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27 17:26: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例14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例1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内容涉及生活、社会、音乐、婚姻、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读后感:

  每当翻开这本书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起许飞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管是这些信还是那些日记,无不包含着父亲们平日里那不轻易说出口的爱。信中的语气殷殷切切,读不尽的关怀和恨不能自己冲上前替孩子经受枪林弹雨的热切。

  原来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儿女面前,父母总是卑微的,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不断地小心试探,我亲爱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有空多回复我哪怕是一两句。即使孩子长大,生活方面,他们担心的依旧是他们吃饱了没、加衣没,有钱花没、遇到问题会解决没。.。.。.仿佛他们还是自己掌心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然,这本书能够收获的不只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爱,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生活处事、文学作品、艺术体味等方面的讨论和教诲,比如,学习的时候不要求速度,天下没有速成的学问。时刻牢记自我批判。“艺术家需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性”。智慧使人醒悟,信仰易让人偏执。.。.。.

  读的时候只感觉像多了一位拳拳关心问候你的老父亲,不仅有满满的关爱,还有谆谆的`教诲。里面提到的许多傅聪的问题我也有,许多年轻人也有,比如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不会拒绝别人,对人没有戒心。.。.傅聪都对傅雷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这是一位来自爱子的父亲的忠告,自然不会有私心。他只会把他所经历的、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只为了你哪怕少走一点点的弯路。读完以后许多问题豁然明朗。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当然,初中生往上会更容易读些。不一样的年纪读自然是不一样的味道,上面是我读出的东西,你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风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异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心。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导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领会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激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所以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此刻,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所以,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父爱总是难以摸索,而《傅雷家书》中展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爱意,即使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用“冷读”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过千里万里,父子之间的浓浓关心,相信它会给我关于父爱的所有解答。

  细读家书,信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无过于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失意时写下的一段话:“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素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选自1954.10.2

  确实,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停留在高潮或低潮,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沉沉浮浮中流逝的,这时,我们好像总是缺了一股劲——家人的引导。这并不难想到,傅聪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傅雷对他的谆谆教诲,他的父亲关心他的方方面面,关心艺术,理财,爱情,哲学,文学,健康等。这些信息,散落融入在每一篇家书中,真挚而情深,仿佛让人可以看到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和一位遵父教诲的`儿子的亲切对话,这一封封家书,也贯彻了这对父子的十二年岁月,化作灯火辉煌,陪伴傅聪度过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变为刀锋划破了沉郁的低谷,透出了波涛汹涌后的风平浪静与阳光灿烂。

  我想,大抵每个父亲都是如此吧,用各种方式关爱着孩子。我的父亲,严肃而沉默,偶尔在微信上问我的学习和生活。言辞简单,带些笨拙的温柔。他不像傅雷那样学识渊博,他很普通,普通到好像仅仅因为身上的担子和“父亲”这两字才变得强大起来。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沉默的父爱往往难以读懂。但我觉得,读懂父亲的爱也是成长重要的一步。天下的父亲,往往不像母亲那样天天守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读完黄老师布置的《傅雷家书》,我掩卷沉思……

  傅雷是真正的好父亲,有这样真诚的父亲,做他的儿女应感到荣幸,他把自己的儿女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总是给予儿女正确的观念。我们有些长辈,做错了事不承认,还将其强硬摆正,这是教育的`误导。

  傅雷的真诚,体现在教育儿女方面,书信中可见一斑:“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偿,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抚养子女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x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是伟大的爱,爱环绕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有了爱我们在光明的世界里长大。而在所有的爱里,父母的爱是最浓郁的,最动人的',最重要的。

  《傅雷家书》讲了傅雷对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艺术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的指导。在为人上,他要求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木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行了细致的关怀。家书中处处洋溢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到人生事业,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倍至,让我多次想到了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的体贴照顾。

  而且傅雷敢于在儿女面前承认错误,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孩子中肯的建议,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说到这里,我不禁再次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他们给我的爱可不比傅雷给傅聪的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他们虽不能讲出伟人一般的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父母常常让我明白许多道理:失败了要勇敢的站起来,永不言败;气馁时自信起来,进步时要学会虚心、低调。一路走来,父母的指导似是明灯,一路指引着我向前。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傅雷家书》还拉近了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让我们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更能懂父母的唠叨与担心。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消除与父母的隔阂。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然而父母的领航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的牵挂,无论何时,回首时父母都在张望着我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没错,父亲就像深沉而含蓄却又宽广的海,就像稳重厚实而威严的山,又好像舒缓平静而绵长的河,他的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又寓于无形之中,就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正是他的生命支点一样。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之严厉,子女良教。许多父亲同傅雷一样严厉。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发现儿子有排兵布阵的天赋后,十分高兴,决定培养儿子。他从来不放松要求,每天教儿子读名人故事,读兵法,以免戚继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戚景通的影响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不慕虚荣,奋发向上的品质,后来创建了“戚家军”,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屡屡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儿子的严厉,这跟傅雷教子无二,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也有许多父亲与傅雷爱的不同,对孩子十分放松。

  达·芬奇的父亲彼得罗对孩子的爱好十分关心。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达·芬奇上学后,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甚至旷课画画,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儿子画的很好,后来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画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会被孩子记恨,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巅峰。

  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温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泉,那父爱则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给予孩子们以硬核。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层。在此,我要感谢《傅雷家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看见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见了我们生命的支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有很多关于艺术的讲述、探讨。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艺术”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便是我一开始对艺术的认知,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风景。它可以是一切。这是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个实物,也仅仅是一个物。

  但傅雷说: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让我明白,“艺术”是实事求是的。但也因此让我有了艺术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的错觉。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傅雷写道,让我明白,每个艺术家都对其投入了感情,以至于他们是艺术家,而我们是普通人。的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艺术。但只是艺术的成功与否。

  那么是不是只要投入感情便可以了?只要模仿便可以了?不,您给予了否定。写实可学,浪漫蒂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李白虽有才华但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高峰也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可随便瞻仰。这也便是国人淡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道理。也就是说李白境界太高,常人不能所及,鲜有共鸣者,畏而惧之其才华。所以要有合适的目标,脚踏实地。

  对于艺术所富有的情感,我认为应是复杂且纯粹的。复杂是指情感的种类多,程度不同,纯粹指对艺术追求的原始心,既初心不忘。不仅不受限于感性认识,不受限于理性认识,更要有第三步的深入。艺术家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这个爱同时也不是庸俗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爱”。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艺术是,因热爱,而灿烂的烈火,炽热又滚烫,是那烧灼着的赤子之心。

  “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他们会顺应时代,顺应内心,遵循热爱而表现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那是漫长且缤纷的,不同人们的艺术汇聚在一起的,艺术的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这众多的父母中,有一个父亲有些特别——他用一封封家书,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之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儿子的爱与教育。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还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个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来往的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是我与我妈妈一起阅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妈妈都受益匪浅。妈妈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并没有过多的动作,只是用一封封书信来教导孩子。她还说,从今往后,她会每年写一封书信给我,会在信中鼓励我,激励我,关爱我,像傅雷一样。

  傅雷是伟大的父亲,用平凡的家书,造就儿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谢《傅雷家书》出现在我生命中,给予我指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诣,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了两个出色优秀的孩子。一个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另一个成为了特级英语教师。这无疑体现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妇可以说是千叮咛万嘱咐。看现自己的儿子即将步入千变万化的社会,作为父母的他们不禁百感交集。他们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积下的经验,告诉了儿子少走弯路,多踏捷径,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在为人处事方面,傅雷告诉儿子,要做到坚持大我,放弃小我,切忽对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大过计较。我们会发现人生总是充满了苦闷与矛盾,当我们热衷于个人名利,却不可尘及时,必然会因为嫉妒与仇恨而变得无比痛苦。相反,如果我们坚持大我,为社会和人类前途命运着想时,反而可以做出贡献,这也便是治疗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样,傅雷给儿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孩子结婚前就告诉他要自爱,因为没有结果的恋爱会使人对爱情感到麻木。而当傅聪真正踏入爱情婚姻之后,傅雷便将自己和妻子数十年来和谐相处之道传授给儿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只有平静、含蓄与温和的感情才能天长地久。且不能因为艺术而放弃妻子,要知道两个人在漫长的道路上,时时都能拉对方一把,勿让彼此掉队,这样才能维持长久和谐的婚姻。

  本书反映的傅雷的特点,同样也正是中国父母的普遍特点——以孩子为中心,甚至到生活细节也能为孩子考虑到,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可爱至极的父亲形象,又体现出了浓浓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沟通方式,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的话表达出来。

  家书,也就是家信,指的是离乡在外的人与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维系着家庭幸福,亲情浓浓。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在这十二年中,他们通信数百封,记述了傅聪出国成名、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傅雷夫妇都很细心,把儿子的信都妥善保管,并将主要内容分类摘录成册。

  整体来说,傅雷与傅聪通信的主题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华文明为主;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他写给儿子的信有四大作用:

  1、讨论艺术观点;

  2、激发出年轻人的思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信中的内容,除了记录一些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思想与品德。

  《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过去的历史,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它不仅是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更让我们学到了一些立身处世的原则。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它告诉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远是春天,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奋斗就能迎来坦途。

  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放弃,获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应该是《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永恒的启示吧!

  这本书虽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通的书信,但是它包含了许多大道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我不禁想起了严厉的父亲,他也老是训斥我,我经常敢怒不敢言。此时我细心体会,将心比心,方才领悟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严厉之中不乏慈爱;父爱如风,猛烈之中不乏和畅;父爱如水,永润我的心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明白,那以往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境。以往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异常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样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经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境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研究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终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家书从古至今一直是古人寄托思念与慰问的一种方式,诗词中也提到过‘家书抵万金’。可既然假设对古人的重要性,而傅雷家书这本书也蕴含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爱,关心和教育。

  这本书汇集了父子之间近13年的来往,我们从中可以看见傅聪对追求艺术的过程,也可以体会到傅雷的教育理念与对于儿子的谆谆教诲,而在这千言万语,如山如海的言语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句话‘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原浆。’这句话包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说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养料,令我深有感触。

  施蛰存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些都是因为他的为人以及教育。傅雷先生人物,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仪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你们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例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心得07-10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读傅雷家书心得04-1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例14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例1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内容涉及生活、社会、音乐、婚姻、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读后感:

  每当翻开这本书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起许飞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管是这些信还是那些日记,无不包含着父亲们平日里那不轻易说出口的爱。信中的语气殷殷切切,读不尽的关怀和恨不能自己冲上前替孩子经受枪林弹雨的热切。

  原来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儿女面前,父母总是卑微的,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不断地小心试探,我亲爱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有空多回复我哪怕是一两句。即使孩子长大,生活方面,他们担心的依旧是他们吃饱了没、加衣没,有钱花没、遇到问题会解决没。.。.。.仿佛他们还是自己掌心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然,这本书能够收获的不只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爱,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生活处事、文学作品、艺术体味等方面的讨论和教诲,比如,学习的时候不要求速度,天下没有速成的学问。时刻牢记自我批判。“艺术家需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性”。智慧使人醒悟,信仰易让人偏执。.。.。.

  读的时候只感觉像多了一位拳拳关心问候你的老父亲,不仅有满满的关爱,还有谆谆的`教诲。里面提到的许多傅聪的问题我也有,许多年轻人也有,比如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不会拒绝别人,对人没有戒心。.。.傅聪都对傅雷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这是一位来自爱子的父亲的忠告,自然不会有私心。他只会把他所经历的、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只为了你哪怕少走一点点的弯路。读完以后许多问题豁然明朗。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当然,初中生往上会更容易读些。不一样的年纪读自然是不一样的味道,上面是我读出的东西,你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风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异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心。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导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领会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激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所以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此刻,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所以,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父爱总是难以摸索,而《傅雷家书》中展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爱意,即使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用“冷读”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过千里万里,父子之间的浓浓关心,相信它会给我关于父爱的所有解答。

  细读家书,信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无过于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失意时写下的一段话:“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素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选自1954.10.2

  确实,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停留在高潮或低潮,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沉沉浮浮中流逝的,这时,我们好像总是缺了一股劲——家人的引导。这并不难想到,傅聪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傅雷对他的谆谆教诲,他的父亲关心他的方方面面,关心艺术,理财,爱情,哲学,文学,健康等。这些信息,散落融入在每一篇家书中,真挚而情深,仿佛让人可以看到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和一位遵父教诲的`儿子的亲切对话,这一封封家书,也贯彻了这对父子的十二年岁月,化作灯火辉煌,陪伴傅聪度过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变为刀锋划破了沉郁的低谷,透出了波涛汹涌后的风平浪静与阳光灿烂。

  我想,大抵每个父亲都是如此吧,用各种方式关爱着孩子。我的父亲,严肃而沉默,偶尔在微信上问我的学习和生活。言辞简单,带些笨拙的温柔。他不像傅雷那样学识渊博,他很普通,普通到好像仅仅因为身上的担子和“父亲”这两字才变得强大起来。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沉默的父爱往往难以读懂。但我觉得,读懂父亲的爱也是成长重要的一步。天下的父亲,往往不像母亲那样天天守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读完黄老师布置的《傅雷家书》,我掩卷沉思……

  傅雷是真正的好父亲,有这样真诚的父亲,做他的儿女应感到荣幸,他把自己的儿女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总是给予儿女正确的观念。我们有些长辈,做错了事不承认,还将其强硬摆正,这是教育的`误导。

  傅雷的真诚,体现在教育儿女方面,书信中可见一斑:“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偿,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抚养子女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x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是伟大的爱,爱环绕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有了爱我们在光明的世界里长大。而在所有的爱里,父母的爱是最浓郁的,最动人的',最重要的。

  《傅雷家书》讲了傅雷对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艺术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的指导。在为人上,他要求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木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行了细致的关怀。家书中处处洋溢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到人生事业,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倍至,让我多次想到了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的体贴照顾。

  而且傅雷敢于在儿女面前承认错误,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孩子中肯的建议,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说到这里,我不禁再次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他们给我的爱可不比傅雷给傅聪的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他们虽不能讲出伟人一般的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父母常常让我明白许多道理:失败了要勇敢的站起来,永不言败;气馁时自信起来,进步时要学会虚心、低调。一路走来,父母的指导似是明灯,一路指引着我向前。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傅雷家书》还拉近了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让我们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更能懂父母的唠叨与担心。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消除与父母的隔阂。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然而父母的领航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的牵挂,无论何时,回首时父母都在张望着我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没错,父亲就像深沉而含蓄却又宽广的海,就像稳重厚实而威严的山,又好像舒缓平静而绵长的河,他的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又寓于无形之中,就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正是他的生命支点一样。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之严厉,子女良教。许多父亲同傅雷一样严厉。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发现儿子有排兵布阵的天赋后,十分高兴,决定培养儿子。他从来不放松要求,每天教儿子读名人故事,读兵法,以免戚继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戚景通的影响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不慕虚荣,奋发向上的品质,后来创建了“戚家军”,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屡屡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儿子的严厉,这跟傅雷教子无二,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也有许多父亲与傅雷爱的不同,对孩子十分放松。

  达·芬奇的父亲彼得罗对孩子的爱好十分关心。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达·芬奇上学后,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甚至旷课画画,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儿子画的很好,后来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画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会被孩子记恨,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巅峰。

  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温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泉,那父爱则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给予孩子们以硬核。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层。在此,我要感谢《傅雷家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看见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见了我们生命的支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有很多关于艺术的讲述、探讨。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艺术”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便是我一开始对艺术的认知,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风景。它可以是一切。这是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个实物,也仅仅是一个物。

  但傅雷说: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让我明白,“艺术”是实事求是的。但也因此让我有了艺术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的错觉。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傅雷写道,让我明白,每个艺术家都对其投入了感情,以至于他们是艺术家,而我们是普通人。的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艺术。但只是艺术的成功与否。

  那么是不是只要投入感情便可以了?只要模仿便可以了?不,您给予了否定。写实可学,浪漫蒂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李白虽有才华但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高峰也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可随便瞻仰。这也便是国人淡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道理。也就是说李白境界太高,常人不能所及,鲜有共鸣者,畏而惧之其才华。所以要有合适的目标,脚踏实地。

  对于艺术所富有的情感,我认为应是复杂且纯粹的。复杂是指情感的种类多,程度不同,纯粹指对艺术追求的原始心,既初心不忘。不仅不受限于感性认识,不受限于理性认识,更要有第三步的深入。艺术家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这个爱同时也不是庸俗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爱”。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艺术是,因热爱,而灿烂的烈火,炽热又滚烫,是那烧灼着的赤子之心。

  “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他们会顺应时代,顺应内心,遵循热爱而表现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那是漫长且缤纷的,不同人们的艺术汇聚在一起的,艺术的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这众多的父母中,有一个父亲有些特别——他用一封封家书,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之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儿子的爱与教育。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还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个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来往的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是我与我妈妈一起阅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妈妈都受益匪浅。妈妈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并没有过多的动作,只是用一封封书信来教导孩子。她还说,从今往后,她会每年写一封书信给我,会在信中鼓励我,激励我,关爱我,像傅雷一样。

  傅雷是伟大的父亲,用平凡的家书,造就儿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谢《傅雷家书》出现在我生命中,给予我指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诣,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了两个出色优秀的孩子。一个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另一个成为了特级英语教师。这无疑体现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妇可以说是千叮咛万嘱咐。看现自己的儿子即将步入千变万化的社会,作为父母的他们不禁百感交集。他们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积下的经验,告诉了儿子少走弯路,多踏捷径,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在为人处事方面,傅雷告诉儿子,要做到坚持大我,放弃小我,切忽对个人的名利和得失大过计较。我们会发现人生总是充满了苦闷与矛盾,当我们热衷于个人名利,却不可尘及时,必然会因为嫉妒与仇恨而变得无比痛苦。相反,如果我们坚持大我,为社会和人类前途命运着想时,反而可以做出贡献,这也便是治疗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样,傅雷给儿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孩子结婚前就告诉他要自爱,因为没有结果的恋爱会使人对爱情感到麻木。而当傅聪真正踏入爱情婚姻之后,傅雷便将自己和妻子数十年来和谐相处之道传授给儿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只有平静、含蓄与温和的感情才能天长地久。且不能因为艺术而放弃妻子,要知道两个人在漫长的道路上,时时都能拉对方一把,勿让彼此掉队,这样才能维持长久和谐的婚姻。

  本书反映的傅雷的特点,同样也正是中国父母的普遍特点——以孩子为中心,甚至到生活细节也能为孩子考虑到,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可爱至极的父亲形象,又体现出了浓浓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沟通方式,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的话表达出来。

  家书,也就是家信,指的是离乡在外的人与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维系着家庭幸福,亲情浓浓。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在这十二年中,他们通信数百封,记述了傅聪出国成名、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傅雷夫妇都很细心,把儿子的信都妥善保管,并将主要内容分类摘录成册。

  整体来说,傅雷与傅聪通信的主题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华文明为主;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他写给儿子的信有四大作用:

  1、讨论艺术观点;

  2、激发出年轻人的思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信中的内容,除了记录一些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思想与品德。

  《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过去的历史,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它不仅是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更让我们学到了一些立身处世的原则。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它告诉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远是春天,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奋斗就能迎来坦途。

  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放弃,获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应该是《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永恒的启示吧!

  这本书虽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通的书信,但是它包含了许多大道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我不禁想起了严厉的父亲,他也老是训斥我,我经常敢怒不敢言。此时我细心体会,将心比心,方才领悟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严厉之中不乏慈爱;父爱如风,猛烈之中不乏和畅;父爱如水,永润我的心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明白,那以往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境。以往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异常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样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经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境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研究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终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家书从古至今一直是古人寄托思念与慰问的一种方式,诗词中也提到过‘家书抵万金’。可既然假设对古人的重要性,而傅雷家书这本书也蕴含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爱,关心和教育。

  这本书汇集了父子之间近13年的来往,我们从中可以看见傅聪对追求艺术的过程,也可以体会到傅雷的教育理念与对于儿子的谆谆教诲,而在这千言万语,如山如海的言语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句话‘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原浆。’这句话包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说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养料,令我深有感触。

  施蛰存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些都是因为他的为人以及教育。傅雷先生人物,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仪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你们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