择。“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以后你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三、正面管教型。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了解了以上三种方式,我是这样给自己归位的,时而很严厉,时而很骄纵。当孩子很听话乖巧的.时候,我通常都很宽容,想看手机就看会,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但当孩子不听话,违背我的意愿时,哈哈,一堆大道理会接踵而至,若有反驳,我便会变本加厉了!于是孩子越来越长大,变成了我所谓的“熊孩子”。
那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如何“赢得”孩子?
首先温柔的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和善、温柔、淡定的人总有万钧之力!对孩子也是一样,只是我很难做到。针对我家孩子的状况,只要我一丁点的不耐烦或者小情绪,他都会真切的接收到,并选择不会与我继续交流下去,或者以争吵告一段落。所以温柔是我接下来的必修课,也是我如何实施正面管教方式的第一步。
其次温柔的表达与孩子的共情。一定是接受孩子的行为,可以不认同,可以不宽恕,但请告诉孩子理解他,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会接受他。这两步都建立在温柔的基础上,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更多感受应该是受到尊重,他也许会在大多数情形下愿意与你沟通,即使开始不愿意,但至少不会让我的感受更糟糕。
然后温柔的告诉孩子我的感受。真诚而友善的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果是大男孩,做母亲的可以更多的抛出感受继而向他求助。
最后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个概念“启发式问题”。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并且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头脑风暴”。和孩子一起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评论,不指责,然后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这本书还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果真能改变思维,控制自己,并利用好这些工具,相信“熊孩子”也能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2
自从做了父亲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和妻子不一致,感觉自己总是会走入“死胡同”或者“束手无策”。后来,在妻子和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我用一种学习的心态,阅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接触到了“正面管教”的理念,我突然发现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竟然一无所知。明白了妻子在教育孩子的某些方面,为什么和我不一致,才明白孩子的心中到底在想什么?她到底要什么?明白了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是需要家长与孩子沟通、共同成长进步的。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传统的家庭是在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第一个就是严厉管教,家长设置边界立下规矩,要求孩子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孩子违反了规矩那就自然要受到惩罚。在我们观念中的管教孩子就是应该这样。第二种是严厉管教的反面,就是放纵。不对孩子的行为加以限制,放任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家长相信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什么都懂了。我们见到“熊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父母一定是在溺爱、放纵孩子。那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本书所说的“正面管教”。我们先不急着给正面管教下定义。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看一下三种管教方式的不同之处。
话说有一天早上,妈妈问3岁的.孩子,早点想吃面条还是牛奶面包?孩子选择了牛奶面包,但是咬了一口之后孩子就丢下面包说这太难吃了,我不吃了,我要吃面条。现在我们分别来看,使用三种管教方式的妈妈都是怎么做的。严厉的妈妈再三说教之后被激怒了,打了孩子一巴掌,训斥说,不吃就饿着吧。孩子玩了一会回来找妈妈说我肚子饿了。妈妈再次开始说教:“你看,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吧……”然后哔哩哔哩的说了一大堆。妈妈觉得,现在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正确了,妈妈对自己的说教很满意。但是孩子呢?他其实正茫然地呆视着前方,无奈地等妈妈唠叨完。骄纵的妈妈放下了手中的牛奶面包,赶紧重新为孩子煮面条。妈妈为了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忙得团团转,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吃午饭的时候,这一幕还将继续上演。正面管教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她说:“好吧,不吃就算了,你出去玩吧,我们中午饭的时候再见。”你看,她省去了严厉妈妈的说教步骤,她并没有发火也并没有妥协。过了一会,孩子跑回来大喊:“我饿了。”妈妈蹲下来和善而坚定的告诉孩子说:“我知道你肯定饿坏了,但是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坚持到吃中午饭的。
在亲子教育中,爸爸和妈妈都不能缺席,妈妈的教育观念需要爸爸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为孩子付出,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育儿的效果。一个家庭,不能只有妈妈细腻和耐心,还应该有爸爸坚实的臂膀和强大的支持。
不知道您从这个小故事当中听出些什么没有。使用正面管教的妈妈没有说教和批评,也没有为孩子重新做早餐,而是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之下,和善而坚定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作为父亲,就应该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默默的充当司机、领路人的角色。
《正面管教》读后感3
在正式写下我的感想之前,首先我想说一说我自己,我自己是一名从业幼儿少儿英语以及早期教育超过10年的一名老师,从我小的时候开始,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和社会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我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在从小养育我的过程中,虽然磕磕绊绊但是他给予了我他那个时候可以给到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条件。陪伴和支持,让我一直感受在被爱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在学校中和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虽然有难过和迷茫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有信心坚持和努力完成渡过困难,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其实在正面管教这个理念被中国人所知道并应用之前,我多多少少的.就受到了爸爸当年的接近正面管教的理念的培养中,这为我之后的从业路上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正式接触正面管教应该是20xx年,20xx年之前,同事参与了贝妈的讲座并且在前单位进行了分享,我看了分享课件,觉得和我个人的教学方式非常相似,17年在早期教育从业中,部门的伙伴报名了成都的家长讲师班并且推荐了系列书籍,我通过自己阅读和自己的上课方式找到共鸣以外,更深层次的想到了,1个人带100个孩子的影响远不如,10个老师带1000个孩子或者说不如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有作用的,例如在西安不同区域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重视不同的情况下,通常在做家长会,参与的人数和回馈的强烈程度都不一样,但是家长确实最重要的啊,为什么说家长是唯一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的职位,看到有问题的家长影响到的单纯的孩子,我的心里是痛心的,由此我决定正式学习,找到方法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更希望后期传播给更多的老师,改变老师之前的教育观念,从而达到更多的孩子可以自我、自信、乐观,并且社会化的成长,这些都是互相不违背的。
举一个我之前的例子,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说不要哭,给你糖或者礼物,可是当下他们并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只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去处理,当下可能见效,但后期孩子的心理建设一旦成长,矛盾和多样化的行为也会出现,而我尝试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出发,让他们适度先发泄情绪,然后询问和共情,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问题,并且给予一些方法(当然看书之后知道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头脑风暴,设计方法,这就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以后孩子当遇到问题,愿意和我沟通,相信我,一起解决,并且情绪得到了回应和合理的互动,当然小学和幼儿的孩子处理方法不太一样,我经常都是换位到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我没彻底长大吧!哈哈!但是这样都行之有效,当阅读完书籍之后,我才发现还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把理念的道德性质的东西落实化、实际化,这是我所期待学习并成长和改进的。
未来,当不断的学习之后,我将更加践行,并且不停地自反省和思考,如何可以更多的帮助孩子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如何帮助更多老师走出好孩子坏孩子的误区,帮助更多家长了解自我,了解孩子,愿意摊开心扉和孩子共同摔跤再进步,愿中国的下一代越来越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
有时候我像举着长剑的希瑞,充满力量和希望;有时候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失落又颓废。承担“妈妈”这个角色,我承认自己演技差,但我有在努力,即便是抓狂、奔溃、抑郁后,我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
从准备孕育雨儿至今已有15个年头,这期间我看过n本书,听过n多讲座,加入过n个育儿群,尝试过n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把雨儿教育好。可这个“好”又怎么定义呢?我时常觉得应该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她自由,时常又觉得小树不修不直溜。我常常在西方和东方的教育理念间摇摆,时而严厉,时而骄纵,直到我看完《正面管教》,才明白,严厉和骄纵都不对,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和善而坚定。在这种既尊重孩子(和善),也尊重自己(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负有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这一切都要以无条件的爱为基础,真正接纳孩子,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用启发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关注于解决问题,给她选择的权力,而不仅仅是听从妈妈的指令。要相信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的更好,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
这本书语言简洁、结构清晰,理论部分通俗易懂,书中有大量的例子可供参考。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越是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作者的思想转换成自己的,然后去尝试改变。需要改变的从来都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家长,从改变观念开始,慢慢改变行为,不苛求自己,接纳孩子的同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看完《正面管教》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回想14年来对雨儿的教育,心里满满都是自责和愧疚。我是一个控制型妈妈,事情一旦有一顶点儿失控,我就焦虑、暴躁。雨儿做错事情的时候,更是无比严厉,狠狠训斥她,甚至惩罚她,唯恐稍稍给她点儿好脸色是种放纵,她便不会吸取教训。我太想让她好了,唯恐一点点的失误,耽误了她的前程,教育她的路上不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错。太看重结果,加上“糟糕至极”的悲观思想,家里经常鸡飞狗跳。雨儿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从来不计较我的暴躁,分分钟就原谅我的歇斯底里,这让我更加内疚,看着她熟睡中的脸,我时常迷惑。
在不惑的年龄,我开始迷惑起来,不明白生命的意义,特别是近期的新冠肺炎,让我更多地思考生死的问题。芸芸众生,浩渺的宇宙,我只是一粒尘埃,时间轴上,我留不下一点点的痕迹。我来了,世界未曾改变,我走了,世界仍不会改变,谁来证明我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来过这个世界,能证明的只有雨儿了吧。只有她的存在证明这世界我曾经来过,那我的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养育好雨儿,让她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命、自食其力,幸福感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丰满她的羽翼,在离开我们之后,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但,我愿意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改变行为,在彼此成长的路上和雨儿相互扶持,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会的,一定会!
《正面管教》读后感5
最近,陈锦颜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正面管教》,初看书名令我感觉这是一本让家长、老师不要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的说教类书籍,说实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当初是挺抗拒读这本书的。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简·尼尔森的这本《正面管教》里有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如“惩罚并不符合有效管教的任何一条标准”“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是非常荒诞的”“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前,这些观念我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尼尔森教育孩子的方法还真是有一套。就如尼尔森认为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在我们看来,犯了错误就得改,首先就得让犯错的人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可否认在我们眼中,“犯错误”就等于“坏事情”“很糟糕”,但尼尔森认为“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是以前的我决不能接受的。
我带的班级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每到下课休息时间,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把桌椅都撞乱了。有时候,孩子会不小心磕到桌子椅子上,腿上、手臂上会留下一道红印子,严重时还会把膝盖磕破,作为老师,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此时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低着头走到老师身边,等着老师的发话。在以前,我会认为“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再犯的,所以总是严词厉色地对他们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可就要让班长给你扣分了。”看着孩子们听完我话后那紧张害怕的样子,我会想,这次教育起效了,他应该会记住了,如果孩子们笑嘻嘻的,我则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呢?要是这样,我会继续说教一番,直到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为止。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这种追逐现象又出现了,当时我就很苦恼为什么会屡教不止?现在再想想,当时的教育方法可能真的不好,我并没有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的只是学生犯错后对老师的害怕,一旦老师不在场,这种“害怕”就会降低,于是,学生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读后感·对此,尼尔森认为,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作为大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不要认为孩子犯错了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想,下次班上再出现学生追逐的情况,我得尝试笑着跟我的学生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面管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当然“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断思考,积累经验才是最有意义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6
看《正面管教》的时候,我就不由得想起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带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身份在发生转变,虽说之前在学校也学习了管理知识,参加了上岗培训,听取过很多专家前辈的经验,但毕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还是会很忐忑。虽生涩,但很有学习的进取心。
我记得,在开学新生培训的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请每位同学提前准备一个自我介绍,内容不限,邀请学生“摄影师”记录下每位同学在进入初中伊始的时刻及话语,等到3年后大家毕业了,等到毕业5年10年大家同学聚会了,我要再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当年那个青涩又充满朝气的你,再回首,你是怎样的心情?是否有遗憾,是否会后悔?
我记得,当年的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我会正儿八经的上,尤其第一节班会课印象深刻—班级公约的制定。其实也算不得开放民主,还是由我拟定几条能与不能,只是请同学表态同意与否,大家达到一致性意见。虽然说起来很像是走过场,但是态度是真诚的在寻求学生的意见,每位同学会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感觉,这样一想,和本书中提到的某些理论很是契合。常规的班会课我会随意的请同学来点评一周班级风云事件,不管好的坏的都拿出来晒晒,让学生来进行班级管理,这样他们才会有自我约束感,不过还是没有做到不评价,每说一件事我还是会忍不住评价,因为目的性太明确,就是奔着好的继续做下去,不好的事情批评制止。
我记得,当年的我很喜欢跟学生谈心,聊学习,聊同学,聊父母,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有状况的时候我会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有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是半个多小时。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会课越来越简短,不再请学生来组织班会课,就由我来总结陈述,而且主要是指出班级中做的不好的地方。更多的时间用来上数学课,用来讲练习。
我变得越来越容易发火,一发火就在班级中全班开骂,看着他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也不说话也不表态就更加火。在本书中,我对照了自己的领导方式,我想,我的本质上是属于老鹰型领导方式——我喜欢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的感觉。有的时候会超级有条理,有的时候会超级散漫——曾经我会将这样的性格称之为情绪化,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将事情拖延下去。喜欢亲力亲为,要将事情分派下去,会让我觉得很不放心,要是做不好达不到效果怎么办?读后感·我将我自己想象成“超人”,然后哪有真正的超人,往往会感觉的很有压力,一切都超出自己可控范围内,有时候会特别沉默,退回到自己的保护壳中,有时候会尖锐的,猛烈的攻击别人,变成一只尖叫着攻击的猛兽。也许是这种变化无常,让学生也摸不透老师的情况,吃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踩雷,慢慢的慢慢的,关系变得疏远。
在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我也有很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之前和现在接触到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我想,首先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然后用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家长、其他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作者:孙吉
《正面管教》读后感7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育儿书,真的很不错,比较适合大众心理的教育方式,内容也颇为丰富,与其说是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如说是培养一个优秀的父母,再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昨夜失眠时,忽然玩味的认为这本书是育儿届的“成功学”。因为书里有理有据的告诉家长们,应该怎样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孩子……不禁让我思考,育儿书如此多,为什么优秀的孩子还是寥寥无几?又或者是现在孩子普遍比以前的孩子优秀了,孩子们的竞赛依然提高了层次……不甚惶恐,为人父母责任之重大呀……
其实这就像市面上流行的“成功学”,似乎不只适合孩子,作为一个比较随意的妈妈,这更像是教育父母为人处事,智商,情商的'培养,真有点忍不住拉上孩子他爸来学习……所以《正面管教》看似养育孩子,实则是教育父母。
虽说可以教育父母,但是书中用观点+事例的论证方法比较清晰,有事例,有方法,针对孩子们的成长问题父母还是可以找到问题和解决办法。书中针对孩子的人格品质的培养很全面,相对于我看过的两本,这个篇幅讲的比较全面。其中对我印象深刻的是: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有条不紊的妈妈,做事育儿都不会急躁,这样情绪稳定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首先就先于无数慌乱的妈妈了。有条不紊就有能力处理好生活琐事,身边多数时候都整齐有章的环境,父母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素质也会更好一些……这真的值得学习!自己都处理不好生活,还谈什么教育孩子……这是我的问题,也是部分不会打理家务,处理琐事的年轻父母的通病……所以孩子从小被一个整齐的家庭环境影响是有多么重要!
再有一点就是让孩子接受自己缺点的惩罚,和吃点苦,这应该是父母学习的。目前姐姐上幼儿园我已经感受到自己玻璃般的母爱了,监控没事就看,生怕孩子受委屈,饿着,伤着……可是我不能包办她的人生啊!现在把她护在手心里,以后她没能力自己打理生活,处理人际关系,我还能帮她什么?所以我更应该学着放开手,看着她成长,看着她交朋友,实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帮忙。给孩子主动成长的机会,也要舍得让她为自己的小失误接受惩罚。很多育儿书中,孩子通过自己接受惩罚后都主动改掉坏了习惯,所以我也可以尝试。似乎对一个三岁的宝宝说这些可能有点多余,我想我应该记住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我在考虑真的可以所有的事情都用正面管教可以解决吗?我个人认为越小的孩子越好管教,这个比较实用,就像奶奶夸姐姐一样,奶奶真的就用夸姐姐,就让姐姐在她面前乖巧听话,这是在两岁半以前……可是现在由于一直带在我身边,和她越来越有想法后,明显不管用了……我也试过,某段时间会有用,但是一周大概她就腻了,这招似乎又不管用了……所以我觉得正面管教应该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在她发泄情绪时,叛逆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并不实用,个人感觉如此。所以书是好书,会用不会用,还在于父母的视情况而定。孩子会越夸越乖,但是我们也要会帮孩子处理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很多职业都要职称,持证上岗,唯有父母这个特殊角色不用,所以想给孩子合适的爱,我们就需要耐心学习,像孩子们求学一样,孜孜不倦,虚心接受。这本书值得父母一看!
《正面管教》读后感8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读后感9
不良行为,广泛意义上来看就是不好的行为,不被认同的行为,大家不喜欢看到的行为,违反既定规则的行为等,在《正面管教》第五章中,作者带着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看孩子的不良行为。
原始脑是什么?
原始脑,又称“爬行动物脑”,属于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而且有一定的延续性。也就是缺乏思考、简单、暴躁等行为。不良行为是缺乏意识的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孩子表现出了不良行为,也许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确;也许他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关注到自己;也许他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管教孩子,其实是想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当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了解更多,了解的更深入时,就会有更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会自己选择几个不恰当的行为,进而形成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其实就像小朋友找玩具,归属感和价值感就是玩具,只是他觉得有四种方式来获得想要的玩具。一种是家长关注到我时,才能给我玩具,努力的要求被关注被关爱;一种是只要我有权力时,不被约束时,我才能获得玩具;一种是你不给我玩具,你也别想去干别的事情。还有一种是,玩具不是我的,我得不到,我放弃了。
在前几章讲过的几个概念中提到过: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相信: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得不到。
分别举例来看看这四种错误的目的下,孩子们一般有哪些行为吧
1、寻求过度关注。如“家长不可以干别的事情,只能跟孩子在一起,具体干什么无所谓,反正是不可以不关注他”等等,孩子通过各种令人烦恼的方式来寻求家长关注,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
2、寻求权力。此时的孩子抱有的是只有我说了算我才有价值感的'错误观念,如:做作业时,不是完成一样再去做另一样,而是反复来回换科目,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总是不专心的做一种,家长说了之后,一点也没改善,反而折腾的更勤了。“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这也许是孩子长大一些后对家长说的最多的话,来显示自己、证明自己。
3、报复。报复多产生与家长惩罚孩子之后,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或存在感,往往会向家长进行报复,“故意弄乱房间,制造噪音,甚至暴力的乱砸乱打”等行为,都是孩子在进行报复,让对方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4、自暴自弃。往往持有这样错误观念的孩子,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会。“妈妈,这个我真的不会。”“太难了,我不会。”往往会将不会挂在嘴边,最显示出无力感和挫折感,甚至直接就放弃了。
孩子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内在的这些想法和信念是偏颇的,是错误的。意识不到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错误的,也就是“不良行为”。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有效识别他们行为背后的信念,更加有的放矢的进行回应,进行有效的干预,这对于家庭教养方面是很重要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现在的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由于我面对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时常也会因为这件事情感到头疼,今年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从中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从书中获得感受。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在接受过正面管教培训的教师们的教室中,学生们能受到尊重的对待,有热爱学习的勇气和激情,并有机会学习人生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自己被赋予了力量。这是这本书中对正面管教的解释,虽然很多可能都是从中小学方面考虑的',但是我觉得同样也适合与幼儿园,因为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位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另外书中讲到的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我能行;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地四项技能: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我理解我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我能够通过日常的练习发展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虽然有一些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是在讲什么,但是有一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比如我能行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不管他们做什么事情才能更自信。还有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有时我们与家长沟通时经常会提到孩子的控制力,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控制力也相对较弱,但是我们一直在慢慢的培养孩子们的控制力,比如再做某件事情时他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力度等。
这都是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在平常的带班过程中,我通常都是以奖励的方式让孩子们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以惩罚的方式让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从而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我得改变我以往的带班方式,要让孩子们学会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后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惩罚。他们还能学到即使当自己无法控制所发生的事情时,他们也能控制自己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孩子们在得到倾听时会更愿意倾听别人。通过倾听别人的反馈他们能够获得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理解,在一种没有威胁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出现问题时,孩子们会探究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了别人,以及他们如何做才能在将来避免或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适时地鼓励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做出及时的鼓励。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相信在实际运用中会带给我更多的益处。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正面管教》这本书不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
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最近翻阅《正面管教》,作者基于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剖析了孩子种种不当行为背后的成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让我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国化。我很认同书中提倡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因本书中的教育对象、教师、教学环境都和我们中国相异,书中提到的具体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到实践中去反复尝试,运用,不断检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弃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顾实践,不难发现,我们通常会对“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难情绪,因为这些做法与我们平时的做法相左,或者说做起来复杂,不够“短、平、快”,“效率”不高。所以,改变不易,很可能是教学理念的重新调整,但改变之后,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后,我们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视孩子的行为,看得更长远,也能蹲下身来,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教育者需要这两种姿态。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视人的基本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着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前,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获得尊重,这些是获得自我实现需求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倡导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本质上是教会我们学会尊重孩子。
“温柔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不是严厉、惩罚等教育方式的对立面。老师们常说,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孩子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温柔而坚定,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细想一下,惩罚之后呢,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又自然地运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给孩子“一个甜枣”?个人认为,这种严厉和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与温柔坚定并不冲突,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的。更何况对于“严厉”,“惩罚”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语言暴力”和建立在规矩上的严厉,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说得更远一点,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还源于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为教师,必须有自己坚定的作为教育者的立场,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这句话总是萦绕在我耳边,阿德勒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只是想有所归属,当我再次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总会避免直接批评,而是平静地与孩子沟通,识别孩子的真实诉求,设身处地鼓励,让孩子重新获得归属感,这个过程,我也收获了云淡风轻的幸福。
作为教育者,正确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是我们的专业职责,这些不依赖于经验的解读是可以复制的,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亲近孩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利用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一书。书中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深度剖析,从一些特殊的行为或者语言、表情等细节上,给出了其心理变化的解析,然后为我们指出了解决方案和思路,并附有大量的实例供我们参考。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关注学生的工具书。
从书中的一些实例中,我发现老师不经意的一些语言或行为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让我触动很大。这让我想起,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直接抹杀了我的一项兴趣爱好。那是在小学,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画一幅画贴在后黑板上,作为黑板报的一角。我画的是一个房子和一群小鸡,自己觉得还行,就上交了。那个老师看了我的画说,谁家的房子里就群小鸡,你怎么不画人。然后就随手给我扔了。我那时也就才小学二年级,也不会反驳,就只觉得自己画的不好。从那以后,画画这种事,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到现在,我都不喜欢画画。
其实现在想想,如果我的孩子要是被这样粗鲁的对待,我肯定跟他理论理论。孩子的心理其实很脆弱,很多老师无意识的一些表情就有可能伤害到他。
去年,我教的班里有个女学生,非常喜欢表现自己,我也经常给她机会展示,但是成绩上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高度。时间久了,我也渐渐的给她的机会少了些。后来我发现这孩子不怎么举手了,在课下远远看到我,就有点躲开。我意识到该跟她沟通沟通了。我选了一个晚自习前,找到她,叫办公室里。她非常紧张,低着头不敢看我。当时办公室没人,我就叫他坐旁边老师的板凳上,说:问问你,你知道某某某的情况吗?我问的这个孩子平时和她关系不错。我发现那孩子上课有点走神。她一听,我不是问她自己的情况,稍微的'放松了一些,然后说了一些那个学生的情况。我接着说:要是她也想你一样,让老师放心就好了。我明显觉得这孩子听到这话有点开心。我接着说:不过我发现这段时间你也有点小问题,怎么上课不那么主动了?是不是成绩一直上不去很担心啊?她接上我的话茬就说,自己成绩不好,不好意思再主动展示了。我问她:你有没有认真分析过成绩不好的原因?她就说感觉都会,但是成绩下来就不理想。我知道她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了。接下来我就认真分析了她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告诉她成绩不是唯一的,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样重要,只要感觉上课时听讲很认真,也很开心,那就不要太担心,接下来你应该怎样做等等,又为她提供了一些落实基础知识的建议,果不其然,在最后的生物会考中,取得了A的好成绩。她非常开心的跑来对我汇报。这时我说,这都是你自己不放弃,努力的结果。生物能考好,其他的也能考好,要相信自己并为之努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有多渊博,而是要有爱学生的心,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有帮助他们成长的耐心。经过了这四年的教学经验,我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会的多没啥用,要想教好学生,得让学生听你的,学生学会了多少才最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听你的呢,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照着《正面的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来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正面管教》一书,是由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著作,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有这一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他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他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他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他“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他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他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他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他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他,以前我一直认为他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他的关注。而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他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暑假在家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书序的内容。写书序的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他们是计划性地要小孩,对孩子的到来满心欢喜,但是也遇到了同样的教育问题——如何管教?她读了这书受益匪浅,两个小魔王已经被她收服。至此,我已经被她的文字感染了,相信所有的宝妈会和我一样吧,一定要好好品读,好好学习这本“管教秘籍”。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前一阵子品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时,也颇有心得,保持一颗童心,自己也有童年,也由学生走来,回忆一下,转变一下,自己也就变成了学生。
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或孩子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和孩子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和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本书中提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安排特别时光。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运用到。每天我的工作都是早出晚归,跟孩子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将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一个小时作为我和孩子之间的特别时光。在这特别的时光里,我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我们非常快乐,对我也有了更多的依赖与信赖。但是我却没有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的学生身上,我真的很惭愧。看了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小学生的年龄还小,需要大人的关注需求还很强烈,对他们也应该有爱,有责任。我打算利用课堂作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或者放学后的时间找到几分钟的时间还学生之间来个特别时光。首先,要从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开始,按照书上说的方法,做好纪录,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孩子。我相信,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微妙。
现在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位人民教师了,还是一位两岁小娃的妈妈了,在学校里面对的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宝宝,在家里面对的是一个挑食调皮的小宝宝,听到这已经很头疼了吧?通过阅读,相信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正面管教》心得02-21
幼师正面管教培训心得07-28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09-14
读《正面管教》心得7篇05-04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02-16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15篇)02-16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15篇03-02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2000字06-29
《正面管教》读后感06-13
《正面管教》读后感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