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有些书,与少年记忆同在。
依然还记得当年听长篇评书时的情景——正午小小的长满花草的院落里,葡萄架下,一个少年正静静倾听并憧憬着宽广而斑斓的外部世界。在李也默有着陕北风情的声音中,怀想着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们——热爱文学的少年时光,是多么的美妙。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作品问世立即好评如潮,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重新回想这部书所囊括的时光时,依然会发现从1978—1985年以来的岁月是那么的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时的人们以劫后余生的喜悦憧憬着未来,用感恩的心看待刚刚过去的梦魇……简单、纯粹,一切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没有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在那个西北黄土高原小小的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长起传奇般的爱情,这爱情曾让十几年前的一代人为之动容。
无从知道如今的读者如何理解与认知省委领导的女儿田晓霞与煤矿工人孙少平之间的那段爱情。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如今已然完全没有了此类爱情发生与成长的土壤。换言之,作家连想象的欲望都不再会有。煤矿工人与省报女记者之间有着何等的距离?省长女儿怎么会与煤矿工人有情感发生,他们有认识的'可能吗?即便是作家能想到,这样的情节读者与观众能否接受?在这样的问号背后,存在的是大众对人与人关系认识角度的变化。
在《平凡的世界》之后,已很少再能了解到煤矿工人的生活境况了。他们在一度的笑语喧哗之后重又归入黑暗、潮湿的地下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变得那么寂然无声。偶尔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看到,也只是与死亡名单、煤矿事故等相连。想来,这个时代的孙少平们不会再有人关注并敬仰了。他喜欢谁和会娶哪一个更是无关紧要了。恐怕还会有人想,只有傻瓜才会把一个煤矿工人当作自己的偶像。
所以,这一次在翻阅《平凡的世界》时,我内心充满着平实的欢喜与复杂的情感。翻阅它们,就如同重走当年的少年心路。老实说,孙少平,这个英俊、淳朴、向上的男青年曾经赢得过我的深深的爱恋。我甚至因之而热爱他的生活历程——从黄土地出发,由建筑工人到煤矿工人。当然,也热爱孙家的每个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泥土与农家气息。
这是一个小资盛行的时代,以金钱的多寡为成功的唯一指标。因而,在许多的大众媒体中,孙少平以及孙少安们注定缺席并命定成为弱势的沉默的群体。勤劳致富的孙少安们不再是榜样了,我们甚至很少能看到相濡以沫的农家男女。看看现在吧,更多的文学是农家姑娘们离开家乡到城市赚取金钱。没有金钱作衬托的爱情,不再有人眷恋,甚至会让人鄙视。
走在都市高高的天桥上,我常深感困惑。困惑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平凡人们的退隐,更困惑于媒体、大众对金钱、权贵的追逐与渲染,对凡人生活与生命的漠视。
如果活到现在,作家路遥该如何面对这时代的巨变呢?社会现实、文学理念、阅读兴趣,以及金钱至上的当代社会能让他适应吗?他的骤然离世,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休止符,是有着现实主义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写就的休止符。
我知道,也有许多人对《平凡的世界》的文学价值提出质疑,而我亦自知早已无法跳出自我感受去评判这部书的文学价值。多年来路遥在阴暗的图书馆里翻阅报纸,以至于手掌皮肤破裂成茧的细节常萦绕于我的心头并激励着我。
所以,《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它们在十几年来悄然改变着一个小小少年的价值观、爱情观,还有人生观。当我读到孙志刚事件,看到民工迫讨工资的报道,看到农村中被自杀与家庭暴力所困扰的妇女,看到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时,不由得会愤怒,会动容,会在飞驰的火车上情难自己——因为,他们是我自少年时代便热爱的“孙少平、孙少安”们,也是“孙兰花”与“孙兰香”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书籍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或者说使书奇妙的不是书籍本身,而是使书变得有意义的作品。不同时刻看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看了三遍《平凡的世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汹涌澎湃,脑中又混沌一片。闭上眼睛,脑海里呈现看书中的场景,一幕又一幕。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可以用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来概括一下。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苦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坚强地斗争,有的人屈服于命运,有的人在斗争与屈服中摇摆不定。孙家兄弟就属于第一类的人,面对苦难,积极面对,与命运作斗争。少平与哥哥少安相比,他的奋斗的经历更让震撼。打心眼里佩服少平,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到煤矿里去工作,为了生活,更为了家人。刚到那种环境,他能很快适应,换了是我一定吃不了这份苦,而他不但坚持了,而且干得不错。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向诗人借,向晓霞借,我仿佛看到他蜷缩在破旧的被子里,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设想自己在那样的境地,能否保持一颗干净上进的心 我佩服他,可以脱掉肮脏的工作服后可以坦然地和晓霞,养民探讨人生,丝毫没有自卑感。我佩服他,心细,体贴入微,妹妹上学时,他给准备了好看的衣服,女生用品,多让人感动啊。每次读到这里,我就被他感动着,幸福着。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奋斗的真正含义,奋斗不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执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不懈的坚持。
读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一次又一次停下来,不断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日出?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午一年,这才是生活。戏台上的人生是浓缩的,才会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 起伏。但生活毕竟是生活,那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是电视剧中才有的。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机率又有多大呢 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在痛苦中挣扎,难免会有失意的时候。《平凡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的可贵,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实际的,让我知道了平凡的伟大。当代年青人,遇到任何挫折,都应向少平那样,奋发向上,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有时候,人的命运一部分是人的性格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党委平对知识的追求,积极的人生追求和强烈的机遇意识决定了他不同于双水村的普通农民,使他不懈地奋斗。他的原动力是跳出农门,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是成为城市人,改善自我生存条件,并同时使家人生活得更好。他的坚韧的性格,使得他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现实中的我们,也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书中的爱情也是一大看点,《平凡的世界》不仅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生活的悲剧,还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式爱情的悲剧,金波盲目的爱情致使他失望以致失常;金秀的爱情注定是苦涩的;而兰香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和谐,因为她研究的是无体,把爱情构筑在对学术的追求上。润叶与少安之间,由于城市文化经济的悬殊,致使润叶的浪漫被少安的现实击碎,但润叶努力抗争着,与命运抗争,与社会抗争,最终酿成家庭悲剧,使她不得不接受现实,屈服于社会。对爱情的追求要大胆,热烈,同时又是现实的,当明知期待的爱情不对称,不可能时,要勇于舍弃,做一个成熟的明确的人。对待爱情要慎重,不要过于盲目,也不要太执着,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
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是幸福的,激励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我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今后的人生中,不论是遭遇失败,失意落魄,还是收获成功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想起《平凡的世界》,使自己不断向前。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
五年前的初秋,我刚步入大学校门,鉴于经济拮据,我如愿申请到了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当我漫无目的的穿梭在林立的书架旁时,我翻开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正是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在口体之奉不若人的处境中,在初入大学的迷茫中站立起来,去拼搏,去奋斗,去甘于平凡的体会尊严的力量。
这本书耐人寻味,带给人一种洗尽铅华,尘埃落定的平静感,这是一个经历过人生丰富阅历,苦难的折磨,亲情的传承,爱情的甜蜜,收获的喜悦的生活中种种赠予,带着宽容的心,站在高山上俯视这一切的境遇。《平凡的世界》以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为广阔背景,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姓人家的父子两代人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社会的历史转型给中国农村带来的震荡以及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展现了农民艰辛的大义和宽阔的悲悯情怀。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特殊年代,在探求与思考的人生途中,《平凡的世界》沉淀在我们的脉管之中,而使我们的生命不会变得更加苍白、软弱、或者懈怠。有很多人几乎都是通过这本书走入了陕北那一片连绵起伏的沟壑土塬。
面对大学生活中新的环境,当时的我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同时又面临接踵而至的挑战和打击,是个浮躁的矛盾体。在浮躁喧嚣的世界里,要想急迫的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担心被快速飞转的社会齿轮抛弃遗忘,想加快步伐,提高呼声,想要在聒噪的环境中跳跃而被瞩目。这本书让我少有的坐下来,在阳光普照的下午,翠绿新鲜的绿植旁选择倾听,沉淀思想,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许多看法。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坚信自己的双手能改变命运的轨迹。他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撰写了充满活力的生命箴言: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他们对生活理想所持有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这是一部用激情和磨难来写成的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感觉到,在这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有一种平凡的力量雄浑深沉。
20xx年,我考上了研究生。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听闻清华大学校长给新生推荐了此书,坚定了重读此书的决心。再次在图书馆找到她,捧在手里时发现,重读《平凡的世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本书不但没有因为岁月的风尘减色,恰恰相反,时光的无情淘洗,反倒使它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成为文学史中永恒的风景。我痴醉的穿行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跟着路遥一起在陕北的黄土塬上奔走——那里有通向世界尽头的黄土大道上颠簸的木轮马车扬起的黄尘,那黄土崖畔上在寂寥凄清中绽放的山丹丹,那冬天苍凉的北方原野如刀枪剑戟一般指向天空的树。而更重要的是,《平凡的世界》使我们领略了路遥那博大、苦难、忧郁、善良的灵魂以及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憧憬、理想与坚强。
有着新的体会和感悟的我,再次回味80年代前后中国剧烈转型的时代,那时思潮涌起,百舸争流,变革中的社会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但对于广大农村青年而言,等待他们的仍是一个特定的轨迹,在一个社会物质和精神都极其匮乏的世界里,怀着憧憬与无奈,在这条平凡的人生道路上走下去。但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那一张张坚持,固执,不向环境低头认输的脸;一张张刻着艰辛岁月,却无怨无悔的面孔总是能给人难以忘怀的感动。特别是经历过五年医学教育之后,我有着强烈的悲悯情怀,我犹如亲眼目睹黄土地演绎的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与五年前比少了点青春的朦胧和诗意,却多了点对未来命运的沉思,犹如在漫山的野花丛里,突然发现了岩石的坚韧和厚重。这种启蒙式的人生感悟,使我能在象牙塔的岁月里,将一颗不安的少年的心系于求知的方向上,而远离了喧嚣和懒惰。
掩卷沉思,作为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目睹了许多生老病死,人间疾苦,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需要精神食粮给我的滋养教育。我将铭记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珍惜社会和家庭给我带来的机会和温暖。以悲悯和良知,乐观的面对生活,以平凡之心,铸造自己不平凡的精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4
平凡的世界是我读过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读了好久后两部跟第一步有一段时间搁置了,可能是我读书少且不精,所以没能记住里面具体的只词片语,这是很大的遗憾,不过还好我把较有感触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之后细细品味。也许我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表达我对这本小说感触,但是这本小说却给了我内心很大的震撼,更多的应该是鼓励,我觉得平凡的世界这个书名十分贴切,讲述的的确是黄土高原辛劳的人民在社会变革中艰难的生活状况,是的,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什么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只不过在维持自己的生计,追求自己的生活,平凡的可能不会被人去特别关注,但是就细微的方面去深入解读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及感情,就会感到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在一个不平凡的世界里生活着,这个世界充满了荆棘,他们没有被温柔以待,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吃苦的意识,纯朴的品质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背着社会变革的大山步履维艰的踽踽前行,他们为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简单而纯朴的,正因为有他们这些平凡中的伟大,才有了新中国的变革与迈进。
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在苦难下仍然对未来充满追求,充满理想,对生活从未失去信心,时时透漏着人性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着别人。
对于少平我有一种不能用敬佩表达的感情,出身贫农,骨子里是有自卑的,但他对于学习是充满追求的,通过看书,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好境界的理解,他不安于回乡劳动,想要去了解这个更大的世界,虽然在黄原揽工下煤矿当矿工很苦很累,但是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在这些经历的苦难和不断的学习中,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苦难是幸福的组成成分,只有一个人对世界的了解更广大,对人生的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而痛苦却是走向成熟的最快方式,他宽广的胸怀如海一般包容了郝红梅的"背叛”和跛女子侯玉英的伤害,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和田晓霞的爱情是令人泪目的,他们身份相差甚远,在这一点,他即是现实主义觉得他们俩没有结果,一方面又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与期待,他们的爱情终要面对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真正的爱情可能就是如此。他对生活从来不缺乏热情不管生活回报他的是苦难,还是幸福幸福应该是苦难的升华。
少安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农村汉子,从中学被迫放弃学业回家劳动帮助一家人营生,是全家的支撑和依靠,他也负担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在是村里的强人,不怕吃苦,他有闯劲有头脑,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创办砖厂,成为了先富的那一小部分,成为了县里的冒尖户,但善良的少安在富起来后仍不忘帮助村里贫困的`家庭,让他们来砖厂打工,就算第一次砖厂失败,他们的嘲弄于落魄的少安,少安仍然在翻身以后请求秀莲继续雇佣他们,可见农民少安的胸怀和善良,他的成功也并不是偶然。他和润叶的爱情是青春的悸动,爱情的萌芽,也许在如今他们可能会抛开客观因素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们的门第思想限制下他们的爱情终究还是没有开花结果,但我相信,这份美好的爱恋一定会永远的藏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虽然很遗憾,但他们最终都遇到了对的人,开始自己美好的生活。
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很有限,只能用只词片语表达内心的最深感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迈向新局面的一个缩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这些平凡的人演绎了爱情的温柔细腻,亲情的伟大无私,友情的心灵交汇,以及他们面对苦难的坚韧不拔,毅然前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我看的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伟大的人。
《平凡的世界》给我的感触远不止这些,不过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外我的文笔太差,尚不能表达它给我的触动和震撼。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孙少平还在给妹妹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平凡的世界》弥漫着苦难意识。小说告诉我们:苦难,作为人对现实非自觉承受,并不单指物质生存境况的艰窘与酸辛,更意味着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对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着现实生活对于人正当、合理愿望的嘲弄与对激情的压抑;小说告诉我们:苦难的遭遇能磨砺坚强的意志,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说告诉我们:苦难导致人生的缺陷与失衡,进而产生追求超越与平衡的反差与张力;小说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
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具有深刻苦难意识的代表,路遥是借孙少平的嘴和手,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思考。路遥是陕北清涧县农民的儿子,生于1949年。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病逝。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作品问世即好评如潮,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重新回想这部书所囊括的时光,依然会发现从1978-1985年以来的岁月是那么令人神往。生活在彼时的人们以劫后余生的喜悦憧憬未来,用感恩的态度看待刚刚过去的梦魇一切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没有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黄原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长出传奇般的爱情。
近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年轻的一代读者如何理解与认知省委领导的女儿田晓霞与煤矿工人孙少平之间的爱情。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而今已然完全没有了此类爱情发生与成长的土壤。抑或说,作家连想像的欲望都不再有。煤矿工人与省报女记者之间有着何等的距离?即便是作家能想到,这样的情节读者与观众能否接受?在这样的问号背后,刻就的是大众对人与人关系的认同与否定。《平凡的'世界》之后,也很少再能看到关于煤矿工人的生活境况的小说。他们在一度的笑语喧哗之后重又归入黑暗、潮湿的地下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变得那么寂寂无声。偶尔在报纸、网络媒体上看到他们,也只是与死亡名单、煤矿事故相连。想来,这个时代的煤矿工人孙少平们不会再有人关注并敬仰了。他喜欢谁娶哪一个都无关紧要。恐怕还会有人想,只有傻瓜才会把一个煤矿工人当做自己的偶像吧?
所以,这一次在翻阅《平凡的世界》时,内心充满着平实的欢喜与复杂的情感。我必须老实承认,孙少平,这个英俊、纯朴、向上的男青年曾经赢得了年少时的我的深深景仰和爱慕。我甚至因此而热爱他的生活历程从黄土地出发、建筑工人到煤矿工人。现在,惟以金钱的多寡为成功的惟一指标的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在许多公共媒体中,他们,孙少平以及孙少安们注定缺席并命定成为弱势并沉默的群体。
走在都市茫茫的人海里,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平凡人们的退隐,更困惑媒体、大众对金钱、权贵的追逐与渲染,对凡人生活与生命的漠视。如果活到现在,作家路遥该如何面对这时代的巨变他的离世,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休止符,是有着现实主义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写就的休止符。
所以,要说到《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的意义,它们在十几年来悄悄改变着我的人生观譬如当我读到民工追讨工资的报道,当我看到农村中为自杀与家庭暴力所困扰的妇女时,会愤怒,会不平,会在飞驰的火车上情难自已因为,他们就是我少年时代热爱的孙少平、孙少安们,也是孙兰花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
光辉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题记
《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不平凡的人,书里的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还记得第一读这本书时,是初中老师布置的暑假浏览作业,但那时的思想还十分稚嫩,没法深入地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更多含义。如今马上步入大三了,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时,好像那黄土高坡的气味又扑鼻而来。
再次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照旧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入寻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气力、巨大的勇气。他从学生到少年,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自豪感、崇高感。
我的父亲是七五后,孙少平的`经历和我父亲的经历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他们都诞生在那样一个年代。我父亲也是农村的底层人物,爷爷走得早,家里又只有我父亲一个男丁,家里的所有重任在一夜之间全都落到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孩子身上。从那天后,父亲便放弃了求知,停学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那个年代,工作难找是其次,最关键还是工资低,根本难以赡养一家人。父亲得把所有的工资寄回家让姑姑继续进修,在父亲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姑姑的学习成绩最好,在那个年代,一般农村家里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有为的知识份子,家里总要出一个知识份子才是。所以姑姑便是家里的希望,但我相信这是底层人民不能不去选择的道路。
当时的父亲用勤劳努力艰苦撑起了全部家,以致于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固然姑姑也不负所望的成了有出息的人,如今奶奶也跟上了爷爷的步伐,父亲因早年过度的劳动落下了病根。所以家里的大小事物还是由姑姑撑着。不管父亲还是孙少平都1直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但他们从不向命运低头。他们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难,对他们来讲不单单是考验,而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的内心不但不会责怪那些曾难堪他们的人,他们乃至是感激他们,他们自豪地将此称作"苦难的学说".
可是一路走来,但孙少平仿佛都在承受与他们年龄其实不相称的折磨。当一切重新燃起新生活的生机时,一个突来的凶讯却给这个年轻人当头棒喝:曾给过他最甜蜜爱情的爱人,还没有跟她好好告别,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孙少平,这个世世代代年轻人的缩影,又重新背起沉重的行囊,踏上远方寻求梦想的路上。
而不管是父亲的经历,还是书里孙少平的经历都在告知我们:"一个人精神是不是充实,或说活得有没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结论,这是任什么时候候都不会过时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令人在生活中强大。不管甚么人,终究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这些人来讲,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惰。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过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寻求,亘古不变。
路遥在教会我们无私,无私使生命永久。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终究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虽然你可能会遭受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末安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持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没必要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利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油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1生。
现在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绝不犹豫地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个性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我的微不足道,以前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咱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咱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咱们又算什么呢?坚信自我能飞!
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性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好处在于咱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坚信自我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一样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能够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坚信自我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1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职责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最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个性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咱们心理上总不愿去理解杯具,因此,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就应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正因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明白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咱们就应坚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向向上燃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
我把这些人的名字和欠了我多少钱写下来,少的是3万块钱,最多的是750万,然后点了一支蜡烛坐着想了想,把这个纸烧了。
现在播出的《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受就是跟小说中的不一样,因为这个小说我读的时间太长,对每一个人的面孔都有自己的想象:跟我小学同学一样,脸上都很脏,这个脏不是没有洗脸,是因为我们小时候营养不良,就有这种癣。结果我打开电视机一看,上面的演员都漂漂亮亮的,营养很好。我说这怎么能跟《平凡的世界》里面一样呢?可是我现在看到第十一集,每天晚上躺到床上都要哭一场,因为太感人了。
我跟孙少安、孙少平不太一样的就是我的家庭出身太不好。孙少安、孙少平是贫农出身,我们家是地主出身,我爸爸被划成了右派,回到农村去了。所以小时候我们的处境比孙少安、孙少平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我小时候,1970年代初,西北发生了一次旱灾。我们吃的是救济粮,救济粮不是粮食,是红薯片。我有两个妹妹,脸上都是脏脏的,最后我爸妈做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为了让两个妹妹能够活下去,一定要送给别人家,在我们家就会饿死。
我的大妹妹送出去以后我妈妈每天晚上做噩梦。我12岁时就把这个妹妹背回来了,在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又把小妹妹要回来了。
我父母亲对我的影响完全不一样。我妈妈尽管瘫痪了,可是和她接触过的人都成了她的好朋友。我记得,她病危的时候把她送到医院去,住了一段时间出来所有病房的人都成为她的好朋友了,她有这样一种魅力。我爸爸就是一个很坚强很乐观的人,我的乐观是我爸爸给我的。
我的梦想就是从我们这个山沟里面出去。人的心中有另外一个世界的话,心里面就有一种力量,就会向往它。
我原来一直顺着这个思路往前走,从山沟里面出来,宝鸡、陕西,结果一直走到了北京。到了北京我觉得我的梦想可能还是地理环境的.梦想,所以要出去,到英国也好、美国也好,就是要出去。
最后我才发现,人真正的梦想是精神世界的,这样心里才会踏实。
我第一遍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里面一段话对我触动特别大。就是田晓霞和孙少平两人毕业了,田晓霞要送孙少平回去时说:你不要回去以后变成一个老农民了,我每个星期给你寄《参考消息》,除了关心村子里面的事情还要关心更大的事情。
我跟孙少安、孙少平的经历有好多是一样的,包括我上学的学校也是在一个半山腰上面。电视剧出来的都是砖房,而且砖房很漂亮,这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想象的房子全都是土坯房。孙少安最后创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是建砖厂,我就按照孙少安的指引,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建砖厂。
第一个砖厂建在海南岛文昌,这个砖厂办了半年时间倒闭了。我就办第二个砖厂,第二个砖厂办的时间比较长,在海口市秀英区。办了这个砖厂,算是赚了第一笔钱,然后就开始做房地产。
我有时候看《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因为没有饭吃,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好像压着快要趴下去了,实际上真正把他们压着快要趴下去的态度,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态度,只要具备了这个态度你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为周围的力量都会帮助你们的。
我大概在7年前又读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读完之后我就觉得心里面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地方。我就拿着手机一个一个看,看到几个人的名字我觉得心里不高兴,最后一想这些都是借了我的钱不还的人。
我就想,如果是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他们碰到这样的事情:你都这样有钱了,还因为同学或者乡亲们借了你的钱耿耿于怀?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我就把这些人的名字和欠了我多少钱写下来,少的是3万块钱,最多的是750万,然后我点了一支蜡烛坐着想了想,把这个纸烧了。
我说从此以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我的钱了。这样一种力量,就是《平凡的世界》给我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
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平凡的世界》或许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百读不厌的好书!
有很多人给着它这样的评价:“中国五十年的乡土文学,只有一本《平凡的世界》”,此话虽然有夸大之嫌,但是,这本书无论是关于乡土风情的描述、还是乡土人物的刻画等,在中国乡土文学长廊中都有着不可抹煞的一席之地!
乡土的描述,不就应有那么多的负累,而是就应有更多宽松的、真实的元素充实在里面,并且作者能够和阅读的人一齐享受到这种乐趣!
《平凡的世界》一书以黄土高原深处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为着眼点,透过对孙、田、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开来,由农村互动到城市,从文革后期跨越到改革开放前期,作者难能可贵地向咱们展示出一幅从1975-1985年,历经十年的乡土画卷。书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中国乡土的沧桑变迁无不被作者描述得淋漓尽致,透过表面描述去挖掘该书的主题,咱们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一种关注:关于咱们的乡土、咱们的社会、咱们每一个人在时代跋涉前沿中的苦苦挣扎!
通读全书,作者的文字描述极为朴实,没有一丝的华丽和矫揉造作,书中的描述来源于本本分分的生活,这是该书获得成功之处,书中,尤其是人物刻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热泪盈眶,无语噎咽!是的,他们从书中读出了自我,读出了他们自我的生活,找到了藏匿在书中主人公后面咱们自我的影子!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又映现出平凡,书中不仅仅仅有着乡土人物的苦难成长历程,更表达着普通人物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尤其是书中主人公在应对艰辛坎坷面前暴露出那种不屈的高昂斗志。
这本书启蒙着无数即将或已经踏上社会青少年前行的方向,关于善良、关于追求、关于真诚、关于拼搏。作者透过普通人物命运的描述一味地强调着“不惧怕艰辛的人生才是壮美的人生,不屈于逆境的灵魂才是高昂的灵魂!”这样的伟大主题!同样,这本书也给研究乡土文化的学者们带给了一个理性的平台,怎样的乡土才是真正的乡土,乡土并不必须就是沉重、落后,乡土也有着自我繁华,乡土深处的善良、包容需要咱们每个人去用心体会。
作品的描述时缓时促,但是,咱们每个读者却都能跟得上,作者透过淳朴的文字引领着读者在城乡之中来回穿梭进进出出,对于书中文字的描述,作者拿捏得很稳,几乎覆盖到了每一个读者的感受,作者笑的'时候咱们也跟着笑,作者流泪的时候咱们也会潸然泪下。作者知道咱们读者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咱们不得不惊叹作者有着这样细微的洞察力和感染力。
年少的咱们为书中男女主人公孙少平和田晓霞恋情的有缘无份而泪眼婆娑;也会为傻子田二、二杆子王满银等等小人物生活中张扬的的举止而忍俊不止;咱们也会对于那个在大跃进期间意气风发、牛气冲天扬言要在三年之内把荷马踩在脚下的老诗人的张扬而哭笑不得;更为书中主人公在命运中的不甘俯首而荡气回肠。
一场大水冲走了很多读者的眼泪;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勾起了无数人对西部草原的向往;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改革大潮将咱们每个人都席卷了进来。如何把握自我命运的方向和应对变革所应有的心态,成了现代人不得不去用理性思考的东西。
也有人,说过这本书有片面的“理想化、平庸化”,但这正是作者写作的意图,力求表达出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的感情,只要咱们能读透它,知道咱们将会从书中得到怎样的共鸣,那么,这本书就算完成了它的文学使命
是的,作者路遥已经逝世很久了,前不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其女关于父亲路遥的一篇追忆,不禁唏嘘!天妒英才,路遥走的太早了!但是,一本《平凡的世界》会让读者记住你!
鲁迅先生说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依旧活着”,咱们想说:路遥,你永远活在咱们读者的心中,时刻温暖着咱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
无论性别、种族、贵贱、贫富……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人生。这就是我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最大的体会。当初是我闲暇时打算以此书来打发时光,然而这部书却以非凡的魅力打动了我,吸引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唇齿留香,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不断的在我脑海中浮现……虽然书中所刻画的年代与我们的时代有了一段距离,然而,他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意义是那么重大,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他那他为何如此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字——真实。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勇气。从学生到成年,他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和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经历了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确信自己千辛万苦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白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的把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想到我每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只有孙少平的百万分之一。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是否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结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生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散,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历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事实上,孙少平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存的意义有了更高追求的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淋漓的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性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我们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陌生的世界。不怕苦难,只要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耐痛苦,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里眼中熟悉的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个对生存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成为平凡的人呢?就算是平凡,也是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孙少平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我们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我们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绝不能没有精神!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对于像我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来说,我的岗位决定了,我不能虚度光年华,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我们有这个责任,指引他们前进,导向他们要为了理想的生活而不断努力的勇气与劲头。
国家需要精英,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人们,因为社会需要他们来支撑他们,才是社会中的中流砥柱。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人生,这正是我们应取得的人生态度。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1
闲暇时刻,再次翻阅了《平凡的世界》一书,搜看了《平凡的世界》,通过文字与视频的结合,让我更深刻领悟到书中所透露出这些平凡人故事背后的一个深刻的道理——“生活没有如果,只有通过执着而努力换来的结果”。
书中主人翁孙少平说过“平凡的人生,我们也可以过得不平凡……”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注定会有一个平凡的世界,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当前的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也不能做命运的奴隶,我们要向孙少平学习,学习他不屈命运的安排,坚持自己的理想,守护自己理想的那份执着,乐观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认真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努力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已经看惯了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作息规律;看惯了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场景;看惯了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作下来,渐渐消瘦的脸和手上清晰可见的青筋。他们就这样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时节,他们都从未间断地重复着播种、耕地,因为在他们眼里,土地才是他们的衣食饭碗,只有不停地劳动才能吃饱穿暖。
而我不甘心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父母的“继承者”,我不甘心像与我同龄甚至更小的农村孩子一样,在中学都未毕业的情况下就被父母送去沿海城市打工,仅仅就是为了给家里找点额外的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对未来有些迷茫同时也对未来满怀憧憬。我深知,要摆脱这样的命运,唯一的方式就是努力读书,考上大学。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没有雨伞的孩子,下大雨时,别人可以撑着伞在雨中慢慢前行,而你必须得跑……”是啊,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放学回家,我们没有机会躺在爷爷奶奶怀里撒娇,甚至和爸爸妈妈见面的时间也只是在饭桌上,家人没有更多的心思花在我们身上,因为他们要起早贪黑忙地里的农活,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好。从小我们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做家务,无论酷暑寒冬,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背着背篓,牵着牛去山坡上放牛、割草。每当累得精疲力尽时,我都会一次一次地暗自发誓“一定要加倍努力、奋斗,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为了家人过得轻松一点、幸福一点”。就是这样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理想成为我努力读书的前进动力。从小学到高中,虽然成绩算不上是班上拔尖的,但我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通过两次高考,我总算是顺利地踏入了大学的门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平稳的时代,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与孙少平一样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唯有努力。回首大学生活,我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业余时间,我就一边打工,一边挣自己的生活费。给校外的辅导班发传单,上家教,去德克士上夜班,半夜一两点才回去,暑假去广州进工厂,我也做过。正是在这种不断追求生活目标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我明白大学是人生奋斗的另一个起点,给了我追求目标的源动力。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下,我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获取更多的经历不断地磨练我的意志和韧性,才能接触到更多新东西,与更多不同的人交流,不断地积淀丰富自己的见识和认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大学毕业,参加了几次事业单位考试,我都被无情地“刷”下来,我也气馁过、抱怨过,甚至一个人偷偷的哭过,哭过之后一切还是得继续,继续总结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机会作好准备。在自己的坚持下,我顺利考入现在的单位,对我来说这是我很欣慰的事情,不禁感叹自己也算是一个幸运儿,尽管曾经抱怨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通过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在社会上实践,我收获了很多,我也成功地从生我养我的地方“跳出来”,我要感谢这个地方,是它给了我力量和勇气,是它让我怀揣着理想,给自己一个希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2
曾经,我读过一本小说,它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它曾经在我最彷徨的时候给予我力量,让我走出困境,它深深地影响了我,它彻底地改变了我。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1975年的黄土高原到处是一片贫瘠的景象,农村学生孙少平尝尝咀嚼着贫困带给自己的自卑和痛苦,由于同病相怜,他和班上最贫穷的女孩郝红梅关系密切起来。但不久红梅疏远了少平,原来她被班长顾养民吸引住了,少平为此痛苦过。在这之后不久,少平又认识了学识广博的田晓霞,并深受其影响。田晓霞读书很多,思想活跃,她经常借书给少平阅读,从此少平能用比较广阔的目光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从此书开始改变着孙少平。
少平的大哥孙少安,当年由于家庭的贫穷,毅然放弃了学业,在家务农扶持着这个大家庭。少安与大队书记的女儿田润叶青梅竹马,却因地位悬殊娶了温柔贤慧的贺秀莲。田润叶因此嫁给了她并不喜欢的李向前,生活在无情地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改革开放后,少安办起了砖厂,生活也在逐步好转。此时的'孙少平已不甘心呆在双水村,他毅然到黄原城闯天下,成为地道的揽工汉子,后来又进入煤矿成为普通的煤矿工人。劳动和读书使他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同时在与晓霞的交往中,他们也萌生了爱情。正当爱情甜蜜地进行着,晓霞却牺牲在抗洪的第一线,少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少安的砖厂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砖厂濒临倒闭。幸好在朋友的帮助下,砖厂再次红火起来。少安吸取教训苦心经营,砖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盈利滚滚流入少安的腰包。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下,少安决定赞助电视台拍电视剧,少平知道后马上阻止了他,劝他拿出钱来为村民办实事。少安出资重修了双水村小学,小学竣工那天,县乡领导亲自赶来参加“落成典礼”。可是,少安的妻子秀莲这时却得了肺癌,同时少平也在一次事故中毁容,生活的苦难再次落到这两兄弟身上。在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两人用自己的经历探索着人生之路。
每每想起这本书,心中便充满着莫名的感动,尤其是那些曾经乃至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片段和章节。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少平特别爱读书,当别的揽工汉因一天的劳累而呼呼大睡时,当别的揽工汉因下雨而打牌取乐时,当别的煤矿工人贪恋玩乐时,孙少平一直坚持读书,他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所以他才能在煤矿考试时,别人只考零分,而他却能考满分。读书使他扩大了眼界,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个人修养,塑造了他那特有的气质。当我在书中读到这些时,我也在改变,我开始热爱读书,尤其读那些名著,它们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在书的世界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因为《平凡的世界》,我养成了经常读书的习惯,它会让我终身受益。
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男子汉”的论述:“难道说戴个墨镜,一脸络腮胡子,嘴里叼根烟,穿一身黑风衣,就算时男子汉吗?不是的,这只是外边打扮,真正的男子汉应是内心坚强,有足够勇气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是啊,说的多好!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禁产生了共鸣。“注重锻炼内心的强大”,这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
书中还有一处最令我意外了。当田润生开车在一小镇停留时,竟遇到了郝红梅,而且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当初郝红梅为了改变家庭贫困,才疏远家庭同样贫困的孙少平而和家境优越的顾养民走在了一起。后来红梅一时糊涂偷了手帕并被顾养民知道,于是顾养民抛弃了她。再后来她远嫁他乡来到这个小镇上,可不久丈夫又死了,她只能独自照顾孩子,艰难地生活着。当你回顾他们的学习生活时,你会发现当初上学时润生与红梅的生活根本没有交集,他们甚至根本没有说过话,然而生活最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每每想到这个结局,我都不禁感叹生活的难以预料,我都不禁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充满恐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实在太多了,它教会了我很多人生哲理,让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每当遇到爱读书的同学我都会向他们推荐这本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能够看到那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能够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演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3
《平凡的世界》一本看似平凡的书籍,但是就是这本书对我影响巨大。是她,让我再次以“平庸”的眼光看世界;是她,使我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她,让我再次以平凡的眼光看待自己。也许你现在云里雾里,不过此书确实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记得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显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其实我算是一个注意细节的男生,虽然有时候说话大大咧咧,但是我特别会观察别人的细微表情变化,并尽力采取措施处理它。没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我是这样来看这段话的。任何性格都是双面性的,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一种性格,万万不可鄙夷我们的出身,他带给我们的财富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显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记得有那么一件事,文中贫穷的主人公读初中时喜欢一女生,但女生喜欢校长的儿子,主人公的哥们很伤心,替他揍了那个校长的儿子,当时所有人都会觉得他会告诉校长,并把主人公他们开除,联系下当时中国70年代的社会背景,当然还包过这件事中的错综复杂。出人意料的是,那位作风嚣张的公子哥并未把这件事告诉学校,主人公也躲过一劫。这就是魄力,因为当时我也没想到,也许你会觉得可能公子哥怕被打,不是这样,这就是那位公子哥的思维方式,作风高调但内心细致紧密,而且能忍,这就是大将风范。在我经历的生活领域中有那么一个人,平时生活特别节俭,他一个同学过生日,送礼物的话估计也会就表表心意,大家都觉得他估计也就不送礼物(因为以往都是这样,过生日的人做东,其他人负责吃饭就行),或者在路边随便买点东西当做礼物,毕竟礼轻情意重嘛;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花了很大心思去准备那份礼物,也花了很大一笔钱(相当于他一个月生活费的四分之一),谁也没有想到,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此,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相信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我的感悟,毕竟大家也不懂他们之间的种种,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想做他同学永远的好朋友,仅此而已,仅是朋友,没有任何“邪恶”的目的。自那以后,他们的关系更进一层。很简单的一件事,所有人也就很快忘却,但自那以后,他在我心中的人格瞬间巨大化了。我认为那得需要多大的魄力才能够想到并且做到。那句话确确实实对我看待人生产生了显著的良性变化。
当然不仅仅是一句话对我印象深刻,此书带给我的正能量无穷,不管是情节的`跌宕还是人物所呈现出来的真善美,都令我惊叹,感叹作者路遥的文学功底,使我不自觉地就看了他的其他巨作。文中主人公孙少平来自贫困的农村,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对待人生的“真”,虽然最后没有成就像读者期待的那样的一番事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然而那仅仅是读者的需求,我认为主人公已经成为成功了,即使最终仍是一个煤矿工人但他无怨无悔,通过自己的奋斗,敢于无视在列车上对他异样眼光的人群,面对人群赤裸裸的歧视时仍旧笑看人生。
在我心中有一股“孙少平精神”,他奋斗不息,坚韧不拔,始终坚守着劳动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信念,对待感情更是透彻,面对已经大学毕业始终暗恋着他的邻家女孩的直接的表白,他毅然拒绝,而更愿接受已故大哥的遗孀,他懂得自己不能给予别人幸福就不要轻易接受,这是一种高度的人生责任感。对待爱情,他知道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去寻找终生伴侣;对待友情,他知道只有自己诚心待人,别人才有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面对挫折,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看待人情世故,他知道凡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关系……这就是孙少平,一个犹如蝼蚁之辈极其平凡的普通人,当你慢慢读懂他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你自己是多么悲哀,多么地平庸。面对爱情,你只图自我私欲;面对亲情,只是毫无羞耻索取,从未真正地去将亲情魅力巨大化;对待友情,愚昧地不敢去接受,很多时候只是毫无止境去质疑,有时候更是以小人之心地度量自己的朋友,没有朋友,何来兄弟,可悲啊可叹啊!
年轻就会犯错,知错能改就好。一切都不晚,相信这本书带给我的财富会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4
在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之前,其实是因为看了电视剧版的,正因为看了电视剧激发我想要去看看这本书。
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相对立又相交织。孙少安作为长子,天资聪颖却迫于家境辍学回家当一个生产队长。他的身上有理想有尊严,但同时也有责任。责任使他不敢追逐理想,甚至于放弃了理想,也是这种责任使他拒绝了深爱着自己的女孩。他的家庭决定了他的责任,他的善良决定了他的选择。而少平,成绩优异,也同样有尊严和理想。同样面对艰难的生活,少平没有选择放弃理想而是不断地追逐理想。无论生活有多么困顿,他都不放弃任何可以读书的机会,他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不劳作,看一本被润叶妈用来夹鞋样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是他的理想,是建立在大哥放弃自己理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少安在辍学劳动,就没有少平的上学读书。同时少安少平都一样的因家庭环境而有些自卑。这种自卑令少安忍痛拒绝了润叶,也使少平“仇视”家境富裕的顾养民。他们既是两个独立的人物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小说传达的是爱、善良与和平。仔细钻研小说,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着来自心底的善良。郝红梅,即使最初伤害了别人,最后也受了苦,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跛女子侯玉英,虽然是爱耍小聪明,自以为是,但也能知恩图报,保守秘密。周文龙,对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最后却也救助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王满银,抛弃妻子外出流浪,让她们受尽了苦难,最后也能唤醒自己内心的那份善良,浪子回头回家照护妻儿。爱,是小说不可磨灭的元素。
少平身上就更能体现出他的有理想与不畏艰辛,先是在黄原城里揽工,后在铜城大牙湾挖碳,即使可以去少安的烧砖窑里过上舒适的生活,却仍然出去外边闯荡,受苦受累却也快乐自足,尤其是在认识晓霞之后,他不仅真正的认识到了自身的平凡,并且不为自己的平凡和卑微身份所感到自卑,更加努力的生活下去。
书中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这片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陕西黄土地的熟悉,以及对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亲切。正如书前所写的“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一样,作者更想表达出自己对土地、人民的爱。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就是一个追求理想又眷恋家园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又痛苦的过程,他先是历尽艰难挣脱这桎梏,而后又不顾一切地回到了曾经束缚他的桎梏。他曾经的囚笼,成了他现在的信仰。这很可悲,也很真实。那些曾经在城市乡村之间苦苦挣扎,心中迷茫追求又反复的人们,是否也像孙少平一样?这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
小说的结局似乎是悲剧。一开始所期待的有情人都没能终成眷属并没有发生润叶另嫁他人,丈夫残疾;少安妻子因病去世;晓霞被洪水冲走,少平毁容;金波再也没找到他心爱的藏族姑娘。晓霞死了,秀莲也死了,少安少平的爱情不得善终。全书都属于现实主义,只有结局路遥安排成了他个人的理想化。看起来孙家兄弟很可怜,但是他们只有爱情不够美满。
《平凡的世界》中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正因为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故事才会不平凡。孙少平无法选择他出生的环境,就只能靠努力来改变命运。纵使生于平凡,生来平庸,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大约是人生于世,为自己的命运作斗争吧。即便不知结局如何,也曾抗争过,证明了自己有一个不屈的灵魂。《平凡的世界》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平凡人对命运的抗争。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因为主宰你生活的,是你自己。
《平凡的世界》没有写完他们的一生,我不知道他们今后的生活如何。但我猜,一定有苦有乐,有笑有泪,被击垮了也不放弃希望。
看完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平凡、爱、希望与奋斗。在这样平凡而艰苦的生活当中,却对其充满希望,爱着自己所爱的人,并为之奋斗。
时下在疫情紧张的时刻,所有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也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大家为打败疫情而努力奋斗,他们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题记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意味着,这世间暂时死亡,另一世间复活。无数个中午,我总或悠然或急不可耐地走进《平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作为旁观者又却似主人公般认识了孙少平、田晓霞、孙少安、田润叶、郝红梅、曹书记、王班长这样一号人物,他们的世界,也正如我们现实社会,是酸甜咸苦、悲欢交织的。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对下一秒的未知。
虽说它叫《平凡的世界》,也许他的生活貌似真的平凡,但他,孙少平,在我脑海中却形成了一抹独有的印象,他不似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个人。孙家一家人,都有一“通病”——勤劳又肯干。如他哥哥孙少安,孙少平在干起农事上,丝毫不马虎、丝毫不逊色,甩开一双拖鞋在旁边,撸起裤腿就是一顿猛干,(他在他所面对的所有事情都是如此认真,揣着一起敬畏心,优秀的人优秀的不是哪一方面,而源于某一品格),按他这架势,在农村糊口谋生,应该无需任何担忧。但,他走了,去了一个叫原城,——一个从小到大与他仅有过一次邂逅的地方。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他初来到这座城市,只是一个破补丁布包,一双洗得褪色了的鞋子、一身黯然无色的衣服,一副稍带惊叹、好奇又有些无措的青涩面孔。“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不到几个月,他“系统翻新”了一般,浑身上下布满了肌肉,同时也遍布或已久、或还未结痂的一道道杂乱又狰狞的疤痕,这是这座城市留给他的刻章。
其实,这期间,他哥哥的砖厂正是红火之时,也需要人手。他若还乡,也许是另一番好风景,至少不会如此劳累。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方向,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人活着,总要有属于自己一人的追随着什么,它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至于他为什么宁可做苦力也要留在城市,……人总是喜欢不断地去接触未知,它赋予生命别样的力量。
他与田晓霞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胶甜似膝,我感受到的,是心心相印的静谧、毫无猜忌的自然、情比金坚的信任、唯我懂你的默契。他们也许只是书里这个世界的虚构人物,但在我看来,真爱就是这样,就只是这样。“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孤独是常态,所以陪伴才显得如此珍贵。况世上本知己难逢,如得一遇,不悔此生。
田晓霞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可望而可及的“理想化模型”,她温柔懂礼、处事有原则、大方又自信,并且懂得理解他人。于孙少平而言,她是一只云雀,衔来了一枚阳光。她每周都如约送礼给孙少平一摞报纸、书籍看,生怕他哪天成了她不愿见到的“满口黄牙,活着就为口饭吃”的孙少平。可以说,她对他一生的影响似一双无形的手,推着他靠近光明。“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大都好物不坚牢,琉璃易散玻璃脆”。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当最后一涛浪涌卷没她的发丝,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就这么没了?——应该会像其他小说中那样,带着主角光环,她最终又被某些潮水送上岸了吧?亦或是一块木块温柔而有力地将她托出水面?——她是那么美好的一个存在啊!丝毫不敢松懈,直到指尖滑尽最后一页,我才确实了路遥笔下的白月光,那天被卷入了潮水之中。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们承诺永远的时候,人也没骗人,只是……人生无常啊。那天,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指在了它应在的位置,下午四点一十五分零零秒,我步入那道我们第一次定情的小阴坡,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习惯于也太过喜于美满大结局,可读到此书尾声,说不上满目疮痍,甚至孙家各自都活得更好了些,但我心中仍有些愤愤不平,有些惆怅、失意、迷、愤。但,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吗?
人活着,不能只看到了一面,忽视了不愿。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了。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经典句子08-24
平凡的世界经典句子12-07
平凡的世界心得01-16
平凡的世界的语录01-20
《平凡的世界》心得04-18
平凡的世界作文03-12
《平凡的世界》阅读心得10-17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06-08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08-19
平凡的世界优秀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