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读书心得汇总[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专业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
之前在图书馆借一本省特级教师陈萍老师写的《教师专业发展之道》一书,一直以来没有机会拜读,昨晚才挤出时间打开了这本书,刚读了几页就被陈萍老师的简历和书中那饱含情感优美的叙述吸引了。当我翻开书页,出现在我眼前的陈老师却是那么年轻美貌,真不敢相信年纪轻轻的她却已经在教育界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想必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智慧与勤奋吧。
在本书中,陈萍老师通过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曾发生在她身边的教育故事,抒发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为线索,全面阐发了她的成功之路和成才之道。描述了她在学生时代铸就的教育理想,在三尺讲坛上的求索、耕耘,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所彰显出的生命力量。读着她的书,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陈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虽然我只读了一点点,但透过感人故事所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却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在本书的上篇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防震棚里的.大拇指感受激励力量》,讲述了陈萍老师小时候在防震棚里上二年级时,候老师对她竖起的大拇指激起了她对朗读的浓厚兴趣,也给予了她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而候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临危不乱,也让她终生难忘。在题记中,陈萍老师这样写道:教育是需要****的,教师是应该有个性的,学生是永远需要激励的。给学生一点阳光,也许会灿烂他的一生。也许正是当初候老师给了陈萍老师一点阳光,才创造了陈老师现在的灿烂人生吧。回首往日课堂的一幕幕,我不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吗?只是我为学生准备的高帽子还不算多,于永正老师就曾诙谐地说:每个人都爱戴高帽子,不光是小孩儿,大人也一样。所以我每次进教室前都要准备100顶‘高帽子’,随时准备送给学生。下课时‘高帽子’送完了,我没有损失什么,学生却获得了满足,变得自信了!细细想来的确是如此,作为教师又何必吝啬这虚幻的100顶帽子呢?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高帽子更是不能缺的,给他们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他们会比吃了肯德基还高兴,学习的劲也就更足了。
像这样的教育理念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每读一个小故事,就会收获一个教育思想。在今后的闲暇时间里,我会继续捧起这本书好好地与作者对话,并把书中的教育理念很好地吸收为己用,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她为榜样,努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2
——走向专业成熟
这本书拿到手已经很久了,一直让它躺在抽屉里无心去管它,今天打开抽屉看到了就准备好好的翻阅一下!
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感触最深的是——第五章“走向专业成熟”,可能是我觉得最符合我的实际,也是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够尽快地走向专业成熟吧,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字每一句,想从中获取些对自己有利或有帮助的信息和经验,让自己更专业、更成熟!
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在各方面都是处于学习阶段,除了能管好孩子外,在上课方面也要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教师。
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3
在这个举国喜庆的春节里,天气寒冷,零星漫雨绵绵飞舞,给这个节日增添了另一种景色。今日,一杯飘香的清茶,一种清凉的心境,让我卸下世俗中所有的疲惫,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标准》,感受颇多。
一、用理念坚定信念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理念提升我们专业修养必备的准则,“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四个基本理念,更坚定了我们专业信念,从我做起,做一个勤勤恳恳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二、用要求规范行为
在我仔细阅读和理解以下基本内容后,让我感受到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重,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有了这些基本内容,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犹如多了一盏明灯,为我们导航,为我们指明前行的路。基本内容把理念与师德要求放在首位,一个师德有问题的教师怎能堪称“以德育人的一代师表”?只有具备了良好师德和专业理念的教师才有资格学习专业知识和习得专业技能,所以,我们要用又红又专的师德和专业理念,去践行历史赋予“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
三、用行动践行理念
今日一学,发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去努力跋涉,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半没学到。无论是新的教育理念还是师德修炼,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能力,都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学问,教育理念、师德修养是一辈子都要不断修炼的课程,他们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是一门没有定量的教科书;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学生不同,时代不同,对我们的教学行为提出的要求不同;专业能力更是一门高技巧的学问,他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用行动去实践,用智慧去反思,用自己的专业和心智去践行。我相信,只有用心付出,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我们定能用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不辱历史赋予“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4
幸福是什么?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活的舒坦;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无忧无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对于我们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们在欢笑,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你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而不是单纯的付出的时候,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是啊,不计较太多的得失,用心灵去打造完美的课堂,用心血去铸就孩子的人生,这就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就是幸福的。
从书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职业倦怠,找到了倦怠产生的原因。提醒着自己做一个忙碌着的幸福人。想想自己忙碌的日子,有目标、有挑战、有成功的喜悦、有忙里偷闲的轻松。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有精神的、感觉活得踏实、有生气。所以忙碌的背后也是一种幸福。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份了。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还介绍了许多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告诉教师良好的教育要有良好的家校沟通,老师过多的肢体和语言活动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刚结束一堂十分郁闷的课,,上了一年级的体育课的回到办公室,我耷拉着脑袋,十分失落,课前教材让学生熟悉了一遍又一遍,以为上课学生会表现得很好,结果上下来:课堂纪律很差,在我作示范的时候学生交头接耳,总知很乱,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整天都要与这样一群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伴!我越想越失落,索性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想做了。走上三尺讲台也有3年多时间了,我也曾问过自己作为教师,你幸福吗?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不是肯定的。身边其他老师的答案也是大同小异。看了肖老师的这本书,现在初始的那种糟糕心情已经烟消云散,心中的那个疑问也已经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有学生在上我的体育课,那表示我还有工作可做,社会上又少了一个无业游民;有学生体育成绩不合格,那表示他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待我开发;有学生在调皮捣蛋,那表示祖国将来的栋梁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自我的与众不同;有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来找我,那表示我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有人对我提出批评建议,那表示我是十全九美的。
其实幸福的生活很简单,完美的工作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记得:快乐是一种美德(要健康、自信、开朗、爱心、善心、阳光),微笑是一种力量(更多地微笑,放飞心灵),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少一点无聊的应酬和虚假的客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不与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充实+闲适),我会在简单中实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5
读肖川主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书名中的“幸福”二字似乎闪着无比耀眼的光芒,召唤着我。
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有个好心态
带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一翻就再也不肯松手了。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作者用一个计算公式论证了他的这一观点: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也就是心态决定着你的幸福。”我想,决定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感恩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我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秀一些再优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学兼优。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遭遇到越来越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学生的时候,矛盾便一触即发了。我委屈我悲哀我高呼“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于是开始对他们感到失望甚至失去耐心。学生却越来越不理解我,有的学生甚至开始不尊重我。海明威曾经说过,现实不一定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诸如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是最好的教育灵丹
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作者在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刚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总是难以容忍学生的错误,课堂上的讲话声、作业中的错误、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都会让我心情沮丧,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不留情面的严厉批评,如此一来,原本沮丧的心情变得更加沮丧、压抑。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就像我教的这个班,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不!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其他班级所没有的许多优点。这是个最能让老师投入激情的班级,每次开课我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绘画、朗诵、舞蹈……甚至连校长都被他们课堂中的精彩讲演所感染。如果我也能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盯着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放,我也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的心是积极心态的核心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作者在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
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笑容,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书中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记得有位恩师也曾这样教导过我:“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拥有阳光心态,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从现在开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6
连续几年,学校为帮助我们年青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一直在推荐对教师成长和学习非常有用的阅读书籍,带着期待,在这个双休日的空闲时间里,我一头扎进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
说句实在话,在阅读之前,给我的感觉这本书无非是灌输一大堆的理论,不过仔细的阅读下来,却发现作者以轻松的笔调、浅显而又贴近教学生活的例子,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简明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在书中,肖教授提到过,“阅读正远离校园……今天,教师拒绝阅读已经是一种社会现实”。实在惭愧,除了学校推荐的书,要写写读后感,自己真的是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书籍了,学校图书馆也去的不多。以后要争取多点时间看看书。
在肖川老师的书里探讨了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如何营造我们的幸福人生?如何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肖教授认为: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关键是培养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具体表现为: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海明威曾经说过,现实不一定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在面对诸如气氛沉闷、不交作业、上课讲话等情况时,我就会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二、要有一颗宽容心,宽容是最好的教育灵丹
要有一颗宽容心。作者在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三、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是积极心态的核心
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作者在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
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笑容,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书中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记得有位恩师也曾这样教导过我:“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拥有阳光心态,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学生,从现在开始,手握幸福人生,脚步轻捷快乐向前!回顾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的过程,在专业成长中体会收获的喜悦,体会快乐与幸福。当然教师的幸福来自多方面,除了专业成长,还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成长,每当看到我们所教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在困境中重新站起,我们都能由衷的感到快乐。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必然就要有所放弃,但只要我们的人生是幸福的,就值得我们继续前进。
在我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困惑,在肖教授的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在起初两年的教学中,我感觉我的课堂很热闹,学生的反应都很好,似乎都掌握了,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考出来的成绩却并不理想。于是我就采取了一些约束纪律的措施,纪律是好了,但是课后明显看到学生疲倦痛苦的表情,也没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在肖教授的书中我知道了我的问题所在,就是我没有掌握好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技能。
肖教授说:有效的课堂管理不只是建立秩序,从而将影响课堂教学的'不良行为降低到最低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课堂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且达到最高的程度。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避免课堂混乱现象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课堂管理,必定是全面、成功的课堂管理。而且根据博耶主席报告指出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管理课堂知识、任教的学科知识和对学生社会背景的了解这些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加强这几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有效课堂管理技能。
其次,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力不从心。
学生违反纪律后,我和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有时候会很不好,老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尽管通过谈话,态度已经转变了,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但是过没多久又会犯相同的错误,这让我很生气,觉得这些学生到底怎么了,总觉得某些后进生很麻烦,很想去改变他们,但就是无从入手,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去改变他们。看了肖教授的书之后,我才知道,是我的方法和心态方面出问题了,由于不自信所以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引导他们,只是靠着简单的说教和惩罚来约束他们。
肖教授指出教师不能依赖自己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不允许学生犯丝毫的错误,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的管理使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压抑,根本没有平等、民主可言,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向教师倾诉,造成师生关系极为紧张。需知道人是独特的生命存在,他需要自由的选择空间。教师不是权威和绝对真理的化身,学校不是批量生产社会必需品的工厂,儿童不是无意识任人摆布的木偶。每个人的独特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则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自我反思与透视来获得。因此,教育学生应该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要尽可能发现和表扬学生的有点,要及时表扬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以带动学生减少甚至改掉其违纪行为。
另外肖教授还指出沟通者首先要悦纳自己,进而才能赞赏他人。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必然容易对他人也吹毛求疵,对世界悲观、失望的人必然不能看到世界阳光的一面。只有悦纳自己,产生自我满足感,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积极进取的人才会有阳光,才会带给他人温暖。看完以上的话之后,我决心要改变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心态,我要告诉自己: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因为我想做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特别是边缘学生,我想解封他们的心里的冰,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最后,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工作倦怠,那段时间每天都感觉很累,感觉课好像永远备不完,作业堆积如山,都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压力特别地大,甚至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心情,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心里就变得更焦急,一着急情绪就更不好,更加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看了此书才知道这也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我的专业成长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肖教授的书犹如一股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对教育的热情;犹如一阵春雨,洗去了我专业发展中烦恼;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指明了我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7
假期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为了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我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自己展示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争取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本文的作者是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十二篇精简的文章,描述了十二个人物的辉煌与沉落。作者认为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普通平淡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些辉煌闪耀时刻的到来做铺垫,观点独特。书中描写详略得当,很有层次感,写作手法很巧妙,总是能强烈地突出中心内容。在茨威格的眼中,这个世界是需要闪耀的星星来照明未来的,这就是他的视界。茨威格文笔的精彩,使得每一篇文章都耐人寻味。虽是初读,却也品味出不少经典词句——
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同时,国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
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每个人都要工作的,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管是管理工作还是执行工作,好的习惯能大大的增强每个人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能大大的提高工作的质量。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8
这一年的实习中,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美术课及儿童水彩画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
在教学工作方面,刚刚当上一名教师的我对学生的管理,课堂组织,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都还非常缺乏,对于这些问题,我虚心向其它教师交流学习,可与时间找对教学有利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课前研究教材、教参,尽量吃透教材,设计好教学环节,课堂注意环节对学生是否合适,注意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等,课后总结课堂上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年的锻炼,我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已有了很的提高,也积累了一些对以后教学非常有用的经验。
在教学科研方面,我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和众多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课题“开发社区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及《儿童水彩画》校本教材的编撰,这一项课题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一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我的机会,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我学到了许多教学、教研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看到第一本校本教材出版时,我也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思考、工作。一年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中是一段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对我的锻炼和考验,而以后迎接我的'是更长久,更严峻的考验,我将尽自己的力量去迎接未来,创造未来。
转眼间我的实习生涯即将结束了。一年前,我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神秘感,踌躇满志地来到临湘实验学校,经过一年的实习后,我终于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并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这次顶岗实习之行我没有白来,我在这一个学期学到的东西比我学三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我们在学校园里虽然学习了专业课知识、美术教学法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知识,但那毕竟都是纸上谈兵,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我们所学的知识终于得到了实践。回顾这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思的地方。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虽然平时觉得我们没有主课老师那么忙碌,但自己真的实践后就觉得并非想象中的容易。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是人生百味在其中。下面我就谈谈半年来美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9
什么是师德?师德体现在什么地方?在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两个方面给了我许多启示,第一:爱心,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第二:态度,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事实上,爱心与态度也同样是不可分离、殊途同归的,一位有爱心的幼教工作者必然会认认真真地将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一位工作负责的教师也亦会如此。
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是爱心教育,我们不仅对孩子在知识学习、智力发展上有教育作用,在其德行上更有榜样作用。孩子们对于老师极其崇拜,会在每日交流中模仿教师的言行。孩子们甚至也会“爱屋及乌”,如果你喜欢一个孩子,所有的孩子也都能感觉得到,其他孩子会把老师的宠儿当成班里小榜样,格外地喜欢与他玩耍。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总是习惯性地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对于他们的言行比较放心、信任,但是对于各方面能力较差的孩子给予的关心总是没有传统的“好孩子”那么多。像我班的王欣怡小朋友各方面发展较好,我总是习惯性的会表扬她,没多久,其他小朋友也会在各种推选中说王欣怡表现的最好;然而有时情况并不然,可能几个孩子的表现相当。由此可见,教师的偏爱对孩子们的影响远大于我所估计的程度。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把一个好孩子培养成一个好孩子,而是培养每一个孩子。所以,我要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到端平一碗水,用爱心来浇灌每一个孩子,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爱心,这样我的孩子们也能对每一个人充满爱心。
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做好每一个细节,而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态度决定高度。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对于活泼、调皮的孩子我也不能太过“急功近利”, 根深蒂固的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也只有在日复一日中才能得以改正。只有在我们良好的态度的指导下,才会积极的面对、才能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孩子。我们播下一个行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
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有极其脆弱的心灵,幼儿园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0
最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使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语文课教什么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缺少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我有肤浅的理解:“字、词、句、段、篇”抓好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语文味。语文教师应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节语文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容是课文内容和补充资料,形式是言语形式、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体特点、作者思路、编者建议,学情,争取让学生一课一得。想到这里,我便又想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里即要有重要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三项是不能随意分割的,应有机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状态。
二、阅读教学强调对话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对话过程,具体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具备以下特征:
1.它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法则。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并彼此悦纳。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师生之间应成为“伙伴”,对话的伙伴。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它应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成功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情感和思维上高质量的对话。
——它应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和交往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步的行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3.它应是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对话性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特征。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之间的存异:第一,传统教学重学生的接受,对话教学重学生的感悟;其次,传统教学重的是训练,对话教学重的是实践;第三,传统教学只重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对话教学也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第四,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三.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一)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造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对话的原始意义是交谈。但并非任何交谈都是对话。对话过程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有了这种对话意识,即使言辞上再激烈,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辩,也是对话,而且还可能是更高级的对话;甚至,只要有了这种对话意识,人们相互之间默默无言的相对也是对话。正如人们所说的,没有对话意识的问答,就像一个只有骨肉而无灵魂的僵尸,绝非真正的对话。”
(二)善于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比如: 1.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对话的欲望。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比如南湖一小刘全老师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伊始,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是人物的一句话这一特点纷纷质疑:这话是谁对谁说的?“这条鱼”是什么鱼?为什么让他“必须”放掉?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一位老师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
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3.创设活动情境。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饿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是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三)善于把握和丰富学生的“前理解”。在备课时,有的教师常常更多地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而忽略了学生认知水平。这种情况,实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前理解”取代了学生的“前理解”。 “前理解”正是理解之所以成为可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没有“前理解”就不可能有理解,恰如一个出于纯生物状态的婴儿是不可能有什么理解的;“前理解”构成了理解者的视野,一个人能够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恰恰取决于其“前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见”甚至“个人偏见”对学生阅读的干扰,这就首先要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并且静听学生。此其一。第二,教师应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前理解”只有在不断“理解”中才得以增强。第三,阅读教学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听听各种不同的“前理解”,以扩大自己的“前理解”。对任何一个文本,不同的“前理解”都只能从某一个“窗口”看到文本的一道“风景”,而不同“前理解”视觉的交叉,则使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眼睛看到更多的“风景”。
(四)鼓励、尊重并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接受理论和解释学都告诉我们,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便是此理。因此,阅读教学完全应当给学生多元解读、自主发现文本涵义的空间,不能再搞过去应试教育下的一元论了。但是,真理往前多跨出半步往往就走向了谬误。如果把有创意的阅读理解成不顾作品的意义而随心所欲地“自由理解”,则只有“创意”而无“阅读”了。这里的关键在于,创造的基础是阅读,不能抛弃作者的本意。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就是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同时又借助于别人的“前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文本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等等。有创意的阅读,只能生长于对学生独特见解的珍视,更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
人类已步入对话时代,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乘上“对话”的翅膀!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1
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做课堂上的教书匠,他们在阅读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在书写中升华,读书、教书、出书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新型的行走方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智慧的结晶。
陈萍的《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真的很喜欢读,因为她很真诚地讲了一个伟大的故事。真诚,就会踏实,不会虚空,也不会浮躁;真诚,就会美丽,没有作秀,也没有矫情。说到底,真诚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品质,是心灵的敞开与通达。陈萍正是以她的真诚行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也正是因她的真诚使我,也使大家确信“专业之道”,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道。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之道,在陈萍那里是生活之道、生命之道。记得钱伟长对专业的理解:我没有专业,要说专业,我的专业是爱祖国。也记得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年派教师到大学进修,规定首选的是与专业无关的学科,次选与专业有关的学科,第三才选修自己任教的学科。可见,专业不仅是学科专业,教师专业应当具有学科超越性,抑或说,教师专业应当有宽阔的知识背景,在丰厚的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不仅如此,陈萍的专业发展之道,从回溯童年始。这正如帕慕克所说,寻找开端,然后才会有故事的中篇与下篇。从童年寻找专业发展之开端,暗示着专业之道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专业之道实质上是人生之道。
人生永远是个谜,人总是力图解谜,但很困难,人生之谜的谜底是那么神秘,因为“人是谁”是一个几乎无法解答的难题。美国学者赫舍尔的答案是:人生之谜不在于你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你将来能够成为什么。将来能够成为什么,这是由人的伟大之处——可能性决定的。陈萍实际上是用自己亲历的实践,开发人的伟大之处,把可能性逐步变成现实性。但是,这一目标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关键是陈萍的生命感悟。于是快乐的村小,成了种子萌发的地方;农村生活,成了涵养人格的土壤;多彩的中师,成了锻造师能的殿堂,以及从教以后的一切,都让她去寻找教育的暖意和智慧。假若,专业发展离开了生活的磨砺,离开了生命的感悟,势必失却生长的根,所谓的专业势必单薄、纤弱、苍白。热爱生活,努力去承受生命之重,正是最根本的专业发展之道。陈萍的人生感悟,击中了专业发展的“穴”,读她的这本专著,你会掂量到书名中“生命感悟”的分量。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如此。专业的定位,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专业身份的确认上,否则专业发展可能会摇摆、迷茫。身份既是一种专业方向的认同,又是专业责任的担当,专业发展就是在专业方向的认同中找寻自己的理想,在专业责任的担当中提升自己的水平。陈萍有鲜明的身份确认感,表现了她专业追求的自觉。丰富的职业经历中,陈萍有不同的岗位,但她并不把这些岗位只看作是工作的分工,而看作是专业的角色:做教研员,她把自己当作教学研究者,去履行教研职业的使命;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她把自己当作课程建设者,去开发、拓展、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重返讲台,无论是为小学生上课,还是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讲授,她都把自己当作理念践行者,去生长、丰富自己的智慧;而课题研究,无论是自己领衔,还是对学校的指导,她都把自己当作课题研究主持者,去激发自身内在力量,获取持续发展、深度发展的能量。以上这些身份,她没有使它们割裂开来,更没有使它们对立起来,而是在融合中互动、促进。诸多身份的确认,陈萍把握了核心,那就是学习、研究、实践。从这个角度去看,专业发展之道,是学习之道、研究之道、实践之道。其实,学习、研究、实践,往往是一般的方法、一般的途径,体现了一般规律,大家都生活在这种方式、途径和规律中。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人有成就、会成功,而有的人却仍然很平庸、以至无为?陈萍给出了答案:挑灯夜战中的锻炼,凝神应对中的理性思考,经历煎熬中心智的丰富与完善。由此,学习之道、研究之道、实践之道,应当是坚持之道、是“专业自觉”之道。
书名中还有“教育叙事”的表述,陈萍用叙事的方式,回溯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开始,她担心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话语风格,不能体现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但是,她坚持了,并且发挥了她的优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叙事,首先是种回忆和记忆,而回忆和记忆,“我们才成为历史的全权代表”,“那些故事用象征符号解决无法用经验解决的矛盾”。而“原始的叙事作品本质上就是再创作”。
陈萍的教育叙事就是将时间人格化,通过创作,使她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代表,用生动的象征符号解决了学者们无法用经验解决的矛盾,给了我们可以分享的世界。无疑,陈萍对教育叙事的认识是深刻的,她的教育叙事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她的真诚投入,在于她叙事中的梳理,梳理中的概括、提炼,理性思考与研究始终伴随着她的叙事。于是,叙事成了陈萍的一种研究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于是,陈萍的故事,我们听了还想再听,成了理查德·卡尼所称之为的“伟大的故事”。陈萍正是“伟大的故事”的创造者。
从全书的叙述来看,陈萍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质,从容、平静、优雅,她在平静的叙述中透着灵气和哲理。也许,专业发展之道,是一个文化的过程,亟须从容、平静与优雅。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一、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1、教师专业化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专业是与职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专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但职业不等于都是专业。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体现是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终身学习者,而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教师专业化与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目标都是为了使教师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二者是互动、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专业化过程既强调个人努力因素,也关注团队氛围的作用,学习型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需要学习型教师的支撑。
2、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自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无不关注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而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终身受益。
3、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说过去教师的工作还只是一种职业,只要具备各门学科知识就可以的话,那么,今天仅仅具备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算符合教师资格的要求。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专业,要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一样作为专业工作者来对待和要求,实行教师专业资格制度。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当前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只有教育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4、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上大体满足低水平的需求,但从总体上讲,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数量仍不足。小学与初中教师合格学历起点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教学手段、研究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素质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明显地表现出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理解和使用课程标准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教师需求从数量满足到质量提高的转化,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教师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条途径:
1、提升教师自身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就人的一般发展来说,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他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从这一层面上说,教师的自我专业需要和意识使得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实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可能。当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下成为具有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才有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那么如何才能不断推动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常新呢,除了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信念、追求外,还需要学校等外部环境的熏陶和推动。
(1)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首要问题是学习。学习是推动教师职业成长的必要途径,通过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的学习才是自觉的、积极的、心情愉悦的,也才是高效的。因此,教师要力图通过不断地“内省”,确立“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责任、学习即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判断,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不断追求学习的快乐,而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2)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自留地”,因此,当前教师群体中个人主义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在教师致力于处理自己课堂里的事件,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关注的焦点只是自己的教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职业僵局。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讨,是提升自身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合作、交流、分享、研讨中,取长补短,拓宽自身的眼界。因此,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克服教师自身的个人主义文化,积极营造合作型的文化。良好的教师文化应该具有沟通、对话、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特征,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人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投身课程改革的教师来说,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提升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品质。
2、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里的学校指的是教师任教的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学校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的团体,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是学习者,地位平等,因此,教师是成年的学习者。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就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
目前,以教师需要为出发点又以教师的任教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本培训,另一种是教师发展学校培训。在进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
教师发展是“工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所以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均应从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处着眼,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
2、坚持分层推进的原则。
教师按学科、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苦干层次,在同一内容上逐层完成目标。
3、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
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要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5、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
在上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集中力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6、坚持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自我锻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更新更高,因此,我们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用我们的教育智慧与辛勤汗水,绘就明天教育的辉煌。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3
从南京培训回来以后,按照学校布置的要求进行了暑期读书,读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一书,其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体会很深!课改后的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教师的工作仅仅是教学吗? 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更感觉到“反思行为”对于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反思行为”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克菲尔德指出: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天真的教学”,天真的教学意味着,我们总是设想自己的教学行动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与学生们所领会到的完全一致。往好处想,这种教学是天真的,往坏处想,这种教学将导致悲观主义、内疚和懒散。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备课时,我们始终要站住儿童的立场考虑,不能按成人的角度,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设计教学,当学生的反应不如人意时也常常抱怨学生的脑子笨,教不会,其实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问题往往在于自己的教学。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段:
五年级借班体育游戏教学"分四组学生利用20张体操小垫子制作一只跳箱",在根据老师提供的20张垫子后,很快就有一组学生制作好了,我过去一看,傻眼了,东倒西歪的`,我连忙解释道:不是这样摆的,不牢固,会倒的,可学生们听了一脸茫然:怎么摆?我只得摆给他们看……
因此教学而显得被动,其成因:
(一)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解,总认为学生会摆好的,学生会按照老师的意图实施的.
(二)教师没有很好地预设:正因为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所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也是很无形的。
(三)老师的需要问题要明确,不能含糊,不能误导,因此,课堂问题就出在我老师身上,对学生的提问(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一定要明确、清楚,不能误导。
案例中老师不正成了“天真”的教学吗?如果没有反思,可能还会埋怨学生的“愚笨”呢。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一书后,我明白了: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有“自我更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教师要以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教师职业不仅是给予也是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也就是要寻找并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求自己能成为名师,但求自己能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学习型教师、一名反思型的教者。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4
寒假中看了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不管是随便翻翻还是全心投入,每看必有新的收获与思考。
今天学习的是《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上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这一章节,李老师指导教师怎样“读好书、交高人”,以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长足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和谁交朋友的确很重要,朋友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
科学研究证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生!反之,交友不慎,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生命中拥有“高人”是如此重要!
与以往的读书随想不一样,李老师的这些文字激起了我的跳跃性思维,我忽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位朋友所谈到的对于教育的困惑:她的学生和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服管”,以至她难以达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李老师的“读好书,交高人”的观点,启发了我的思维,使它产生出一个新的理念,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面临的困惑。那就是:
做孩子身边的“高人”,不做孩子身边的“高人”!
这第一个“高人”,指的是“读好书,交高人”的“高人”;
这第二个“高人”,指的是“权力高人一等,地位高高在上”的“高人”。
也就是说,不管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家长对孩子,我们都要抛弃常规思维里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做一个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好伙伴,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以朋友和榜样的身份来影响孩子。
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做公益劳动,缺乏责任感。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和要求他们,而是自己先去做那一个“热心公务的学生”,看到教室里的一片纸屑,弯腰将它捡起来,看到走廊上掉落在地的雨衣,小心将它放回原处。从自己做孩子身边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高人”开始,培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人”,营造一个“高人”环境,大家都来为集体负起责任。
一些孩子不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老师采用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方法,仍然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这时候能放开学生,像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那样,先自己去做那一个“热爱朗读的学生”,在给孩子们示范朗读的`时候,总是做到感情饱满、精力充沛、全身心地投入,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模拟各种各样的嗓音,用尽力气大叫……这种如痴如醉表现力极其丰富的朗读,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他们也会带着表情朗读,根据角色变换嗓音。身边的“朗读高人”让他们懂得,朗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朗读,是一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
想让孩子学会倾听,首先自己得善于倾听,即使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失望,即使他的观点毫无价值,都要用心的耐心的听他讲完;
想让孩子一听到上课铃就能很快安静下来,首先得自己在铃声响之前,就做好课前准备,在铃声响起的那一秒钟已经稳稳地站在讲台上巡视所有同学……
总之,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秀的品质,首先自己就去做那一个“理想中的学生”,以孩子们身边的能影响他的“高人”的身份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因为崇拜你而学习你,因为敬你而服你。不要只是简单粗暴的“高高在上”的行使你的管理权。
还有就是总有家长向我告状说孩子在家不好好写作业。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零食,拖拖拉拉老是沉不下心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坐不稳”。而这些家长很难想象的是,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自习课时却能安安静静稳稳当当地坐下来写作业,一坐就是四十分钟。问题出在哪儿,在家长自己身上!我们必须保障孩子有一个独立的写作业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安静,没有电视和电脑的诱惑,没有父母和客人的打扰。如果你的孩子不得不与你同处一室写作业,家长不妨先以身作则做一个“能坐得稳的好孩子”,准备一些书、一些纸和笔,稳稳地坐在桌前认真学习吧。你可以看书,可以写文章,一定要坚持40分钟以上全神贯注不动声色。(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样做很为难,又怎样去要求孩子呢?)在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伙伴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再有顽固的恶习,久而久之也会改正过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孩子难管”,而问题其实在于: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世界一天天在变化,我们大人尚未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做父母的总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事实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思维,特别是已经升入中学的孩子,他们的个性日渐明显,与父母之间存在差异与分歧是必然的。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做父母的总以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明白,把道理讲完了,孩子就应该被说服。其实,父母说的只是父母自己理解了的道理,并不表示孩子也能理解。即使孩子已经理解了,他们也不会马上屈服,因为他们需要自己来做决定。最后的圆满结果,只能是孩子自己说服自己。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竭力管住孩子,而是做孩子身边的一个疏导者,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提出,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法”。在目标管理法中,家长要容忍孩子落实自定目标过程中的反复或失败。大人都不一定能自我控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家长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要注意鼓励孩子,千万不能看到孩子的自我管理不到位,就失掉信心,放弃所有的努力。这时候我们应该做孩子身边的一个好伙伴,给予孩子适当的督促和提醒,鼓励他一点一滴的进步,绝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去指责和批评。那可是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命名的“半狼母亲”!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和儿子一起确立目标,我有我的假期任务,他有他的各科作业,都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去制定计划、落实行动、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各自管好自己,相互只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甚至,我的孩子能在某些方面,成为我身边的“高人”。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5
近段时间学校组织了我们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本标准“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好行为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理解“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中的“基本”,有“必须”的意思,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这是作为教师的“底线”,也是每一个称其为教师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必须遵守的规范,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引领小学教师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称其为教师。
但是,我感觉“基本要求”,其实并不“基本”。如“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等内容,现实中很多老师达不到。我觉得这些“基本规范”其实相对于教师的目前的整体状况来说,不是“基本”,而是“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努力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
比如“教会学生学习”,最好分学科要求,具体到各学科,具体到每一个学习的具体学习方法和习惯如何培养。因为学科不同,学习的方法有所差异;习惯的培养需要“合力”。比如语文学科可以细化为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数学学科如何培养孩子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科学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等等。
我觉得在“职业理解和认识”中还应添加:把职业作为事业来做,把职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法。现在教育教学价值观多元,把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还是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这是一个教师对本身所从事的职业最需要理解的。只要理解透了,才会在工作中激发无穷的动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由于水平有限,所说的不一定合适。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2-01
教师专业读书心得15篇12-31
中学专业教师心得02-08
幼儿专业教师心得09-03
《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读书心得03-14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读书心得04-20
教师专业阅读心得01-04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01-05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心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