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嘹亮歌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1
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极少接触到二部训练,因此无论是合唱还是轮唱,对于学生来说都可算是难点,都需要一个感受好训练的过程。怎样能够摆脱直接、呆板的二部训练,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方式,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并易于学习,是我教学设计时考虑最多的问题。
这首歌的轮唱听起来具有山谷回声的效果,这启发了我,选择用喊山与回声的游戏,创设情境,由简入难的开始接触轮唱。歌曲轮唱部分的节奏型是:0×××∣×---∣弱拍起和后一小节的全音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都不是拿过来就能唱好的。因此在回声游戏中,我设计了远山回声,让孩子们适应弱拍起的节奏型,并将全音符拖到时值饱满,然后再过渡到近山回声,使二声部的弱拍起的节奏与一声部的全音符衔接容易、自然,并能将长音拖得悠长饱满,而不是出现“浅唱则止”,全音符不唱足而等下一小节的情况。
为了使学习歌曲更加轻松和顺畅,我在接下来的环节里,直接对歌曲的轮唱部分旋律进行远山回声和近山回声的模唱训练,进一步接触和进行轮唱训练,使学习歌曲的过程变得水到渠成。
本课真正的难点,是歌曲结尾处的合唱部分,在学习歌曲前,必须让学生进行一点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具备唱自己的声部,并能听到另一个声部,却又不随别人跑,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琴和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音高,并直接进入歌曲的'合唱部分旋律,为解决难点初步奠定基础。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本着从听觉入手的原则,从听中感受歌曲的演唱方式,从听中寻找发现自己的声部,并在听中剥离处自己声部的旋律,抓住自己的声部,形成一定的听和声及在和声中剥离单声部旋律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多声部旋律的听觉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在对歌曲进行随琴分部哼唱之后,我还是抓住难点,对合唱部分进行突击。首先,我领学生分析各自声部的旋律走势,并视唱旋律,加入柯达伊手势进行加深和强化,使合唱部分的演唱变得更加理性,而非仅随听觉走的纯感性的演唱,从而使合唱部分的演唱更准确、更和谐。
在填词演唱时,我请学生自己去发现难点,并逐一解决,唱好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情况,在演唱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提醒、逐步解决加快速度,力度对比,调整呼吸,达到能够完整演唱的水平。
本课的结尾,我选了一些大山的图片,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出用歌声抒发情感,赞美祖国,赞美自然的建议,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本课中,我基本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游戏中完成枯燥的二声部训练,在一节课中,完成一首轮唱及合唱歌曲的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和声的音乐听觉能力,对二声部旋律的音乐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比较注意使用儿童的语言,将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变得富于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激发对唱歌的兴趣。
2.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轮唱的演唱方法。
3.能为其它歌曲设计编创轮唱形式,提高编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按次序进入教室,安静地对号入座
2、进行竖笛练习
①音阶练习
②乐曲《嘀哩嘀哩》前半段
(先进行复习,提醒轻吹;然后找出错误之处,进行纠正;最后教师带吹,完整流畅地吹奏)
二、寓教于乐
师:在过去地时光中,我们学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大家一齐唱的,这种形式称为齐唱。今天,我们要学习并掌握一种新地演唱形式,让我们先来听一听!
1、聆听《嘹亮歌声:你觉得这首歌师怎样进行地?有什么特点?
2、介绍轮唱:这就是轮唱,曲调一样但不是一起进入,而是有先有后轮流进入地演唱方式
3、复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4、结合歌谱与图形普再听一遍歌曲。
5、学唱第二声部
①教师范唱
②根据之前聆听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唱错之处,教师可进行带唱(特别是最后两声部的地方)
③完整地唱好第二声部
④播放范唱,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初步感受轮唱
⑤通过体验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加强:教师伴奏,学生巩固
⑥再次与范唱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6、学唱第一声部。
①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②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③教师伴奏,学生视唱(重点教唱最后一句,避免高低声部旋律地混淆)
④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7、完整体验轮唱
①师生合作唱轮唱
②在教师指挥下,全班分为两部分进行轮唱(注意进入的准确性及结束句的音准)
③进行纠正、整理、巩固: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好自己声部地同时还要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包括轮唱)的关键。
④完整正确地轮唱:要唱的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造表现
1、教师范唱内蒙古民歌《草原上》
2、全班齐唱
3、分组讨论:这首歌能轮唱吗?应该怎样唱?最后结束怎么结束?
4、成果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四、完美结课
分析:学生的音乐素质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将第二声部地学习放到了前面,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地音准,这样进行轮唱的时候就能将第二声部较好的表现出来。
这是继二年级的轮唱歌曲《两只老虎》之后,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唯一一首轮唱及合唱歌曲。是三年级由低年级的齐唱向高年级的合唱过渡的一首典型歌曲,也是一首非常好的轮唱好合唱训练的歌曲。
正是因为在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极少接触到二部训练,因此无论是合唱还是轮唱,对于学生来说都可算是难点,都需要一个感受好训练的过程。怎样能够摆脱直接、呆板的二部训练,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方式,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并易于学习,是我教学设计时考虑最多的问题。
这首歌的轮唱听起来具有山谷回声的效果,这启发了我,选择用喊山与回声的游戏,创设情境,由简入难的开始接触轮唱。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3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同时音乐学科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听、唱、奏、演、舞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感知、体验、鉴赏、表现音乐的美。本课就是通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少年儿童在山谷中引吭高歌,以及山谷回声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课以过初步学唱歌曲《嘹亮的歌声》为主要学习内容,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个复习部分有两个环节,学生们以明亮的声音、优美的情绪,复习了歌曲《摇船调》;然后教师将歌曲合唱部分中的和声进行,改编成练声曲。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做了发声练习、合唱训练,同时又为歌曲的学习作了铺垫,一举两得。感受部分有五个环节,其中,游戏“山谷回声”,由高低声部分别用“lu”哼唱教师用口风琴吹奏的歌曲主旋律片断,并以“回声”的形式表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互动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旋律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难点。在听、辨、演环节,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并能用律动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小组尝试用律动表现,学习扣人心弦、趣味盎然,同质编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及音乐创造性思维,又给学生的合作、创造搭建平台。教师的指导更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效度”。
2、灵活运用同质和异质的编组,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在“识读乐谱”部分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唱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识读乐谱的能力是逐步培养的,传统的.“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虽然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曲,但读谱能力得不到培养。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轮唱与合唱。全体学唱高声部是唱好轮唱的基础;因此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运用异质小组合作形式----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分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声部长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巡视时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课后留给学生的回味是长久的,短短的35分钟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才能达到“声、情、趣”的统一?方法与运用的巧妙结合才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歌声嘹亮作文02-23
歌声嘹亮的作文12-17
歌声教学反思04-05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6-02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5-31
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02-16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2-12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4-02
歌声教学反思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