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31 15:35: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傅雷家书》读后感12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荐)《傅雷家书》读后感12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的阅读接近尾声,读完了他一封又一封信,体会到了他的思念与牵挂,我似乎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傅雷和他的儿子,把父子关系转化为朋友,两个人交流着对艺术的见解,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相互学习,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啊!父亲有许多不明白的,会询问儿子。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会和儿子讨论,他和儿子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他给了儿子很多思考,不断鼓励着儿子,支持他。他永远相信儿子,无论他是有成就,还是做错了事,傅雷一直会在他身后,安慰着他。

  在做最亲密的朋友的同时,他又是位循循善诱的父亲,信中无不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思念、担心,不断告诉儿子要多休息,合理安排时间,担心他吃不消,他也是最了解儿子的那一个。当儿子和弥拉有不愉快时,他会想办法,让儿子平静下来。当儿子很少写信时,他也明白是儿子工作生活太忙,来不及写信。但他会在自己生病时,再累也要去为儿子翻译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能知道儿子现在身在何处,是否安好,也会很满足,可见父爱的伟大。

  傅雷能理解儿子很忙,不会多去打扰他,但每次都会不断告诉儿子许多重要的道理,告诉他的人生、学习、人际交往。更是循循善诱的好父亲,他与儿子相处模式,又是多少家庭向往的呢?

  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傅雷让儿子充满了艺术的熏陶,让他无论在国内有多不顺,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傅雷对儿子的'爱,让傅聪学到了很多接触不到的东西,不禁让人感慨傅雷的艺术造诣。

  现实中又有几个家庭的父子关系,如此融洽。我们应该多去理解父母,才会发现他们的苦心。最后读到遗书,也很感慨,父母好像老去的很快,遗书好像读完,还觉得还在某处,关心着儿子,看着他不断的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教导,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书,短不过上百字,长则有上千字,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无怨无悔。

  无数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笔下,处处开花。不问自己的身体,信上也只是轻轻带过,有时却只字不提,只时时刻刻关心着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压在他们的心头。儿子的思想、活动、花费,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俩却无不担心,看似无尽的唠叨,却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为其着想。

  国家一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人常把国家挂在嘴边,打着国家的旗号,吞食国家的利益,干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实打实的.爱国,把国家一词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长发芽。不仅是自己爱国,还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教导两个孩子一起爱国,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花国家的钱,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时时彰显爱国之举。中国是礼仪之邦,傅雷也深谙礼仪之道,从送画而不是送钱这件小事,可见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礼尚往来的礼仪风度发扬到国外,尽显泱泱大国风范。

  每个人都生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的时候,感到的却是另一番关爱,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只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就像一个乖孩子,阅读着,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对儿子的失败,并没有责骂,也没有训斥,而是祝贺儿子又有了一点失败的经验,再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战胜失败。这种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出来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事后能否爬起来,这样,便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功都伴随着痛苦,战胜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对儿子说话,一会儿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教育孩子如何做这做那,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心不下;一会儿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给予安慰,解决烦恼。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大道理谁都懂,孩子需要的仅是一点安慰,因为这安慰可以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行为更加独立。

  一般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把自己说的无比伟大。但这也是不好的,因为一旦让孩子发现父母在说谎,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长管教。傅雷将自己儿时的不用功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只是为了鼓励儿子,不要为俄语成绩太低烦恼。傅雷并不希望儿子以他为榜样,他对儿子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推心置腹,没有秘密。傅雷这种对待儿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间也很难做到。

  虽然傅雷对待儿子像朋友一样,但在儿子犯有原则性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也要立刻纠正。人的仪表仪容十分重要,人们之间的第一印象就是靠仪表仪容得出的。行为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习俗的行为会让他人恼怒,尤其是对师长和老人,只有行为规范,他们才愿意为你讲授知识。好的行为规范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傅雷对儿子的成功没有大加赞许,而是语重心长地给儿子讲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提前防范一些不好的习惯。对于儿子已经懂了的道理,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句“你是对的。”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如今有许多人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一些暴发户。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较难处理的事,对生活有预见的人,知道防患于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流,川流不息,那激起的浪花,折射着灵魂最耀眼的光芒。 ——— 题记

  傅雷先生曾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说:“孩子,你就像那欧洲的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碧波荡漾。” 这句话中不乏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欣赏、赞美与拳拳爱意,但更多的却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哲 理:人人心中都有条河流,或源远流长,或汹涌澎湃,都展现出别样的 风采。

  翻开《傅雷家书》,书中不止有傅雷夫妇的嘘寒问暖,更有父子、母子对哲学的.探讨,对人生的理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 ‘通’, 方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一句句的话语如一道道灵魂之浪,启迪着傅聪的心灵。我认为傅雷先生心中的河流是长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他有父亲的宽厚与仁慈,也有严肃和认真。面对孩子,不辞辛劳地寄去一本本书籍,一封封家信,有时展现江平岸阔,风正帆悬,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时展现大浪淘沙,惊涛拍岸,嫉恶如仇的态度;更有遇到不公,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这一切,都在他心中的江水里奔腾着翻滚着。

  长江的伟大,在于其深厚渊博,宽广无垠的胸襟;而京杭大运河,则在于其哺育众生,敦厚淳朴的品质。我认为,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心中便有一条这般的河流。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却仍能感受到满纸的母爱温暖,如那平缓如镜的运河之水温润婉转,晶莹剔透;她所表现出来对儿子的关切,对丈夫的体贴,化为那涓涓河水,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心灵的碰撞,迸发出热烈的火花;精神的河流之交汇,亦在交融之间,使思想变得愈发深刻。傅雷夫妇在家信中常提及对文学、音乐、艺术的见解。“要使你的思想深邃,必先训练你的文笔。”傅雷先生对傅聪如是说。百川入海,方见大海的广阔。傅聪在与父母一次次的书信交谈中也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傅雷先生也毫不拘束,在与儿子的信里,宛若知己攀谈。父亲充满正义,言行一致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傅聪,如一双无形的手,指引着他,让他永保一颗赤子之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河流,每个人都是世间独特的存在。但惟以淡薄、专一的心态,不懈努力,方可明静如初,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在读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在人生与世界的宏大版图上,每个人都像是图纸上的一个极小的点,图纸上没有任何痕迹,新生的人儿不知去向何处。但总会有路的,是父辈引领着我们,他们的每一句亲切的叮咛都推动着我们前进,前进。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一句叮咛,虽是疑问的句式,却显得格外真切、坚定与诚恳。孩子与父辈之间,能是这样亲密的关系:能够彼此倾诉,彼此安慰。

  傅雷说,“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强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一句平和而温柔的话,竟能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位父亲的叮咛,是最真实的了。

  父辈短短的一句话,总是能安抚儿女精神之消沉,内心之疲惫。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着最坚实的后盾、最温馨的港湾。听听这父辈的叮咛,足以令人感到安心。

  “我祝福你,我爱你,希望你强、更强,永远做一个强者,有一颗慈悲之心的强者!”傅雷将他对孩子最为真挚的希望融入了这一句叮咛之中。

  他希望儿子深刻的思考,做有修养的青年,重视做人,且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叮咛中蕴涵着的不仅是温情,更是傅雷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傅雷和傅聪父子情深,而傅雷同良师又同益友一般,尽到了一个引导着孩子的、一位父亲的职责。这一句句叮咛,背后是无比的期望,是远隔万里的牵挂与思念,又如暖阳般照进无数人的心中。

  我不禁想到了《背影》中,那位略显笨拙的父亲那一句“你留在此地,不要走动”,看似简洁明了,实则内涵无穷。

  就这样一句叮咛,满怀着的是无穷的爱。父辈不善言辞,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也许就体现在一件裘皮大衣,一个新鲜的橘子,一封千里迢迢的信中。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同傅雷对他的孩子那般爱我啊!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多喝些水”,“多吃点青菜”,“多穿些暖和的衣服”,“早点睡觉”父亲想说的,绝不仅有这些,那些深藏在叮咛背后的情感,只得由我们从心底去领悟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天下父母心”,父母爱子女,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同样是“爱”,却常常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是“溺爱”,我们要什么给什么,物质条件一概满足;有的是急于望子成龙,教训责骂我们,有的甚至棍棒相加,他们说这是“恨铁不成钢”。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一本书《傅雷家书》。从傅雷写给自己孩子家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浓浓父子之情中,我才感到了什么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那就是——既是慈父,也是严师,更是我们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经翻译了许多受群众喜爱的世界名著。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称职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好父亲。即使孩子身在异国他乡,他仍通过书信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例如在一封回信中,一开始就连用了五个问号,询问孩子(面对孩子寄去的照片):最近消瘦的原因、饮食、睡眠、交友和周围环境等情况。可见,这些溢于言表的关切之情使我们体会到作为慈父的一颗炙热的爱子之心。

  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会对我们子女产生巨大的力量。傅雷常以父母的爱去感染孩子,但他同时也不忘给予语重心长的教诲和热忱的帮助,这才是一个慈父形象啊。在如何做人这个重要问题上,他要求儿子像他一样拥有“宁天下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精神境界;在艺术修养上,他对搞艺术的儿子说:“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要战战兢兢,郑重其事!”他还教育孩子“随时随地准备牺牲目前的个人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成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社交礼仪上,他又要求儿子做个有礼貌有教养的青年。有时儿子来信中写了错别字,他也不放过给儿子纠正过来。

  正是傅雷在教子上像老师一样严格要求,不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使孩子在理解父亲良苦用心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走上正确地人生道路。

  有哪一位父亲能像傅雷那样既有慈父的温情,又有严师的教诲,更多的是朋友式的交谈呢?我希望天下所有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们真正地关心、爱护我们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每个父母都无比牵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身处何方,他们的身上都会牵系着父母的心。书的作者傅雷用笔将这父母心书写在纸上,让爱化为家书,一封封寄向远方的儿子傅聪。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了寄给留洋的儿子傅聪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台上的离别勾起了对儿子童年的回忆。从儿子倔强出走到父亲的忏悔,无不体现出父亲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爱,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也会一股脑儿的全部涌出来。误解了儿子,可能是因为碍于面子,不便说出自己的后悔;也可能因为内心的.固执,所以故意掩饰,装出一副严厉的样子可是,当儿子走了,在火车上笑吟吟地向父亲挥手的儿子去了相隔万里的异国他乡,父亲也就不再掩饰,或是再也摆不出以往严厉的面孔,将后悔随着离别伤感的泪水一起涌出。

  此后的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将来你预备谈什么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来信。我也可以供给材料。,我认为回国一行连同演奏,至少要花两个月。而你还要等波兰的零星音乐会结束之后方能动身。这样前前后后要废掉三个多月此外,父亲从儿子的来信中了解儿子的心情,并在回信中给予帮助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至于惹你麻烦。父亲理解儿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琐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儿子做朋友。

  书中没有附上傅聪的回信,但是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儿子是非常信任父亲的。从对艺术的批判到对困难的苦恼,傅聪一定都写到了回信中。只身异国他乡,傅聪将自己的内心写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练习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生活这时在祖国的父母便成了儿子的精神慰藉。

  书信在父子的手中来回穿梭着,这一边父亲简述着家庭琐事,那一边儿子叙述着自身经历。书信长了,是父亲对儿子不忘的叮咛与自己对一些遭遇的叙述;书信短了,是父亲对儿子迟迟不来的信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担忧。

  可无奈的是,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书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带壳的果实,剥开了,便是一颗盼儿,忧儿的父亲的心。

  世界上最真诚,最令人感动的爱就在这一封封家书中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内容涉及生活、社会、音乐、婚姻、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读后感:

  每当翻开这本书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起许飞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管是这些信还是那些日记,无不包含着父亲们平日里那不轻易说出口的爱。信中的语气殷殷切切,读不尽的关怀和恨不能自己冲上前替孩子经受枪林弹雨的热切。

  原来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儿女面前,父母总是卑微的,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不断地小心试探,我亲爱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有空多回复我哪怕是一两句。即使孩子长大,生活方面,他们担心的依旧是他们吃饱了没、加衣没,有钱花没、遇到问题会解决没......仿佛他们还是自己掌心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然,这本书能够收获的不只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爱,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生活处事、文学作品、艺术体味等方面的讨论和教诲,比如,学习的时候不要求速度,天下没有速成的'学问。时刻牢记自我批判。“艺术家需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性”。智慧使人醒悟,信仰易让人偏执......

  读的时候只感觉像多了一位拳拳关心问候你的老父亲,不仅有满满的关爱,还有谆谆的教诲。里面提到的许多傅聪的问题我也有,许多年轻人也有,比如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不会拒绝别人,对人没有戒心....傅聪都对傅雷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这是一位来自爱子的父亲的忠告,自然不会有私心。他只会把他所经历的、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只为了你哪怕少走一点点的弯路。读完以后许多问题豁然明朗。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当然,初中生往上会更容易读些。不一样的年纪读自然是不一样的味道,上面是我读出的东西,你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经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情。曾经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特别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么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考虑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后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贯穿一生,每个家庭的独特家风家教都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语都在影响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父爱与母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阅读《傅雷家书》后,我对父爱和母爱有了新的理解。

  一位译著宏富的翻译家,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对儿子傅聪可谓苦心孤诣。无比真挚的家常话,流露出浓浓的父爱,没有半点虚伪,也用不着装腔作势,感情是那么纯真、质朴。这位学贯中西的父亲同每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疼爱有加。但在这基础上,还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乃至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纵观全中国,能做到这层境界的,未知能有几人。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人生道路的细节和常见问题,都像良师益友般给予指导。傅雷与孩子之间除了骨肉相连的父子,还是人生和艺术方面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

  每个人生来都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之爱。当我读到这封家书,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严格戒子又对其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成长。他用音乐译著与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在这位游子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教诲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艰险。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过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万里外所给予儿子的殷切教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对于这个家庭都不是问题。

  翻读全书,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间的谈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翻动每一页,心中都如泛起涟漪。

  看着现在自己的父母,想到将来要为人父母,那种责任与光辉,自己能背负吗?《傅雷家书》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家风,更是家人之间羁绊的缩影。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心得07-10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读傅雷家书心得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