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4 08:29: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1

  1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发挥“屏幕教学”优势

  随着现代化教学工具走向课堂,各个学校以及教师也开始尝试接受新型的教学道具,以便在原有基础上丰富课堂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对于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教师仍然不能放松,学生这一阶段的课业负担较重,更需要教师利用美术课堂为学生培养兴趣、放松身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劳逸结合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屏幕教学”实际上是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最直观的概括,这种形式放弃了以前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的模式,而是通过操作简便、反应生动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不仅能够大大的减轻教师在上课时的体力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对著名的艺术作品、多种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产生认识,并实现最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充分地利用有限时间的美术课堂得到最大的收获。教师在进行现代化教学时要避免投机取巧,应该尝试用新的教学思维与理念来驾驭多媒体课件和设备,不要仅仅把大屏幕定义为输出设备,而是将它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更多的作品展示与交流,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1.2注重教学拓展与资源共享

  多媒体课件能够十分高效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保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视觉、听觉、肢体、情感等等,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的最大效果。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师通过对专业课件的设计与应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下为学生提供名家作品和现代设计作品鉴赏、不同画法与表现形式的演示、优秀学生作品的点评与展示,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让美术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其他领域的内容引入美术课堂,以此来保证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历史背景介绍以及相关视频资料,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某种绘画形式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间的合作网络,与其他学校甚至国外院校的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交流与作品鉴赏,拓展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艺术的认知。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尝试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拓展,积极寻求与专业美术院校以及相关的画家协会等机构形成合作,达成多角度、多渠道的跨界合作,从而让本校的美术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3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中学学生的必修科目,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逐步地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风格与品位,对美丑事物的评判标准也逐渐成形,这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形象管理和审美判断。将多媒体设备与课件应用于美术课堂之后,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促成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社会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创造价值的优秀人才。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与选择时,就应该着重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为学生设置更多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理念的学习环节与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引进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课堂模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创造与自我展示,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作品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向上、敢于表达、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与心理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学生教育的目标,也代表着整个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社会效益。

  2结语

  中学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常常被学生和家长忽视,但是教师不能够因此妄自菲薄,特别是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之后,教师更应该抓住机会和优势,积极地寻求美术课堂上的教学创新与改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让课堂更新颖、更具趣味性。只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提供的有利条件,把握好“屏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拓展活动,并在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间,那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将使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深深受益。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2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1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3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我校学生在制作楼道内的装饰作品时,学生们学习到利用毛线材料,如何制作完成具有国画特点和抽象画特点的作品。我还让学生制作以童话寓言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并把寓意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并感受到作品的教育意义。这就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同时,也受到情感教育。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通常在上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美术所涉猎的范围很大,像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语文、数学等各学科,尤其是历史,每次我在讲美术作品欣赏课时,我都要让学生好好学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画家们的绘画特点、绘画风格及当时时代的背景。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这既节省了学生的开支,也做到了变废为宝。

  5.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习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时,放影像资料让学生首先了解达芬奇的身世,即它的名字的由来和他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画风和他同时代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而且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好,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4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5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做画时,教师要做一定的范画,还要介绍相关的作画工具,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欢乐颂》《二泉映月》等风格反差较大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并作画,因此音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是创造活动之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今天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再灌溉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适合于他(她)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也就是能在新的社会发展的情境下,能够不断地发现社会中的或自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学习、寻找有用的信息,能通过分析和思考作出判断,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评价,不断地进行改进或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6

  高中美术班的色彩课程不同于其他文、理科的文化知识,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通过美术高考。经过多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辅导,我深深体会到:专业学习虽然有技巧,但是还有日常的积累。学习色彩要紧紧抓住色彩规律与本质,紧扣学习重要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正确而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当我们去画风景写生或面对一组静物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具有不同色彩变化的物体,要想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正确的方法就是第一位的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色彩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讨论法

  赫钦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

  俗话说:欣赏是营养。这句话更加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色彩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查考生的色彩修养,而欣赏是吸收营养的很好方法。许多考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色彩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面对展示的所有学生作品,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转变?”“有哪些作品部分画得特别好?”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

  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二、游戏法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教育学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学生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色彩教学中,往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色彩很单调,美术作品中没有几种颜色。学生常用概念的颜色、习惯的颜色作画,幽默点说:“颜色很穷。”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带学生做色彩游戏,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对象,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游戏,调不同的颜色,每调出不同的颜色才能画上去,而且只画一小块,看每位同学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三、单一法

  罗素说:“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的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

  色彩练习的对象很多,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内容有认识色彩、色调、塑造、步骤;形式有临摹、写生、默写;题材上又有静物、风景、人物;默写又分为黑白稿默写、文字题默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提出练习目的与对象特点,逐步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

  习惯的色彩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的作业从打轮廓、画明暗,大色调到仔细刻画全过程的作品。学生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综合练习。但一张色彩作业中包涵诸多的要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中进步甚微。色彩课实施的单一训练,就是把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学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综合训练。

  色彩教学也如此,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调子训练让学生画小色彩稿,而且也可以叫学生同时集中画几组不同色调对象的小色彩稿。这样感觉新鲜,也比较中更易把握各种不同的色调,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的灵敏度。

  四、综合法

  在几种彻底的单一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色彩教学行之有效。

  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铺大色调时感觉很好,但随着深入塑造,画面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画面效果,这是因为不会修改调整的缘故。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尽善尽美,于是看到略有不满就重新铺一遍,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破坏了原有良好的画面感觉,弄得心情很郁闷,导致越改越糟。因此要尽量保留刚刚铺上去的色彩,不要全盘否定或是不自觉地重画一遍,只有在调色不准、形体不充分的地方或是问题最大的地方进行修改调整,学会把小问题放一放。正所谓“小不忍乱大谋”,这是值得每位学生注意的。

  五、谈心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收得成效。”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的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谈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学中亦如此,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色彩教学中应用爱的语言去传达。正如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充满爱情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戒,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一个技术熟练的纺织工,可以辨认出几十样黑色的布种,一个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可以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划和表现。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规律,抓住色彩本质,并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7

  教学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在进行美术欣赏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8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西游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9

  高中阶段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所以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这就更需有我们精心研究提高教学。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

  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

  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12篇04-02

美术教学反思04-02

美术教学反思01-06

中学教学反思04-10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03-21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3-27

电脑美术教学反思04-04

美术绘画教学反思04-06

美术教案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