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师课程教学反思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2 10:46: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课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还是采用四段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是新课前的复习,第二步是教学新课,第三步是巩固练习,第四步知识整理拓展训练。

  教学前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分数的基本性质,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第一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几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同;借助第二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创设第三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教学中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引导学生的发现,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启发引导无痕迹。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尤其是最后游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鲜,不呆板的认识。

  觉得我的失误是在开始预设时,在教学时过早地引入一次约分的方法,这个方法没有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的分步约分的练习来体会来比较。由于有的学生对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次很难找准,给一次约分造成困难。我觉得以后再上此课时,要注意。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2

  《识字6》以词串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认读字词、重在营造好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字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1.课前跟学生交流他们游玩的经历,让他们找到游玩的快乐。

  2.用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带着学生去旅游的形式,打破以往被动学字的模式,让学生不经意间快乐认识、了解生字,从而导入新课。课前我还有针对性地复习了带“乔”的字,进行有趣的猜字认读游戏,与科学认读相结合。

  3.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4.初读课文,先一行一行读,纠正错音,并提醒注意词语之间要停顿,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5.简单了解塞北、江南、海岛和高原的地理位置。对于地理知识还比较空白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所以我以一幅中国地图导入进来,标出长江,长城,首都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把这些位置在地图上出示出来,把较难的问题变得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6.图文结合,引导诵读,读中感悟。本课韵文优美,重要指导好学生的朗读,所以每个景点,我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大家欣赏美丽图画,倾听动听的音乐,通过图画体会感情,通过音乐激发感情:

  (1)学习塞北时,我采用了先让学生看一幅塞北的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接着让学生看一群骏马在塞北辽阔的草原奔跑、听塞北瑟瑟秋风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骏马奔跑的速度,引导学生来说说在塞北草原骑马的感觉,并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还让学生将三个词语串联成一句句子,锻炼了他们对词语的使用。

  (2)伴着音乐《江南好》在柔美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一下子从草原走进江南,然后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感知,利用白居易的《江南好》,让学生感悟江南的美,引导学生说出江南的美,读出江南的秀美,最后让学生背背跟江南有关的古诗。

  (3)比较读,让学生从朗读感受塞北和江南不一样的地域风情。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不一样的词读出不一样的味,一个词读出一处景,一组词读出一幅画。”

  (4)感受海岛风光时,出示了一幅配着浪花声的海岛图,让学生看着图片戴上太阳帽,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海岛的炎热、椰树的挺拔,为了让学生感受海岛风光的.迷人,我出示了一组海岛游玩风景图让学生跟着音乐体会海岛的迷人风情,并让他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5)最后到高原一组词由一首动听的《青藏高原》和相应的一组高原图景引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高原壮观的感受。

  在整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悟,反复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韵味、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两点不足之处:

  其一,读的形式还较单一,读的层次也不够分明。在通过图文联系对整篇词串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纵向归类读词,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教师的语言还可以锤炼得更精美一些。学生在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介绍风光时,语言较贫乏,还不能充分想象,只能简单地说几句,还有待加强训练。

  第二,其实四组词串分别代表了四季中中国最典型的景色所在,不仅每组词串有联系,四组词串也暗含内在关联,但是课上我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内涵还不够深刻。

  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我愿在讲台上把这门艺术演绎得更加完美。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3

  学生找到这些关键词语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却以为是恰到好处呢?”“蝉声与蛙声很热闹,为什么作者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步明确这实际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于苦闷中想求得一时的解脱,因此踏上了求静之路,来到了日日曾走过的荷塘。欣赏着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现实的阴霾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股淡淡的忧愁蕴含其中。学生再进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将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不同词语的运用,所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就难有深的体会。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词语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时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让同学们比较“泻”字与“照”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一个“泻”字,变静为动,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同时与“流水”相照应,而“照”就缺少这样的`表达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换作“漂”或“升”呢?同学们思考后明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与“薄薄”相照应。“漂”和“升”就难以体现青雾的轻盈之美、自由之态。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品味语言方法。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抓住了“品味”这个鼻子,完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语言精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4

  摘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对策

  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起步。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思考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初中物理《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材料及实验、一个个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新教材大大增加了物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物理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物理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初中教师一节《平面镜》的课,学生对平面镜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车旁的镜是不是平面镜?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先将两只手电筒放在等距离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个位置。”(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动。实验结论的描述时,也有同学大胆质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为什么像总会更高或更低些?教师动一动玻璃板之后,有时又能用不亮的手电筒接到像呢?这位同学对实验的评估,教师在自制教具时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这一来倒在课堂上让学生给解决了,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物理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对策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外,更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物理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就是要对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观、发展观、评价观等,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把教育观念统一向新课程。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物理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听《平面镜》这节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1)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车旁的镜子是不是平面镜?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出示演示,虽演示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课后我作了学习情况调查,一位同学和我交谈说:“老师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蜡烛可找到像,因为在家我玩过镜子接火炬游戏”。看来教师低估了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教师在“二平面镜成虚像原理、三平面镜的应用”不敢放开,约只用了15分钟,特别对“虚像”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只用多媒体显示,且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简略,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可能不利。对“潜望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给学生。

  (二)三种有效对策

  1.增强反思的意识

  “一般说来,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师的反思意识,首先来自于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教的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的物体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绝不能以完成教学内容为自己的目标,而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作为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惟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物理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提高反思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是物理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缺乏理论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

  ,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和“研修”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物理教师提高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教育科研与我们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具有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苏霍姆林斯

  基说,“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3.掌握反思的操作方式和步骤

  (1)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方式

  ①写教学后记。新课改后,物理课堂日显丰富与动态,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为教学服务,这正是课堂成功之所在。《平面镜》这节课,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做案例分析。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也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我校初二物理教师在“教学反思”活动时,交流发现初二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但活动时易失控,使得教师活动设计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实际活动效果出现差距。这一典型教学现象就很值得思考分析,是一节课内安排活动过多而造成学生的兴奋性失控?是教师在活动前缺乏具体活动规则指导而造成无规则性失控?还是活动设计缺乏可行性时易造成操作性失控?为此我校初二年级的物理教师作了积极反思探究:一节课的活动量多少为宜;活动规则指导应包括哪些内容;活动设计如何贴近实际等,以期求得好的解决方法。像《平面镜》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③观摩他人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有条件的老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用摄像机摄下来,通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犹如“照镜子”一般,这是教学反思一种较好的手段。我第一次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觉得那简直不应该是自己,一节课下来“毛病”竟然如此之多。但是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去改掉这些“毛病”,哪怕小到一个眼神的运用。再看自己后来的上课录像,感觉“毛病”少了顺眼多了。

  ⑤用网络论坛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2)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点滴的鲜活细节,也可以是问题的开始。问题,有些是教师自己总结发现,有些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的,有些是同事互助发现的,有些则需要专家指点才能发现。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因为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问题,同事之间通过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能寻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物理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地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同事互助也常常会拘泥于同水平反复,存在易停留经验层次的缺陷,要把反思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5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6

  初二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1、课后反思:

  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 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7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

  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就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课堂归纳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可由学生先讨论,再归纳总结。

  教师的`归纳要精练易懂,所以教师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避免学生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8

  摘要:反思教学近年来在国际教育界备受重视,在我国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熟悉。本文从反思教学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专业化

  人之反思,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种文明程度和个体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古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之言,今有“反省”“检讨”和“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识关于元科学研究的一种理念与方法,后来移植于教育教学,便产生了反思性教学。笔者认为这种移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标志。

  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众说不一。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是“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于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那么,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遥想,而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为,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不迷信、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也是体现一位英语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方。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大方等等。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使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的反思能力就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回忆、与学生交谈、与同行探讨等来获得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看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是什么,它是否符合目前所倡导的理论,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9

  整堂课从运动心率的数据和超时这两个问题,体现了这节课许多方面的不足:一是课的密度不够严谨,二是学习内容强度不够,达不到运动量,三是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的不等同,四是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不够动作质量不达标,也会影响运动心率,整堂课的教与学的配合还是比较顺畅的,在学习提高部分里,三个新授动作的学习安排不太合理,一是花了太多时间学,二是新授动作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吸收,这堂课的特色在于学生的自己合作,相互探究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织能力,但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没有体现出探究的目的来,一步跟不上,影响了后面的内容,时间关系,在放松部分删去了利用舒缓音乐来放松这一环节,动作也减少了三个,只简单用语言舒导学生调整呼吸和伸拉的动作,这样的放松是达不到效果的,特别对一些积极练习的学生,简单的放松心率可能降不下来,不能完全恢复。

  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还是有的,之前的`想法是开发这个学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效果还不错,下课钟敲了,课还没结束,学生没出现不耐烦的情绪,而是有学不够的积极性,这让我对于开发新学习项目更有信心和动力。在这节课中我还大胆尝试了“放手于学生”的做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小部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较强,单单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把他们平均分在各小组里面,并布置他们任务,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组织好同学练习,探讨和组织同学们完成展示,在展示时,他们利用口令使自己的组能动作整齐,漂亮完成任务,从中看出学生们真的有思考,认真地去完成任务,今后在课堂中要多培养一部分小组长,他们不仅能分担教师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影响其他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成为小组长。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0

  上课开始,我先让一学生诵读全词,其余学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再读,最后再齐读,尽量读出节奏、韵律、语调和情感。

  第二步是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全词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学生多能说出作者写的是一个妇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说的不准确。在此我没有立即给学生答案,而是就此留下一个悬念,激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接着进入全词的分析环节。词的上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引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引导,因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2、首句中的三个“深”字该如何理解?学生多能答出两重意思,一是无重数的.帘幕,二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第三点是堆雾的层层杨柳。这一点学生答不出,可能是没有切身体会吧。然后我作了一个总结: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词的下片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何理解?学生回答的仅是作者在写“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深层含义则不懂,其实这个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2、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于是我补充了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含义的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无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1

  走进新课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总是想,教师就是应该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将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在接触新课改以及在教研员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明白了,我做的是过去式的教师,而不是现代的新型教师,于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探索中我有了新的感悟。

  在课程改革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以前我以为教师离不开讲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教师应该是离不开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的中间。例如我在讲《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我就坐到了学生们的中间,当音乐响起时,我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边听边唱还边做动作,戴起头饰和他们一起踩着荷叶回家,学生们十分高兴,因为在他们中间的不是教师,而是他们的伙伴,一堂课即轻松又自然而且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还有一次在将《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在欣赏《赛马》一曲时我想让学生们随着音乐一起动起来,能表现的活跃一些,可无论我用多么美、多么有激励性的'语言调动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此时,我有些着急了,走到了他们的中间自己跟着音乐表演起来,没想到我这一举一动竟然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也都站了起来和我一起跳,一起赛马,一起模仿拉二胡,整个课堂好不热闹。课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原来教师的一个动作要胜过千句话语。我想一个快乐的课堂就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轻松,快乐。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同样教师教授的每一个科目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内容是重点,教学设计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微课"?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而不是随便拿起一个知识点就开始讲给学生。所以微课选题很重要。其次关于课堂设计,我们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思考是否我们的授课学生真正听懂了,听明白了,我们的授课是否具有逻辑。所以选题很重要,设计要新颖。

  教师体态很关键

  教师面对着学生授课,所以教师自身的风貌很重要,包括个人的衣着,教态,语言语调等等。首先教态是需要我们长时间去培养和形成的,所以在实习期间,我们应多多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技能,更多的.通过听课来取长补短,虚心向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其次老师说话要抑扬顿挫,要有节奏感,频频的语调会使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总之教师的体态是须要我们长期进行学习的。

  把握技巧,扬长避短

  讲课一方面需要有认真的态度,但是技巧的掌握也很关键。例如,板书的设计,如果自己写字不是特别规范,可以适当减少板书的书写,把内容呈现在ppt上,但是必要的板书不可缺少。其次,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不断地锻炼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提高的,谁都不是生来就是强者。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需要抓住机会,但更须要好好把握机会。所以心理素质不好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在以后大胆地锻炼自己,经历就是成长,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3

  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崎岖,当然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快乐。打造高效课堂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薄认识:

  一、给孩子一个充满情感、交流、开放的语文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北师版五语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做好评价,赏识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自信心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播种希望,才能收获惊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赞赏和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真棒”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要根据孩子朗读实际情况来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好听,长大了能当播音员!”“读的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老师也被你感动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等等。在孩子回答问题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以说:“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你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友善,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针对我们班后进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后进生后进,给他们“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指

  [1]

  导他们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失分的关键,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另外,还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面对着一上语文课,就皱眉头的同学,让人看了真是可怜,不用你去要求,自己就已经发愁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做好其思想工作,就象魏书生先生所说,只有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你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一切。做到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重视拓展,注重积累,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3、勤写读书笔记。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记录、并与写作相结合,才真正有效。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摘录,反思,写读后感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语文的教学中,孩子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为孩子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的进步,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长,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的道路上写下美丽的诗篇,为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奋斗。

  [2]

  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崎岖,当然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快乐。打造高效课堂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薄认识:

  一、给孩子一个充满情感、交流、开放的语文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北师版五语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做好评价,赏识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自信心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播种希望,才能收获惊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赞赏和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真棒”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要根据孩子朗读实际情况来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好听,长大了能当播音员!”“读的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老师也被你感动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等等。在孩子回答问题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以说:“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你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友善,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针对我们班后进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后进生后进,给他们“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指

  [1]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4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5

  高二物理学习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转折点,我在高二物理教学期间,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次的考试成绩低下,讲过多次的题目还是错,甚至刚讲过的题目也做不对,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跟学生谈心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种情况在高二学生中相当普遍。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二学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二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高二学生进入高三学习物理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通过这一学期的高二物理教学,我觉得高二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堂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课上不积极思考,一味的跟着老师走。

  2、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审题和分析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如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是凭着感觉答;表达能力差,如作图不规范,计算题解法不规范,不注重物理表达式的书写。

  3、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题粗心、乱代公式、书写混乱、运算能力差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高中的物理的学习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叠加合成原理等等。

  3、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讲一题,懂一题;做一题,会一题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讲究教学方法,做到讲一题,学生会一题;培养学生做一题,会一题的思想,不要炒冷饭,讲了多遍学生也不懂,学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来。

  总之,高二学生物理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编习题,精讲精练,以便提高物理成绩。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程教学反思01-05

对课程的教学反思03-03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5篇02-27

新课程教学反思04-18

中班课程教学反思01-23

识字课程教学反思02-25

课程教学反思15篇01-12

课程教学反思14篇02-14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