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一、我的成功
本次教学相较于之前几次试教,有以下几点取得了进步:
1、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通过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词语时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本课在理解词语方面重点以“近义词”的方式,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对词语有近义词归类的积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给“慌张”、“忠实”、“忠诚”“辨别”等词语找近义词,来方便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同时,通过“发挥想象”、“联系旧知”的方式理解了“野外”的意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天然”的意思。在理解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方法的指导。
2、落实单元要素,教会学生提取重要信息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是学会在提取重要信息。在教学时,通过回忆之前所学、带着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利用方法放手尝试这几步教学步骤,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即:读文、圈划、筛选。学生通过解决书中第一个问题“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初步学会了方法后,第二课时就能自主运用方法来解决下一个问题“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为人们辨别方向的。”
3、及时恰当反馈,激励学生深入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是积极活跃的,他们在投入学习时,不仅需要用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更需要在回答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以激励他们继续往后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同学们较平时更加专注,也许是环境不同,状态也不同。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我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如果遇到回答不准确的地方,也以补充、提醒等方式来给予积极的反馈,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
4、贴近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出台,让我们对课堂质量又有了新的思考。怎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是高效课堂,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文本背后的教育意义。如在介绍“指南针”的环节,通过出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司南”,以了解我国深厚的科学底蕴,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内容。几句简短的介绍,在学生心中便可以播撒下对祖国文化的肯定与热爱。
二、我的缺憾
1、朗读指导,缺乏递进层次
因为所执教的这节课安排的是第一课时,因此 “朗读指导”成为了目标设计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师生共读等,但即使到了课即将结束,朗读效果仍未取得有效的提升。
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多种形式的朗读,并未进行科学的安排,缺乏层次感,以齐读居多。其他形式的读也并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最终目标服务的。其二,平时同学们的朗读训练较少,拖腔拖调的朗读并未给予及时的纠正。其三,老师还缺乏有效的师范引导。其四,整堂课教学设计内容过多,导致朗读指导的一些环节缺漏,如原本设计的第三小节的多重朗读指导并未施教。其五,缺乏方法的引导,如在试教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重读、延长音调读、划节奏读等,在这节课都没有落实。
因此,如果还有下一次施教,可以在设计上更有梯度层次一些,老师及时做好示范朗读的引导,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得朗读教学更叫有效。
2、写字指导,缺乏评价标准
本节课的写字指导放在课中,这与平时教学不太一样,平时的写字教学都习惯放在课后,因此不是特别熟悉,导致费时且效果不佳。尤其是在点评学生书写的环节,由于缺乏评价的标准,学生点评得比较乱,老师不好收。学生学习到的书写技巧就不够明确。其实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老师就曾讲过如何评价别人的字,但是这节课呈现出来却不是很明显。今后还需在写字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有据可依,提高写字效率。
3、识字教学,缺乏自主交流
识字教学环节,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伊始,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形式的识字游戏等环节来让学生正音、识记。都是老师“牵着走”比较多,尤其是在学生读得不够准的时候,基本是以老师带读正音的方式,无法有效提起学生兴趣,也无法保证学生是否真正牢记。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者让学生用自主识字的方式去识记,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反而记得更牢固。因此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识字好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许多识字好方法,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生成
三次试教加上最后一次正式上课,课件和教案改动较多,每一次的变动都能让我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教学“提取重要信息”这一单元要素方面,由之前直接教授方法、到列表格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再到最后由扶到放,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普类诗歌。全文共有六个小节,用简短的语句介绍了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这首诗歌和以前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歌有所不同,要让学生在读反复读中理解诗歌的同时,还要学会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课题组要求我执教这篇诗歌来共同探讨诗歌的教学,这对我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因为在一册教材书中,就一篇或两篇的诗歌,有可能自己上得不好,但能使自己在诗歌教学中有所突破,迎难而上吧!上完课,自己感觉上的不是很好。回头再想一想这节课,感觉自己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以下几个环节还不错。
1、结合学生熟悉的`儿歌帮学生理解文本。记得孩子们上一年级时在“语文园地”中学过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是晴朗的早晨辨别方向的方法,我先出示儿歌让孩子们读一读,再次重温太阳在东方时四个方位的方向。并由此告诉孩子们我国处在北半球,中午时太阳在南方,这样孩子们面向太阳所在的南方,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各个方向的方位,孩子们就在轻轻松松的“指一指,做一做”中明白了第二小节“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读起来就胸有成竹、明明白白。
2、借助图片帮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词语或句子。诗歌中有几个孩子们不理解的词,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搜集了许多图片帮孩子们理解。例如:平时孩子们很少去观察一棵树北面叶子与南面叶子的不同,而诗歌告诉我们大树南面的叶子“稠”,北面的叶子“稀”。“稠”和“稀”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个新词,我就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感受树叶的“稠、稀”,既理解了诗歌,又形象直观地明白两个词的意思。还有第五小节中的“沟渠”,孩子们也不理解,我也搜集了几张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沟渠”。还搜集了“北极星与北斗星”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了北极星的位置。这样通过直观的图片,不用老师费多少唇舌,孩子们在自己的观察中理解了词语、句子。
3、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诗歌。诗歌的第六小节:“”最后课后有个问题: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我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一小节。孩子们读了一遍后我问他们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说:“化得快的是南方,北方化得慢!”我再让孩子们边看图边读,再来思考一下,一会儿孩子们还有一部分坚持刚才的答案,一部分同学否定了刚才的答案。我在图片的南方画上了太阳,让孩子们再边读边动脑想一想。就这样在反复的阅读中,全体同学都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化得快的是北方,因为太阳在南方,北方接受的阳光多,因此化得快。所以,在上课时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他们自己得到的答案比我直接告诉的答案会记得牢固得多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有三点自己比较满意: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
二、利用简笔画,突破难点。
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教材只给我们说“看看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却没有几个学生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我画了一条沟渠,里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请学生判断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并说明理由。刚开始,不少学生认为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阳在南边,把南边的雪晒化了。只有一名学生认为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改变。孩子们再次思考,但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此时,我在沟渠的一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请学生再来判断。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积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积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为沟渠的边沿挡住的南边的太阳光。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画了一座小山包,一边积雪多,一边积雪少,请学生判断方向。这次学生马上明白了积雪多的是北房,积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来我又画了一条宽宽的街道,两边是高楼大厦,请学生判断是街道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也很快给出了答案:街道北边的雪化得快,街道南边的雪化得慢。
三、巧妙延伸,拓展激趣
学完全诗,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慌”和“盏”等字的教学中我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进行学习,强化记忆生字。教学中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三至五小节并完成读书报告,最后在理解词语“向导” 和句子“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4、借助一首小诗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更多的指南针。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对于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不够,没有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学生还不够广泛。
3.在对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虽然有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点图画演示,区分沟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阳光的面不一样,教师再相机用语言来进一步说明,我想这个难点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同学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
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
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孙毅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6
缺点:
第一节课上课开始时投影仪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故障,然而自己的思路完全定在了课件上,缺乏脱离课件而驾驭课堂的能力,关键在于没有把教案的重点和亮点熟记于心。虽然备课的时候是按照“学生说到哪里,我就指导到哪里”的原则,但是上课时却没有很好的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的学习过程中。
课后交流的时候,大家说我的声音有点小。这方面需要在讲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必须让学生听清楚要讲的内容。
上课的时候,我在教室里走动的速度比较快而且频繁,以致学生光顾着找我而影响了自己的思路。为了照顾到那些不注意听讲的,我完全可以慢慢地走过去轻轻地敲一下桌子,让学生知道我的走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也可以不分散注意力集中的学生。
上课时有位同学提出“为什么把毛主席比喻为北极星?”的问题,我当时只顾着理解本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了,对这一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课后交流后,经大家的一番解说,我才明白原来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不过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毛主席就像北极星一样为我们中国指明了一条路,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当时只是浮于文章的表面没有很好的思考文章的延伸意义,需要在课后多读一些书多掌握一些知识。
自己的肢体语言用的还不够,需要多锻炼一下。
优点:课堂上鼓励性的话语用的较多如“好”“很好”“对”“可以”,大多数同学都能照顾到,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学生发现了问题一般靠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进行解决,鼓励他们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区别记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本课,我分为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
一、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灵活应对。
二、室外教学
除室内教学之外,我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地演练了本课的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掌握并运用。我对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们永远没有机会用到这些方法,但是,走投无路时,或许它能救你一命……”
这样的尝试让我花费了比在班级上课多几倍的精力:纪律要提前规范好,声音上要提高声调,需要带领将近60人得队伍在操场上来回变换地方,需要记熟并且讲清楚每个辨别方法(因为没有课本教案和课件的帮助),需要将“看热闹”的成分减少到最低,将知识的实用性在模拟的环境下提到最高……这些无疑让课堂难度上升不止一个梯度!但是,我觉得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有益尝试,我愿意做下去,希望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希望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到除语文知识、方法外的技能。
我会继续朝这方努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8
在理解本课的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在我的备课中,这里不是个难点,根据平时的生活常识,我认为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好,谁来说说看!”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我微笑着点点头,正准备示意他答得正确,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不是很确定地说:“老师,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怎么会是这样的答案?“怎么会呢?”我问,“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画起了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我连忙停住了口,打开书仔细地看着课文“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实书上就已经对应了呀,真的是!我连忙说:“看,果真如他所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孩子们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我又灵机一动,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我随手又画了一幅图,立刻就有孩子举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对!”我暗自放下心来,正是由于孩子们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啊!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将课上的情形讲给老师们听,他们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办公室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番讨论,发现只有当这个沟渠是东西走向的,才能出现诗歌这种情形。假如沟渠是南北走向的,那么也就不存在哪边先化的问题了。
这次课让我真正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确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关键就看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了。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9
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张彬彬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吴金泽同学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吴金泽同学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简明通俗,同时包含丰富的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适合朗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普遍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要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教学本课,要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科学知识。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接受信息;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因此,本课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同时,我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画面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在沟渠里,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图画,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课下回想课堂上的情景,存在以下不足:
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对于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自然知识贫乏。
在上这课前,应该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观察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3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
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重点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进行编排的,重点培养学生汲取自然知识,培养会观察的习惯。本文是一首秀丽的小诗,语言特别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在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就重点确定了朗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奥秘。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四种指南针,忠实的向导太阳,指路明灯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还有“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在第一课时里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理解了不懂的词语。第二课时就重点学习四种指南针。我采用了的是详细讲解第一个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并总结学习方法,剩下的三种指南针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孩子,每个学习小组的孩子积极交流。而后我让学习小组分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在交流的同时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并解决课文中的难点:沟渠里的雪为什么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同时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教学中把它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学习,拓展延伸到:下面这些情况我们又该叫他忠实的什么,从忠实的观众、忠实的伙伴中加深对忠实的'理解。创设情境来自由表达,如果你是原野上这棵大树,一个迷路的小朋友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告诉他用你来辨别方向。
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师生合作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学习沟渠里的积雪时,我发现:要突破一个课时的重难点,光自己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充分预设每个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这里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南方的积雪融化得更快,北方的融化得更慢。所以学生汇报时就重点质疑了这一点。我想起了一个老师曾说过,如果学生还不能读懂,而你又不能很好地引导时,就让他再回到课文中去。于是我又把这个问题推了回去:你们再认真读读这段话,去寻找奥秘,这是哪里的积雪?于是孩子们豁然开朗,马上就打到了“沟渠”这个关键词语,同时运用课件,太阳光的直射,南面被山所遮挡,孩子们水到渠成地理解到地理位置不同,积雪所在的方向位置变化也就不一样。最后,我领引学生观察作者的词顺序化得快对应下一句是北面,化得慢对应的是南面,从而感受到作者的用词之严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求知热情,又让学生在情感领域里意识到: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要从疑问开始!我们的教学也更为实效地解决了重难点。原来,文本中字里行间,引发着教学设计的灵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作者也有隐藏最佳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我们教者去发现。
课文最后的拓展中,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青苔来辨别方向:“不长青苔的一面是南面,长青苔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在孩子们的资料汇报中,让他们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我特意向全班同学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本课也存在不少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这四种指南针没有做到有详有略,平均使力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积雪那一小节的难点突破时间不够。因为这是四种并列的段落,所以在教学时只要重点品读太阳这一种指南针,然后中间的两种学生汇报得不错就可以不用多加引导,然后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突破最后那个难点。
其次,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感觉孩子的合作的热情高涨,现在也形成了讨论的氛围,但是在汇报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多倾听并学会补充其他同学的观点,也是以后的课堂上需要重点反思的地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
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
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4、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足:在对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没有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时适时的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师相机用语言来进一步说明,我想这个难点便会迎刃而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反思01-07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04-0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篇02-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21篇)05-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18篇)05-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语文教案02-07
小学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09-05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小学语文教案09-23
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案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