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散步》有感

读《散步》有感

时间:2023-08-02 13:05: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散步》有感(范例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散步》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散步》有感1

  今天晚修的时候看了龙应台的散步。不得不说,写的真是好,凡是能够引发多方面思考的都是好文章。这篇散步很有趣的地方在于题目是散步,但却用很少的篇幅描写了和母亲一同散步的'情景,但却用了散步这个题目。不得不说,是因为她自己本身说过抒情的文章不单单是把感情发之于外,其深刻性表现在思想和感情上。我认为,这篇散步的命名是因为感情足够的深。像出题人犯二,说之所以要这样命名,是为了做铺垫。受不了这种鉴赏能力比死海还低的水平。

  这文章我看完后一直在想,现在普遍的421家庭,未来万一父母得了病,独生子女来不及转换角色,一边要工作,一边要照顾老人直到病好。如果时间短还好,时间长就会出问题了。这个问题我愣是想了好久都想不出个计策。呀,实在是棘手啊。

读《散步》有感2

  清晨迷迷糊糊地被爸妈叫起洗漱、吃早餐,急急忙忙的赶去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任务,下午回到家写作业,有时又会因为磨蹭被妈妈不停的唠叨。吃一顿简单的晚餐,晚上明明很困却也要被催着才不情愿地睡下。按照固定的生活模式,一天天过着平凡的日子。

  开学那天拿到课本,第一次翻开书,认真地看着《散步》这篇文章。文中只是描写了散步的片段,却让我回想起了生活中的许多点滴。包括爸妈的唠叨和批评,还有我曾经心里偷偷埋怨过的他们太过严厉。我突然觉得这一切也是那么的温馨美好,好像淡淡的鹅黄色,好温暖。只是那么平常的生活琐事,却让我回想起了生活中许多隐隐的心酸。包括爸妈头上慢慢增多的白发,包括爷爷奶奶渐渐弯起的腰。对他们,我有太太多的感谢,和太多太多亏欠的抱歉。面对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苍老的脸,还有多久,你们可以陪伴在我身边。

  如水的`岁月中渐渐地我长大了。渐渐地你多了几分沧桑,我少了几分稚嫩。渐渐地我才懂得那些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最珍贵的。那些平凡的日子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样,我渐渐懂得,在我慢慢长大的时候,你们却会慢慢老去,你的手是会慢慢变粗糙的,你的背也不是永远累不弯的。但是无论再过多少个慢慢,请放心,我会帮你梳头,帮你系扣子、绑鞋带,会尽可能的陪在你身边。就像你当年做的一样。我会牵着你的手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走。就像当年你牵着我一样……

读《散步》有感3

  今天我们学到散步这一课了,老师叫我们先读课文。看完后我深受感动。本来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一家几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通过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没有亲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谐的气氛,这样,当我们在竞争的压力包围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解脱。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

读《散步》有感4

  新学期开始,又一次赏读并执教莫怀戚老师的千字美文《散步》,感触颇深,遂作此题。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初春的田野,乍暖还寒。但因有浓淡的绿意、密的嫩芽、冬水冒起的咕咕的水泡,让人想起蓬勃的生命,让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春天尽管来得太迟、太迟了,但在“我”心里仍值得欣喜:年老身体又不好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儿子又长大了一岁,越来越聪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妻子贤惠(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即使后来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切还是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儿子尊敬母亲: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母亲疼爱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怕走小路要让儿子背着,劳累儿子。母亲又疼爱孙子: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此文确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分歧解决了,我们一家人朝着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小路走去。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一个家庭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沉重。但尊老爱幼的光荣的民族传统让我们走向阳光地带。

读《散步》有感5

  经老师介绍,我开始阅读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境界。

  这本书通过分析诗与画的分界,分析中国与希腊艺术中美的体现,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述了“美”的含义及体现。这是一本讲述美学的专著,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摘录集,更是一本中外艺术展集,一本哲学专著。记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学散步》,他很快地问:“是不是宗白华的书?我们在上山水美术鉴赏时老师经常讲到它。”是的,在这本书里,宗白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国的山水名画,在这些名画的介绍与讲解中,告诉我们美的所在。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在书中,宗白华老师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他说,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丽,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他又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本来就是蕴含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话,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在讲,可是,当人们的.年龄逐渐增长,在世俗中逐渐被污染,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肤浅。很多人,会把他们认为的所谓的“美”外化,他们可以一掷千金,用在美容,用在购买各种化妆品上,却不愿把手上的钱捐献给真正需要他们的人们手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也有很多人,把“学雷锋”当成一种作秀,只在领导出现的地方“学雷锋”,这种为了领导而做好事的行为,又是多么可耻?他们只看到外在的美,却忽略了真正的美,忽略了心灵的美,忽略了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

  本书中讲到的美,是一种中国传统式的美,是一种含蓄的美,就像中国的水墨画,它会把画的精神,作画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蕴含在画中;又如诗人,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表达在诗句中,而需要人们自己去揣摩,这样才能使美富含“厚度”,而不会像西方的油画摄影式的画风一样,什么都要追求与实物一模一样,只能让人一眼看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地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的交往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在这里,我并不是说直率不好,直率的人,是可爱的。但是,在一定的场合,也应学会含蓄,才能体现我们本身具有的素质,才能体现我们的“美”。

  在书中,美还体现在一种“空白”的美——留白,就像作画时,故意留下一部分空白,反而使整幅画变得清新,韵味更加浓厚一样;就像一篇优秀的新闻稿,首先要可以让读者过目,然后才是过心,最后是过脑一样,美,首先也应该是让人看着顺眼,亦即是应先“过眼”,然后才是过心,最后才是过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结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只会让自己越压越重,而一时看不开走上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像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自杀的大学生,博士生等等。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的更“美”的方法。

  《美学散步》,他的美丽与温柔引发了我种种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生活中,艺术中,美的存在,让我知道应该如何去寻找美,感受美。书中言:“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是的,在这温暖的漫步中,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感受到了心灵的充实,感受到了在“美”中蕴含着的哲学的洗涤。

读《散步》有感6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叙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平凡的现实生活——散步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赞扬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美满和谐的真挚情感。

  全文字数不多,共分八个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然后点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亲“身体不好”。一个“熬”字,以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为线索,叙写了散步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描写了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世间万物,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寓意了“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自然规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义。

  认真地读了女儿的课文《散步》一文,文章描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里的一次散步的情景,通过因为走大路还是小路而发生分歧并得以解决的一件小事情,以朴实真挚的语言写出了人生之路上的人性之美。

  文中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生命痕迹,世间万物正是在如此的新旧更迭中延续下去,包括人类。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成人,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则养育着我的孩子,哺育她成长,教导她成人。虽然都说学校承担着孩子教育的举足轻重的任务,但是作为父亲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因我懂得,无论她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优秀与否,关于做人,对她影响最大的却一定是她的父母,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所给予她的.一切必将会在有一天,由她再给予我的孙子,世代相传。那么,要给予她什么,是我现在常常在思索的。

  在文中,面对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让我体会到了他的孝顺;而母亲最终依从了孙子走小路,又让我看到了奶奶的慈爱。这一切,都让我真切地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记得有次因某事有感而发,我对女儿讲过这样的一番话:“爸爸一开始是抱着你走,再是扶着你走,慢慢地牵着你走,而后是陪着你走。总有一天,爸爸走不动了,就只能站住了看着你走了。”女儿听得哭了,而我在说话间同时想到的还有我的父母和我的爷爷奶奶。孩提时,我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中要风得风;长大后,父亲给我的言传身教让我早早学习了以“孝”为中国人的立身之本。这也是我的父亲一直身体力行并教导我将此传承给我的孩子们的。

  在意喻着人生的那条小路上,全家人相伴一起走着……困难的地段,是正值壮年的“我”承载了孝顺父母与引导儿女的双重责任“慢慢地,稳稳地”走。“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的,亲情,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感谢生命,让我拥有我的亲人们,是你们让我的世界如此完整。无论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难,我都感到温馨,因为这一路上有我的亲人!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对于同时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的我来说,我所终此一生都努力学习的是怎样更好地以爱的方式认真地把生命和亲情一代代地延续、传承下去。

  这是人生最根本的真谛,也正是我所最想要给予孩子们的。

读《散步》有感7

  今天回家,儿子给我读了一篇短文——《散步》,很受感动。现在的社会环境到处充满了现代气息: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很少读书了,伴随父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让自己倍感惭愧。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业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其乐融融散步的过程,特别是作者的母亲身体不太好,为了让他的母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多一些锻炼,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全家陪伴,能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热爱。

  但在散步中,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的'时候,作者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考虑到了母亲的身体,决定走大路,而母亲更疼爱孙子,选择走小路,由此可见,这一家是多么和睦。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有时候因为一顿饭,老人喜欢吃清淡的饭菜,儿子喜欢吃肉,常常为这小事而纠结,自己做的实在太欠缺了,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体谅和爱,才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通过《散步》深深感受到,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爱,亲情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以身作则,对父母多一些关爱,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和谐,更融洽。

读《散步》有感8

  只有面对他的时候,自己才笑不出来。“独来黄金的大斗笠独往。”杨孝帆的语气依然冰冷,只是眼睛里的.赞赏却是极其露骨的。好,到此为止不能再说了。就从沙发上站起来。

  亲情是世上最珍贵的,写到这里,我也感到很惭愧,想起了我的老爸、老妈,好久没回去陪他们散步了,每天忙碌着,为工作,为家庭,为孩子,却忽略了爸妈。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们付出,可我们对爸妈的回报却很少,真该回去好好陪伴他们。趁着爸妈身体还不错,带着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旅行,陪着他们聊着过去的事情,那是多么惬意的画面……

  行,明天就回家陪着老爸、老妈散步去……因为有一天,我们也将变成他们……

读《散步》有感9

  我脑中有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这是我在阅读了《散步》这篇佳作以后所产生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抹之不去,挺美好的。

  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分岔路口意见不一致:母亲欲走大路,走大路平顺嘛;儿子要走小路,觉得走小路有意思,且父母的陪伴时间长些;父亲还是顺了母亲的意愿,然而,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头变了挂,“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父亲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慢慢地、稳稳当当地前行着,特别小心,好像他们加上身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

  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串和谐的音符、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铸成了一首动人的诗篇。他们之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教育着我,激励着我。此时此刻,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爱的.感觉。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带着一颗爱心活着,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一首《爱的奉献》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有了爱世界才会和谐。在今天这个新时代,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谐、灿烂、美好的明天吧!

读《散步》有感10

  树枝上充满绿意的嫩芽密了,有的浓,有的淡,小溪里的水也欢快的唱跳着,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今年的春天来的真是晚,但总算见到了这南方初春的田野,生机勃勃的。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以上片段仿写自莫怀戚的'《散步》,今天刚好学了这篇课文,令我印象深刻极了。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次在田野上散步,作者和他的家人一起。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一个说要走大路,一个说要走小路,作者决定走大路,因为母亲的关系,但母亲却变了主意,愿意陪同孙儿走小路,这是我所没预料到的,真是一波三折!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一遍又一遍的通读这个片段。

  整个世界?

  是啊,那些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人,何尝不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家四口的人物形象渐渐在我脑海里勾勒成型,父亲有些严厉,母亲很贤惠,奶奶则十分慈祥,而孩子天真可爱,活泼聪颖:“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里面令我感到新奇的一句话是:“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长大后,我的母亲也会是如此吗?听从我的话,对我这般信服?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把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表现了出来,这是我所料到的。

  作者语言风格优美新颖,等阅读完全文,我发现我已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篇很短的文章,也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文学风格,以及这位作者,莫怀戚。

读《散步》有感11

  今天,女儿学校老师安排给我们家长一个家庭作业:写一篇莫怀戚《散步》的读后感。我反复地读着,很感动。那看似平常的一次散步,却在我的脑海中永远留存下了一对中年夫妇背着老人和孩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的感人画面。

  亲情无价,爱在传递,而浓浓的亲情,无时不刻地体现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正如文中写道:“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仔细品味着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用心感受着如今我们人到中年的责任和义务。老人和孩子,分别代表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而作为“背着这个世界”的中年人,我们要承担起孝敬老人和爱护孩子,承上启下的双重责任。我们的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我们又要把这爱传承给下一代。但这爱不是父母单方面付出,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当我们的父母年老时,我们更要乌鸦反哺。

  亲情是世上最珍贵的,写到这里,我也感到很惭愧,想起了我的老爸、老妈,好久没回去陪他们散步了,每天忙碌着,为工作,为家庭,为孩子,却忽略了爸妈。早已习惯了父母为我们付出,可我们对爸妈的回报却很少,真该回去好好陪伴他们。趁着爸妈身体还不错,带着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旅行,陪着他们聊着过去的事情,那是多么惬意的画面……

  行,明天就回家陪着老爸、老妈散步去……因为有一天,我们也将变成他们……

读《散步》有感12

  初看题目会想,为什么要将美学和散步联系在一起呢?宗先生说,散步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在于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的人可能会瞧不起,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西方建立逻辑学的亚里士多德学派被成为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水火不容。其实,灵感来自于放空,如果让自己太过于紧张和压抑,美好的感觉也难以体会到。

  我们究竟该阅读什么样的书?畅销的书也读过一段时间,读起来确实很容易,也让人有成就感,可以获得阅读量的荣耀,但是扪心自问,这样有用吗?阅读经典书籍的时候,觉得十分晦涩,一小时可能就阅读两三页,但是可以回味,此时不懂,待以后经历些许之后,恍然大悟,这样的感觉不是更加奇妙?阅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就有这样的感觉。一页页的字,非常的厚重,带领我们进入美学的世界,感受这个世间的美好。其实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需要细心观察,体会,放慢自己的脚步,没有目的,漫不经心,也许会遇到多重惊喜。

  中国美学中重要问题初步探索

  初看文章标题十分学术,但是读起来趣味十足,有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还能学到美学的基础知识。什么是美,大家都有这样的认知,却很难说出所以然。因为美本来就是抽象的,有不同的审美观,看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评价,然而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

  作者从总体美学特点和学习方法谈起,再到先秦工艺美术,古代哲学文学中表现的思想,古代绘画美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和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生活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如果可以掌握方法,得到的美好感受会更多,从专业的角度去体会,也是一种幸福。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什么是意境,作者列举了五种境界。为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而有伦理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人可以达到很多种的境界,在于内心的想法和涵养。心里想什么,眼中看到的便是什么。如果忧心忡忡,再美好的景色也是灰白两色,人逢喜事,觉得哪怕一片叶子都非常动人。

  本章列举了这样一首诗:-杨柳鸣稠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首想见江南。情由景生,景亦可由情移。中国古诗的乐趣与妙处便是如此。所以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如果当年早些参透这点,也许语文的诗词鉴赏还能多得几分,哈,看来我进入功利的境界中了。

  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个大概念,将艺术之美具体化,分解为绘画、舞蹈、音乐、书法、雕塑、园林设计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各有特色。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取精,提高,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源自网络

  看待艺术,不应该只看艺术,需要将哲学思想和艺术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动静结合,阴阳明暗高下起伏,正如道家的阴阳调和,或采取中庸之道,通过比例不断调和,协调之后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便是艺术。如果选择极端,总有一部分人难以接受,但另一部分人会认为精彩绝伦,也颇具创新性,何乐而不为?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和基础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采用了比较法,将中方与西方的绘画历史和特点进行了比较。中国画有其抽象意境深远之美,西洋画则是具体通透写实之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比较才能更知道自己偏爱哪种。艺术的呈现也是中西方历史地理环境之差异比较,不同的历史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审美观,正是因为多元化才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开头作者就为绘画正名,他是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极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

  中国画的魅力在于气韵生动而幽淡的,微妙的,静寂的,洒落的,没有彩色的喧哗炫耀而富于内心的幽深淡远。西方则体现出和谐、比例、平衡、整齐的形式之美。各有千秋,全凭个人爱好。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艺术有三个方向与境界。第一个是礼教的、伦理的方向。第二是唐宋以来独爱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使中国绘画艺术树立了它的特色,获得了世界地位。第三则是从六朝到晚唐宋初的丰富的宗教艺术。宗教艺术属于精神上的成就,如果没有虔诚的信徒将其传承,很难让后人领会到精髓,但是通过艺术,敦煌的飞天壁画,将这神圣的信仰和人们的情怀保存下来,供后人学习和体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痛苦也逐渐减退。这样的艺术,不仅是美的欣赏,更是心灵的净化,感谢敦煌艺术。

  我有幸在武大的艺术馆参观了敦煌飞天画展,那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那些画,虽然是还原的画,但是威力不减。那丰富的色彩,细腻的神情,我欲飞天的自由和张扬,随着飘带让神思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一切是出自古人的原始感觉和内心的迸发,浑朴而天真。希望有机会去敦煌看实体壁画。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作者做了如下举例: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的写景文,云冈、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宏利的寺院。看到这些,你会被中国艺术之丰富多元而惊叹,当自己的文化都没有研究透彻,何来的自信和资本去膜拜于外国艺术?当然,也不是不能了解外国艺术,只是不能过于崇拜。

  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何如此灿烂?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也许政治处于乱世阶段是最大的因素。乱世中对文化的束缚没有那么大,正如春期战国时间文艺的繁荣,此时也是如此。文人可以各抒己见,时事出英雄,如果有好的见解被采纳,还能获得丰功伟绩,扬名万世。文化自身也有影响因素,人们见识到了独尊儒术的权威和专制,不想再于体制内生存,便走向另一面,道家文化,玄学清谈占据上风,而此类文化本身就是主张自由,虚幻,无即是有,任意发挥,造就了魏晋时期的自由开放之风气。

  说起《世说新语》,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当一家人在雪天坐在一起讨论诗歌时,出题人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有人答撒盐空中差可拟,然一才女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何等的有才气啊,而这样一家人的氛围也是充满文学底蕴的。此书还记录了很多故事,让人看到这个时代的精华。

  生于这个时代,可能会不幸,毕竟乱世不太平,朝不保夕,但是生于这个时代又是幸福的,因为只要你想,个人价值便能放大到最大化,是个人展示自我的舞台,想当英雄还是狗熊,悉听尊便。

读《散步》有感13

  散步一文描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的散步情节,并深入细致的描写了散步当中出现分歧后,作者的心理想法,以及通过母亲的动作及语言,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疼爱,不想惹儿女们不满意,通过描写作者和妻子的行为,深刻诠释了,家庭的亲情及爱的流露。

  读完散步,我深深被作者描写的家人之间的亲情所感动,作者以一家人出去散步开始写起,当在散布过程中出现分歧的时候,作为儿子的作者,首先想的是母亲,想更多的进自己的儿女的.孝道,然母亲却为儿子操心,不愿破坏這种和睦的气氛,要求儿子走小路。

  散布时间很平凡的小事,通过笔者這件小事,我深深的洞悉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与美好。文中作者那一小段心理描写,也表现出作为一茖儿子,对母亲的着,对家人的疼爱。通过母亲的选择,表现了目前对儿子的疼爱。

  通过這篇散文,我更感受的人间的温暖亲情,对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理解更深,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侑了一茖小小的指引,我也会像作者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亲情的伟大。

读《散步》有感14

  作者莫怀戚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等细节,以小见大,不经意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让人回味无穷。

  课文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英国教育家巴特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其成人后的种种习性,80%来自父母早期的影响和教育。课文从初春陪母亲、携妻子散步,到决定“走大路”,“背起母亲”等,无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与时下一些不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人相对照,其对下一代的影响引导是不言而喻的。

  课文还揭示了另一个问题:社会和谐的动因。人是组成家庭、社会及人类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人间的.亲情,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完美和谐,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赡养的,是需要情感与安慰的,但更需要对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这一任务需有谁来承担?他的儿女们。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是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呵护,需要教育引导和健康成长,而父母就是镜子,就是导师。因此可以说,尊敬长者,爱护子女,同时有责任心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如果每个家庭都若此,社会就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切向钱看,为了金钱利益父子成仇,夫妻离异,兄弟反目成仇等等违反亲情、人伦、道德的现象司空见惯的情况下,家庭美德,人间亲情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向心力。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没有人间亲情,缺少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每个家庭必须从现在,从自身做起,摒弃功利思想,从尊老爱幼、教育好下一代入手,发扬传统美德,以责任心、爱心为建立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我呼吁每个家庭,到了春天,都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吧。

读《散步》有感15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叙写了一家三代人在平凡的现实生活——散步中发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赞扬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美满和谐的真挚情感。

  全文字数不多,共分八个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然后点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亲“身体不好”。一个“熬”字,以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为线索,叙写了散步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描写了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世间万物,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寓意了“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自然规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义。

  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朴实的话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人闲暇散步时的乐趣,在抉择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反映了作者从尊老爱幼的观点出发,注重现实,“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并且“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于是作者产生了想法,直抒胸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作者的家庭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综观全文,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肩负双重责任,同时又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双重矛盾。子女尊重老人,也是尊重历史现实,老人爱护子女,也是爱护未来前途。敬重老人与爱护子女、孝顺老人与教育子女,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只有尊重、孝顺老人,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传承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同样,真正的关心爱护子女,才能使子女从内心深处感恩和敬重老人,彼此相敬如宾,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和谐篇章。

【读《散步》有感】相关文章:

读《散步》有感04-23

《散步》读书心得09-03

“牵着蜗牛散步 ”读后有感10-05

散步读后感08-14

散步的读后感01-02

《散步》读后感06-09

《散步》读后感06-13

散步的读后感04-19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