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3 17:48: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课前预习时,我让孩子在家上网看西沙群岛的各种生物图片,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讲,所以上课时学生发言特别积极,能运用完整的语言讲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讲得也特别精彩,这样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不仅让孩子学到课外知识,还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时,我以欣赏和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我先让孩子找到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和富饶的句子,让孩子自己品析,自己品读,利用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师生共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整节课我和孩子配合的比较默契,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缺点需要改进。比如说,课堂上,如何引导孩子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张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1、课堂提问效果突出。

  张老师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以朗朗的书声为基础,以学生的参与为主线,以思维发展,能力提高为目的的阅读。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让语文课成为吸引孩子的万花筒,让语文课变成孩子成长的舞台。在享受精彩的阅读课堂的同时,通过观察我发现王老师的课堂提问关注了思考性、启发、想象性,在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张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张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

  在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海底内容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章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4、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张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

  5、板书设计很有创意。

  一般老师板书,只是文章重点内容的罗列,而张老师的板书既展现了文章的线索和主要内容,也突出了西沙群岛有海这一特色,让学生学习后对内容牢记于心。

  总之,看完张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实录,感受到张老师自然大方的教态,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多媒体等资源,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即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一、纵向抓结构,理清脉络。

  纵观全文,本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自然段为概述,点出西沙群岛具有海上交通的重要,国防战略的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是个可爱的地方”,以“可爱”为总起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分说。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是第一自然段的一种后应,也作为文章的总结。

  二、点上抓语句,引导迁移。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孝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凤起校区马忱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本册第五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本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正确读写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用抓中心句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风景优美这一自然段。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并学习运用这种方式来描写菊花。

  这是我的第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学思路:紧抓一条主线,贯穿全课;边扶边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精讲多读,在读中感悟升华。又经过多次试讲,我认真分析实际讲课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修改教案。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再读课题质疑,从而理出“西沙群岛是怎样富饶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检测学生在预习时认读词语的效果,正音,巩固。然后由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围绕这一句学习课文,着重学习第二段。第二段主要是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我主要采用通过让学生朗读,通过穿插图片让学生充分体会“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两个词语,不断感悟再读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课时我通过“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最后又通过描写菊花,把本课学会的词句学以致用。

  现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我个人感觉整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比较突出,教学各环节过度也比较自然。在进行三至六自然段学习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这种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特别是进行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还通过指名读和一分钟速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三至六自然段除了指名读外,我还安排了齐读、师生合作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学习完课文,我又出示收尾自然段,让孩子理解课文结构和写法。此外,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生活场景,通过图片,让孩子描写生活中见过的菊花,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了课堂预期效果。

  然而由于经验尚浅,不足之处也是很多。通过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指点,我将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不够。领导和老师们在听了我的课之后指出,我在语言的感染力上做得还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的语言缺乏激情。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中提到一旦进入课堂,教师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学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

  第二,最后关于写话练习,当引导孩子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描写这些花时,孩子的运用能力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没有适时引导孩子们运用“总起句——分句”写菊花,也真的还是因为自己太年轻,经验不足,缺少教育机智,今后还是要多多历练。

  通过这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我向其他老师学到不少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在大家为我评课之后,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也能带给学生更精彩的课,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从文本具体的词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我对本课的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情趣导入,激发兴趣。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十分诱人,开课采用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风光及在地图上找一找她所在的位置入课,短时间之内即将学生的注意力收拢。

  2、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本课的结构简单,文字优美但内容浅显,教师设计了几个简单却又能激发学生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大胆交流,教师点拨方法,强化朗读,深刻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增强视觉享受。学生在重点学习第三段过后,掌握了基本方法,在放手让学生自学剩下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检测形式反馈,侧重以读促理解,达到人人学习、人人朗读、人人个性理解的目的。

  3、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分层次、分梯度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探讨交流、展示汇报,互相补充。

  二、虽然想尽力上好,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学设计不科学

  对课文的.学习在没有让学生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直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将完整的、有机的语文学习变成纯粹理解文字的机械训练。学生只关心自己选择的段落,当别的小组汇报展示时变成彻彻底底的旁听者,使整篇课文的学习支离破碎。

  2、朗读指导不突出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美,适合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本的美。一篇很美很美的文章却没有上出美来,为何?就是因为教者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去感悟文章的美。学生朗读时没精打采,教师指导时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因小失大。

  3、教者的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也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激起一点点浪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者本身缺乏激情,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到位,对学生所处学段的水平把握不准,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还有就是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时侧重于学生掌握教条似的技巧,比如:哪个字应该读重一些,哪个词应该读轻一些,哪句话应该读得慢一些……这样的训练方式早就不提倡了。学生得通过真真实实的朗读,通过扎扎实实的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学生自己对话,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去感悟、去体会文字的优美,而不是机械地训练朗读技巧,这样的训练与文本完全隔离开来,无法体会语言文字真正的美。另外,这样的训练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符合,学生还不能真正把握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那些段落应该重读轻读,语速应该如何把握。

  总之,“361”快乐课堂在我校推进已有六年多,本人对它的学习很不够,在平时的实践中没有扎实进行研究,需要这样的同课异构形式,让我拨开迷雾,动脑筋想办法快速跟上教研教改的步伐,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写西沙群岛的课文,文章写作手法精湛、语句优美,文章结构上顺畅,对于学生积累词语、学习写作很有借鉴意义。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其次,“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我通过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进而体会出海水是有光泽的美。并且通过指导读表示颜色的词语和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读出了海水的美丽,感觉比刚开始的`朗读进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2、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3、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中,我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是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甚至不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就直接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这源于自己对学情的把握不足,对备课的不自信,看来,要想游刃有余、从容淡定地驾驭课堂,真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教学过程要扎实,效果要落实,但这并不是说教学时要呆板僵化。相反,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扎实和教学效果的落实。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许多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教学的方法上则尽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岛”、“岛屿”、“屿”、“群岛”四个词语用一组板画演示,使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了直观的了解;“海防前哨”是让学生观看我国版图时结合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来理解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是让学生观看图片来理解的;“绽开”和“蠕动”两个词是联系生活实际用手演示来理解的;“威武”一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拣不完”的“拣”字的意思是让学生查字典与“捡”字对比来理解的;“鸟的天下”是让学生说近义词,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富饶”一词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词义,然后结合对全文的阅读,逐步增加学生对“富饶”一词的感性认识;“五光十色”一词的理解,则是先与“五颜六色”对比,区分异同,再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来理解。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在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课文言语中所表现的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赞美。

  学生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他们的心灵被课文优美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教学,就把对学生心灵的培育与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个过程之中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今天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的,感受很深。

  首先,在识字方面,我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几个识字环节:如,在教学瑰丽无比的“瑰”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找到“瑰”的解释为?一种像玉的石头珍奇,再在这个基础上播放“瑰”字作为形声字的字理解进行识记,又如:在指导学生识记“岩”和“虾”时,我出示“岩石”“大龙虾”等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利用图片区分多音字“参”,采用随文学字的同时,出示图文,旁注拼音,易于学生理解。在写字方面,我在课堂最后5分进行写字教学,出示田字格字“浅和挺”,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字形结构,再引导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做到规范、工整力求美观。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方面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教学“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一段时采用各种方法理解海水的美和呈现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比如,在理解“五光十色”这一词中,要求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替换成什么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公园里的花儿色彩多,民族学校的服装绚丽多彩等对比,这里是否可以换“五颜六色”?从而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只是指颜色很多,而“五光十色”说明在太阳的照耀下清澈的海水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从而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事物是五光十色的?接着出示图片:城市夜景灯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可以使抽象的词语变为形象的事物,易于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绽开、懒洋洋、威武”等词语时,我花儿展开的各种形态的图片,以及军人英姿飒爽的图片,让学生先形象感知,接着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相应的动作,比一比谁做的更好。通过这样演一演,比一比的动作让学生理解新鲜感的词语,学生易于接受。另外,我还让学生展开想象海参还有可能在干什么?充分让学生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我在新授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圈画课文中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不仅锻炼了学生检索、查找、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读出海水的美,海底生物的有趣,以及大龙虾的威武。

  当然我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指导写字的时候,“笔随话行”还不够明确,整节课更多的是我在讲,学生的课堂活跃气氛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总结教学经验,多学习,多实践。希望能够在研读新教材和课堂教学方面多下一点功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围绕第六单元训练点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1、了解西沙群岛海底丰富的物产;2、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3、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为了落实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由回顾课文到寻找海底物产

  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孩子很容易找到,分别是: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作者详写的是——鱼,这样就顺势导入今天的描写“鱼”的重点段。

  二、层层递进学习关键句

  1、学习关键句

  西沙群岛的鱼有什么特点呢?带着问题读第4段。这样让孩子从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鱼非常多!非常美!然后让孩子分别找出能表现鱼多、鱼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最后再找出既能表现鱼多,又能表现鱼美的句子。这时孩子们会发现这个句子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2、练习寻找关键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我们在学习了关键句后,紧接着就在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找出这两段的关键句,以此验证孩子找关键句的学习情况,不出所料,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这两段的关键句。第二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添加关键句

  如果说第四段是学关键句,第2、5段是练关键句,那么第三段就是运用了。孩子在找第三段的关键句时出现了畏难情绪,举手的时候也是犹犹豫豫,回答问题的时候吞吞吐吐,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怎么觉得这段好像没有关键句呢?我告诉孩子们先把问题放一放,我们来观察一下第三段,第三段有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然后我就问孩子们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呢?孩子们一时难以决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让孩子们分队读,北队读第一句珊瑚,中队读第二句海参,南队读第三句大龙虾。读过之后,让孩子打乱顺序再读,结果孩子们发现三句话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生物,它们是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段落,却没有一句话能统领整段话,像这样的段落就是并列段式。

  在孩子们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引导孩子们给这一段增加关键句。虽然有点难度,但孩子们还是能给这一段增加了关键句。我觉得如果孩子会增加关键句了,那么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就成功了一半!

  三、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学习作者观察鱼的方法。

  首先我以第四段为例,让孩子欣赏完本段的鱼之后,我问孩子们,西沙群岛的鱼有3000多种,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这四种鱼呢?孩子们很快回答:这四种鱼很有特点。我顺势引导,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写出鱼的特点呢?我出示相关句子,孩子们很快发现,作者抓住了鱼的“颜色、样子、动作”来写的。

  2、观察鱼的特点,并进行练写一句话。

  随后出示视频“鱼”片段,我要求同学们也从鱼的“颜色样子动作”这三个方面有目地观察鱼的特点,并进行练写一句话。

  3、小组合作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

  在找到第四段的关键句后,我相继渗透写法,那就是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接下来就开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说一段话。第一句关键句大家一起读,有的——就读自己写的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让孩子合作完成一段话,大大降低了难读。

  4、课后写第一幅图,独自完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不管是找关键句,还是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我都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达成目标。

  不过,在学习第四段的时候,我让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鱼,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巩固一边读一边想象的能力,又让孩子明白这一段都介绍了哪些鱼。令我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是根据这段描述的想象的,有些孩子完成游离于本段之外,这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我想不如换一种表达方法,直截了当向孩子提问,这段话介绍了哪几种鱼,分别是什么?这样孩子或许就不会模棱两可,就能直奔主题了。

  所以我们今后的课堂不能像空中楼阁,设计问题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课堂才会接地气,有生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对西沙群岛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的介绍,表达了自己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方位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由于本文语句优美,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想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但由于对文章处理的不够用心,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课堂的调控未能得心应手,以致今天的课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细细思量,把所有问题归纳为一下两个方面:

  一、自身条件

  (1)书写不够规范。教师自己的书写,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课堂教学资源。小学生都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老师当堂书写,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对小学生是最好的示范,而且是最真实、最亲切的示范。可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字真的对不起学生,今天从板书的第一个字“岛”开始到最后完成歪歪扭扭的板书,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对我的字很不满意。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当堂书写,而且写的字形规范、间架匀称、富有神采,给小学生以美感,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倾慕敬佩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写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今天从一开始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书写将是今后最重要的的任务!

  (2)语言拖沓,不简练干脆。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语,能让听众心旷神怡,到位的总结、及时的评价,也会让学生们振奋无比。而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语言实在匮乏,对于学生的评价只能是“你真棒”、“嗯,不错”、“你真厉害” “真不错,你真聪明!”等一些单一的句子,使得一节课上得干巴巴的,毫无生趣。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特别喜欢用“如何”“好不好”“怎么样”等一些看似民主实际上毫无用处的语句,使得自己在课堂上很是被动!正像金老师等几位老师说的,我那啰嗦的话语就像催眠术,孩子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让他们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致,甚至是偷偷跑去和“周公”玩耍。最重要的是语言的拖沓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整呈现!由此可见,一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语言有着的极大的关联。可是,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课堂语言丰富起来呢?我觉得接下来首先要改掉自己语言拖沓、啰嗦、匮乏的毛病,这就需要平时多去学习积累,如揣摩名师的教案实录和课堂录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以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3)教态不够自然大方。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也是我比较欠缺的地方,特别是手势。正向有位老师说的,我总喜欢将手交叉放在前面,给人过于拘谨的感觉,很像一位老大妈。这是我一直没有在意的地方,也许是学生时代演讲时留下的习惯,仔细想想,富有感染力的手势的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个手势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而富有感染力的手势,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另外,课前准备也不够充分。如当学生讲出珊瑚、海面、海岛等地方的时候,我却因为事先没有将板贴按顺序放置好,导致未能及时将其贴于黑板上,实在是很不应该。

  二、教学设计

  (1)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如上课开始时出示有关“海防前哨”的图片的时候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这句话中给刚才的图片找个名字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到底是给谁找名字,而我已经急于出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让孩子们去给图片找名字,以至很多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

  (2)生字教学没有体现层次和梯度。在设计生字词教学环节时,我为图方便随便从网上借用了这部分课件,却没有及时发现所出示的词语和教案有所不同,而且没有拼音,更没有系统的分类。如: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栖息”、“海参”没有出示,“参”字作为多音字也没有说明,而类似“风景优美”这样学生已经在《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出现过的词语却归于其中。听了金老师的指导我才深刻明白,字词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这课的生字,在教学时可以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分类归纳。

  (3)课前图片呈现过多。在初读伊始,我找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打算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而运用于课堂才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片并无法为我所用,反而使我原本平淡的课堂更加苍白!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作为课件中的图片,应该做到删繁就简,达到随图识文的目的',应该让每张图片都发挥最大的用处,为文所用,做到不可取代。

  (4)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a、从上课的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就只顾着自己讲,一切都显得那么突兀,以至于孩子们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带领孩子潜入水底,打算讲解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孩子们还没有弄清楚“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在哪几自然段,我就已经安排任务让他们去读读海底美丽的小动物了。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悄悄低估:“读哪里啊?”b、再如讲解四种小动物时,没有抓住语言特色:就像比喻,它是本课运用的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没有抓住重点词语“绽开的”“分枝的”这些特点,没有在语句训练中让孩子们得到提升,反而以“有的像……有的像……”这种简单的句式降低了学生对语句训练的难度。c、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关键词,如在指导大龙虾威武气势的时候,没有抓住“划过来,划过去”这组形象的词语让孩子们去体会“威武”的气势。

  (5)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却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总之,对于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自以为这不仅仅是一堂有问题的课,更是一堂是失败的课。而失败的原因除了心理紧张放不开以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太过荒废,才有了今天无法驾驭课堂、漏洞百出的丑态。今后,我一定要不断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我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信在金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慢慢的积累,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文章无论从写作手法、遣词造句还是文章结构上都写得非常好,对于学生积累词语、学习写作很有借鉴,而且读起来也很美,所以想挑战一下这篇课文。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上三年级的研讨课,星期五接到任务心里就打怵!赶上开运动会,大家没法凑在一起商量,所以只能自己摸索、闭门造车了。周六、周日两天在家埋头备课,好在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有一些网上资源可以借鉴,所以课的大体思路算是理清了,周一研讨时大家又在一起交流了一下,就这样匆忙上阵。

  首先要感谢孩子们,一节课始终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无论是读书、还是回答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热烈,看来前段时间的课堂常规管理有了一定成效,我和孩子磨合得还不错。

  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有进步。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我通过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进而体会出海水是有光泽的美。并且通过指导读表示颜色的词语和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读出了海水的美丽,感觉比刚开始的朗读进了一步。

  但是,整堂课还存在很多欠缺和遗憾。首先上课节奏拖沓,课堂语言不简练,每个环节不紧凑,而且对于课堂容量把握不准,导致时间不够,整堂课前松后紧。本来设计的很多知识点都没有讲到,比如:再给学生出示几张有特点的鱼的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来仿写句子,还有在课的最后总结“课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因为时间原因都遗漏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是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甚至不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就直接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这源于自己对学情的把握不足,对备课的不自信,看来,要想游刃有余、从容淡定地驾驭课堂,真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了丰富、优美、准确的语言文字把祖国南海上的这颗明珠写得可爱动人。

  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先总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别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描写西沙群岛,最后总结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必将随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教学时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先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西沙群岛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与海底的地形有关。学生自学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联系第一自然段,点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在本堂课我的不足如下: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未能抓到中心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学习,孩子的活动时间少。

  3、课堂氛围不够,学生的积极不高。

  4、教师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调动起来。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积极改进,做到更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

  过去一周孩子们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容。通过对单元导读的了解,这一单元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什么是关键句和它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二、习作要尝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里的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的顺序来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我把重点都放在了讲解课文本身,而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们写作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后题最后一题:挑一张最感兴趣的照片来介绍西沙群岛。此处应该留一个小练笔来考验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及时布置,也就没有给他们一个自由感受与发挥的空间。在讲完课文之后,为了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我给他们播放了许多西沙群岛的照片,引起他们的一阵惊叹,如果适时引入课后题,用文字描述这些图片,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感而发。

  在讲课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在讲第四段关于西沙群岛的鱼的内容时,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地向我们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的外形,此处我应该带领学生齐读本段,再按照本段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朗读中积累佳句,在仿写中提升写作水平。

  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单元主题,把主题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当中去

  2、课前把握好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3、课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方可掌握,因此课堂上鼓励学生想象写哪些作文可以用这种方式,有的学生说在人物的时候可以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两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二、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 ,所以 。”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 。”句式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经过同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终于完成了这次同课异构研究的任务,在感到如释重负的轻松时,又不免想起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遗憾,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把所得所失记录下来就是为了以后少一点遗憾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因为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景物并不熟悉,所以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每一段文字学习之前都以图片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较好的避免了三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另外,在学习理解鱼的数量多和姿态多的段落时,我运用视频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从视觉回归文本,理解排比句“有的……有的……”,让学生除了能在兴味盎然中理解课文内容,还品味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言魅力。当然有利必有弊。在理解海滩和海岛两段时,我本来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学汇报的,因为既可以体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所掌握到的方法,又可以节省时间。但在课堂呈现时,我还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还依然按照课件的设计,一张一张的出现图片,牵着学生走,不敢放,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展示中,学生也有点兴奋过度了。因此,让我想到的是:作为老师,一定要根据课堂学生的生成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进程,机智地取舍很重要,不能抱紧教案预设不放。当然,在公开课上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当努力就是。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自己在感受了“技穷”的惭愧和“实践”的重要之余,也生出了“再做一次”的打算,毕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根基的,没有教学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和研究权,何况“反思”应该就是持续不断的。不说空话,实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后的“一憾”与“一得”:

  一憾——自己的设计本意是在“引导学生以数据统计的形式,感性地认识到西沙群岛物产之‘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感悟西沙的“富饶”更有“奇丽”、“奇趣”之意。然而,这种深究式的思维操作设计,尽管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却还是禁锢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因为这种设计太自我,教师的逻辑设计痕迹还是太重,太浓。这是课后反思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认识到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设计再缜密,再逻辑,也终究是“设计”,终究是教师的主观意志。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意志、他们的需求、他们的'认知方式、他们的发展走向究竟是什么,这才是我们设计的起点。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具体可感的认知方式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时期的孩子以感性思维见长,设计课堂上外显化的学生认知活动,比结构内隐性的思维操作流程更重要。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应是“行动研究者”,而不是“理性思辨者”。而自己还一味排斥“课件”,这本身更是避“长”扬“短”。因此,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设计最大的败笔是——过于逻辑,过于“高年级段”化。假如教学时干脆放手让学生合作,甚至独立完成“多”的数据统计,而把朗读训练后移至“美”的感悟之后,或许会好一些。

  一得——不谦虚地说,这次反思课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自己的一个尝试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一直以为对“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定,不等同于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估测,它还应该有新的内涵。只是自己对此也是很模糊的一种意识,只觉得“有效性”应涵盖学生的语文生活。这次反思课上,尝试以文本为起点,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关注,起初只是想说明资料的搜集并非单指课前,也可以课中或课后进行,它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有方向性和训练性,后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用好书美文酿造精神的“底儿”》,忽然又意识到,我们应把“有效”看的更远些,即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远效性”,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地单纯地从一节课的课堂气氛、课堂密度、课堂容量等方面去评价教师或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应关注学生在有了这节课的经历之后,所形成的成长走向,也就是在关注“即时效果”的同时,更应关注“远景效果”。拿《用好书美文酿造精神的“底儿”》这篇文章,把我的设计“美化”了些,勉强算做“一得”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3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0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3-25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03-09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5篇)10-28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19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4-04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篇02-1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