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时间:2023-04-01 19:47: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推荐】《四世同堂》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1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成语酸甜苦辣: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如:《鹖冠子·环流五》:“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又如: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搅和在一起,索性任情地倾吐。(叶圣陶《微波》)

  成语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如:《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如: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四世同堂》读后感2

  “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的《望江南》中的一句。这首词描写了清明时节,作者却不能返乡祭祖的一种遗憾的情感。因为有句俗话说:“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却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终自取灭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中描绘了抗日战争中北平人民的艰苦生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其中有许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丰,钱默吟先生,冠晓荷等,他们每个人物都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但要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的“当家主父”,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种令人钦佩的爱国情怀,宁可被日本人捉进监狱,也不会向黑暗势力低头,甚至甘愿吃就算是猫狗都不愿吃的东西,也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而衣食无忧。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民族气节,一种不忘根的民族气节,一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祁瑞丰虽说是祁家的次孙,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宣勤俭朴实,谨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读书人。瑞丰则是个看重金钱利益,大肆挥霍,好吃懒做的花花公子。为了利益,出卖了国家和民族,做了汉奸。我十分厌恶他这种“忘根”的行为。

  可是,想着想着,我不禁惭愧起来。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岁了,外公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住,有什么事不麻烦妈妈,总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爸爸和妈妈因为单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单位旁边,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妈妈对外婆总怀着愧疚,一年也只能见几次面。可我总对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还说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学后,有时我想见外婆都没有时间,现在我一见到外婆总会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儿是班上的趣闻,一会儿是在书上看来的笑话段子,聊天说地不像祖孙,倒像一对朋友。

  人,无论到哪儿,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记在你身后为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后悔中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成语想方设法:想种种办法。如: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又如:我想方设法也要办到。

  成语不理不睬: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如: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又如: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

《四世同堂》读后感3

  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成语渺渺茫茫:辽阔无际的样子。亦指模糊;不清楚。如: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神仙事渺渺茫茫,有什么准程,教我去做他。”又如:追寻畴者,愁如流水,渺渺茫茫趁潮汐。——明刘基《六幺令》词

  成语不知所措:错:错开;处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如:《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又如:巴金《秋》十四:“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身子微微发颤。”

《四世同堂》读后感4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

  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

  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老舍的这一篇小说令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小说。

《四世同堂》读后感5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

  《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读后感6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读后感7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

  而瑞宣和瑞全同样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觉慧极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敢想敢为,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RB人的到来而生,又因RB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无论何时何地,他对RB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RB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RB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至人于死地!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RB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读后感8

  观众生百态:或谄媚、或坚毅、或悲观消极、或乐观活力,各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品人间百味:或凄凉、或温暖、或反目、或和解,个中滋味自己体会;感昔日往事:或琐碎、或重要、或冗杂、或简单,追忆逝水流年。

  这便是读完老舍先生名著《四世同堂》后发出的第一声感慨。

  小说的背景是八年抗战时期的北平,这是我最不熟悉也最反感的屈辱史。北平在那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羊圈胡同便显露出了这一点。

  原本安静的小羊圈胡同因为鬼子进城而开始了变化。冠家人居然为了得到日本人的信任而出卖了邻居,导致钱先生受尽了酷刑。随着冠家和瑞丰夫妇的“四处活动”,终于谋得一官半职的他们每天都笑声如故,而瑞全这时逃出了北平。邻居们一个一个地被日本人无辜杀害,祁家四世同堂的局面差点儿失去。大家被逼着吃“共和面”,买布还必须买一双鞋天无绝人之路,日本投降!惨绝人寰的日本人终于失去了往日的气焰,但他们又给北平这几朝古都留下多少伤害呢?日本人恐怕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胡同是整个北平的缩影,是那时北平人的`写照。一本书便是整个世界的缩影,人心的写照。人心的丑恶和善良的差别居然如此之大。

  看看这些想要巴结日本人的可伶人吧!他们一时贪图纸醉金迷,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他们为了权和钱,为了谋得一官半职,为了体面地生活出卖了尊严,他们简直是一只只走狗。最讽刺的是蓝东阳,病重时说的胡语居然是“万岁!”。再来看看大赤包、冠晓荷和瑞丰、菊子。大赤包敛财,要权,可她最后呢?在狱中疯了。冠晓荷和瑞丰一心巴结日本人,日本人给如此“忠心”的人可是“大好处”——“消毒”。他们的“亲善”的日本朋友送了他们残忍的礼物——活埋。他们如此一生,得到了什么呢?

  而大多数的北平人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他们懦弱,恪守千百年来传下的礼仪,他们的信条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命要紧”,即使他们怒了也不敢言。反思日本侵略的原因,不只因为广褒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还因为中国人的懦弱,欺软怕硬。

  所幸有钱先生这样令人尊敬的老人家和瑞全这样的热血青年。可敬的钱先生历尽沧桑,受尽酷刑,日本人鞭打着他的躯体,却未想到他的心灵也就此升华。他从与世无争到积极宣传抗日是个多大的跨越,是战争,是屈辱使他明白了这些道理。所以他的眼神不再和平,充满笑意,而是充满了仇恨、愤怒之光。

  也有这样朴实可爱的北平人。李四爷和李四妈的慷慨热心和白巡长的善解人意却使我相信世界上真的还有真善美,老天也给了他们回报。

  出卖灵魂和尊严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我坚信这个道理。因为没有了灵魂,这个人不再是人,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作文

《四世同堂》读后感9

  在北京一个叫做小羊圈的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老槐树不知道在这里多久了,孩子们都喜欢在槐荫下玩耍,因为这里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做孩子们的玩具,还有一片树荫可以让大家在暑气肆虐的时候纳凉。槐树旁是一户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姓祁的人家,一家四代都住在一起,也就是四世同堂;门牌一号是一家姓钱的人家,钱先生不喜欢出门,就喜欢在自家后院里侍弄花草;祁家对过是李四爷的家,李四爷为人很好,待人热心,永远自动地为大家服务,对谁都愿意帮忙;三号是小羊圈里最体面的房,三号的主人,冠晓荷有两位太太,祂们总是走在最前端……

  然后,渐渐起风了,卢沟桥事变爆发。

  不久,北平陷落这股风就像是深冬寒风一样,在炎热的天里把整个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叶摇摇欲坠。人们的心都凉了,李四爷站在槐荫下和以前一样向大家报告该怎样准备,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绿色的槐虫。

  老槐树随风摇曳,不说话。

  我想老槐树可能一开始也像祁老太爷一样,觉得事情肯定不会很糟糕,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当祁家老三——瑞全离开去保家卫国的时候,我可以看见老槐树轻轻摇摇自己的枝叶祝祂好运;但是事情很快就不受控制了,三号的冠晓荷在大赤包的怂恿下跑去向日军告密,因此钱老先生被那群兽兵带走关进了监狱,我可以看见老槐树十分气愤,恨不得自己能够离三号的房子更远一些,但是老槐树不能动,祂只能叹了口气,然后继续随风摇曳……

  事实证明,三个月一切结束这简直就是个幻想。一天又一天,老槐树虽然可以不用担心柴米油盐,可以不用在意弄堂外隆隆枪炮,但是祂仍然只能看着住在小羊圈里的人们在受苦。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祂不能拽回越走越远越走越歪的.瑞丰;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祂不能站出去去为了自己的国家而与侵华军进行斗争;即使老槐树有槐树槐花与槐虫,祂不能阻止那群兽兵将脚狠狠踢向李四爷……

  三个月慢慢慢慢地拉长变成了八年,八年对老槐树來说不算什么,可这八年却让老槐树刻骨铭心。当年在槐荫下一期侃大山的人们一个又一个被时间的洪流裹挟走,逐渐冲淡了痕迹,但是老槐树会记得祂们,记得小崔,记得孙七,记得李四爷,记祩儺太太,记得小文夫妇……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树定会有些欣慰,因为这噩梦般的八年终于结束了。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

《四世同堂》读后感10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部十分具有影响性的作品,这是一代人民的痛苦回忆;一个民族所受的屈辱遭遇;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斑驳历史。

  老舍先生以其对老北京的细致了解,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那一时代的气息,揭露了那一时代上空的阴云与阴云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笔描写的有血有肉,仿佛我们真能透过纸张,看到这么一个人似的。不得不说,老舍先生把人物写活了,我们说这是一部经典,还因为他笔下那些所谓的英雄不仅仅是英雄,他们还是一个会迷茫伤心有一些缺点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别再活下去!”钱家钱默吟老先生谦逊有礼,性子清高,喜欢作诗作画,喜欢侍弄花草,本是个十足的隐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沦陷,儿子去世,被逮捕受训后,幡然醒悟,变身成了一个老而志坚的积极斗争的革命战士。通过文字,我们分明能看到北平沦陷时这位老人的哀伤,分明能看到被释放的钱老人的懊悔与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对敌人的.仇恨,对国家的热爱。

  我们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对实事战争的敏锐以及他敢于为国家牺牲的一腔热血,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着他照顾,这些最亲密的血亲让他无法施展抱负,无法让他到那令他向往已久的战场上去抛头颅,洒热血,他不得不尽到一个长孙,长子,大哥,丈夫以及父亲的责任,这责任将他拴住了。面对这些,他只得无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决定要走的时候,我们分明可以从他的那一句:“你来尽忠,我来尽孝。”看到他的无奈,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忧郁的微笑以及湿润的眼角。

  我们还能看到,看到有着少年人的冲动与爱国志气的瑞全,看到谨慎持家,万事求和气的祁老人,看到任劳任怨的小顺儿的妈,聪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长为革命青年的高第,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夫妇,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妇,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孙七,白巡长,程长顺……我们也能看到,卖国求荣的冠晓荷,毫无廉耻心的瑞丰,凶狠泼辣的大赤包,欺软怕硬的蓝东阳,贪慕虚荣的胖菊子。我们看到他们的卑鄙手段,看到他们皮囊下丑恶不堪的内心,看到他们的利欲熏心,看到他们毫无民族感,贪图享乐,看到北平沦陷后,他们一味的去讨好日本人,对日本人阿谀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汉奸,最终落得凄惨下场。

  我们能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荡气回肠,或令人摇头叹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读后感11

  铺中只有那么一些货,越卖越少,越少越显得寒碜。

  在自己的铺子里天佑几乎不敢抬头,那些空格子像四方的、没有眼珠的眼睛,昼夜地瞪着他,嘲弄他。

  就这样一个老人,在冤屈下,投河自杀了。

  当北平被日本人攻占后,所有的商家一齐停顿,无东西可卖,北平没了布,没了茶叶,没了面粉,没了猪肉,所有的北平人都活不下去了!日本人的德政是杀人不见血,商人们无法添货,却不许歇业;定好了价位,不到成本的三分之二,卖多少赔多少。天佑老人把价位定低,但那些无耻的狗,却说他在捣乱,趁机敲诈60元。这60元是家里一个月的收入,却在转眼间被拿走,天佑自己还被扇了一巴掌。他不能反抗,否则就是枪毙。他想把心中的委屈告诉家人,却又不想让大家都难受。他把自己的皮大衣卖掉,又东拼西凑,凑够了60元,归还到了柜里。这个瘦弱的老人,在最需要帮助时,独自担下了所有的困难与委屈。

  明明是无耻的狗做错了事,可这无耻的狗为了让自己无罪,就将罪过推到了店里伙计身上,天佑老人又挺身而出。他被挂上写有“奸商”的坎肩,在众人面前边走边喊“我是奸商!”祁天佑老人一生老实、诚实、守规矩、爱面子,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被人撕下脸皮。北平的天还是那样蓝,却已经不是北平了,他也不认识北平了,仿佛他只是一块肉立在那里,没了尊严,他本本分分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

  天佑被枪顶着,喊着,眼泪向下流着。所有东西都是初识,一切都与他无关,都那么美丽但残酷。他忘了家,忘了这世上的一切,这在一个老实的老人心里,是巨大的伤害、剧烈的`疼痛,活下去是负担,是猪狗不如。河水在等待他、在呼唤他,他将被洗去胸前的红字,自由、清凉,他会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地生活,没有欺侮,没有压迫,没有诬蔑。

  在抗日战争时期,逼死了那么多老百姓的是谁?除了日本人,就是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他们该偿命,该被碎尸万段,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赶跑日本人会有多快?天佑老人只是这些被逼死的人的缩影,那又有多少人在更大的痛苦中死去?有些人,勤奋一生,什么事都想着别人,却在战争中被诬蔑,所有人都指责他,最后在痛苦中死去。一个人若以身殉国,大家称他为英雄,而他也只是肉体上的死亡,他心中不会痛苦;但一个人若被诬蔑,自己的精神世界已被压垮,生不如死,而只有死才会洗清自己的冤屈,还给自己清白。这何尝不是更大的痛苦和悲剧!诬蔑与侮辱,或许是逼死天佑最大的杀手。

《四世同堂》读后感12

  最近正在阅读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四世同堂》,一本极具时代意义,又富有深刻内涵的长篇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不对老舍先生高超写作能力表示敬佩。

  小说以卢沟桥事件爆发,北平陷落为时代背景,将这个时代的历史特点浓缩到一条小胡同里,通过祈老人一家和胡同里老百姓的生死沉浮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主题。书中给人影响深刻的人物颇多,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这些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代表了革命时代的各色各类的人群,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命运找找到那个时代的线索。

  在那个战火纷飞,被日本侮辱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充满了未知之数,惶惶恐恐,担心哪一天一个炸弹从空中投下来,生命就成了炮灰了。可是在艰难的时代,总会产生伟大的精神的,而爱国救国当然也就成为了当时人们心目中最深切的愿望。“老三!在国旗下吃粪比在太阳下吃肉强!”这是瑞宣对老三瑞全说的,发人深省的一句话。

  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们兄弟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拯救者自己的国家。相反的,冠晓荷和大赤包却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讨好日本人,想着如何在日本人的庇护下谋得生存。让人咬牙切齿的是他们竟然诬陷柔弱的诗人钱默吟,种种恶劣行径和他们的丑恶嘴脸把汉奸这一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恨之入骨。还有本性善良的招第,在妈妈大赤包和日本的影响下,心灵开始腐化,为享乐,为金钱,为名利,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这样深刻的人物对比,把每个人物的性格赤裸裸的摆在了读者的面前,让人深思,让人过目不忘。

  尽管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作品留下来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是对历史的反省。一个人如何在艰难的时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保持自我,依然拥有一颗理性纯洁的心呢?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人太容易迷失在利益中,唯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方可在这条愈加物质化的社会道路上走的踏实,走得光明。

  另一方面,面对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我们要更多的反省,如何让我们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树立更好的形象,是我们青年必须肩负起的重大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自己的未来,为民族,为国家的未来奋斗吧!!!

《四世同堂》读后感13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读后感14

  读完《四世同堂》,有一种释放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逆来顺受呢?为什么中国当时仅在短短半年内就沦陷了大半个?答案还是在这个封建社会制度上。三皇五帝,加上旧社会的黑暗腐败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

  他们胆小的只求自己平安,对国事漠不关心,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愚昧无知,但是我们能去怪他们吗?为什么鲁迅先生那么喜爱青年?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喜爱接受新事物,求进步,反传统,想改造社会,有自己的是非观,不会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比如老三瑞全。日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征服了大半个中国,却永远征服不了中国心。他们找来了一群汉奸走狗,去散播什么“中日亲善”的鬼话,更加深了老百姓对侵略者的厌恶。我想在这里说,中国不会亡,只要有一个有胆魄、有知识、又爱国的人,中国就永远不会亡,不会被征服!北平就是个例子。虽然它被占领了,但是还有像钱先生、祈瑞宣和瑞全这样的爱国者在,他们是属于中国的,只要他们在,中国的脊梁就不会弯!

  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了,就有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了;只要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了,中国就站起来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疯狂地杀了许多人,还企图美化他们的战争,消灭他们的罪证,殊不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活生生的证据。他们杀不尽所有的中国人,只会引来更多的仇恨!看看汉奸的下场吧,大赤包在狱监狱里得精神病而死,冠晓荷被活埋,瑞丰被特工打死,蓝东阳被核弹炸死。这就是出卖中国的下场!

  最后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推翻了旧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充满了理想与实干的中国!如果说旧中国是一个垂死的老人,已日薄西山,那新中国就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如日中天。中国,从有记载开始,历经过十余个朝代,几千次饥荒,大大小小几万次战争,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看看过去,为什么中国会落魄到如此地步,因为守旧的制度,千年不变的、一潭死水的“思想”。人家在那里大闹工业大革命的时候,中国在干什么?人家推翻了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时候,中国又在干什么?永远在沉睡!所幸,现在终于醒了,为时还不晚!

  如今的中国已逐步奔向小康,前途一片光明!中国的未来,将更好!

《四世同堂》读后感15

  看得好慢终于看完,以瑞宣和瑞全的对话结束,虽然简单,但是给人无限希望,因为瑞宣也尝试投入战争了,软弱犹豫的人有了方向就有了斗志。后续中关于之后十三段的概述,是令人惋惜的:小妞子饿死了,金三爷竟然举报了钱先生,钱家孙子也被日本人带走,这样错乱的人情是难过的

  我喜欢韵梅,这个坚强善良勤劳朴实的女性,一出场就受祁老爷重用,恰当地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不得罪任何人,但是慢慢地这个角色不断地放大,她不再局于厨房,她活动在小羊圈,活动在北平,她心里有大海山河,她心里的家事是处理国事的保障。这个在天未亮的街道低头走去领粮也怕犬吠怕日本人怕死尸车的人啊,谁不心疼呢。好希望韵梅可以得到瑞宣的真爱,希望瑞宣对跟她讲大事,希望他们是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希望韵梅不再讨好迎合任何人,她一定要去看大海呀,她值得一个温柔且爱她到心坎的人。

  我讨厌瑞丰,讨厌天佑太太用银币救下的那个自私的人,到底要怎样的教育放纵才会培育出这样一个毫无家国情怀,一味巴结他人,而向家人无限索取的人,不过他的结局都是应该的是注定的。

  只是最心疼小崔啊,我想要是小崔当时就放下瑞丰没去广场,就不会遇害了吧。可能之后死的结局是注定的,但是为送瑞丰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太不值得了。

  一号房那个日本老太太,以及英国府的富善先生,超越自身国籍的情感是深沉和感动的。战争带给人的除了伤害没有其他的,一次胜利是无数鲜血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换来的。

  看到冠晓荷的结局是解气的可笑的,到死都指望着日本人,只是活该,一同被活埋的.孙七是正直的,我是多么希望孙七在填土前勇敢地把铁锹砸向一个日本人,可是没有。隐忍再隐忍的北平人啊,历尽苦难也不要丢了善良。李四爷和四大妈是最无私善良乐于助人的,可是人们在自己吃苦后又为何还要把矛头指向他们呐,为什么总是一点坏就盖过所有好呢?

  后续说瑞全杀了特务招娣,这样应该是带着怨恨和不忍的吧,被家庭教育被社会风气害了的招娣也是讨人厌的,为什么同样环境的高娣没有呢?我又想到芳华里面的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并珍惜。因为被冷落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所以明辨是非,所以内心挣扎后也勇敢。希望高娣会遇到相爱的人。

  人要为自己活,也要为家庭为国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