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与心得体会1
xx年12月3—5日,我非常荣幸的在xx县教育体育局朱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全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走近名师,
让我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彩。两天的观摩研讨让我收获颇多。
12月4日开幕式开始,临沂市的崔宝平副局长、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开幕式结束后虞大明作报告—“漫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热点问题”,虞校长那富有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令在座的久久难以忘怀。尤其是他的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的机智。让我明白面对聪明但会想鬼点子与老师做对的孩子时应如何巧妙地以牙还牙,幽默地处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自身错误;面对孩子犯下错误时,应巧妙的为孩子搭建一个台阶,让孩子再犯错之后,轻松下台。虞校长的课更是充满大师级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美好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武琼的精彩报告让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在印象中退休的教师应老气横秋、满脸写满沧桑,没想到武老师却是个活力四射的老太太,无论是在她的精彩报告中还是《七律长征》中都让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讲到动情处不忘向上扬扬手。在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会老师执教的《称赞》也让我感受很深。王老师在课堂上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甜甜的笑脸、甜美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带入童话的世界里。她设计的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时包含温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是带着真诚的笑容,用真诚的话语去称赞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被称赞的快乐;再设计写生这一环节时王老师对同学书写的优点进行称赞,培养学生发现同学优点乐于称赞别人的心态。
支玉恒老先生久闻其名,期间也看过他老人家的讲课光碟,就没见其人,今天近距离的一睹支老的风采真是万分激动与荣幸。
总而言之,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邀请到小语会这么多名家,聆听名家精彩的报告,让我们走近名师课堂,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深的帮助,我们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收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收获明天的希望。
阅读与心得体会2
4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实验小学阶梯教室聆听了祝士媛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解读。祝老师就《指南》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义、结构和内容、与《纲要》的关系及实施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在座的老师分享了美国的教育标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祝老师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
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是《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此部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与《纲要》里面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比,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每个领域分为子领域、目标、子目标,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老师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培养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指南》的学习,对我们老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关注幼儿的健康,根据教育目标创设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游戏,让孩子体格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再次,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平等对待和尊重幼儿。因为爱是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广泛、具有适合个体发展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操作、探索和与人友好交往,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习了《指南》,老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育儿知识,让家长认识孩子发展的规律,知道孩
子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怎样做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也让家长意识到“小学化教学”“强迫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新家长育儿理念,共同树立科学教育孩子的思想,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家园配合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得到科学的发展。
有了《指南》,接下来我会更深入学习,以专业的知识、灵活的反应,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体会学习了指南后我觉得在教育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二、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有了《指南》,接下来我会更深入学习,以专业的知识、灵活的反应,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
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阅读与心得体会3
就在这个假期,我读了叶圣陶大师的一本书——《稻草人》,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聪明的野牛》。
这篇文章主要讲有一群野牛在草原上快乐的生活,就收到远地的野牛的信,说那里空气新鲜,有许多鲜嫩的草,都过着非常快乐,叫它们来。野牛们谈论了起来,不知道去不去,去,那就要很多钱;不去,有享受不到鲜嫩的草,真是左右为难。有一头牛说它去打探消息,好的话就它们来;不好的.话那就立刻回来。野牛上了车,过了一会儿,终于到了城市,它看到那些远地的野牛招呼他们,就跟它们回去,过了几天,这头牛赶到那儿非常奇怪,经过他几天的观察,终于知道了情况,他对那些牛说赶紧立刻跑,野牛说出了原因,它在一个人的身上闻到一股牛的血味,就待表他是杀牛的。牛们都非常惊讶,不知道该怎么办,野牛说逃跑,但有一头牛说人们会追上来。那就分散跑,这头野牛说。牛群门点点头,它们一跑,人们都追不上来,最后它们到了草原。
读完了以后,我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克服它。
阅读与心得体会4
今日,我读了叶圣陶写的童话《稻草人》。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田野里的稻草人,那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等。
在本书中,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因病死去了。老太太因为承受了太多的`打击而流泪过多,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仅有靠种稻田养活自我。好不容易遇上庄稼丰收的一年,可是稻子却被虫子吃光了。稻草人很悲痛,又很担心主人承受不住痛苦,急得自我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可是却动也不能动。他期望自我能够去改变环境,去帮忙别人,可是他却无能为力。
稻草人也是有思想的,他并不是一件摆设品;他是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能为别人多着想,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完美!
阅读与心得体会5
昨天晚上全国的青椒们一起聆听了肖甦教授送来的精神大餐――《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大家都觉得这节课干货满满,收获颇丰。我以前只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所以肖教授分享的其他们名著中的名言让我耳目一新,倍受启发。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们的建议》一书的一些体会,主要是关于阅读的章节以及名言,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一、阅读与后进生转化
我想许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为后进生着急吧,我们经常给他们补课,让他们反复看教材,做教材上的习题,背教材中的课文,我以为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直到我阅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明确指出:“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赞叹的东西”。“在儿童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我从来没有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二、教会学生思考
在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只让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这种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些效果,会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从长远看来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必须教会学生思考。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我把这两句话告诉我的学生,并把这两句话作为检验我教学效果的重要的杠杆,我发现学生比以前更加积极思考了,因为他们都想变得越来越聪明。
三、靠阅读扩充知识
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一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四、阅读是对“学困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这里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五、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我们认为,少年学生的思维应当做好从事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准备,——这里说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就是要求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活动。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有一些东西是学生不应当事到临头才去回想的,而应当能够在智力活动中半自动化地随手运用它。像一个有经验的钳工能随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着端详一样(因为他对自己的工具的每一个小点都很熟悉),一个对智力活动训练有素的学生也能无需紧张地集中思考,就从自己的意识仓库里把基本原理信手拈来。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让我们深思一下这样的现象:有些少年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直到我看到了这句话才豁然开朗,我把这个方法运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始阅读后,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既然阅读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处理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呢?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阅读这本书如同在沙漠中见到了一泓清泉,如同在漆漆暗夜看到了一盏明灯,如同一叶小舟驶进了宁静的港湾,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看到了北斗星。见到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阅读它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太大的帮助。这本书可以解决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涯中我还会继续阅读这本书的。这本书将会陪伴我很长时间。
阅读与心得体会6
忙碌的生活已让我想不起上次认真的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了,亲子阅读它不仅为我和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见证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历程。
最喜欢的就是睡前小故事这几本书了,每晚洗漱完都要我给她讲讲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深刻的道理。“霸道的大尾狼”让我印象深刻,它教育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强大而去欺负弱小。“不听话的后果”这个小故事也非常喜欢,它提醒我们要认真生活,学习生活技能,在学校要仔细聆听老师的教导教诲。
通过阅读,我很欣慰的发现,虽然才四五岁,但是她的沟通能力比我预想中要强,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还能识别一些汉字,普通话也还不错。能取得这些进步我自己也觉得大家分享的一些方法是非常好的,也值得大家借鉴。
一、鼓励孩子读书。家长在鼓励孩子读书时要有耐心,不要着急督促,可以讲一些文人墨客读书的`励志故事和趣事,让孩子受影响,爱上读书。
二、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适当的规范孩子的阅读习惯,但不强制孩子改变,不然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不喜欢读书了。
三、不拷问孩子。如果孩子答错了会产生沮丧心理,从而对读书丧失读书的兴趣和信心。
四、聆听孩子“讲故事”。孩子在看完书后会嘟嘟囔囔的讲一些书里的故事,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倾听,切记指责孩子是在胡言乱语,如果能加入孩子的讲述交流或者表演就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去激发孩子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阅读与心得体会7
此次通过幼儿园组织的绘本阅读活动,有机会与孩子分享了父与子的意思沟通的快乐。因为工作原因,下班比较晚,每一次回到家里与孩子共同面对绘本时,已经是孩子的妈妈讲过一遍给孩子听了之后。也就是对于故事的大纲,孩子已经有了明晰的认知,而我每次都是没有全面了解故事流程的前提下,根据绘本的直观印象一页一页的向后推进。这样自然与孩子的母亲之前讲述的正统的故事细节产生了一定的出入。原先因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玩耍或者是看电视而有一定抵触情绪的`孩子,看到爸爸讲的与自己所理解的故事细节有差异时,注意力马上就回到对他已经没有新鲜感的?绘本上来,而且开始试图纠正父亲的故事大纲亦或者是细节。这样“争论”就开始了。相互之间的“说服”也随之开始。多数时候当然是以孩子的逻辑是正确的结论中结束相互之间的说服,同时也夸奖孩子聪明的赞美声中结束绘本阅读。
此番重复的看图说话,孩子也有兴致与父亲一起进行绘本阅读,家长也希望孩子多一份想象力和对于事物理解的拓展力。此种方法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帮助,虽然本人心里也没底,但是对于没有文字基础的孩子,通过直观的阅读图画来理解故事时,通过上述干扰让孩子认识到也可以有另外的逻辑解释同样的事或物的启发。虽然这是大人单方面的希望???
也希望通过每一个家长的感受心得,取长补短,彼此交流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故事。
阅读与心得体会8
情况
回顾日常语文教学工作,相信我们每位也做了许多,我们一直也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一、二、三年级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中外童话故事,读连环画、小人书,读一些高年级同学读的书等等。四、五、六年级读《爱的教育》《名人传》、四大名著等中外名著以及曹文轩、沈石溪、杨红樱的系列丛书,都是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从孩子一入学,我们也帮助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词,欣赏名家名作。我们尽管让学生读了大量的书,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和习作,但是,我敢断定,长期以来,我们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读书模式,缺少高效、科学、符合规律的读书方法。我们的读书活动杂乱无章。我们急需要这方面的理论指导。正好,主题阅读来了,我们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朗了。
今年,小学三四五六年级语文全员培训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内容,让我学习到了以前在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在培训中,又通过学习各位老师上传上来的教学资源,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以后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订了适合四五六年级的主题读写书,跟教材走的内容,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主题阅读才刚刚开始。
自从实施主题学习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老师教得有动力,学生学得有活力。审视我们的学校走过将近两个月的主题阅读之路,其间有成功的快乐,也有烦恼的困惑,首先老师们打破了以教师为圆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再有老师大量的讲解与提问,而是由书声琅琅,朗朗书声构成了一曲曲天籁之音。
收获总结
1.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2.主题阅读以读为主,从读中领悟文章中的精髓。从不同形式,不同声调,不同理解去领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如陆恕老师所说的“一读解千愁”。
3.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在课堂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训练要扎实有效;采用合适的、不同形式的读,使语文课堂书生琅琅;课中课后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4.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学习效果可见一斑。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心得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努力,认真做到语文教学体现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加强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
阅读与心得体会9
为了全面展示县总工会干部职工在“全民阅读健康生活”读书月活动中的读、学、想、用等情况,日前,县总工会专门召开了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与会的全体干部职工认真交流了自己在 “全民阅读”期间的心得体会。
一、活动部署体现一个“早”字。为确保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能落到实处,县总工会早在3月下旬开始启动全民阅读活动,每名干部职工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在“全民阅读”活动结束前要撰写1篇以上心得体会文章、记好一本读书笔记以便读书会上交流。
二、日常读书展现一个“真”字。4月中旬,县总工会干部职工基本上每人都读完了一本党史书籍、一本专业技能书籍、一本法律法规知识书籍,在此基础上,县总工会干部职工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就自己在读书中所涉及的`有关内容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亮观点、说感受、谈体会,真心实意地探讨和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在县总工会营造出了一个“人人讲学习,个个谈收获”的良好氛围。
三、学习交流呈现一个“深”字。为了将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县总工会于4月23日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全民阅读”活动心得交流读书会,每位机关干部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全面汇报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其内容不仅涉及开展读书活动对个人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而且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畅谈了个人的看法,由于研读认真、思考深刻、准备充分,因而所交流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四、促进工作再现一个“实”字。不论所汇报的心得体会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最后都能归结到自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并就如何增强干部职工的务实精神、创新思维、竞争理念、进取意识,促进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为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干部职工思想素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工运事业进一步发展。
阅读与心得体会10
在阳光的照射下,用稻草搭成的房子闪着金光。一幢幢草房子连成一片,那闪闪的金光也便连成了一片,这就是油麻地小学。那里有顽皮淘气的桑桑、腼腆的纸月、吃苦耐劳的细马、坚强的杜小康……这些出自著名作家曹文轩《草房子》的人物个个人见人爱。
《草房子》不仅书中人物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内容让我百读不厌。其中我最喜欢《药寮》这章了。我反反复复读了五六遍,每读一遍都热泪盈眶,感动不已。当我读到桑桑被诊断得了一种怪病,爸爸桑乔带着他走南闯北,到处寻找名医,但又一次次地失败,我不禁为桑桑这样短暂的生命而惋惜落泪。可就在几乎要绝望的时候,温幼菊老师带桑桑到她的药屋里,为他熬药,鼓励他。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名医,最后桑桑得救了。我又忍不住流下了高兴的泪水。
读着读着,我脑海中浮现出发生在我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记得有一次,我半夜醒来,忽然发现全身发冷,不停地打着哈欠。妈妈听到了,立即来到我跟前:“臻哲,你哪里不舒服,喝点水吧!”“好……啊”我吞吞吐吐地回答,全身抖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妈妈端来一杯热水,她先尝了一口,试了试水温,然后一边喂着我,一边还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喝完水后,我感觉更舒服了一点。爸爸问:“怎么了,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还问要不要,走,带他上医院看看更放心!”他们带我来到医院检查。在医院里,妈妈把我搂在怀里,把她的手搭在我的手上。问我哪里不舒服……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里暖暖的。
是啊!人生无处无真情,《草房子》里有,我们身边也有。因此,我喜欢这本书。看它,就好像在看我们自己。不信,你也来看看。
阅读与心得体会1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红楼梦》,心里总是充满感动和遗憾。虽然已经把结局背得滚瓜烂熟了,也知道留下了一片血腥的残阳,但还是忍不住翻阅。曾几何时,我不欣赏《红楼梦》。贾宝玉的哭声,林黛玉的软弱,王熙凤的风使舵成了我讨厌的原因。月光下只翻几页就睡着了。回首往事,脑海中浮现出一段时间的缩影。当时我爱读书,四大名字,史记,资治通鉴,昆虫记……等各种各样的中外名字我都“略知皮毛”——其实都是吞下去的。无奈,当时我只看《红楼梦》里的好词好句,根本谈不上“品读”。偶尔仔细看几句话,主观上认为黛玉和宝玉是最好的结局。现在,再次拿起《红楼梦》。
我不记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但至少这次我走进了《红楼梦》和大观园里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心。我欣赏黛玉,她诗意的性格,诗意的生活,但我不想成为她;我同情宝钗,同情她成为家庭婚姻的受害者。一次又一次难忘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微笑的喜悦……随着他们的经历,我的思绪也飞过了朦胧的`月光,来到了像瑶池仙境却又像地狱的贾府。但《红楼梦》中的人物终于逃不过曹雪芹为他们设计的悲惨命运。因为《红楼梦》毕竟只是红尘中华丽而凄凉的梦……
《红楼梦》只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墙角。中国文化就像大海,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彻底理解。然而,这让我更加坚信,我们是一个诗意的民族,我们尊重人性中美丽的元素。我们的灵魂——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灵魂,在如此灿烂的文化支撑下会崛起!我坚信!
阅读与心得体会12
我的孩子 名字叫馨馨,是一个活泼可爱、热爱学习、喜欢交朋友的美丽小公主,我喜欢与我的小公主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和她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她的感受,能感受到她的快乐与感动。陪她一起读书,当读到感动处时,我的小公主会不自觉的流下感动的`泪水,当我扭头看她时,我会故意调侃她:“这个小孩还真是感情丰富呀!”这时她会假装打哈欠说:“哎呀,我都打盹流泪了,然后将脸贴到我的脸上,蹭掉脸上的泪水。”然后我们再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从书中学习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和孩子 一起读书,她会用稚嫩的童音声情并茂的给我读,并且还会附上优美的肢体语言配合着书中的情节,我便会在一旁欣赏着她,发现孩子真是家长 的开心果,会让家长 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一种快乐,是为孩子的成长而快乐,为孩子的聪颖而快乐,为孩子的善良懂事而快乐。
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会给她讲故事 ,陪她看作文书,陪她看漫画书、笑话书还有课本,晚上睡觉前她会缠着我给她讲故事 书,我便会给她讲故事,她听得非常认真并时不时的问一些问题还会跟着哈哈大笑,有些故事给她讲的多了她会不自觉的将整个故事自己讲下来,有时我会故意扮成孩子让孩子变成妈妈来给我讲故事,这样既加深了母子间的感情又能让孩子通过阅读、讲故事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才,不自觉的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喜欢与孩子一起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孩子的点滴成长,分享她的快乐与悲伤,与孩子一起读书快乐无比。
阅读与心得体会13
不知从何时起,晚上睡前的亲子阅读成了我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觉中,童书开始走进了我的心里。静寂的夜晚,柔和的灯光下,孩子依偎在我身旁,劳累一天的我开始放松自己的心情。于是,时常感觉到,阅读中品味的不仅是读书的甜蜜滋味,还有与孩子分享的那份暖暖的亲情。
一、精心选好书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本好书就是一粒希望的种子,而孩子纯洁而幼小的心灵应该播种的是五彩斑斓的种子。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孩子的最爱,如王一梅系列童话、彩乌鸦系列、《柳林风声》等。听着这些有趣的故事,孩子不时会说:“真好听!”听到《木偶的森林》里的小熊白黑黑坐在图书馆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他会仰起头问:“妈妈,你什么时候也带我去有咖啡的图书馆吧!”听到《爱心企鹅》里的企鹅离开南极,他会为它未来的命运担心。
富有儿童语言的科普类故事激发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考,如图画本的法布尔的《昆虫记》,语言简洁优美,故事情节不仅有科学性,还富有趣味性。每次读完,孩子总觉得不过瘾,他开始对菜粉蝶、蝎子、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读完后,我很快忘记,但他有时说起来这些动物,对他们竟如同朋友,我真惊叹孩子的记忆力。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男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也不例外,没几天,我们就读完了一本书。无论是孩子喜欢的童话、绘本还是其他童书,我想,在孩子心底种下的肯定不仅是阅读的兴趣,还有孩子对语言敏锐的感觉和真善美的判断以及对大自然的好奇。
二、坚持每天读
我时常对同事讲,简单的事天天做,简单的.话重复说,一些就会变得不简单。我也常对学生说,平凡和卓越的分水岭就是坚持。但是,谁都知道坚持做一件事的不易。不记得从孩子几岁开始每天晚上睡前为孩子读书,只记得去年暑假两个月为孩子读完了《西游记》的原著。读完后又适时给孩子买来了孙敬修讲《西游记》的CD,于是西游记神奇而有趣的情节在孩子心里扎了根。渐渐地,每天睡前听我读书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窗边的小豆豆》《一千零一夜神话》等都成了睡前故事,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和我讨价还价,希望我多为他读几页,我也时常把晚上给他多读书做为他白天表现的奖赏。
去年孩子学了拼音后,阅读拼音读物没有了障碍。每天的睡前开始改为孩子先读,我再读。于是,《拼音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三百六十五夜儿歌》《绕口令》《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拼音书成了孩子的睡前读物,这些书内容简单,贴近生活,而且孩子读后,我发现这些书的最大好处在于每页内容少,孩子读得速度就快,这给阅读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所以,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在不断增强。
三、读写结合
孩子上了一年级,学了拼音,会写了简单的常用字,这就给阅读和写作假期了一座桥梁。从去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开始,我有意培养孩子坚持每天写话的习惯。从写简单的四素句(即写清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开始,孩子逐步养成了每天写话的习惯。我从不可以要求孩子非要写多长,重在兴趣,只要坚持就行。没想到,有一段时间,孩子对写话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总是一边写,一边说:“写话是我的最爱,我要写够一百本。”有时,晚上为了劝说他下楼,得费很长时间劝他少写点。所以,只有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孩子写话的积极性。
可能是一口气读了三本儿歌书,孩子在没什么可写或者急着做别的事时,总会选择编儿歌。从第一首儿歌《荡秋千》到寒假时编的《看烟花》和《过年》,孩子对儿歌的形式已经非常熟悉,编起来也非常轻松,读起来也越来越上口。
寒假,为了参加书香家庭的评选,我开始鼓励孩子把读绘本与写绘本联系起来。于是,《大卫,不可以》《小黑鱼》《我爸爸》《我妈妈》成了孩子阅读和写作的首选。直观的图画,有趣的内容,经常会让孩子看看哈哈大笑。虽然写得还有些稚嫩,但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已经在孩子的写话中得到了体现,读绘本的目的在悄然中达到。
我们总希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路欣欣然,但是我们又何尝不知:孩子的成长,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终点。所以,我时常用“静候花开”来提醒自己教育孩子时应有耐心与静心。在静候花开的漫长的道路上,谁也不敢说,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但是亲子阅读却让我体会到孩子成长所带来的那份甜蜜。
阅读与心得体会14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会觉得行路难。可是,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我们仅有直视目标才能心中有路,那些凶险的景象才不致让我们止步不前,再窄的桥也能从容走过。人生当中遭遇的困难不是上帝为谴责我们的缺陷而给我们布下的陷阱,相,这正是为激励我们而设置的加油站。不管遇到多的困难,要想成功地闯过去,就得确定好日标,永不言弃。这一切努力的动力就是热爱生命。
这就是我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这本书中悟出的'道理。在那危险的世界里,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生存的艰难和斗争的残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为了生存和不被击败,为了继续前进和延续生命,必须做出巨的努力,进行拼死的斗争。这本书就描述了一位淘金者在美国北部的一段生活遭遇和顽强拼搏的历程。=
这位淘金者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冬,孤身一人,风餐露宿,在漫无边际的荒原x匕匆匆而又艰难地向东南方赶去。他身上没有食物,就在途中挖野草、抓小鱼生吃来维持生命,天黑后他就躺在地面或岩石上度过寒冷的长夜。一路上,他与棕熊、野狼等野兽进行周旋和搏斗。他先是跳细而行,之后由于体力不支而不得不川四肢在地上爬行。最终,他只能是下意识地用身子在地上蠕动着向前。他与极度的饥饿、疲劳展开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斗争。凭着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还有膝胧的期望,他最终终干活了下来,在北部荒原上奏响了一曲热爱生命的凯歌。
这本书令我十分震撼。我想这本书能写到这种程度,应当是融人了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渗透着作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读着书中那位淘金者的种。种遭遇,尤其是他在与饥饿、病痛进行斗争的时候,让我感觉很心酸很感动。朋友抛弃了他,他自一人,拖着皮开肉绽的脚,忍受着撕心裂肺般的巨痛前行。饥饿带来的疼痛则更加剧烈,痛得他神智迷乱。
是什么使他这么坚强地坚持下去的呢?我想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他总是给自我期望,总是让自我鼓起勇气,总是想着要把生命继续下去。这样,任何微弱的力量都会变得无坚不摧,任何不幸的故事都会变得温馨圆满,任何弱小的生命都会变得生机勃勃!那些困难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难免有伤痛,但真正的勇士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更加清醒;人生难免有苦难,但真正的勇士会在苦难的磨炼下变得更加坚强。生命的力量正在我们的血液中翻腾。热爱自我的生命吧,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阅读与心得体会15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撰写的《经典常谈》一书,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2年了,他作为我国现代作家以及他的优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永垂在我的心中。看了这本书,就觉得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对其追怀不已,并为其只有50岁的生命而惋惜。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
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
我权且将此书当做教材,按章节课序来介绍书中的题目:
第一课说文解字
内容略第二课
周易内容略
第三课尚书内容略
第四课诗经内容略
第五课三礼内容略
第六课春秋三传
内容略第七课
四书内容略
第八课战国策内容略
第九课史记汉书
内容略第十课
诸子内容略
第十一课
辞赋内容略
第十二课
诗内容略
第十三课
文内容略
下面以第一课说文解字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文中的内容: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爱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于原来的籀文略有不同。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仓颉篇》秦代的三种字书都不传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详略。
汉字从秦代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从文字的产生,发展。文字的构成,各种字体的演变。
介绍得一清二楚,有关的传说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好像就在眼前。从这本七万七千字的书中看出作家的知识之渊博,文笔之圆熟,真令人叹服。读了这本书之后,那句开卷有益的成语应验了。
我感到受益匪浅:对于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何谓经典及这些经典的xx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朱先生那个时代可能还没有古为今用一词,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还是为了倡导国民继承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因此朱先生把这本书命名为《经典常谈》,既然是常谈,就是说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经典,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学习这些经典都是有用途的。
【阅读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阅读心得体会12-20
阅读的心得体会11-26
经典阅读心得体会01-07
文章阅读心得体会11-18
童年阅读心得体会12-24
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2-26
名著阅读心得体会12-28
暑假阅读心得体会12-13
暑期阅读心得体会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