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2-09-14 09:43: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通用1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通用17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

  一部葬礼,一曲悲歌,如泣如诉!

  读《穆斯林的葬礼》,感觉这是一场人间悲剧,一场跨越三代的悲剧

  梁亦清一辈子兢兢业业,苦苦守着奇珍斋的名号。有着两个天生丽质的闺女,梁君壁、梁冰玉,人名如玉。虔心向着麦加方向朝拜,最后却未得到真主安拉的庇护,面对功亏一篑的宝船,口吐鲜血,含恨而去!

  昔日的'易卜拉欣,今天的韩子奇,不辱师命,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奇珍斋,并发展到梁亦清生前所想不到的盛况。一场览玉盛会,赢得玉王称号,并抱得美人归。谁知一代玉王,以后命运如此坎坷。为保住那比他生命还要重要的玉,忍受与妻儿十年分离之痛;在伦敦与梁冰玉的结合,又欠下一生无法偿还的情债;婚姻不幸之恨,老年丧女之痛,对两个女人心存内疚之苦。最终落了个玉损人亡的结果。成也玉,败也玉!

  韩新月,天生丽质,聪慧过人。虽无衣食之忧,却有着外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她感受不到母亲的爱,她疑惑照片上的母亲是那么温柔可亲,现实中的母亲却如此冷淡无情。虽如愿走进北大校园,徜徉于未名湖畔,还未好好享受汲取知识的快乐,却被病魔缠身。在病中与老师楚雁潮的相恋,给了她继续存活下去的勇气,却无法战胜残酷的命运。临死之际,得知自己的身世之迷:自己的母亲、照片中的母亲竟是梁冰玉,是自己一直认为漂流海外的小姨!十七年的疑惑终于解开,也算是一种安慰。可遗憾的是等到生身母亲来找她时,她已在坟墓中安息了数十年。

  梁君壁、梁冰玉、韩天星,他们的人生又怎么不是一出悲剧呢?如此多的痛楚不幸集中于这一家,却让人感受不到刻意做作之假,给人的只是一声声叹息。一出穆斯林的葬礼,一出悲剧!相信这一不幸的穆斯林之家,定能在天园相会,那里再没有痛苦,毕竟前生受过太多的苦,那里再没有不幸,毕竟前生遭遇了太多不幸。天下非主,唯有安拉!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2

  很久以前,隐约听过《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但一看到书的厚度,就望而却步了,后来,学校规定读这本书,耐着性子读完了这本书,却感觉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本好书,真的可以让人留连忘返。看完《穆斯林的葬礼》,看到最后,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穆斯林》给人的是一种感动和遗憾。我不是一个穆斯林,可我深深的喜欢这本书,我不善于评价,但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这是一本作者用心写作的书,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真的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听不到身边的任何声音,眼前是书中的人,耳中是书中的声,自己的喜怒哀乐,全被牵引着,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电影中,竟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看多了浮躁的文字,翻一翻这些获奖巨著,感觉脑中一片清新。《穆》的文字维美流畅,文中用于描写景物的文字的比较多,不时地带给人诗一般的意境。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深深地打动了我。

  霍达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成语典故,她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运用的惟妙惟肖。读她的小说不仅是一种享受,更能从中了解到许多知识。在《穆》中我看到了许多有关回族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细致描写,使我对这个民族、这个宗教有了重新的、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想探究的`兴趣。

  月是个多么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啊。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她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都在她的了心脏病后破灭了,她是个没有未来的人。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积极地面对一切,做她有权利做的事。可是命运却从不眷顾任何人,她最终还是带着遗憾,带着她对所爱的人的依恋离开人世,而活着的所有爱她的人,都不得不痛苦的承受这一切。

  我们有未来,有生活的权利,因此,我们就拥有一切。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延续新月的生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3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升”。天为什么还没亮,楚,手掌抹平坑底与周围……那一刻,潸然泪下,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痛,情投意合却要生死相隔。“我很喜欢你,但也只能是喜欢而已了”

  楚雁潮那肝肠寸断的痛令人心碎……明知没有结局,仍飞蛾扑火,爱的无所顾忌,只为延长新月的生命,哪怕用一生去守侯!故事始于情,止于情。始于葬礼,也止于葬礼。凄美的爱情,心灵的葬礼,纯粹,干净。新月的死让我在黑暗长夜中流泪,而当接近四十岁头发已有花白的楚雁潮在墓园中拉奏《梁祝》时,我的心就像灌满了水的海绵,沉重的不敢触碰,念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有情,梁与祝“今生缠绵意”报于“来世蝶双飞”;因为有情,陆游与婉妹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为有情,虽贵为天子,却也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世间百态,人间情真!

  不认同故事的'男主人公韩子奇,虽然在生意方面精明能干,但在情感方面自私,懦弱,不负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伦理法责。更可笑的是,他最爱的还是他的“玉”坚守一生,到最后还是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

  女主人公梁君壁本性善良,乖巧,懂事,却被生活打磨的日益刻薄和凶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丈夫和妹妹同时离开了她。自己一个人独自抚养着孩子支撑整个家,最后还要抚养丈夫和妹妹的孩子…?)我无法想象对于她的内心那是何种的创伤和折磨……

  妹妹梁冰玉表面上纯洁善良骨子里却也是极致的自私,不考虑亲人的感受。(受西方思想的浇灌,她随心所欲,以爱为先)她的为所欲为注定了她凄凉的一生,在那个特有的时代或许她也是无可奈何吧!

  爱是一种感觉,但生活需要理性!

  情犊初开时,爱,善良、纯粹,干净。而人间烟火时,爱,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智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4

  玉器梁家60年里,在玉的相守与月的笼罩中,世代沉浮,悲喜交织。梁亦清,一个朴实的回回,世代雕玉撑起整个奇珍斋。为了三保太监郑和,为了回回,他毅然接受蒲绶昌的交易,用那双饱经风霜的粗糙的手琢刻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这个视玉为命的男人,最终倒在了血色的宝船上。

  易卜拉欣,梁亦清之徒,用他宽厚的肩膀挑起了玉器梁家千斤重担,顶起奇珍斋的大梁,迎娶梁家小姐君璧。梁君璧冷漠、迂腐、爱钱如命,与丈夫生下韩天星,宠爱有加。而韩君璧的妹妹冰玉胆大、执着,与韩子奇在英国逃避战乱时产下韩新月。

  回国后,韩新月留在奇珍斋,可梁冰玉却在姐姐的羞辱下离开了家。韩新月从小便遭到梁君璧的冷漠。他并没有得到属于自己母爱的.关怀。直到她升大学,韩子奇夫妻俩也为升学的事纠缠争吵。梁君璧认为新月应该外出打工,为家里多一份收入,而韩子奇只能忍心让妻子卖去自己珍贵的乾隆玉璧,才说通妻子让新月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在学校里,韩新月认识了年轻的老师楚雁潮。楚雁潮给予了新月极大的信心与肯定,也让新月敬佩又爱慕。然而好景不长,韩新月在心脏病威胁下住进了医院。

  梁君璧拆散儿子与容桂花芳的爱情,又阻止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她是我的亲妈妈?”这让新月感慨道,韩子奇才透露新月的身世。韩新月顿时不省人事。

  梁亦清的坚贞,韩子奇的坚韧,韩新月的坚强,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沉浮,伴着玉的光泽和月的柔美,演绎着纯真的梦想,悲剧的爱情。

  巍巍西山上,后世天园里,在一轮新月下,那个母亲来回轻轻穿梭着,泪眼婆娑的她洒落点点泪珠。那个老师一动不动,久久伫立在那片土地上,沉默地回忆着。小提琴《梁祝》的曲声轻柔徐缓地飘荡着,似乎正寄托着思念,又似乎正诉说着无限忧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5

  我近期读了朋友推荐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我手捧这本书时,我首先阅读了书的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我佩服作者的才华,让我佩服的更是作者是位女作家,不尤的让我敬佩几分!喜颜巾帼不让须眉之感慨!

  本书内容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它独特的视角与真挚的感情、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书中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群像,血肉丰富,栩栩如生,如泣如诉,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本书从“月梦”“月冷”“月清”“玉魔”“玉殇”“玉缘”一直到“月魂”每读一篇都被进入一个庄严伟大的世界,我不懂玉的无价,但从中读懂玉王韩子奇的爱玉如命,情系一生,有不少的朋友都被故事打动而流泪,而我没有,当真没有吗?不!当我深读到新月之死,天星,新月的哥哥那斯心裂肺的呐喊时,我情不自禁的流泪了!那是怎样的.一个纯情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新月之死,是祝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上苍天泣血。我还清晰的在“月落”中新月的遗体抬出“博雅”宅后,运往挖掘的墓穴,最后,一个悲凉的声音,昭示亡人的亲人要给亡人的试坑时,尽这项义务的,只有亡人的至亲,被悲哀摧毁了的天星跳下墓穴、被痛苦粉碎的楚雁潮跳下墓穴!我又一次的流泪了!在最后的与恋人与世分别那肝肠寸断,天感动了、地动摇感动了。爱情是那么的美好,虽然没有花前月下,虽然没有海誓山盟,可两颗真挚的心永远在一起的!

  本书从头到尾以玉引玉,玉的长河、也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把人生的真谛写的那样深邃,那样动情!

  小说读完了,可我那悲怆的心无法释怀,我还久久没有走出书境,还没有走出自我,我的心沉沉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6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一部长篇文学小说。这本小说主要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几十年的兴亡盛衰,几代人的命运以及悲惨的爱情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被霍达女士的写作水平而惊叹,被书中人物的命运而不由自主的感到悲哀。

  《穆斯林的`葬礼》生动形象的塑造了视玉如命的梁亦清、韩子奇;小气吝啬的梁君璧;大胆追爱的梁冰玉;纯洁朴实的韩新月;内向文静的韩天星以及一身正气的楚雁潮……这么多人物形象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纯洁善良的韩新月。

  当别人污蔑、嘲笑韩新月时,韩新月没有受到外界影响,也没有以毒攻毒、以牙还牙,她只是依旧做好自己,也就做一个纯洁,而不被世俗所侵染的人。

  韩新月在得知自己心脏有病时,她没有对生活抱怨,没有向死神低头。她也没有埋怨家人,反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家人的安危。她的心灵是那么纯洁,那么一尘不染。

  而现在正值大好年华的我呢?我被虚荣的外表所迷惑,我忘记了内心的美好,更是有时羡慕别人可爱的装饰,和韩新月相比,我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从此以后,我也要像韩新月一样,做一个纯洁、善良、富有朝气的小学生。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教会了我做人的真理与人生的真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7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礼悼词

  让我们缓缓拉开故事的帷幕:八十年代的一天,北京,一个古老沧桑的城市,一座颓旧的四合院门前,伫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夕阳的余辉已经无力再现这座城市,这座记忆之城,一扇门,两重天,老人无可避免进入悲剧的记忆

  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苦难,放任和坚守。

  梁亦清,一个本分低调的琢玉人,终日默默无为的劳作,将自己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低价卖给玉器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一辈子都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盘剥,他象征中国广大的任劳任怨的人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却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视玉为命的梁亦清,再玉作坊里苦心经营自己的生计,自己的梦想,但有一天,倾注他大量心血的宝船玉雕却不幸碎了,玉碎,也即他命运的碎,在终身劳作的作坊里,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韩子奇,一个孤独漂泊的孩子,无父无母。但他从穆斯林中得到了庇护,吐罗耶定收养了他,从此他们辗转流浪,朝者圣地麦加行进。这是饱经沧桑的人们在寻找精神的皈依。有一天,他们来到梁亦清家,受到很好的接待,因为他们都是回回,都信仰安拉。韩子奇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留下来了,放弃了朝圣。作为一个在玉器行打拼的人,子奇明显比师父强很多,凭着对玉的苦心经营,创建了一番基业,但这一切在xxx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多么脆弱。韩子奇为保护玉器,远渡英国,但命运终究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久德对英发动猛烈攻势,异乡的硝烟刺痛游子漂泊的心,满世界都是战乱,而家国在滚滚硝烟中愈发凄迷,美玉也在异国毁坏,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在执拗的个人坚守也会在瞬间崩溃。漂泊无依的灵魂还在寻找皈依,无法重圆的结局却早已埋下漂泊无依的宿命。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刻骨铭心的流浪,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全部要汇流成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

  梁冰月,正如名字的释义,冷冷的月儿,凄清孤独,蕴着隔世的光芒,这是她的个性。战乱的年代,她考上了北京大学,并很快融入了时代的大潮,时代动荡,青年人思想更加动荡,她有着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迷茫与冲动。她最深爱的人,却背叛了她的信仰,她陷入了绝望,最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带给她痛苦的地方,跋涉万里,与子奇共赴英国。但命运并不因为她曾经的不幸而垂青于她,外国人疯狂的追求,昨日梦魇的重现,一切都另她更加难受,记忆是七月的大水,气势汹汹找她来复仇,她站在原地,泪流满面。追求者的猝然离去,让她的心灵蒙上了更深的阴影,近乎崩溃的灵魂再也无法倔强的支撑,而同样的.子奇也在异乡寻找慰藉,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混乱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谁还活着,谁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后来回国,冰月依旧在异乡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样,‘’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经勇敢的冲破世俗,这是她一个人的化蝶,没有人能够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在那样进行了。

  韩新月,这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从小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母亲对她有些冷淡,而父亲却总有些难言的苦衷。18岁时,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她生母一个学校,命运的轨迹惊人的重合。当美丽的新月跨入这个学校,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她学着自己忠爱的英语,遇见了另她心仪的楚老师,新月苦练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同时,她和楚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一切都在向美好的结局方向发展,但人间终究没有童话,一切都潜伏着危机,新月的养母强烈的反对他们的结合,而新月也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猝然凋谢。当那些美好的东西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点一点毁灭,就是悲剧。楚老师为死去的新月试坑,生离死别,何等悲伤。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着几代人的悲剧。当棺门关闭,世界在亡灵面前冷得干净,那时他们曾经来过的世界,但终究不能停留太久,一切都将成为一段再也没有当事人的往事,让忧郁的远天,落寞的季节来诠释葬礼的背景吧!

  这本书,有着大量的宗教礼仪的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状的诡异,也许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是一群孤苦无依的灵魂的彼此慰藉与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运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使人们甘于自欺,那是一种对未来天真的自信,而面对悲惨的现实,却只能通过信仰疗伤。宗教笼罩下的人物命运都有一种宿命的忧伤,在生命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发凄迷。这人间,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欢离合,那些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时也难逃毁灭,但愿爱能在灿烂中死去,在灰烬中重生,但这只是惯于喜剧思维的我们对悲剧的美好幻想。

  而悲剧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礼,向世人展现了难以愈合的疼痛,当面对宏大的社会悲剧时,当事人再悲痛的眼泪,再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悲剧,作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对人性有着更深的了解,启示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那些往事,让我学会回忆,那些悲剧,让我学会流泪。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敢于去憎恨,去热爱,去尝试,去体验!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8

  因为陌生,所以好奇;因为好奇,所以神秘;因为神秘,所以圣洁;因为圣洁,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写作。穆斯林,因为你,所以而写。

  不清楚看了多少天,不清楚流了多少泪,五十余万字的《穆斯林的葬礼》被我啃完了。最后的最后,我居然没有哭。这注定是一部悲剧,却留给我无尽的思考。

  玉非玉,月非月;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雷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玉的长河流入我的心海。

  我不懂玉,却被玉所俘虏,我成了玉魔老人、梁亦清、韩子奇,在玉的长河里挣扎。我有信仰,却逃不出命运的魔掌;我有希望,却跳不出绝望的深渊。当我醒来,玉已不见,人已不存,我还是我。

  独彷徨,仰望苍穹,又见新月一轮。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顿浮于脑海。最是月儿多情,月,你让我想到了新月。不如意事常八九,就是这八九夺去了鲜活的'生命。我记得,她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可在命运面前就不值一提。命运是爱丝美拉达,还是伽西魔多?信仰抵不过命运,穆斯林失去了明月。玉是玉,月是月,两相结合,融入了穆斯林。

  我看到了信仰,看到了信仰里的爱情。一场二战,拉近了韩子奇梁冰玉;一曲《梁祝》,成就了楚雁潮韩新月。葬礼无情,月老有情,玉与月的碰撞,是社会的新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9

  韩子奇也是着本书的一个主要人物,他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天星和新月的爸爸,是梁君碧和梁冰玉的“奇哥哥”;他曾经风风光光,也曾经落魄潦倒;他曾经当过学徒,也曾经身为掌柜;他曾经富甲一方,也曾经身无分文;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他经历过太多的风浪。

  由最初的流浪儿成长到后来的轰动一时的奇珍斋的掌柜,韩子奇经历的太多。师傅刚死,他就离开师傅的家人,去投奔了仇人蒲绶昌,他手多少委屈,谁能理解呢?为了完成师傅的临终之作,他忍受了多少苦,忍气吞声地在仇人那儿呆了三年,这苦谁又能受得了?战争来临时,他必须在妻儿和心爱的玉之间做一个选择,无论那一样他都看得都比自己的命还重要,这种心灵的挣扎有几个人曾体验过呢?当回家希望渺茫是,他和自己的小姨子结合,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战后却如愿已偿地回到了家乡,面对两个自己深爱的女人,面对街坊四邻的言语,他被迫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失去了母亲,着又要给他那已经受伤的心灵带去多大的打击,谁又能体会得到呢?最后,当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离开人世之后,在红卫兵把他最后赖以维持他生命的玉全部抄走时,他那饱受摧残的心灵终于承受不住,他满怀悲恨离开了人世。

  先说一下他的情感经历。小时便成了孤儿,后来被他的“巴巴”收养,展转来到北京,做了他师傅梁亦清的学徒。不久师傅又被仇人害死,这是他经受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情感打击。紧接着,他到仇人的店里当了三年的学徒,任人指任人骂,他也担当下来了。然后就是回到师娘身边,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并且打败了仇人,替师傅报了仇。在这期间,他过的应该相当不错。他不仅把师傅的“奇珍斋”变成了京城人尽皆知的大店,而且让仇人丢尽了颜面,自己也收藏了很多他看得比命还重要的玉,成了北京的“玉王”。但是好景不长,日军在这个时候发动了侵华战争。他被迫丢下妻儿,带着自己心爱的玉流亡到英国,不幸的是,英国也正遭受战争的摧残。在英国,他和私自随他来到英国的.小姨子产生了爱情,两个人以夫妻的名义在英国生活了十年,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十年之后,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活了下来,并且顺利回到了家乡。在北京,他们的结合还没有公开,只有他妻子和家里的仆人“姑妈”知道。为了逃避世人的谴责,他的妻子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让自己的妹妹冰玉离开家,实际上就是把冰玉赶出家门;然后让那个私生子叫她妈。就这样,这个家庭避免了破碎的危险,但这却给韩子奇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他从心底里感觉对不起两个女人,感觉辜负了师傅的嘱托,感觉对不起新月----他和冰玉的孩子,感觉对不起天星----他和妻子的孩子。这件事给他增加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他的感情再一次遭受强烈冲击,他的心上又多了一快伤疤。在后来就是新月的死,这个他最疼爱的孩子的死,几乎让他的情感面临崩溃的危险,他最后赖以维持生命的就剩下他用毕生精力收集来的玉了。尽管他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但是这个秘密还是被发现了----一群红卫兵闯进了他的家,把他玉一扫而空,还把他赶出了生活多年的四合院。他所有的精神支柱都没有了,那个瘦弱不堪的躯体也终于承受不住了,他满怀悔恨和痛苦离开了人世。

  有谁能经受住人生这么多次起伏跌宕,每次都是天堂和地狱间的!但是他无怨无悔的承受住了,但他也是及其不幸的一个人。自己本不是回民,为了生计不得不欺骗了“巴巴”;到了北京还是不能得到解脱,只能继续扮演他的角色。他的内心有太多的苦楚,有太多的秘密,却不能对任何一个人倾诉,哪怕是梁君碧和梁冰玉也不行,因为最大的一个秘密就是欺骗他们的!一生的悔恨就在临死前才对他的妻子说了,可能他不知道,或许也正因为他知道,那句话对他的妻子造成的震撼和打击。但那已经不是他能考虑的事情了,他要走了,他不能再继续隐瞒下去,他说完之后,到了天堂或者地狱才能安心一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0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1

  早就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也有朋友推荐《穆斯林的葬礼》一书,可惜一直没有机会阅读,借此次放寒假,终于得以阅读完毕。

  未读前一直以为这本书是纪实性的,是介绍穆斯林习俗的,读过后才知,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实经历,一半是作者的即兴发挥与虚构,是写爱情的。虽有一半虚构,读到伤心处,仍不免抽泣出声,伤感的泪水长流。掩卷后不忍再读,不愿再伤心第二次。

  小说以“玉”和“月”两条线展开,写了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兴衰荣辱,写了两代人悲剧的爱情故事。两条线在韩子奇的身上汇合,因为他琢玉、藏玉、爱玉,视玉为生命,因为他是韩新月的生身父亲,他爱韩新月,视韩新月为生命。两条线又在韩新月的身上聚焦,因为她联系着两代人,是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结晶。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梁亦清,一个憨厚的,与世无争的穷苦的琢玉艺人,手艺精湛,最后倒在了水凳上,倒在了辛苦三年即将完工的“郑和航海图”玉雕前,耗尽了心血,人玉俱毁;韩子奇,从一个乞讨的孤儿到琢玉大师到收藏大师鉴赏大师,聪明勤奋有思想有心机,因战争流落英国10年,错爱上自己的妻妹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为自己的后半生为女儿的一生为妻子的后半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璧儿(梁君璧)、玉儿(梁冰玉)姐妹,因受教育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观;韩新月,一个新时代的聪慧的温婉的沉静的女性,热爱英语却不幸身患心脏病而青春早夭;楚雁潮,一个从未见过父亲但却受父亲牵连迟迟不能晋升为讲师的青年人,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韩新月;还有奥立佛,一个开朗的热爱生活的对梁冰玉一见钟情的中英混血青年;姑妈,一个在文中没有名字苦苦盼望儿子和丈夫能够突然平安归来在韩家辛苦操劳了三十多年的穷苦女人。

  写奥立佛的笔墨虽然不多,他的死却最让我痛心。奥立佛从见到梁冰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爱得是那么执着那么热烈那么真诚。梁冰玉床头永远有一束盛开的鲜花(无论她在或不在),那是奥立佛爱的花朵。虽然爱的表白遭梁冰玉断然拒绝,虽然由于战争他们只能一整天缩在地下室里,奥立佛却因能与梁冰玉整天近距离呆在一起而感到欣喜。当亨特太太在被炸的稀烂的街上推开拂着脸的倒伏的枞树枝时,她看到了彻夜未归的奥立佛:手里还紧紧握着带给家里的圣诞树,握着一束含苞待放的红玫瑰,臂弯里一个倾倒的纸袋里撒落了一片栗子……看到此我的心是如此之痛,为亨特、为亨特太太,更为梁冰玉、为奥立佛!如果不是那场差不多燃遍全球的二战之火,奥立佛怎会死于非命!也许他永远得不到梁冰玉的爱,但他会快乐地生活,带着爱带着希望幸福地生活下去!小说虽然不是写战争的,但奥立佛之死却完全是因为战争。还有韩子奇十年的漂泊生活,韩子奇与梁冰玉的错爱,姑妈儿子和丈夫的丢失(死亡),都是因为战争!我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够与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够尽情地享受生活,更应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读到楚雁潮对韩新月进行爱的表白,我是不理解的(正如刘白羽在序中所说,可能是因为铺垫不足)。但随着作者的描述,我也慢慢接受了他们的爱,感受到了他们爱的深、爱的真。当韩太太横加干涉,硬要阻止楚的到访,致使新月心脏病加重,进而怀疑韩太太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从而导致老姑妈的猝然离世,而新月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而致心碎。才知相框中那个慈爱的母亲是自己的亲妈妈。当新月要被安葬在墓穴需要亲人为她试坑时,她的哥哥天星和她的恋人楚雁潮同时跳了进去!恋人楚雁潮用手掌抹平穹顶和三面墙壁,仔细抚摩地面把土块和石子都捡走,不让任何一点儿坎坷影响新月的.安息……读到此,我的泪水长流,抽泣出声。活着的人都知道,人死后实际上没有了任何的感觉,哪里还会感觉到身下的土地是否平整?!但那是爱的表达,虽然死去的人没有感觉,活着的人却是有感觉的……

  掩卷深思,韩家(梁家)两代人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是不幸的(虽然也曾有过幸福的时候)。梁君璧与韩子奇从两小无猜的璧儿奇哥哥、到相亲相爱的患难夫妻,再到后半生的冰冷分居;璧儿玉儿从两个相依为命的亲姐妹到玉儿远走他乡孤独漂泊,再回乡时已与姐姐阴阳两隔;天星因母亲的私下干涉而莫名与自己爱的小容子分手;还有新月与楚雁潮,虽然情趣相投却不能相伴终生……与书中人物相比,我们能与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够相伴终生,而且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2

  月,韩新月,是女儿,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当他的爱情来临的时候,他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老师产生了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要走的人是注定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小说写得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本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麽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作者在后续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的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对似的,不紧不慢的离开,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份信。说是一份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动乱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与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3

  这样的书能让看上去已经显得痴迷的读者内心随着书的情节快乐着,悲伤着,暗恋着或是倾诉着。故事被写活了,这本书就是这样。从那第一句开始“清晨,她走来了。”这个故事就从皮影画上走进了现实,着上了色彩,立体了,活动了。

  我记起了另一本让二十出头的我沉迷于其中的小说,《没有名字的身体》。感觉自己把那个女主角从还不知道什么是例假的青春时期演到了看着自己从那时起就不知不觉爱上的他在自己身边死去,已是年过中年。这个过程,外界的,内心的,都让我跟着体验了一回。

  我说不准是什么让这些作家的文字变得这样的生动。她们的语言很简单,文字上并没有惊人之处,但这些分开后普普通通的文字由她们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活了。看她们写那扇四合院的朱红大门,你就能看到门后那不算很亮也不算很大的荫凉院落;看她们写出现在女主人面前的一个大方正直的青年你便感觉到他们内心同时闪亮的那些火花;看她们写大学宿舍中的木板床铺你就能看到四个正是美好年华的女孩子揣着各自的心思在欢笑聊天……

  不知道这更多该归于她们文字的灵气还是因为我容易被她们笔下的环境和人物感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北大校园的段落尤为让我心动。我虽未在国内上过大学但却是从小在武汉大学校园里长大。那种特有的氛围已经像溶进我血液里那样熟悉和亲切。

  不过,总会从故事中走出来。再回到校园也不会有十八岁时的.情怀,但只是片刻变会十八岁,用那时的心灵和眼睛感受初夏校园里的清新和灵韵也是难得的享受啊!

  Later…

  看完了,三天的时间通畅地看完了这本厚厚的书。不知道自己这之间哭了多少次,也不记得多少次自己潜入角色中读起了台词,那么自然,那么亲切。角色的心疼了我的眼泪也会涌出来;角色发现了自己生命的秘密我的眼睛也随之呆滞模糊了。其中种种的爱与情都让我体验了一遍。

  长大了的自己很少这样被感动了。而这次身不由己仿佛到了另一个年代,生活在另一个环境里。现在,故事讲完了,故事中的人和情却还挥之不去。这是作者自己的书,用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纪念写出的书。这样的书,相信一个作者一生只能写一本。因为这一本,这一个故事,就把这个人想说的,想倾诉的,想留下的全都倒出来了。写完了,怕是让作者的心也空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4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的代表作,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她独特的视觉,精巧的结构,大气而优美的文学语言征服了我,特别是在文中塑造的韩新月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书中的女主角,韩新月,一个如花的年龄,还没有来得及盛开,就枯萎了,怎不令人扼腕叹息?记得有句歌词,“天上有新月如钩,地上有烟锁重楼”,韩新月的一生就在烟锁重楼中度过。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形象,她年轻、美丽、聪慧、自信、坚韧,同时体弱,重病,缺少母爱,她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甜蜜有痛苦,有挣扎有抗争,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还来不及实现,生命就被无情的拉上了帷幕。这是一个让人不由自主爱怜的人,她在青春年华时逝去,留下无尽的哀思与怅惘。

  新月是单纯的,是明净的,是敏感的,她的单纯是那种一尘不染的单纯,明净是清澈见底的明净,敏感来源于她高度的自尊与自信。新月不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少女,难得的是新月身上还体现着真、善、美,并且她的内心深处也秉承了她亲生母亲的一些特色,即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新月是坚韧的,她的坚韧从对学业和爱情的执着中就可以看出来,她想考北京大学,不顾母亲强烈的反对,并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非北大不上。在这座燕园里,产生了朦朦胧胧的的爱,丝毫不含任何杂质。新月崇拜楚雁潮博学,楚雁潮欣赏新月的纯洁,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她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热爱美好的事物,也有纯洁高雅的志趣。一腔纯正流利的英语,一颗陶醉于翻译事业的心,紧紧地将她与楚雁潮联系在一起。楚雁潮爱上新月,这样一个生于乱世的孩子,却能把高雅忧郁,善良智慧结合于一身,简直完美的像个女神一般。他们之间的爱没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很长时间里甚至不曾有过表白,却又那么真挚感人,这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美。然而新月不会料到,一段美好的恋情才刚刚开始,便被迫戛然而止。

  虽然她极力坚持用微弱的心力顶起了自己喜欢的翻译事业,用柔弱的臂膀扛起了那份凄美的爱情,但新月那颗脆弱的心脏,终于还是经受不住世事的折磨与打击!她向往巴西木,意志纵有巴西木般顽强,生命却如流星般短暂。纯朴善良、才华横溢的新月时刻忍受着病魔的吞噬和复杂的家庭纠纷,终于结束了19岁的花样年华,香消玉殒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相遇、相恋的那一刻开始,冥冥之中似乎已经注定这一弯新月要到天国将楚雁潮照亮。于是她去了,一袭素衣,归于穆斯林简单的坟墓。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5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读完这本书,我已是泪流满面了,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罢。

  一、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他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照片上的母亲年轻漂亮时髦而现在的母亲显然已经老了,变化很大,然而变化更大的不是外表,而是母亲对他的感情,使越来越淡的母女之情,每当面对妈妈那张冷若冰霜的脸时,他总是本能的惧怕和回避。

  他多么希望妈妈能够给他一丁点的爱,或者是理解肯定。这样或许会消除母女之间的隔阂,但她始终没有得到过。

  甚至在她病重之际,母亲还为哥哥大办喜事,借口“冲喜”,为了自家的名誉和对穆斯林的虔诚,反对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新月无法理解。“她是我的亲妈吗?”他终于抛下了这困扰了她多年深埋心底的疑问。

  直到有一天,父亲讲一封信摊开在她的面前......

  新月,我亲爱的女儿:

  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

  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一切都一目了然,母亲对他的冷漠`不关心,甚至无理的要求,完全是因为她们不是亲生的。而她的亲生妈妈呢?是跟爸爸相爱却又无法结合,不只在何处寻找失落的自己的梁冰玉。她想妈妈了,想见到妈妈,想跟妈妈说说他这十几年来的苦闷,她的眼泪唰地流下来,呼吸紧促,昏迷,不省人事。而我,看到这里,不得不被梁冰玉真情流露的'信件和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所感动,也不得不为新月的命运而悲哀。于是,我流泪了。

  二、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让人为爱情的美好而微笑,为爱情的坎坷而难过。

  他门有着共同的梦想爱好。两个人都热衷于翻译事业,而韩新月对楚雁潮的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新月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英语的热衷,以及她开朗的性格,美丽的外表,都不得不让楚雁潮动心。起初因为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不同,他把自己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决定就这么默默的爱着他,关心着他,永远也不要表白,真正的爱不是拥有。可是,世事的变化是常人无法预料的,当楚雁潮得知新月的了不治的心脏病后,决定向新月说出自己的爱,以燃起新月对生命的渴望,让她能积极向上的过着每一天。他们相爱了,爱的那么真诚,那么热烈。楚雁潮为新月买了留声机给他放最爱的《梁祝》,跟他一起翻译鲁迅的文集,完成他们的共同梦想,他对新月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使新月的病情有了好转。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母亲的阻碍。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的爱着对方。楚雁潮甚至愿意同他们一样信奉xx,愿意面对与新月没有结果的事实,继续深爱着新月。只要能让他看到她,就足够了。

  可这份爱却始终无法留住新月的性命。当楚雁潮像往常一样冒着风雪赶往医院的时候,新月正在竭尽全力呼唤他所爱的人,但仅仅只喊出一个字“楚。”她死去了,绝望无奈遗憾的走了。这样的事实让楚雁潮无法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相爱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几年后,当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到女儿坟前看望女儿时,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亲人坟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

  这样一个结局。楚雁潮高大的身影,与新月的一幕幕,他所演奏的《梁祝》和他对新月不边的爱,无不让人的心灵震撼,博人眼泪。

  也许,新月正在另一个虚空对着楚雁潮微笑。

  三、新月是个多么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啊。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她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都在她的了心脏病后破灭了,她是个没有未来的人。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积极地面对一切,做她有权利做的事。可是命运却从不眷顾任何人,她最终还是带着遗憾,带着她对所爱的人的依恋离开人世,而活着的所有爱她的人,都不得不痛苦的承受这一切。

  再想想自己,与新月比起来,我是何等幸福的一个人。由父母的爱,有生活和爱的权利,难道这还不够吗?可是我却始终不能满足,以至于永远都不快乐。然而这本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6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窗外,月光暗淡,万籁俱寂,挂钟的指针停留在凌晨两点;我怀着一种复杂而伤感的心情合上了这本厚厚的名著《穆斯林的葬礼》,但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仍然在我脑海中徘徊。阴霾笼罩下“博雅”宅,战火蹂躏中的英伦岛。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爱恨交织!北大未明湖畔的湖光塔影,穆斯林墓地里的白玉石碑。楚雁潮、韩新月;生死离别!

  回族女作家霍达老师扬扬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用平凡的词句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恋往返,久不能寐。

  该书用独特的手法,以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为主线,演绎了一段心酸的往事,塑造了一个个平凡而又闪光的人生。韩子奇:从一个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满京都、闪耀英伦的中国“玉王”,其人生创业饱含艰辛,终获成功;但在个人情感上却至死都是一个失败者,面对妻子梁君璧以及亲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战争年代产生了不同的情感纠隔,最终不能自持,含恨而终。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在她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外语系,并找到了爱的归宿时,死神也正在向她悄悄走来。虽然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但养母段然拒绝她与楚雁潮的爱情却使她的精神生命永远不能苏醒。怪谁哪,她只是一个无辜的年轻生命,带着对爱情无限的渴望和生母的期盼,无情的被上一代人造成的错误推向了死亡的坟墓。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它来自平凡,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只是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而以。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观念毁掉了天星和亲月一双儿女的爱情。新月以随风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亲为他精心布置的婚姻,他又能怎么办?也许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7

  两个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梁冰月与韩子奇的爱情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它因漂泊和孤独而存在,因相互的依附和慰藉而美好。梁冰月,正如名字的释义,冷冷的月儿,凄清孤独,蕴着隔世的光芒,这是她的个性。当遭受了她最深爱的人的背叛,她于绝望中选择了离开,跋涉万里,与子奇共赴英国。担当昨日的梦魇重现,近乎崩溃的灵魂再也无法倔强的支撑,而同样的子奇也在异乡寻找慰藉,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混乱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谁还活着,谁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后来回国,冰月依旧在异乡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样,‘’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经勇敢的冲破世俗,这是她一个人的化蝶,没有人能够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在那样进行了。

  梁冰玉与韩子奇的`爱情是一种近于亲情的相互依赖,它因依赖而长久。他韩子奇从流浪而来,为了报答师傅的收留、授艺和养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则视他为困苦时可以依靠的宽厚得肩膀,落魄时能够重振家业的脊梁。他与她结合了,现实的结合。如果她安于这种现实的爱情,亦或只是亲情的话,那么,即使是动荡的局势造成的亲人的离散,甚至是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够尊重和默认的。悲剧就在于她太爱子奇,这穆斯林最忠实的教徒,在这现实的爱情中做的却是浪漫的梦——梦想着自己的丈夫永远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远只有她一个。却不知子奇从来对她只是兄长对妹妹的关爱,只是“长子为父”传统家庭观念下一个男人的责任。他们的结合,在她是一种爱情的发展,在他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

  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让人为爱情的美好而微笑,为爱情的坎坷而难过。他门有着共同的梦想爱好。可是,世事的变化是常人无法预料的,当楚雁潮得知新月的了不治的心脏病后,决定向新月说出自己的爱,以燃起新月对生命的渴望,让她能积极向上的过着每一天。他们相爱了,爱的那么真诚,那么热烈。楚雁潮为新月买了留声机给他放最爱的《梁祝》,跟他一起翻译鲁迅的文集,完成他们的共同梦想,他对新月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使新月的病情有了好转。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母亲的阻碍。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的爱着对方。楚雁潮甚至愿意同他们一样信奉伊斯兰,愿意面对与新月没有结果的事实,继续深爱着新月。只要能让他看到她,就足够了。可这份爱却始终无法留住新月的性命。当楚雁潮像往常一样冒着风雪赶往医院的时候,新月正在竭尽全力呼唤他所爱的人,但仅仅只喊出一个字“楚。”她死去了,绝望无奈遗憾的走了。这样的事实让楚雁潮无法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相爱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几年后,当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到女儿坟前看望女儿时,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亲人坟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这样一个结局。楚雁潮高大的身影,与新月的一幕幕,他所演奏的《梁祝》和他对新月不边的爱,无不让人的心灵震撼,博人眼泪。也许,新月正在另一个虚空对着楚雁潮微笑。

  《穆斯林的葬礼》何尝不是一场盛大的爱情葬礼呢?只是这葬礼来得太快,来的让人猝不及防。爱情终究是易逝的。只怪当初抓的不够牢,爱的不够切,才会在中途走散的走散,遗失的遗失。也怪当时关心的不够多,拥有的不够多,才会在生离死别的关头,哭得昏天暗地,哀的刻骨铭心。更怪当时走的那么决绝,走得那么没有留恋,才会在回首的时候,空留一声声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哀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02-16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2-31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0篇04-02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1篇12-31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7-22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9-03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7-08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09-17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1-19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24