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人生大事观后感

人生大事观后感

时间:2022-12-02 18:40: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人生大事观后感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大事观后感5篇

人生大事观后感1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泪:互相嫌弃,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第二次流泪:行业歧视,亲情淡薄

  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大学专业和工作岗位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老不正经了,因为我是男的,我还是一秘书。大家听最多的就是“女秘书”,我这一男秘书是怎么会事儿?

  行业歧视在这个社会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变。电影中男主角是殡葬行业,在现如今,这个行业依然像一盏冥灯,让几乎所有的人听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离。

  男主角年纪轻轻就做这个,当然不受人待见。小女孩孤苦伶仃跟着外婆生活,无依无靠无能为力,当然不受舅舅舅妈的待见。常言道后妈难当,可又有谁知道这孤儿的亲戚更是难上加难。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对待的时候,我又泪奔了。

  第三次流泪:抬头看星星是故事,低头讨生活是人生

  电影里好多次提到星星,还有一句台词是“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小姑娘告诉老师说爸妈是“种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诉小女孩,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关于星星,我们小时候在院子里躺在竹席子上乘凉看星星听故事的场景,应该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记忆吧,那种日子还有吗?那种快乐悠闲还有吗?那时候的那些人还在吗?

  太让人泪奔了。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活着,已经多久没有抬头看星空了,我们一头扎进生活的土壤里,巴不得可以立刻发芽开花结果,可当我们有朝一日抬头看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欢、曾经想要的样子了。

  而这一切,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泪: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人生大事观后感2

  这个周末的天公一直淅淅沥沥诉说着自己的心情,比毛毛雨略大些的雨点断断续续不停,给前两天燥热的天气带来些许清凉,虽然难免有些出行的不便,却让整个世界变得清新了起来。闲来无事,便约许久不见的朋友去看了一场最近评分很高的电影——《人生大事》。

  碍于我素来就有假使提前看了过多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剧透或者剧情介绍,再看就味同嚼蜡的怪癖,便连电影简介都没有点开就进了影院。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锃光瓦亮的,它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今天的场次本来是晚上七点的,但到了时间大屏幕还是白白的一片,一度让我以为工作人员忘了开机,直到七点零二的时候才开始进入新电影广告宣传阶段,三分钟的广告过后正式切入正题。第一幕是一个扎着两个小犄角宛如“小哪吒”一般的三四岁小女孩(小文)和一位婆婆躺在床上睡觉,婆婆的电话响了,小女孩醒了,她一遍遍喊“外婆”,拉外婆,外婆都没有回应。我们知道,外婆已经去世了。但是小女孩显然不知道去世是什么,她看着协助料理后事的“上天堂”门店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男主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和他的搭档小胖)要把外婆抬走,拿着“红缨枪”就对莫三妹下手了。

  可是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小哪吒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家把外婆装进一个写着“奠”字的大盒子里抬走了,而比她大几岁的表哥告诉她外婆死了,要被装进盒子里送去殡仪馆火化,她再也见不到外婆了。小女孩便追着灵车开始奔跑,她追着跑了好久好久,一直追到莫三妹他们从殡仪馆回到门店。她真的像哪吒一样站在了店门口,拿着红缨枪让莫三妹还自己的外婆,场面一度变得混乱。接着,以饰演“哮天犬”闻名的男演员陈创(小文舅舅)把小女孩接走了,而号称“齐天大圣”的莫三妹和“小哪吒”小文的故事开始了。

  莫三妹是一个曾经为喜欢的人打架而进过监狱的小混混,人称“三哥”。他自认为从小被父亲管束不受父亲待见而叛逆作妖,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甚至连接手经营“上天堂”也只是为了“骗取”房本好迎娶心爱的姑娘熙熙。他满口脏话,被人指指点点,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彼时的他可能心里眼里都是灰的.,除了和熙熙聊天的时候。但是当他开心地去找自己喜欢的女孩儿的时候却意外得知自己拿命去爱的姑娘居然要和那个自己当初为她拼命的男人结婚了。打脸来得猝不及防。莫三妹似乎也“一无所有”了,而同样一无所有的还有小文。她无父无母,的外婆也去世了,“妻管严”的舅舅也对她爱莫能助,只得暂时把她放在莫三妹的店里。

  就这样,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开始了互相取暖的日子,他们从最初的对立慢慢变得亲近,密不可分。中间穿插了许多令人忍不住落泪的情节,建议观看时备好纸巾。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被他们之间的情感互动打动,还有那些温暖而美好的话语,比如外婆给小文的一则则语音信息。而我感触最深的却是莫三妹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说的那几句话。他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你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他说,“人生除了死,无大事”(这句话应该也是电影片名的来由之一)。他说,“他终于有上心的了”。每一句话都满含哲思,令人寻味不尽,尽管有的话我并不是第一次听见,却依然觉得深刻不已。人生处于顺境固然好过如意,难得的是身处逆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就像有句话说的“人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的都是艺术家”,从逆境中翻盘改命的亦是。

  电影的最后,莫三妹和小文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完成了彼此的救赎。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就算不能迎来电影里的happy ending,也希望我们这一生回首无悔满是感动。人生无非是一场从生到死的旅行,旅途中每一件貌似不起眼的事情可能都是大事,也可能每一件事情相较于或长或短的人生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无论是什么,它都曾light up过你旅途中的一程。

人生大事观后感3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老电影了,第一次在大学的课堂上看二十几年前的电影,有点新鲜,收获也颇丰。对于人生的规划、人生的态度,身在大学中的我们似乎还是那么茫然,明明知道世界的现实和无奈,却仍然做着自己的童话梦。

  命运的选择总是那么残酷,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有梦的年轻人追寻梦想,在无数次的挣扎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学会坦然。他来自陕北,来自那个据说拥有黄土高原的地方。朴实的农村教师,善良、淳朴、真实,他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她,默默地关心支持着他,只因为自己和他的差距,她只是静静地关注着自己喜欢的人。可是,生活总是那么戏剧化。我们的男主角却因为一次不幸遭遇而认识了她,两人的爱情在面临一次次的考验中最终还是夭折。在人生的交叉口,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她坚持着自己的爱情。选择很多,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可惜我们年轻有才的高加林在欲望的驱使下最终选择离开了曾经深爱着他的只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这是一个不够圆满的结局,但我又为刘巧珍感到庆幸,庆幸她没有因为爱情而盲目,庆幸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平步青云的高加林面对中学好友黄亚萍的热烈追求时,他的内心泛起了波澜。亚萍和自己脾胃相投,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但巧珍的关心和对爱情的执着又让他心存愧疚。面对现实的诱惑,终于,高加林成了俘虏。在那个畸形的年代,贫穷、落后的时代造就的疤痕深深烙印在人生路上的似乎注定只能是伤痛。也凸显了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下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人性思想对现实功利性的指导作用。

  电影如人生。虚构的情节总是那么真实,所以才总能让人产生共鸣。喜剧的作用在于能让人开怀一笑,而悲剧的深刻则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给人看。没有人能够拒绝选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拒绝诱惑。在那个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年代,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历史不会重演,但有些情节和片段却总是在重复。就像我们不愿意重蹈覆辙,却总是会不停犯错。有些错误我们可以一笑而过,有些段落可以是过眼云烟,但是总有一些事情会让我们刻骨铭心,就像何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一样,虽然没有结局,却已经成为他们人生浓重的一笔。

  人生如戏。但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无法重来。年轻的我们,以后面临的选择那么多,诱惑那么多,又有多少人能把这场戏演得完美?不由得又想到了戏里面的主人公,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爱得轰轰烈烈的何巧珍,独立而不失自我,当她面对爱人的背板,面对爱情梦想的破灭,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带着对高加林的祝福离开。而当她深爱的人因为人生的不如意再一次被贬回农村,一句加林如今成这样了,我心疼他。深藏着多少宽容和无私的爱。

  没有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出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握命运。《人生》,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更在于其令人产生共鸣的深刻思考。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片子了,这应该算是种遗憾吧。我很幸运,看过这部影片,也带给我人生中第一次强烈的生命震憾!它第一次将命运的选择摆在面前,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更让你体验命运的无奈。只有看过它才能理解人生的苦涩,令你变得更成熟。每看到它就会让我想到无数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一如当年的我,虽然各自的梦不同,但在实现梦想的争扎中,面对一次次的选择,事到如今怎样评价,那种沉重和深沉,如今只能沉默不语,如同最后黄沙路上慢慢走着的主人公与整个人生漫无尽头的忧郁相比,其它的一切都太过渺小了。

  《人生》简结流畅的述事,经典的情节暗示,淡漠的色调,仿佛都表达着主人公心中沉重的人生感悟。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获得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最佳电影奖。无论以前或以后,我至今再未看到任何其它国产电影能达到如此的水准。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已经没有人会思想这样深刻的内容了。

人生大事观后感4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观后感5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人生大事电影的观后感6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观后感11-13

《人生大事》观后感11-11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1-06

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11-17

《人生大事》观后感7篇11-15

《人生大事》观后感13篇11-17

《人生大事》观后感(13篇)11-17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9篇11-17

人生大事观后感(10篇)11-17

《人生大事》观后感10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