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1
首先,感谢我们的工作室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学习中可以相互监督、相互鞭策、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他让我们每天都有任务,但每天都有收获;他让我们每天都很忙碌,但每天都很充实;他让我们每天都站在新的起点,但每天都在走向美好。
其次,我谈谈对苏老师这本书的个人看法。虽然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系统地读一位教育专家的书籍,但是这本书是基于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的经验之谈,都是具体的事例和方法,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比起一些只谈高大上理论的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整本书按100条建议展开,这些建议看似是相互独立的,实则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最后,就我已经看到的内容谈几点收获。最后,就我已经看到的内容谈几点收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把爱融入进去,这种爱是对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爱,是无私的爱,但又不同于父母的爱,是有距离的爱。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的天性是纯洁的、要求上进的、可以教育的,不要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对后进生不教育不鼓励,甚至挖苦打击,让其自生自灭。我们要对学习困难的孩子们施以合适正当的关爱,让孩子自己相信自己,理解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建立学习信心。针对班上基础和认知能力参差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把工作做细,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分层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课堂就变得轻松愉快,自己也不会觉得疲惫。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基础知识如同大厦根基,但主要靠学生自己付出努力积累,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也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放在平时,养成自觉阅读习惯,描画重点、旁批感悟、点滴积累,把厚书变薄,温故知新、联系实际、迁移运用,再把薄书变厚。这样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能力以及书写能力,让教师的工作变得轻松,在上课时也更有精力分配注意力。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2
李苦禅曾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沉浸书海,与书热恋似乎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独特的生命旋律,融入其中,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收获。
寒假里,我读了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没有刻板严肃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强理论、强学术著作,而是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让我能够在书中也能找到自己教学的影子
其中让我印想最深刻的是板块一中“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听课、仿课、磨课、换课、评课、辩课等等,都与我们老师日常工作紧密相关。说到磨课,是我工作以来体会最深刻的一部分,都说好课是磨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才会有一次次的收获。然而张祖庆老师在“我的磨课史”中提到:把太多时间花在打磨一节课上,失去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时间,常常湮没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多花时间磨自己的课,走向成熟的老师,要多花时间磨自己这个人。刚开始看到不太理解,后来想想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多次磨课,才恍然大悟:原来张祖庆老师并非是否定磨课这种形式,而是认为在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储备之前,过多磨课的实效性并不大。所以我觉得磨课,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磨练。闲暇之余多看看教学的专业书籍。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多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好好练朗读,好好练板书,好好写批注。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课。打铁还须自身硬,自身课堂的风格也就形成了学生学的风格,并形成学生自身的风格。
让我们每个老师能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陪伴左右,用教育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感去教育。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3
苏霍姆林斯基的《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回想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三、培养学生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好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就会终生受益。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09-12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04-04
老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23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3篇)02-27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7篇02-26
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07-21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3-2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16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