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
陀老的这本书打五颗星根本不够,我想把整片星空的星星全打给它。
怎么来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去年就开始阅读,直到今年,一会儿在kindle上阅读,一会儿拿起手机看,被很多事儿打断也被其他书吸引过,断断续续地阅读所以感受也是凌乱的。今天一口气把后边全部给看完了,真的是情绪波动,中途特别想哭,因为文字仿佛透过纸面,撬开我的脑袋,直抵我的内心深处。
说说人物吧,老头就撇过,就谈这三个儿子。
老大卡嘉是我非常欣赏的,有自己的原则,虽然是个混,但不妨碍他活得明白。对于爱情很执着,对于自己也看得透透的,坏是坏,心眼却是好的,根本还是根善苗,但有点太苦了,没娘疼爹不爱的,命运老是和他开玩笑,在想要改邪归正浪子回头的时候,咔嚓一下人生毁了,害,可怜惹人爱。
老二伊万,搞不明白,也不想你搞明白,别人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想法太多,暗戳戳的,思想吧,不抛锚的时候说点话还中听,说多了我也不明不白地看了,没留下多少强烈的感受,但是最后再来看,本人也还是挺好的.,毕竟是卡拉马佐夫的代表人物,走得极端,两段都有接近,走过来走过去,矛盾。
老幺是陀老个人最偏爱的,塑造得太好了,好到我对他就只有敬仰,好到我觉得全文就他一人是小说人物,好到不真实,伊万卡嘉老卡拉马佐夫还有卡列琳娜格露莘卡等等这些人物都非常真实,就阿廖沙一人让我觉得这肯定是个小说人物,但不可否认我是爱他的,因为他是爱世人的。
看完有点胸闷,我想我会去购买纸质版的,放在我床头,时不时看看,很多地方我不理解的,或许以后经历多了,或许看的书多了,或许某个时刻我就懂了。
再次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致敬。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2
终于读完了,今天读了四百多页。
读陀氏的作品,最痛苦的是对他的人物激情疯癫的理解,实在狂乱。上半本昏昏欲睡,下半本到米卡的部分渐入佳境,非常好看。竟然哭泣了。这本书适合有阅历的人读,年轻没有沉重失败过的心灵太鄙浅,不足以读懂这样沉重悲悯的作品。当人们失去一切信仰信念,只靠摇摇欲坠的道德本性来节制人性的恶,人性就变得复杂可怕了,在当代,更是这种情况!这种深刻的探求人性的力度,在我看的作品里没有一本超过卡拉马佐夫兄弟。唉,人,世界,竟然无言了!
艺术手法方面更像刑侦影视剧,逻辑清楚,细密,纳博科夫说的已经很好:陀氏是优秀的戏剧家!当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程度远远超过纳博科夫的论断,纳博科夫当然判断失误了!
巴尔扎克作品的`精致利己主义,当然还有一点良心,但未免有时被人性的恶的不可拯救而迷失,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看到了人性的圣洁和邪恶的二重奏,并且圣洁盖过了绝望。无疑,这样的超越是沾满眼泪和血迹的。人,充满了毁灭的欲望!
“你是说惋惜上帝么?化学,弟弟,化学!那是没有办法的,教士大人,请你稍为靠边挪一挪,化学来了!拉基金不爱上帝,完全不爱!这是他们大家最要害的心病!但是他们隐瞒着不说,他们撒谎,他们装假。我问:‘怎么样,你会把这种想法带进评论界去么?’他说,‘自然不会让我这么公开说的。’说着笑了。我问他:‘不过这样一来,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来生,人将会变成什么样呢?那么说,现在不是什么都可以容许,什么都可以做了么?’他说:‘你还不知道么?’他又笑。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3
陀思妥耶夫斯基实在是个鬼才,一部书上下两部一千六百余页,俄罗斯的精神在卡拉马佐夫兄弟,在一个案子中飘荡,他飘着,我抓不住。
米佳和阿廖沙是传统俄罗斯人,几乎是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的显象了,上帝是什么呢?是良心。但是,如果承认上帝不存在,如果承认现代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已经给予了人类不受惩罚的全部自由,如果认为专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宗教大法官,传话筒代替了发声器官,人就自由了吗?写出《宗教大法官》的伊凡,处在传统与现实,或是说,理论与幽微脆弱又明朗坚固,蓬勃生春的心灵之间的夹缝中的,骄傲的伊凡,真的自由了吗?
伊凡是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青年,良知和智慧在他脑中碰撞却使他痛苦,当人类生活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得人世间的幸福和快乐,当人凭着自己的意志和科学成为泰坦,成为人神,当旧有的道德秩序崩塌,会有新的秩序立即建立起来吗?人会骄傲而安详的迎接死神吗?会将爱定义为满足生命的瞬间而不求回报的爱他的同类吗?
不知道,不知道,人不是泰坦,即使上青天揽日月,即使下九洋捉鱼鳖,人的工具如何变,灵魂的拷问没有变,痛苦或安详的来源没有变,心还是那颗心呀,卑如蚁而美如神。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的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上帝创造的人被上帝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村上春树说的,我不知道他指的尊贵是什么?我读到的是无处不在,不可被抛弃也不会行使抛弃之名实的良心。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4
很庆幸在还算年轻的时候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科的时候读《悲惨世界》,第一次感受到经典文学的力量,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矛盾冲突都远超年少时读过的流行作品。也因此后来偶尔读古龙,读村上,甚至读某些名著,总觉得不够味道。要么是人物单薄,要么是情节单薄,读时一时爽,读完总感到少些韵味。
后来又慢慢读了几部大部头,作品各有所长,也大都底蕴深厚,但是再没有过初识雨果时的惊艳,大抵是因为后来读的作品与《悲惨世界》不相上下。
直到近段时间遇见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次深受吸引是众人到佐西马长老的修室去,虔诚的宗教徒、将信将疑的宗教徒、无神论者,另外加上一位老卡拉马佐夫共处一室谈论宗教,戏剧张力太大了。同样的张力也出现在格露辛卡到卡特琳娜处的做戏与调笑,体面与轻浮的冲突,体面与气急败坏的融合,读的时候真的感到太妙了。我相信这种张力是陀翁的有意为之,而这种张力也一定只能出自对世事人心有广博视野和细微洞察的作者。
第二次深感震撼是陀翁借伊万的宗教大法官之口谈对宗教对耶稣的看法,陀翁在这里把上帝从宗教制度中分离了出来。伊万说自己信上帝,但不接受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我想这或许也是陀翁的自白。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个上帝的虔诚信仰者之口时带了多少挣扎、痛苦和愤懑。此外,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在与陀翁的'对话中,我开始能够诚挚地肯定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某些人群的积极作用,甚至宗教的传教形式或许都值得科学工作者的小范围借鉴。(/狗头保命
第三次震撼来源于长老死后阿廖沙心灵的蜕变与成长。佐西马长老之死、尸体腐臭的闹剧、格露辛卡的自白、拉基津卑鄙的筹谋……围绕阿廖沙的矛盾冲突在阿廖沙卷的最后部分达到了一个高潮,而在该卷的最后一节,处于狂暴漩涡中心的年轻心灵在至悲至痛之间,在困顿怨怼之后,终于回到长老的灵柩前,于心灵痛苦的求索之后,最终容纳了一切,悲痛迷惘替代以平和喜悦。陀翁笔下年轻的阿廖沙,让同样刚刚开始人生之旅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心灵所能够具有的宽宏力量。
人的好奇心大概分为两类,向外了解世界和向内认识人心。于我而言认识人心的作品又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寻找共鸣巩固自己的人生观,另一类用于寻找突破拓展自己的人生观。陀翁的作品属于第二类。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相关文章: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07-07
卡拉OK大赛活动总结02-21
望夫崖01-14
卡拉ok纳凉晚会策划方案01-02
国庆卡拉OK比赛策划方案01-02
卡拉库里湖导游词01-16
《山羊大王卡拉格》读后感02-18
《山羊大王卡拉格》读后感06-07
夫族及亲属称呼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