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6-15 10:11: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5篇

教师读书心得1

  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成一位“懒教师”。全书以新颖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这不仅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裨益。

  联系自己的工作,我想,作为班主任,要分清楚哪些工作是可以自己分工和授权的,该减的减,该丢的丢,把日常的`学生事务交给学生自己管理,相信学生,解放自己,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这是教师减负的最好方法。

  就像开学那段日子,班级的卫生打扫可是让我头疼的问题。班里只有几个孩子看起来还像是个干活的样子,一看便知大部分是在家没有干过什么家务活的。班级卫生可不能总指望老师打扫啊,这么多孩子难道要一个一个教?我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我走进教室,打算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不知道怎么办好,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呀?”听我这么一说,几十双眼睛顿时好奇的看着我,就连平时几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此时也把眼睛瞪得圆圆的。他们先是一愣,接着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什么事啊?”“老师,你说吧,我愿意帮你!”“就是啊,到底是什么事啊?”于是我便把同学们不会做值日这个“大难题”摆了出来,还请一位不会扫地的孩子上来“演示”。看到他笨手笨脚的样子,台下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我也为难的问:“看,像他这样不会扫地的同学还有很多呢!这可怎么办呀?”没等我说完,一个调皮的男孩就站了起来:“孙老师,你不用着急,我有办法!他不会扫地,我教他不就行了吗?”“好啊,那你赶快给他做个样子!”话刚说完,他就快步跑到台上像个小大人似的拿起扫帚扫起来,边干边说:“你看,像这样才能扫干净,你会了吗?”另一个孩子笑着点点头,并模仿了起来,还挺像个样子。之后又有几个孩子上台学扫地,都很快学会了。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请学生上台帮我解决有些同学不会拖地的问题,没想到学得还真快,小老师也挺有小老师的样子。

  看到孩子们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很是高兴,又趁热打铁的问:“刚才两个小朋友可真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因为他们帮我解决了这个让我头疼的大问题!哪些热心的小朋友还愿意帮老师的忙,在课下继续帮我教会其他不会做值日的小伙伴?”好多孩子兴奋地举起了手……于是,第二天中午的卫生清扫,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干得越来越像样了。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适时地作为一个“懒老师”出现,让学生帮帮自己解决问题,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孩子们会为帮助了老师而积极性大增,同时“关怀之心”也与日俱增,乐此不疲。而且在这些小老师的带领下,其他孩子不但学得快,积极性也高,自己也想去争做小老师。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效率极高,作为老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读书心得2

  我的教育理念是:“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我和学生共同追求的人生境界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一段写在《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封二上的一段话。很实,道出了一个老师最朴素的教育情怀:关注人性做真教育,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全书共分为观念、突破、心境、幸福、智慧、呼吁、建言七个部分。总体感觉,看得懂、接地气、很实在,没有夸夸其谈。在本书的自序中,李镇西老师以巴金先生写给母校的四个字:“掏出心来”为主题。李老师写到:我不敢保证我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力求每句话都是真的。不媚上,不迎合,不从众;言说常识,倾吐实话,抒发真情。

  在第一部分:观念里。李镇西老师开宗明义,教育的“初心”在哪里?一门心思办“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社会发展,还是人的发展?教育上的初心,就是以每一个孩子为中心,让教育重新回到一个个具体的孩子身上,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发展与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以人民为中心”。唯有始终关注“人”,教育初心才永不丢失。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心灵:不只是看知识的正误,还要看精神的善恶。好的教育一定要有人的气息和温度。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突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这是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可能,今天的你会超过昨天的你。怎么超越?答案是学习和实践。第一,跟学生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第二,在反思中学习和成长。第三,在阅读中学习和成长。第四,向同行学习和成长。

  第三部分是心境。我的理解就是从心理层面上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不抱怨,做一个纯粹的教师,保持一颗纯净的爱心。

  如果说前面是教师对自己的解放,那么后面应该就是对自己的超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镇西老师送给历届学生的见面礼,后来成为武侯实验中学的校训。这句话和李镇西老师所言的.教育的初心是一致的,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培养“人”。教师不问收获地辛勤耕耘着每天的课堂,把种子播撒进岁月,等待着将来在不知何处的远方传来种子发芽的声音,闻到种子绽放的芬芳。

  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实有效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师的不声不响和学生的不知不觉之间。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教育效果,总是发生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教育过程一定要不露痕迹。当我们处处刻意表现教育时,教育往往不会出现,这叫“多情总被无情恼”:当我们忘掉教育而忠于生活本身的逻辑时,教育往往如愿而至,这叫“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作为教师不但要有爱的能力,还要有爱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呼吁和建言是李镇西老师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为教师发声,为教育回归本源在呐喊。李老师的呼吁和建言是建立在真实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来的,真真切切的反应了一线教师的心声,实在佩服李老师!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慢的艺术,好的教育必须是以爱为灵魂,静待花开,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读这本书犹如涓涓细流,温润心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去育人,新学期开校之际,借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送给自己:让我的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读书心得3

  整本书中,吴非老师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学会等待学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学生丰富知识,要等待学生发展能力,决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东西。同时,他也说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是件慢事,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和提高。他也很直接地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中指出:现在,教师自觉学习、保持专业修养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可见,虽然发展是一件慢事,但我们仍然要抓紧每分每秒,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才能真正地发展,如果一味地贪图慢字,那么,可能花费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得不到发展。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从我跟社会的接触来看,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应该是处于中间地位,比起普通老百姓我们是属于知识分子,但是跟公务员相比虽说我们享有公务员待遇,但与他们的生存状态还是有差异,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所拥有的生活还是一种比较常态的生活:我们不会有眩目的财富但也不用担心生计,所以我们过得心安理得;我们不会拥有多大的权势,但不用担心仕途的得失,不会有推脱不掉的饭局,所以每天吃得舒心健康;我们不用忙于算计他人和提防他人计算而身心疲惫,未老先衰,相反与童心的'交流,会让我们青春永驻。我想生活的实质不在于追寻财富、地位、权势,而在于有时间有心情去品位平凡的点点滴滴。作为年轻教师,要安于生活的常态,不被太多的功名利禄所左右,不被纷繁的人情世故所牵绊,也许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想对年轻教师而言,多看一看前辈们走过的路,多吸收一些前辈们好的经验,提前吃一些前辈们的亏,会成长的更快的。

教师读书心得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成为优秀教师的10项》这本书,这是美国作家罗宾.R.杰克逊写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培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别人提供的建议的取舍、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错误的弥补等10个方面介绍了教师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和教师应该怎样修炼,从而让自己更加品行高尚、素质精良、学识渊博。除此之外,在介绍完每一方面之后,都会有相应的事例做以补充,显得书的精心以及细致,并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有和更加容易理解。现在,我将我感悟比较深的几点写下来和大家交流与分享。

  一、可以借鉴别人的教学秘诀,但一定要培养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从事教学的我们,想要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可避免地,会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去学习,例如阅读相关教学书籍、去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上网查找成功案例等,并把他们的一些教学设计搬到我们自己的课程,但到头来确发现,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经过了不断地尝试,学生的收益甚微,很多时候都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境地。我们所有人都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但是在盲目地借鉴、照搬其他老师的教学想法和设计用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之前,必须要在心中牢记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初衷、牢记自己学生的风格和特点,要考虑这些课程设计是否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学生、是否适用于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能满足我们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培养自己的风格,书中给出了几条建议:

  一、一定要从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上着手开展教学实践;

  二、专注于问题根源的分析和解决;

  三、在进行实践之前要进行调研;

  四、进行解决方案的实践和试错,看看能否奏效;

  五、试后反思;

  六、做出调整,并再次进行尝试和实践。

  二、尽管很忙,但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多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的,而我们有许多东西要学习,有关于教学上,有关于班级管理的等等,甚至经常听到一些老师甚至是自己,都说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和朋友去逛逛,没时间静下心来看看书,甚至很多时候会感到烦闷,也会纳闷,怎么工作永远没完没了呢?而造成这样的情况,除了因为我们对工作不熟悉之外,还有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可以说,很多时候都在“瞎干”,所以我们会很忙,而且,因为我们“忙”,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时间,心情没有得到放松,情绪就会不好,工作效率自然不高,工作还没干完又有新的工作,每天都在工作之中。这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体系和流程,并且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以便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教学和学校生活之外任然拥有自己的私人生活至关重要,不仅仅因为这能够让我们保持理性,还因为这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教师。因此,尽管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并且应该找到一个方法来平衡教学层面的需求以及教学以外的个人生活方面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三、别让自己成为造成课堂约束性问题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学生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开展学习,比如,当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阅读课本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因为没有带书来而学习其他科目或是在睡觉,而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些老师甚至包括我,可能都会在课堂上训斥这个学生为什么上课不带课本来学校,甚至还可能会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给整个班里的学生上了一节“政治课”,最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可能就无法顺利开展下去。而很多老师甚至是我在阅读《成为优秀教师的10项修炼》这本书之前,都没有意识到导致我们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的“真凶”正是我们自己。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课堂约束性问题”和课堂激励性问题”这两个概念,并指出课堂约束性问题是指干扰教学过程的行为,或是造成公共财物损坏的行为,而那些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不参与课堂的活动或是放弃自己的学习行为的问题属于课堂激励性问题。有时候,教师自身才是造成课堂约束性的原因,在上面列举到的例子中,学生没有将书本拿出来阅读,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学习行为的问题,那只是缺乏课堂激励性的问题,但经过老师大声抱怨和职责,甚至给学生上“政治课”后,影响到了其他学生,就变成了课堂约束性问题,而这造成这个问题的正是教师本身。而课堂管理策略和技巧仅仅对处理课堂约束性问题有效,它们并不能解决缺乏课堂激励性的问题。因此,在试图解决与课堂管理相关的问题之前,我们要先花时间来判断一下自己即将要处理的问题是课堂约束性问题还是课堂激励性问题,这就可以确保我们处理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是最佳方法,避免由自己成为造成课堂约束性问题的原因,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优秀的教师,尤其顶尖的教师,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划或是预期的方式来实现发展或提高的目标就干脆放弃或是变得绝望。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投入精力和努力,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最终,经过努力的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5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积极。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心得6

  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使我阅尽人间的春色秋韵,最大限度地获得认知的满足、艺术的感悟和人生哲理的启迪。而从教之后,读书就更加勤奋了。

  读书是需要意境的。安详的心情,宁谧的氛围,都可以把人带入空灵美妙的境界中去。在如诗的意境中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仿佛先人树下禅定,心无旁骛,风声雨声车马声无一声入耳。

  要臻此佳境必先静下心来。据说毛主席青年时代为锤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处读书。确实佩服伟人超凡的读书法,但这样的大境界,不是常辈所能修得的。于我而言,读书时最向往的'还是一片宁静。处所有。

  然而白天,繁忙的工作、日常的喧嚣里,早已不插进须臾的宁静。于是,深夜成了读书的最佳时段。此时,人已去,茶已凉,斗室骤然安静下来;此刻,天睡了,地睡了,灵魂却醒了。偶尔,会有如水的月华无声无息地透过窗棂,洒下满地的清辉。捻亮床畔柔和的台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或半躺半坐,摇曳的心安定下来了,仿佛有温暖的杯底从心房熨过,心中的皱褶一道道舒展开了,不知不觉就沉浸到了书的世界里。在书面前,你不必有丝毫的伪装,你可以肆意地放纵自己,从孔子到苏轼,从苏格拉底到巴尔扎克,这些人类的精英呵,你可以随心所欲的拜访。试问,还有什么会比毫无拘束地赴一场心与心的约会更让人向往呢?

  书是早选好的,就在枕头底下,不用书签指路,一下子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然后就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往下看,若是极具情节的作品,一口气能读上大半本;若是理论性强的读物,品上几篇也就够了。再不会像中学时读古龙那样,电筒一开就开到大天亮。那是不可能的,明天一早,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已经为师的你。

  于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书读了一部又一部,笔记写了一本有一本。因此其间虽然也上了一些自已感到遗憾的课,然而更有许多课自己颇为满意,这应该和读书有很大关系吧。使命仍在肩负,那么,就枕书入梦吧,用宁静的读书,为每天忙碌的生活画一个优雅的休止符......

教师读书心得7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教师读书心得8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使人受益匪浅。《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在这本书中,,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寒假里拜读、品味《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做卓越的教师”强调:“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能够从学生长远来分析考虑,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必须有卓越的教师!

  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对人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要想走向卓越,必须自觉从六个方面进行修炼:差异有限,潜能无限;不能离开,好好爱她;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强研究,勤于写作。书中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师深入浅出的对这六个方面作出生动详尽的讲解。

  “一个人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将会按照书中讲的六个方面修炼自己,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 “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走向卓越。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很细心,很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当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我没想过我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教师读书心得9

  读过这本书《教师人文读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心得10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

  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

  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

  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

  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

  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

  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

  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

  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

  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

  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教师读书心得11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所以,余老在序言中对年轻教师(在余老面前,凡站在讲台上的先生们,都是年轻的)谆谆告诫:

  (新部编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_新部编语文教材培训心得)“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我珍视在事业奋斗中对生命的历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不能失去“追求的勇气”,要“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要承受“刻骨铭心咬牙坚持的历练”,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要能“苦做”,“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巧做”,成功讲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早、更多地品味奋斗的快乐滋味。

  要“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摘抄、摘录、摘记”并“分类研究”,“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灵感和把握成功的机会”。注重学习积累的人,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

  所谓“专家”,“是哪些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

  “心静”,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状态,“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

  做教育教学研究,没想像的那么深奥可怕,其实就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并“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名家、行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主要在四个字上下功夫:角度,难度。‘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技能,就是创新。”

  读着余先生的“修身警言”和“思想火花”,觉得“高山仰止”,让人心虚和畏惧。这那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呀?

  那么,余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历练成就和肺腑之言与我们有何现实的意义呢?

  作为教师,每个人的学识基础有不等,天赋条件也不一,外在环境机遇也不同,谁能说这些区别是无法改吗?我们学习余老,期望个个成为余老那样级别的人,那是不自量力。余老对我们一线广大普通教师最大的启发是,坚持做事业的规划,珍惜时间,坚持用巧妙的方法去践行,用心把教学工作中小事做到精致,做得有意思。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生活中具备野心且能成大事的人毕竟少数。我们更多的普通人其实是“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一个教师,三尺讲台,一本教材,几十个学生,这是我们世界,很小。我们其实不需要大抱负,只要能脚踏实地,在教室里,在学生心里,把每件小小的事做精致,做的有意思,我们就会渐行渐远,越攀越高。眼界和心界是低头看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仰头远望出来的。坚持做精致的小事,这就是余老“静下心来”的修炼之道呀。

  思虑至此,便不再对余老“敬而远之”了。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一个好老师难,当一个好班主任更难,班级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班主任不仅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第三辑中通过《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让父母成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的处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进步了,国富民强了,孩子们有了优越舒适的环境,但行为习惯为何出现了滑坡。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学校教育模式与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异,或者说是家庭问题给孩子的行为习惯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说:我们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而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们在面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的班级管理如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而简单地采取整体化一的措施,势必让这些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者无处躲藏,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结合朱教授的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利用x月份学校开展的“家长一日访谈“活动,为不同的学生家长,构建一个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级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好机会,活动开展以来,我总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请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之道”,讨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再让孩子当场发言,有时甚至请一部分问题学生发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结合自己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学生不可能屏弃一切因素的干扰,带着纯而又纯的心理坐在教室内从事学习活动,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合力。一旦两种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学习、生活必将步入一个和谐的轨道,正如朱教授所言:当学生的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这样就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教师读书心得12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教育书籍《做温暖的教育者》,作者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者的职业生涯不长,但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战争和失败,也经历过生活的幸福。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对他的教育事业的不负责和对孩子们的伤害。所以他认为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好的教育。在面对和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时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就像我们看到许多现实中存在着矛盾、挣扎的灵魂一样。而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是如此的渺小,又该如何去处理我们的这些孩子呢?所以我就想到要读读这本书,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01.一份责任,一份爱

  书中说:“教师,是把学生从家庭推向社会的人,是一个用自己的心灵教育学生的人,也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教师在我的认知里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也是最辛苦的职业。但是我们总是把教师当成了一个很轻松的职业,认为只要付出了爱就可以了,其实我们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无私的。因为孩子并不知道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他们也觉得我们并没有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所以说孩子们看到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些家长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我们要多一些包容之心。如果家长不理解或者不支持也不要轻易地打骂或体罚学生或者采取过激的方式对待所有孩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给学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和心理负担。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需要被尊重和理解的一面,我们应该以一份责任来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心和爱学生的教育者。

  02.一种境界,一个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老师曾经说过,“我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天也不会改变的,我要做的只是尽量使学生不受影响地学习和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育本就是一个不停的问题,“教”是第一步,“育”是第二步…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和更新,也因此而拥有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作为教育者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迭代……才能实现对孩子最大限度地爱!苏霍姆林斯基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自己有个儿子叫亚历山大虽然与自己同龄,但是亚历山大不是他亲生的哦!

  03.一个人,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一生,一个幸福的人会受很多的委屈。如果一个人总在外面受委屈,那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把目光局限在自己身上,要多去关注自己。因为一个人的经历要比孩子多得多,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总在外面受委屈,总会有人站出来保护他们吧?所以,在我看来,孩子们之所以受委屈,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心里的委屈和怨恨都表现在了身上,这是一种不成熟和脆弱,也是对人没有安全感和爱心在作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是一个人幸福和满足最好的方式。

教师读书心得13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这个学期我带的就是一年级,再加上是第一学期,我时常被小家伙们吵得是心烦意乱,经常要大声喊过“一、二、三,坐端正”后,小家伙们才能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薛瑞萍老师究竟有什么方法,能够心平气和地带好一年级的学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也形成了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1、常阅有益书籍,常习为师之学。

  在阅读该书的始终,我发现,学习阅读一直是本书强调的重点,就是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班主任,必须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经常以读书的方式进行“充电”。无论是学习阅读课外书籍,还是有关孩子教育的业务书籍,都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三个联系”:一是将书中看到的有关孩子教育的理论和观点联系到工作实际,拓展自己的理论教学经验;二是将书中讲述孩子的心理特征和疏导方式联系到本班学生的特点,熟悉了解更多的学生特性,掌握更多的疏导学生不正确行为的方式方法;三是联系到班里的教学氛围,总结形成一定的措施,有的放矢,以鼓励肯定的态度增强班级好的教学氛围和习惯,以引导和纠正的态度转变和消除不利于班级教学的行为和现象。通过“三个联系”,不断的将书中所讲述的“亮点”适用于班级教学,通过不断地实践,丰富自身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或者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的实际经验。

  2、主动沟通,用心评价,带着感情做好教学任务。

  本书将与家长、孩子的交流沟通也作为一个重点,用大量篇章列举了很多精彩的案例。通过阅读理解,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做,尊重孩子,孩子是最容易交流的,而且是最愿意与班主任和教师交流的,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在他们的世界里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听到,当孩子们在完成一些课外任务(包括做家务)时,要是家长有不同意见,他们会理直气壮的大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们老师说的,必须……!”多么可爱而真诚的孩子们!这也足以证明了班主任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我也曾经想过,如果与家长沟通不够,对孩子的理解强调不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离老师本意、家长难于理解的孩子行为,从而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孩子形成不被尊重的的潜意识,最终形成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所以,逐渐认识到,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长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建立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沟通渠道,共同携手抓好孩子的教育,同时通过学生评语和个人谈话等进行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主动沟通能力,使孩子们为了不断地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通过很多有益于学习和健康成长的行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3、勤于总结,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书中还有一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就是“教学札记”。有的只有四五十个字,有的只描述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起初觉得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可以值得写的嘛?”可是随着继续的阅读,我发现这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也是一个人良好的做人风格。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字里行间里不仅仅是一些教学的现象和小事情,而是一些可以指导教学的信息和线索,更是积累学生特点和变化的信息库,字里行间还透露出教师与孩子们的深厚情感和“诸多交往”,有趣而且有意义。我相信,“教学札记”不仅记载着一些教学的经验和案例,同时也记载着这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成长的历程。

  合卷闭目,养神休息。回顾自己十年多来的教学经历,可圈可点的实在不多,值得欣慰的是,自己仍然挚爱自己的这份事业,教学经验也日渐丰富,不再是初站讲堂上的小老师,遇到一些问题也能稳妥圆满的解决。回顾此书所讲,真是感慨良多,教师行业不仅需要的是敬业、耐心等基本素质,还要做个“有心人”,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积累、善总结、多反思,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主动与学生做朋友。我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与我的教师事业一同快乐生活。

教师读书心得14

  暑假在家期间,一直在看《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是由朱家雄,张亚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的。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守于教学的体会和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在书的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三篇中《品读“职业幸福”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写的“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面对家对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的观念,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想这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困惑。

  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要学会热爱。2.要学会奉献3.认清角色是品读“职业幸福”的前提。其实除了这三个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和品读的。那么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一、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着那份快乐:和他们一起散步观察春天,一起捡拾落叶,一起游戏玩耍,一起放风筝,一起写生绘画。记得有一天,我外出听课,下午回来后,孩子们好象很久没有看到我一样,热情地叫起来:“老师,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问:“你们是不是想我了?”有几个孩子唧唧喳喳地说着:“是啊,我们想你了。”这些可爱的孩子!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前几届已经毕业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孩子们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话,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希望老师毕业后能给他们打电话,还有的说:“我们会想你的,毕业了还来看你们。”有几个孩子进了小学后真的来看我们了。当我见到他们的一刹那,孩子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老师,我们想你!”我紧紧地搂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让我们感到幸福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着很的影响。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小便弄脏衣裤,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脸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听到家长一句:“老师,不要紧,没关系的。”“老师,麻烦你了,不好意思。”“老师,你们真的很辛苦。”这些理解和宽容的话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对我盲作的最的支持,有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当看到家长在班级博客中发表感谢的话和祝福时,我们是幸福的;当收到家长发来的新年祝福时,我们感动着;当家长给我们提出中肯的建议时,我们思索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信任、肯定,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更加放心和满意。

  三、教学中的成功让我体验幸福。

  教师最引以为幸福的我想应该就是教学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而且能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学还能收获成果,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最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当看到孩子画出一幅幅特新颖的图画,捧回亮闪闪的奖牌时,我们的心里是激动而又自豪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有出息,当上了班长、班干部,评到了三好学生时,我们的心里是宽慰的。

  四、自身的学习和成功是幸福快乐的。

  经过自己的钻研制作完成了一个课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课、教研课能比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听到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份幸福。

  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包围着我,感染着我,现在我对幸福又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寻找自己的幸福吧!

教师读书心得15

  阅读《做教学教研的追梦人》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1.相互尊重,和谐互通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教学中尊重学生,还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源泉,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

  2.情感交融,心灵共鸣

  如何使教育的过程变成师生情感互动共鸣的愉快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聪明!

  "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其次教师也可用正确的体态性语言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光、举动、表情等。教师要充满热情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激励的动作等体态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3.启发探究、教学民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或诱导,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其拥有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力;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学习与探索,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发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4.激励参与,体验成功

  首先要通过实施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教师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其次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学评价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01-04

读书活动教师心得05-22

教师的读书心得06-16

教师读书心得05-18

教师读书心得06-12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02-16

教师名著读书心得07-30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04-21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05-22

寒假教师读书心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