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范例(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边城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边城读后感1
读过《边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去看一看,让那里清凉的微风吹过脸庞,然后坐在翠翠曾划过的那条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龙舟赛,看看那儿的大白鸭和绿油油的菜地,还有古香古色的建筑,吊脚楼。翠翠是一个在自然中长大,清秀活泼美丽的`女孩。她从小跟着摆渡的外祖父,祖孙俩过着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随着翠翠的成长,慢慢认识两兄弟:天保和傩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实,傩送是个阳光又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岳云”。天保找媒人去翠翠家,而傩送在前一天晚上对翠翠唱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诉祖父。当知道哥哥也喜欢翠翠时,傩送决定跟村人出外经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后去追弟弟,不料出意外,死掉。傩送因为内疚,还是走。不久,外祖父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去世。只剩下翠翠一个人在渡头守望着。“那个人可能明天就回来,可能永远不回来。”这是最后的一句。
一个淒清的结局,但是却深深地感动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么朴实,是我们在现在这个浮躁不安的世界里找不到的。
因此,推荐沈从文老师的《边城》给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没有华丽的词藻,每个字却又像是经过精雕细琢,丝毫没有文字的堆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曾用一星期的时间,每个词、句都没漏下,中间没有停顿,很尽兴地读完,爱不释手,也激发我读更多书的欲望。希望它也能带给你们更多感触,更多启发。
边城读后感2
美,到底要怎么样去定义。
我并不认为好看就是美丽,相反的,我认为破碎的美丽更为单纯的美增添一份妩媚。
残缺的人性只会让原本美好的一切变得丑陋。二老对翠翠的真情却遭到父亲的阻挠,他的父亲只想到摆在眼前秀色可餐的利益,完全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没有理会属于二老感情的自由。在整本书看来,我就觉得这里是让人气恼的,原本二人郎有情妹有意,是一件幸福美满的事情,却让父亲硬生生破坏了,也突显出他丑陋的面孔,令人讨厌。
天生的缺陷虽然无法满足当事人的.美好心愿,却促成另一件美妙的事。大老不会唱歌,唱得不好听,只能让二老去唱,谁知就这么唱着唱着,引出了翠翠的心事,二老的心意,与祖父恍然大悟的发现。一件因缘有了美好的牵引,却被无情的命运压制了。
命运让这段感情支离破碎。大老的丧命,二老的出走,祖父的落叶归根,让小说的结尾带出了破碎的美丽。生命中无数的失之交臂,所有尚未开始却已经消失的一切,赋予了人生另一种催人泪下的凄美,却更能触动人的心弦。
谁能断定失去就是厄运的到来而不是命运对你的眷顾?命运是公平的,它在让你失去的同时一定是为你带来了什么。就像树叶飘零,或许它是大树的不挽留,是命运中的注定。但它是真切地预示着新叶即将抽出嫩芽,长成朝气蓬勃的枝叶。花儿谢了会再开,燕子去了会重来。失去与拥有是相对的,没有人规定失去一定是坏事,拥有一定是好事。不失去些什么,又怎能激起你的心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尝试失去的痛楚,又如何懂得拥有是什么滋味?
破碎是一种美丽。在你看来是厄运的到来,或许会有新的机会在雨后呈现。雨过天晴的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破碎的美丽。
边城读后感3
这里有山,有水,有人家,有那同一片蓝天下别样的桃源,没有都市的喧嚣。边城是淡的,很美,很纯,很远,像缥缈的白云,若隐若现;边城里发生的事也是淡的,它经不起大风,受不住大浪,只能有杨柳风轻;边城里的情还是淡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在似有若无中发生,结束,蒙着一层淡淡的喜,淡淡的悲,淡淡的羞,淡淡的.情不自禁,淡淡的无可奈何……
青山依旧,绿水东流,变的只是那人、那时、那情。生活仍在继续,或许本身就注定一个无言的结局。其实,结局已不重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称之为过程的过程——可喜,可爱,可恨,可恋。
边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份无以言状的情,而是那份如诗如画,如痴如梦的景。边城的山水是隽秀的。山是不能没有竹的,边城的竹是深翠的,带有几分天然的灵气。还有开篇的“……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一种纯粹,简单的小城,“一”是其中纯净的主旋律。边城也是声音的世界,这里有草虫的清音,有傩送唱的把灵魂轻轻浮起的歌,有竹篁深处竹管清脆的小调,有竹雀杜鹃的鸣唱,有爷爷雄浑充满沧桑的古腔……这声音是属于边城的,起于淡,归于纯。它在边城的昨日响起,或许它将永远留在茶峒的文化里,是今日的茶峒,抑或昨日的茶峒?
茶峒还在,只是茶峒里的人变了;茶峒的山水还绿,只是渡口的船飘逝了;茶峒里的白塔还立着,只是经历了一场暴风雨,那重修而成的不再是曾经的白塔了。一切发生,结束,留下的是淡淡的物是人非,或许,物也非物了。
边城读后感4
作者用细腻,平滑的手法描绘了又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车马的喧闹,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闭塞,但依旧有着它的悠闲自得。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单独的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描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间往事,却透露着令人向往的淳朴民风,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细水长流,却不是如水一样无色无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一个坚强的老人,同样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拥有的那份慈爱,为翠翠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
不由的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不由得为祖孙间的关爱,兄弟间的情谊,男女间的感情而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批有着淳朴,美好心灵的人。
边城读后感5
读完《边城》这本书,感到有些淡淡的凄凉。沈从文生在一个时局动荡的时期。他在湘西呆了很久,喜欢那儿的山山水水。但,这平静小城不再平静了。饥荒,抢掠使原本天堂般的湘西沦为了炼狱,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沈从文以原来的湘西为背景,写出了《边城》这本如诗歌般的散文。写出了湘西的人性美,风情美,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湘西的喜爱与怀念之情。这本书吸引着我,让我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有一些落寞,忍不住的叹气:为什么善良的他们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是现实的残酷,还是真的无缘呢?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博白雾。少女坐在溪旁,倾听着山上传来的歌声,多美的画面。天保看见了,也知道自己必输了,便独自去外面做生意了。我看到这儿,有些为他难过,也是,若自己喜欢的人成了自己的弟媳,怎么让他面对呢?然而,命运对他太过残酷。
我忍不住落泪,为什么这个少年的幸福那么难得,想要一份简单的爱情,也不能得偿所愿。自己甘愿离去,可老天也太不公平,让他带着忧伤死在他乡。唉,天下有那么多人像这样,为了成全自己所爱的人,自己默默地走开,这是一种怎样的的胸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句简单的话,包含这多少让人辛酸的故事。只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
边城读后感6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曾经无数次想象自己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情景,但我们总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原本以为,这是一寸人间净土,是爱情最初开始的地方,踏上了这片土地后,我发现其实这片净土景色依旧,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街边已经有了很多现代娱乐场所,当酒吧鳞次栉比地在街边排列时,我觉得原本那些淡淡真挚的感情在时间的.流逝里变成了极速消费的感情。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在出发之前别人问我为什么如此执著于凤凰古城,我当时的回答是遇见爱情最初的样子,回归最简单的生活。那个朋友当时就和我说,我的希望太过于美好,要是不说,她还以为我是要去开发一段艳遇的呢她跟我说,现在的凤凰因为太过出名,全是酒吧之类的娱乐场所,爱情圣地早已演变成了艳遇开始的地方。
说起边城,就不得不想起故事中的女主角——翠翠。文中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何时回来,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
边城读后感7
《边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剧,里面却有诗一般的、充满哲理的朴实的语言。
这部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从无忧无虑到心事重重——从喜到悲的全部过程。一个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独地守候渡船一辈子。
就像是在捉弄小女孩一样,一家船总的两个儿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许是她确实太美丽的缘故,也许是机缘巧合的缘故,才使得那兄弟两个都爱上她,还都认为自己也是翠翠的最爱,当然,最爱只有一个。但这并没有破坏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真是难得!
因为翠翠喜欢“二老”,有“岳云”诨号的摊送,长相比“大老”英俊,还会唱山歌,所以不给“大老”的提亲任何答复,“大老”伤透了心,所以外出做生意,莫名其妙地掉到水中淹死了——本来是救人的好手的人,怎么至于“不慎”掉到水中淹死了。这位“大老”其实在用死亡来成全弟弟的婚事,可是,他的弟弟因哥哥的死,伤心不已,非要走遍河道找寻哥哥的尸骨。
翠翠的唯一亲人——老祖父,因为翠翠的婚事没有着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怀着满腔愁怨去世了,只剩下翠翠过着孤零零的生活。
整个《边城》透露着淡淡的哀伤,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注定的,留给翠翠的只有无尽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伤感,向人们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而造成的误会是那样多,有些还很可怕。
生活是宝贵的,美好的婚姻应该好好珍惜,也许缘份只有一次,过去了,就没有第二次了……
边城读后感8
喜欢读书评,也就知道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很早就让我有读它的想法,然而,当我把这本篇幅不大的书捧在手里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
说这本书不容昜读并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复杂的情节,众多的人物,相反,这本书讲的故事很简单,就是渡口的老船夫临死前希望能给自己外孙女翠翠找个靠得住的孙女婿,在所谓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与二傩中选择,结果大老在一次载船运货途中溺水身亡,二傩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渡口上只剩下孤零零的翠翠。
那么为什么说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川湘边境,称为“茶峒”的小镇,特有的风物让没从未到过此地的人没法想象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不信?你说说什么是桐油,青盐,还有什么是棓子?
而作者特有的`叙事方式也给读者带来困难,当然可以称为一种语言特色。例如“在这小城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这样只能意会的句子到处都是,无疑会给“农人”与“士兵”带来阅读的困难。
上面还只是说了一下小说的语言特色,从内容上来说,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作者故意搞得很复杂。对于大老托媒人提亲与二傩山崖唱歌,老船夫都没有给出正确的回应,仿佛在借着外孙女不断地调兄弟俩的胃口,我没法理解一个乡下的船夫怎么会有如此细腻的情致与技巧。直到最后兄弟俩先后离开家乡,顺顺也失去了对这个婚事的兴趣,而老船夫也无奈地死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是谁酿成的呢?
我只能说是作者杜撰了一个美丽而纠结的故事。
边城读后感9
沈从文说:“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段话我是不太懂,不过透过作者淡淡的饱含生活文笔,对优美、健康、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是不太喜欢这些“大家”的文章,文笔总是淡淡的,要静下心来才能好好的品味,而且文的中心也不是一下子便能明白,是在读的过程中一点点渗透给你的,只看其中的一段,是不大能有什么感受的。好在边城不长,耐着性子也看完了。里面的'人物用一句话概括“那是相当具有淳朴的本色美”极度符合老一辈的审美观……(这段跳过)都说什么样的环境孕育什么样的人,在这青山绿水间,善良纯洁的少女的诞生。人的一生总是会经过坎坷和波折。文中,翠翠在雷夜里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又在孤独中守护心中美好的情感,等待二老的归来。也很讨厌这样的文笔,就这么淡淡的,让人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也摸不透故事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而在大老溺水,爷爷死亡的情节上也没有用特别多的笔墨,特别是翠翠对听说大老去世时的片断,仅用一句话概括,读起来让人感觉情感扼在心里宣泄不出来。但正是在这种淡淡的氛围中给文章加上了另一层奇妙的色彩。
《边城》带给我无尽的遐想,那城,那山,那水,那人……最最真实的情感,最最古朴的画卷。
边城读后感10
这样没有结尾的节选,读起来有种时代,空间的距离感,文字铺就的是黑白单调画面,情感衍生的是动人,柔和的乐调,这是浸着文化,才情的边城,保守而朝气,不觉动心。
很自然就想到这样一个复杂的开场,节日盛况的细述就是个铺垫,铺垫翠翠与傩送的邂逅,不过节日里的边城传统热闹,喜庆可爱,不是我们如今的虚设所能营造出的,那些琐碎生动的习俗放到现在看如此充实生动,趣味横生。
翠翠那颗细致敏感的心犹如玛瑙的朴实,坚硬,剔透。固执的等待着祖父,初遇傩送时的慌乱,对祖父怄气,被说亲得羞涩……就是那一样一个鲜活的耿直,明媚的少女形象,抿嘴,笑,轻问,这样细微的神态,话语都透着少女的'朝气,顽皮,可爱。是边城里跳跃的青春。傩送与翠翠邂逅及其中莫名的情愫让人感觉如山楂树之恋般纯情,美好。没有世俗与物质的牵绊,那些年轻人的情感都真切,清澈地沁人心脾。
再看质朴,善良的祖父,好心的帮助,替他的老船夫和卖皮纸的过渡人,年迈的摆渡人,诚挚的对待每一个渡河人,而这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守着船,守着这幽幽亲情。
看着这健康向上的边城,看着这清纯内敛的情愫,看着这质朴人性化的交往,人性美最为珍贵。
于是,便有了一触倾心的内敛。
边城读后感11
边城,描绘在黄永玉的色彩里;边城,甜美在宋祖英的民谣里;边城,生动在沈从文的墨香里。风景绮丽,美不胜收。
边城,美在青山碧水的风景里。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到了清澈空灵的沱江河畔,到了我心中那心驰神往的地方。一座座土家吊脚楼在边城烟雨中巍然而立,一首首月琴之曲在夜色笙歌张飘渺而出,一艘艘小船在祖父的浆声里游荡于青山碧水之间,朦朦胧胧的河面之上,还有几只洁白如雪的`白鸭在水面上漂浮着,为边城的美增添了几分动感的气息。
边城,美在古朴和乐的风俗里。一个个民俗的节日风俗,皆在这远离世俗喧嚣的小城里被完美地保留下来。这里有与民同乐的戍军长官,有善于泅水的人们,有在水面上肆意追赶鸭子的乡亲,有泅水划船的好选手天保、傩送。小山村河街间,凡逢节日时候,便变成了一片繁华热闹的海洋。明朗的天气里,鼓声蓬蓬地响着。古朴和乐之美,大概皆凝聚在潭中划着的朱色长船里,浮动在刚刚涨过的泛着翠绿色的龙船水面上,潜入到河边人们认真凝视的眼眸里。
边城,美在淳朴善良的人情里。有为翠翠点灯引路的好心人,有拒绝多收摆渡钱的老爷爷,有“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人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乡亲,还有为爱坚持等待的翠翠,“生生等你,死死等你,等一城烟雨,只为你;渡一世情缘,只和你。”千山万水穷尽,萋萋芳草荒芜,美丽而执着的等待,还在继续。
青山依旧,绿水东流,变的只是那人、那时、那情。生活仍在继续,或许本身就注定一个无言的结局。其实,结局已不重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称之为过程的过程——可喜,可爱,可恨,可恋。
边城读后感12
“爱”与“美”,在这个日益庸俗的社会里,变得泛滥、虚伪。相比之下,倘若你跟随沈从文的步伐,你将会在《边城》中看到一个奇异、瑰丽的“湘西世界”。
这是一段凄美动人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它是细腻而真实的,像一根细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翠翠与生俱来的淳朴风气使她身上充满了一种远离文明社会污染的人性美,而这幅美好的“湘西世界”是否只为了表现人性美的一面呢?
的确,自始至终我们都无法否认翠翠身上的“爱”与“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以至到了最后,傩送远去,她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些都是感人至深的纯净与美好。
然而,“边城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庙里,古风犹存,人性纯美,自然的人性美表露无疑。”在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供奉”、“小庙”、“与世隔绝”、“古风”等字眼,同时透视出那个美好却被传统封建意识笼罩其中的“人性美”。翠翠的爱情仿佛只能在梦里实现,天宝闯滩而死、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傩送离家出走,而她失去这一切后,就只是选择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时我想到了文章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读后感13
《边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剧,里面却有诗一般的、充满哲理的朴实的语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从66无虑到心事重重——从喜到悲的全部过程。一个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独地守候渡船一辈子。
就像是命运在捉弄小女孩一样,一家船总的两个儿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许是她确实太漂亮丽的缘故,也许是机缘巧合的缘故,才使得那兄弟两个都爱上她,还都认为自己也是翠翠的最爱,当然,最爱只有一个。但这并没有破坏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真是难得!
因为翠翠喜欢“二老”,有“岳云”诨号的摊送,长相比“大老”英俊,还会唱山歌,所以不给“大老”的提亲任何答复,“大老”伤透了心,所以外出做生意,莫名其妙地掉到水中淹死了——本来是救人的好手的人,怎么至于“不慎”掉到水中淹死了。这位“大老”其实在用死亡来成全弟弟的婚事,可是,他的弟弟因哥哥的死,伤心不已,非要走遍河道找寻哥哥的尸骨。
翠翠的唯一亲人——老祖父,因为翠翠的婚事没有着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怀着满腔愁怨去世了,只剩下翠翠过着孤零零的生活。
整个《边城》透露着淡淡的哀伤,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命运注定的,留给翠翠的只有无尽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伤感,向人类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而造成的误会是那样多,有些还很可怕。
生活是宝贵的,漂亮好的婚姻应该好好珍惜,也许缘份只有一次,过去了,就没有第二次了……..
边城读后感14
《边城》一部情感之作,是从作者脑海中摘录的幼时最记忆深刻的一些事件,经过想象揣摩才成就了这部作品。
沈从文,相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他的《云南的歌会》对人物的描写或许正是从湘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了解的。
这部小说主题为边城,之所以为边城,作者说过: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的确是水边的故事,这就是边城。
《边城》里最难写的,也就是写得最成功的翠翠,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与爷爷相依为命,辛苦并开心的接受家中的担子,划船渡人……15岁的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爱的害羞又矢志不渝,与爷爷的矛盾,自己的出走,爷爷的去世,大佬的去世,二老的躲避让这弱小的.女子不堪重负。守候,等待,梦中才有甘甜。从翠翠身上,可见苗族青春少女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出色的心理描写是《边城》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成就,能够把一个年少女孩的心理琢磨的那么透。
当赛船时,翠翠听到闲人话语,说:“二老欢喜一个撑渡船的,看二老今天那股劲,就可以猜想的出,这劲儿是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听到这个,翠翠心中不免有点乱,快乐,烦恼,害羞……一起涌上心头,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个青春少女躁动不安的心理。
接着,在后面的章节中,在水中式岸上讨生活的强悍的水手,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女,终生漂泊的行脚人,老妻老夫的命运……纷纷来到沈从文的笔上。
《边城》里没有喧哗的辞藻,也没有强烈的色彩,但这亲切,自然,内心的语言更能深入人心……
边城读后感15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说起边城,至今为止我也只看过影版。这是一个发生在下层人民之间最平凡的故事。故事写的很细致、传神、人物栩栩如生。
故事大概发生在70、80年代边城小镇的茶峒,主要讲的.是翠翠、爷爷、天保,傩送之间的故事。失去双亲的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从小在河边长大,爷爷是个70多岁的摆渡人,每天都载着客人从河的这边到那边,天保和傩送是俩兄弟,俩人都爱慕着翠翠,而翠翠却选择了傩送,而天保在一次出海中丧失了生命,傩送似是觉着对不起哥哥,便出去再也没有回来过。最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的夜晚,身染重病的爷爷也离开人世了,翠翠就这样在江边度过,一个人、一艘船、一条狗。
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的最后一句话“他也许再也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翠翠在经历了这些事之后变的成熟。她一边坐着爷爷生前的事,一边期盼着傩送能够回来,在这个故事中翠翠由一个善良、天真、单纯的小女孩,最后蜕变得稳重,爷爷是一个不贪图名利、朴实、无私的老人,傩送是一个重情重义、憨厚、老实的年轻人。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小人物,却无一不显其善良、淳朴的风气,与现实中的谎言、欺骗相比人们更向往的更应该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边城》是一部有内涵的书,突显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值得细细琢磨,写作手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边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边城》读后感05-08
边城读后感05-12
《边城》读后感12-23
《边城 》读后感05-30
边城的读后感07-30
《边城》 读后感10-29
《边城》的读后感10-20
[精选]《边城》读后感07-25
【经典】《边城》读后感08-19
《边城》读后感(精选)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