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4:16: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优选)《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课文。这类专题的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渗透,像《乌鸦喝水》《称象》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也是围绕这个专题学习的。在本册第四组的课文中也讲了动脑筋思考的故事,纵观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专题。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了解故事,点燃智慧的火花,到明白道理,指导学习、生活,开出灿烂的智慧之花,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玲玲的画》讲述了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评奖的画,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划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就像玲玲爸爸说的那样:“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是本文的主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课后泡泡语“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样的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五、总结: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电教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不足:

  1、课堂提问略显琐碎,致使课堂中教师的声音出现频率过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问题过多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路。

  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内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课上引领孩子去学习当画被弄脏之后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过对玲玲改画过程的学习从而深入到对父亲的话“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上。但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我发现偏重了对玲玲的想法、做法,对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孩子的讯息的学习上有所忽视。最后的拓展时间较紧,学生参与面较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比较成功的地方。

  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是第一课时,生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写字的时间还是少了点。教学语言不是很严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难过、着急——满意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我说:老师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坏事变好事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帮我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在钩破的地方绣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的说可以从不要穿的旧衣服上剪一朵花下来粘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上面绣一只采蜜的蝴蝶。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并对他们的建议表示感谢。这群孩子已经真正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对说话内容进行拓展,问:在平时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孩子们思如泉涌,各抒己见,把教学推向高潮。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局限,无法打开。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内容浅显,语言朴实,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文中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换个角度想问题的思想方法,把主题教育渗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润物无声。

  一、话题导入,激发探求欲望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向上、乐于助人的特点,调动他们探求的积极性,寻求新知,唤起学生潜在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一开始就把课文学习与个人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二、体会情感,感悟主题

  初次完成的画,玲玲是满意的;面对弄脏的画,玲玲着急、焦虑;看到修改后的画,她又一次满意地笑了。对于这种情感的前后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画,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作品是比较完美的,抓住“满意地端详”一词指导读书,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兴奋;再通过生生合作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玲玲在“另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的情形下,内心的紧张、失望;最后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想了想”,添画了一只小花狗,教师可出示修改后的画,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与成功感。通过充分的读书,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坏事情转化成好事情,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聚焦重点,深化主题

  玲玲的变化,爸爸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先体会着爸爸的“高兴”读一读,再组织交流:“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事件出发,谈自己的感受。爸爸的`一段话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他告诉我们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作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再次遇到事情没有办好时,不能惊慌失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的实际经历并不多,认识问题有局限性,不一定非要理解到坏事变成好事才行。学生只要领会到遇事多动脑筋就可以了。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为了强化主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展交流。交流时可以谈以前遇到的一些糟糕的事情,是怎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也可以谈曾经经历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当时不知如何处理,读了本文受到的启发。从多个层面、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启迪思想的故事供学生课外阅读。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去领悟一种思想方法,感受一种生活态度,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摒弃传统的说教,这正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平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话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份家的温馨。

  这节课是《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为主要问题来理解课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学中,我抓住“啪”这个象声词,理解象声词的概念,体会玲玲的难过心情,了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笔掉地上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象声词。在教学本来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并想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声词,但是一紧张给忘记了。

  本文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困惑来理解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觉由于考虑怕时间紧张在读的方面做的还是不够,还有在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时理解的不够深,这点内容本来就是本课的重点,但我做的还是不太好,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在朗读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从深层来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来理解,并在提问题方面多斟酌,争取提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多思考,多动脑筋。还有就是课后题中涉及的讲故事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叫讲故事的过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衬衣、绣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习字

  1、(出示一件被钩破的衬衣)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在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给钩破了。这是李老师最心爱的一件衬衣,可是现在不能穿了。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李老师重新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学生反馈。预设:在钩破的地方绣上一朵图案。)

  2、(贴上绣花)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在钩破的地方缝上绣花,这件衬衣似乎比原来更漂亮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玲”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谁来读读?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读准后鼻音)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齐读课题。“玲”字还是要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谁来教教大家该怎么写?(指导书写“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认记生字。

  2、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下大家?(正音)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老师给这些生字都找了个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自由认读、全班齐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不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认识吗?(分男女读、开火车读。)

  5、为了奖励同学们读得好,老师特意为你们找来了课文的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6、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反馈、正音。

  8、全班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2、师生交流、反馈: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①指名回答。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端详”(可以换成哪个词?哪个更好?)

  ④配动作表演“满意地端详”。(板书:漂亮、弄脏;满意、着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①指名回答。(板书:开动脑筋、画上小花狗)

  ②对比两张“画”,学生谈谈感受。

  ③指名朗读爸爸说的话。

  ④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⑤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⑥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从爸爸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①全班回答。

  ②板书:满意、得奖。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坏事变好事。)

  3、欣赏“名人名言”

  五、指导书写“楼、梯”

  1、(出示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书写。(“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板书设计】

  玲 → 满意 → 着急 → 开动脑筋 →满意 遇到困难

  玲 善于思考

  的 坏事变好事

  画 → 漂亮 → 弄脏 → 画上小花狗 →得奖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己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这样,劣势也能转变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

  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

  ①自读,感知文本。

  ②选读,读出兴趣。

  ③跟读,读出节奏。

  ④练读,读出方法。

  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

  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习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老师今天和咱们大家是初次见面,所以我想考考大家,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敢)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砸碎的水缸中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咱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司马光)

  2、还有一种鸟,它渴极了,但是它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乌鸦)

  是啊,同学们,司马光也好,乌鸦也好,他们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成功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同样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呢?

  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和我们大家打招呼呢! (出示幻灯片)板书:

  玲玲的画

  (强调读音,第一个玲二声,第二个玲轻声,学生朗读课题)

  (二)教授生字和句子:

  1、会认的字:玲

  祥

  幅

  奖

  催

  叭

  脏

  筋

  2、会写的字:

  叭

  玲

  狗

  糟

  楼

  梯

  肯

  脑

  筋

  (讲授生字时,老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准确)

  (重点讲授,叭,是个拟声词,教师模拟黑板擦掉落地上的声音)

  3、讲解词语:

  端详弄脏评奖催赶叭的一下一幅画动脑筋

  4、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朗读重点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得哭了起来。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4)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5)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幻灯片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字音,让学生读中悟情悟理)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根据课文内容,给三幅图排排队。

  (指名回答)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完成填空)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一不小心。在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5、联系生活实际:

  如果你的花裙子不小心破了一个洞,你会怎样将坏事变好事呢?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练笔:

  写一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吧!

  四、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老师希望咱们大家并不是在原地哭泣,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智慧开动脑筋,战胜困难,将坏事变成好事!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完成这一节课,祝亲爱的同学们生活永远幸福,再见,下课!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玲玲的画》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他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案不够熟悉,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学不够扎实,知识点没有落实。

  1、在进行“玲”字的教学时,字音没有落实。“玲玲”应该读轻声,后鼻音,也没有进行指导,只是一读而过,不够扎实。在进行“玲”字的拓展时,“领、零、铃、岭……”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词的形式,这对学生来说印象不够深刻。在进行积累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读不准的情况。如果说此时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对形近字的积累。

  2、在进行词语检查时,对难读字音及多音字落实不够到位。我的词句检查是分两步走的,第一部是词语。但在ppt出示词语时,我给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已经没有必要,只需要将重点字音予以指导标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未重点指出。比如说“催促”两个都是平舌音,学生在读的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但我并没有领着全班将其落实,只是稍加纠正,这是不够的。其次是对多音字“脏”的教学,也不够落实,还是PPT的问题,没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而形近字“叭”和“趴”进行比较教学时没有将他们的.意思与偏旁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不够到位,学生印象不够深刻,知识点难以掌握。

  二、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1、指导第一小节朗读时,叫了几个学生读,但这几个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玲玲满意的心情读出来。而我并没有进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带过,可以说指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进行一下范读,突出重音,学生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过场。语文学习最忌走过场,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教学。

  2、除了第一小节朗读指导不到位外,对第四小节、第八小结的朗读指导都是有所欠缺,不够到位的。第四小节因为玲玲的着急、伤心“哇地哭了起来”这种伤心、着急的心情学生没能很好地读出来。第八小节中“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中玲玲失而复得的高兴心情都没能指导到位。其实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着急将课文上下去,不肯花时间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为上课而上课,还是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这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脱离了教案,做到位学生而上课才能真正地上好课。只有做到认真、扎实才会有进步。不光是我会进步,学生也同样会进步。

  三、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准确,评价语不够恰当。

  1、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到位。朗读不好,不好在哪里没有明确点出来,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朗读的进步,也会造成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比如说在进行第四小节的朗读评价时,一个学生读得并不好,没有将玲玲伤心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我只是说:“你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的点评是不负责任的,不错不错在哪里,如果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2、同样如此,在最后的总结,讲故事的环节,我的点评也同样不到。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语言不够简洁,出现了读课文的情况。我对他的评价是“讲得不够简洁,能不能再简短点”。但是什么地方应该简短,什么地方说得太多了没有明确指出,这对下一个学生的概括没能起到任何帮助。所以下一个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仍然犯了跟第一个学生一样的错误,概括不简洁。这就是我的点评不到位、不准确造成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辨别能力、自我感知能力还不强,所以需要老师的点播。如果教师的点播不准确到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改进的。

  3、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太普通,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仍需锻炼。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通过这些反思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在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错误,慢慢进步,上出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8-29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17

《玲玲的画》的教学反思02-14

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3-30

(优选)《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06

(必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06

《玲玲的画》 教学设计及反思04-11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01-16

《玲玲的画》语文教学反思03-26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